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情思

漠然

<h3>  </h3><div> 人上了年纪,对纷繁世事日趋淡然,唯有老家的怀思萦绕心头,挥之不去。</div><h3><br></h3>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一个小村落,紧邻城区,却很少有人知道,属于北山口镇水地河行政村,小村名叫兰窑。这是一个真正的古村落,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部门在此发掘出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水地河遗址,这处遗址涵盖了裴李岗文化直到仰韶文化晚期漫长的人类生活遗迹,时间跨度之长是巩义几十处古文化遗址中极其少有的。</p> <p class="ql-block">  村南岭台上,一条东半县通往老县城的古官道遗迹,依然清晰可辨。其下的泗河岸边,就是著名的巩县窑所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名叫兰窑,是因为兰姓人家早年迁居于此,据《兰氏族誌》记载,大明成化年间,祖伯华避难昧迹于巩南山谷中,后村名兰窑。这是巩义兰姓之始。清朝中期,张姓与兰家结亲落户生根,此支张姓属于巩义最早的张姓---解梁张,元朝时候世代为官的大族。现在村中多为张姓,兰姓人口只有十之一二。</p> <p class="ql-block">  俺村是典型的山前丘陵地区,东西走向的两道黄土岭,中间蜿蜒一条近两公里的溪谷。岭间的黄土崖上,随处挖一孔窑洞,那就是先人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  冬夏不断的小溪,汇聚了小时候无穷的记忆,捉小虾、挖泥鳅、掏螃蟹,还有夏天偷偷溜到山水冲出的水潭里游泳,被老师罚站,被家长暴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皂角树依然苍劲翠绿,挂满了弯刀样的皂角。离他不远的八月黄柿树已不见踪迹,那可是经常摸树猴的地方,谁从树上掉下来的最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可能是最早的“兰窑”,据说兰家祠堂原在这上面,西面是七星庙旧址,现在仍有一幢清同治年间的重修庙碑。七星庙是道教的星辰崇拜,当地很少有。</p> <p class="ql-block">  一条石坡是早年村里唯一的主干道,在河道里采石,从河边一直砌到北岭上,先人们应该耗费不少的力气。这是啥法宝?八零后可能不认识,当年谁家的米不是它碾的?</p> <p class="ql-block">  学校已经废弃多年。老人们都记得校门外的晒谷场上有棵大槐树,上面挂着一口残钟,树下是村民集会议事的地方,但不知何时那尊鉴证村庄历史的老树竟飘然而去了——。后面的窑洞是教室,我就在这窑洞里,趴在砖头支起的木板上读完了小学。老师们都是村里的学问人,可亲可敬!</p> <p class="ql-block"> 张家老院是村里仅存的古建,分三个院落,相连相通又各自独立,其中西院档次最高,靠山是砖券窑洞,院落是两进式四合院,临街倒座大房脊檩上有墨书“大清嘉庆十二年”字样,早到清中期的古建,在巩义市为数不是很多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老家最令人萦怀的是世代相伴的乡亲们。那些与父辈相携走过困苦时期的叔婶们,还有儿时的伙伴们,他们虽不愿出现在镜头里,却永远在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近年常常信脚走来,老宅前看看,“荒草枯,秋风凉,故人鬓发苍。垣墙颓,门半张,桂花依然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