<h1><br /></h1><h1> 茶,起源于中国,继而征服了全世界!</h1><h1> 麦克法兰说,"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 世界。茶和水、空气,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东西。"<b>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征服。并改变了欧洲国家的文明进程!</b></h1><h1> 麦克法兰甚至认为,"茶叶和鸦片之间关系密切、英国人对茶的渴望,是导致鸦片战争以及后来对中国产生的所有影响的因果链条上的一环。"</h1><h1> <b>峨眉山</b>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有三千年釆茶史。</h1> <h1> </h1><h1> 唐.李善《昭明文选注》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黑水寺后绝顶产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h1><h1> </h1> <h1> 峨眉山的茶事兴盛与佛事联系紧密。唐以后,山中僧众农禅并重,其中农事主要是茶事。唐代茶道与佛教食法相关,僧修禅定,过午不食,但许饮茶助修。僧众釆茶制茶蔚然成风。</h1> <h1> 朋友阿松曾有诗云:"<b>仙峰寺外紫云嘉,林影深深捻笋芽;一叶问泉通禅昧,半由钟磬半缘茶。"</b></h1><h1><b> </b> 阿松打坐图:</h1> <h1> </h1><h1> </h1><h1> 昔年山中农户靠山为生。犁田养猪,砍柴种茶,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山中居民纷纷转型做上了旅游生意。茶园如果不成规模,收入上不去,就被逐渐放弃。由于无人管理,形成了很多的"野茶园"。由于未施药肥,反而成就了难得的有机茶品。</h1> <h1> 峨眉山不但有"<b>千年白芽"</b>,还有"<b>紫笋"</b>茶树。</h1><h1> 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b>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b>......</h1><h1> </h1> <h1> <b>紫笋茶</b>:其色紫,其状如笋。 富含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具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h1> <h1> 今年雨水节气开始,一拨老友相约,决定从雨水时节开始直到谷雨时节,到峨眉山好好采一个春天的茶。(由于气候原因,四川的茶早于全国,从雨水时节就开始发芽了。)首选之地选在了一个朋友每年都买茶的峨眉山半山的一个地方,海拔高度约1100米。符合高山茶的要求。</h1><h1> 茶山老板厚道,加上朋友的"老关系",茶山老板特别让我们去他的野茶园采茶。</h1><h1> 这片茶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打理"了,茶树和野草、杂树为了争夺阳光都在疯长,人要进去都非常困难。<br /></h1><h1> </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 比人还高的野茶树,人进去后就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了!</h1><h1> 进去之前,要先说上一句:"各位神仙,我们要进来了,请你们回避一下.........."以免惊扰了不该惊扰的"土地爷"们。</h1> <h1> 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在大声说话,以提醒这个地点的"土著"提前回避,以免相互之间伤了"和气"。</h1> <h1> 当然,为了拍照,把脸漏出来是必要的!</h1> <h1> 由于今年在这里共采了三次茶,硬生生把一条荒废的、完全无法下脚的路踏出了一条"新路",所以我们称它为"牛羊(刘、杨)小道"。你懂的。</h1> <h1> 我在这里!</h1> <h1> 这里还有两个!</h1> <h1> "老专家"的心全在茶上</h1> <h1> 站在茶林之中,你可以什么都不做,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草香味,干干净净的清香直入心肺的每一个细胞........</h1> <h1> 自己亲手采摘的茶,怎么看都觉得特别的喜欢!</h1> <h1> 标准的紫笋茶!</h1> <h1> 这么好的茶,不亲自动手做心有不甘!于是我们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做!</h1><h1> 芽尖茶,做绿茶!</h1> <h1> 茶老板亲临现场指导。 绿茶简单一些:杀青、揉捻、烘培、提香。搞定!</h1> <h1> 虽然手被烫的遭不住,但是快乐的心情是不怕烫的!</h1> <h1> 两叶一芽的做红茶!</h1> <h1> 红茶的制作工艺大概分为:</h1><h1> 一,萎凋;二,揉捻;三,发酵;四,烘培;五,提香。</h1><h1> 看似简单,但要做完这几个程序至少要几十个小时,并且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否则茶叶就废了。</h1><h1> "<b>从来佳茗似佳人"</b>,这句话不是乱说的哦!必须小心侍候!</h1> <h1> 恼火的是家里没有专业设备,筛选了一下,铁锅、烤箱、空调、吹风机可用。土法、洋法一起上马!开工!</h1> <h1> 第一步:萎凋!</h1> <h1> 第二步:揉捻。</h1><h1> 在《金刚经》、《心经》的吟诵中,历时两个小时完成了揉捻茶的过程。</h1> <h1> 随着揉捻进程,茶叶的细胞逐渐破碎和茶汁的逐渐渗出,一股谈谈的草香味逐渐升腾起来,并向整个空间弥漫.......你仿佛就置身在一个雨后干净无比的、地面是一望无际的青绿色的草原的森林中练瑜伽......</h1> <h1> 我家黑狗也好像进入了状态。</h1> <h1> 第三步:发酵</h1><h1> 发酵前,"奥巴马"主动前来合个影。</h1> <h1> 第四步:烘培。</h1> <h1> 烘培和提香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酶促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异构化作用、儿茶素等多酚类的氧化还原生产的系列产物的作用下,各种香气从烤箱中跑了出来:度娘说:有清香、嫩香,火香、花香、果香、甜香等等香味。</h1><h1> 据说红茶香气的芳香物质,已知成分有300多种。</h1><h1> 反正我也分辨不出那么多香味,只觉得真TM太香了!没有任何一种人工合成的香料能和它相比!</h1><h1> 整间屋子都融化在那飘渺的香气中了。连灵魂都仿佛漂浮在那香气上面!</h1><h1> 难怪<b>金庸</b>在《<b>天龙八部</b>》里写了一种生物(乾达婆),她不靠酒肉只靠香气就可以生活了<font size="3">……我有点相信了!</font></h1><h1><br /></h1> <h1> 第五步:提香前最后的准备工作</h1> <h1>出~~~炉~~~了~~~!</h1> <h1> 汤色!</h1><h1> 一茶一世界,一壶一城市</h1> <h1> 口感:纯、厚、回甘、各种香味......哈哈哈哈哈!一听就是"王婆"。不过享受了这个过程也就心满意足了!</h1><h1> 好了,不说了,好好喝茶!</h1><h1> </h1> <h1> 说的太多了,还是以朋友阿松的诗结尾吧:</h1><h1> 居僻何忧岁月长,</h1><h1> 时烹溪茗压疏狂。</h1><h1> 土瓯蟹眼更番后,</h1><h1> 碧玉明汤琥珀汤。</h1><h1> </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来,喝一杯不?</h1><h1><br /></h1> <h1> </h1><h1><br></h1><h1><br></h1><h1>摄影:胡杨、予、馨......</h1><h1> 个别图片来自其它朋友(如有产权要求,立马下架并致歉)</h1><h1>配文:阿松、胡杨。</h1><h1>时间:2018年3月——2018年4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