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4月9日——13日,继3月份30名优秀校长北京十一学校培训之后,盐湖区又派34名骨干教师在教科局宋百成副局长带领下赴北京十一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同样是本着"务实高效"的培训原则,按照培训安排,每天晚上老师们会把一天的培训收获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为了让全区广大校长和教师继续了解培训动态,深入感知教育前沿,盐湖教科进行了北京十一学校培训系列报道。</h3> <h3><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给一方肥田沃土 让生命自己成长</b><br /></h3><h3> </h3><h3>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我们的第一天</b></span></h3><h3>听说这里是教育的伊甸园,<br /></h3><h3>尊重每个生命,回归教育本真,</h3><h3>任凭学生海阔天空。</h3><h3>校园,一派图画天然……</h3><h3>我们怀着憧憬来了,</h3><h3>激动,感慨,赞叹……</h3><h3>一切欣欣然,如拨云见日,</h3><h3>教育的春天在这里悄悄发芽,生长!</h3><h3>带着上期校长们考察后的欣慰与收获,4月9日在盐湖区教科局宋百成副局长的带领下,在教育股、政教股、教研室的积极参与下,在进修校的精心组织下,第二批34名骨干教师满怀希望走进了北京市十一学校。</h3><h3>今天是考察的第一天。早上我们走进校园,仿佛进入一次梦境之旅,享受着视觉盛宴。下午聆听了党委副书记张之俊《文化引领学校未来》的讲座,高瞻远瞩的行动纲要引领"思方行圆"的培育目标,是十一学校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变化的高德地图。这是一所关注了人,关注了人的未来的学校。</h3><h3><b> 一、课程之多 课堂之新</b></h3><h3>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课程变了才会带来课堂的变化。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灵动的课程,奔跑的走班景象,平等的对话方式,批判式思维的形成都基于课程的改变。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课表,不同课表,呈现出不同学生的特质。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国家课程通过测试进行分层,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高学习效率来激发学生选课上课的积极性。 200多个专业教师指导的社团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汽车设计室,孩子们为完成作品可以自己拉赞助商,设计成形的作品可以注册,可以和商家联系上市销售;白盒子教室,孩子们自己化妆,自编自导自演;服装设计室,从设计到选布到扎染到裁剪,一步一步都是学生创作。这些立足于生存、立足于生活、立足于未来的课程设计,为孩子的职业规划打好了前战。因为专业所以卓越,孩子在爱好中萌芽,上大学时,已经有充分的自我认知,在选择专业上,一定会有所侧重,将来的职业幸福感必会很高,事业成功指数也定会很高。</h3><h3>可以断言,十一的课程改革是中国课程改革的方向标,他们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回归了教育的本真、育人的本质。</h3><h3><b>二、教室之多 教师之敬</b></h3><h3>学校校园面积15.9万平方米,共有217个教学班。这么多教室,但学生没有固定教室,老师也没有集体办公室,就在学科教室办公,学生仅有固定柜子,供学生存放衣物和课本。教室放一张桌子就是老师办公地点,其目的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即使是下班时间有学生来问问题,老师也会不遗余力地与学生交谈,直到学生满意为止。教师是幸福的,他们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学生当今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崇高的信仰,与学校文化价值观高度的认同,激发每个教师潜能。每个教室最多不超过24个孩子,保证上课期间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且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上课提问的积极性、数量与质量等,教师下课后及时记录,记入过程性评价。</h3><h3>毫无疑问, 在十一中学,教室是孩子们的圣殿,自我认知,自我选择,呈现出来的是极大的热情。上课全是小组围坐的方式,便于讨论,没有东张西望,只有专注。一切都那样人性化,都那样让人感觉温暖、亲近,又那么遥不可及。教师担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职责,既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又是教学的专家。</h3><h3><b>三、空间之多 学生之荣</b></h3><h3>说起空间,最令我难忘的有两处。一处是空中花园,即生物教室,那里是放松休闲的地方,轻音乐热咖啡,纯粹一个缓解压力的地方,纯粹一个与人倾诉衷肠的地方。另一处是学生的展区,这里是展示学生作品的地方。学生可提前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后,这片天地就是属于你的,可以展示一周或两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成功欲,像这样的展示空间有好多处。</h3><h3>学有特长并重视学术成就,荣耀与大家齐分享,十一的学生如此之幸运,如此之幸福,学校在他们成功的路上又助推了一臂之力,学校就是这样成就学生的。</h3><h3><b>四、感动之多 人性之美</b></h3><h3>尊重人的地方最能感化人,尊重人的地方必定充满故事。 这里没有行政班级,取消班主任制,实行导师制。听到"导师"这个词,我不禁热泪盈眶,我觉得从这个词最能看到这里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绝不仅仅是成绩、是能力,更是学生学习规划、个性认知、心理疏导、人生指导等方面的内容,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层次沟通,将求学路上遇到的坎坷进行探讨与疏通,及时引导,排除生活中的负面情绪,让孩子轻松上阵,一往直前。"校长有约",四千多人的学校,校长每天都接收十个学生的邀请共进午餐,这是学生建言献策的时机,是校长实行扁平化管理后能直接面对学生,体现学校人人平等,尊重学生,心中有人,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荣耀。"缘宫",是十一学生毕业后结婚可选择的地方,回归母校,那份荣耀,提供场所,那份珍贵,都那么令人感动。</h3><h3>正如十一学生评价他们的学校:这是一所有爱,有包容,有信任,思想上有引领的学校。是的,打造课程,经营课堂,相信孩子,给一方肥田沃土,让生命自己成长!</h3><h3> 执笔人:魏风小学 薛青霞</h3> <h3>宋局长 张书记 樊股长和大家一起听讲座👍🏻</h3> <h3>张之俊副校长和三位领导的合影</h3> <h3>大家认真听老师讲解</h3> <h3>影院课程和优秀影评</h3> <h3>物理学科教室和实验室融为一体</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深化课程改革 让教育自由呼吸</b></h1><h3> </h3><h3>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第二天</b></h3><h3>2018高考进入倒计时,也恰逢高中新课改进入准备阶段,带着这两个热点问题,根据教科局的安排,我和全区三十余名骨干教师赴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考察培训。<br /></h3><h3>第一天的北京十一学校,给了我们理想的模式,但真实的执行与设计差距在哪儿? 先改考试,再改模式,考试倒逼,找落地,找符合自己的模式。小学到高中课程该如何重新调整?</h3><h3>今天,我们走近了知识渊博的郭学军老师,幽默豁达的杜志华老师,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王鲁豫老师,"四两拨千斤"的宋衍老师,我们时时刻刻在被他们感染着、震撼着!</h3><h3>接下来让我们感受他们所带来的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饕餮盛宴。</h3><h3><b>第一、课程设计的改革: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与唤醒自我。</b></h3><h3>新课程设计改革需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整合出一个以育人为目标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在给孩子搭建课程产品的平台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学生各扮演什么角色?</h3><h3>1.学校方面:必须以基础课程与课标为依据,以学生诉求为依据。学校在课程细节分解中必须精细到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多少课时。从课程改革入手,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给学生一种方向动力,培养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实现学校教育有计划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与唤醒自我的教育价值。</h3><h3>2.教师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由课堂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由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的导师。</h3><h3>3.学生方面:基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学前诊断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目标的课程。选课中学生感到迷茫是必然的,不会选,选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要选,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过程中学会思考,认识自我,唤醒自我 。</h3><h3><b>第二、学科教室的构建:学科教室是选课走班制度下,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促进学生在内动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和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b></h3><h3>1.学科教室是学科授课的地方,具有典型的学科属性,诸如语文教室、物理教室、汽车设计教室等。不同的学科教室就需要遵照学科、课程特点和要求布置。通过教室布置,彰显出各个学科的学科文化,具有了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h3><h3>2.学科教室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也是学生上自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备课、办公、答疑的地方。</h3><h3>3.学科教室以任课教师的名字命名,每个教师自己专用,教室固定,这里也是教师办公备课、辅导学生的地方。教室都是由各位教师按照学科特点和自己的风格布置的,每个教室都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风格。</h3><h3><b>第三、教育教学诊断:诊断让沟通更自然。</b></h3><h3>1.诊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评价。诊断是对教师工作的常规体检,对老师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改进。</h3><h3>2.诊断要基于学生的发展,以育人模式为依据。</h3><h3>3.学校要随着学校的发展对学校诊断进行修订,形成一种以改进为目的的、全面的、具体的、有效的诊断文化,最终服务于教师与学生。</h3><h3><b>第四、学生评价:新课改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b></h3><h3>1.评价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控制,是一种促使学生全力完成任务的努力。</h3><h3>2.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诊断以及常规的测评。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反思自己,从而达到有效提高。</h3><h3>3.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良好品质与习惯的评价,关注自我规划的评价,最后从模糊判断到清晰诊断。</h3><h3>这里是神圣又质朴的教育殿堂</h3><h3>尊重学生 尊重教师</h3><h3>还教育本来模样</h3><h3>我们在这里边行边思</h3><h3>看见未来 憧憬未来</h3><h3>希冀盐湖教育更明亮……</h3><h3> 执笔人:解州中学 张武军</h3> <h3>郭学军老师的《课程顶层设计》很接地气</h3> <h3>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王鲁豫老师</h3> <h3>李煜主任亲临我们小组讨论👏🏻</h3><h3>高中一组纪律性组织性特强👍🏻</h3><h3><br /></h3> <h3>每天学习结束后的小组讨论总结</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基于现实 仰望星空</b></h1><h3> </h3><h3>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第三天</b></h3><h5>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心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从此不再彷徨,也不再腼腆。张开双臂,和你一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b> </b></span></h5><h3> ——题记</h3><h3>来北京考察学习之前,我们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这所学校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让老师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自由选课,全面而又个性化的成长。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我们开始了考察学习。每天的讲座让我们离十一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近,由仰视到深入了解,十一学校向我们敞开大门,展示了她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心中的疑虑消失殆尽,崇敬之情油然而生。</h3><h3>今天是考察学习的第三天, 王春易副校长《基于标准的学习》、 李春宇博士《基于实验的物理课堂》、周志英副校长《以听评课为切入点的年级教学驱动机制》、魏勇《如何上好一堂课》,四场报告对"学贵有疑"做了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对教学目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一场场报告中,他们的观点一次次冲击着我们,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反思。</h3><h3><b>一、"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用至少60%的时间来从事学习目标的设计"</b></h3><h3>这是十一学校副校长、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讲座中的肺腑之言。</h3><h3>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大多数教师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往往边界不清、结构不明、目标随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将标准与对应的内容建立联系,这样《课程标准》就不能落地生根,就不能真正的指导教学。</h3><h3>如何将纲领性、凝练性、概括性的《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在"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的目标指导下,为满足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多元化课程的开设需求,采取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和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十一学校从学习单元出发,把国家课程标准逐步分解转化为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用大量具体的教学案例给我们解读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分阶段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最终让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发展。</h3><h3>十一学校提出学习的过程应是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评估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他们的创新做法是:</h3><h3>1.把对学习目标的评估从过去的放在教学活动后,改在进行教学设计前;</h3><h3>2.把过去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转变为完成评估学习任务的资源之一;</h3><h3>3.把对学习成效的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h3><h3>4.在教学方式上,把过去以讲为主转变为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学习。</h3><h3>落实基于标准的学习,需要我们心里揣着《课标》,眼里盯着学生,找到学生的位置,根据学生与标准的距离和面临的困境,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我们只有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研究学生,将其转化为目标清晰、适切、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并且贯穿评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师生才能共同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让学科素养落地生根!</h3><h3><b>二、"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经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b></h3><h3><b>这是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魏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b></h3><h3>我们平时的教学只关注课本,自以为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再通过我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就能轻松学到知识。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的答卷只能差强人意。</h3><h3>在十一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经验之间搭建桥梁,力争每节课带给学生惊喜。个性化的教师、与众不同的教学形式、富有侵略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欲望和探究新知的冲动。</h3><h3>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物理学科为例,老师们用实验贯穿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以验证性实验为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经验、理解教材、了解科学规律,养成实验学习的习惯。用实验探究未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h3><h3>真实的探究依赖真实的问题。十一学校的老师引导学生们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学科教室中发现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h3><h3><b>三、"以听评课为切入点的教学驱动机制"</b></h3><h3><b>这是十一学校副校长、初中学部主任周志英的管理理念。</b></h3><h3>周校长通过大量丰富的实例,说明以听评课为切入点的年级教学驱动机制。听评课最重要就是确立五个维度观测点,就是师生共同明确的教学目标、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设计……,在这里师生共同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从学科组研读国家标准、课程组细化具体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教研组和教师按课时以不同学习方式落实单元目标、教师提供资源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和评价。这样所有教师明白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教学。同时通过不断说课、评课、上课、听课、反思让教师完成从课堂到学生,学术育人。在听评课教学驱动的过程中,通过反思精神、团队合作,研究标准、转化目标,课堂管理、适切帮助,专业知让、教育能力,激发学生、关键点介入,甄别学生、差异指导,让我们的学习和教学越来越走向专业。教学驱动既驱动了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动力,又驱动了年级健康向上发展。</h3><h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寻梦的脚步中,这部教育理想越来越清晰,这个教育神话越来越现实,期待明天的校园参观带给我们更强的冲击力!</h3><h3> 执笔人:区实验中学 任最利</h3> <h3>王春易副校长《基于标准的学习》</h3><h3><br /></h3> <h3>李春宇博士 关于物理学科的课堂推进</h3> <h3>周志英副校长《教学驱动》</h3> <h3>魏勇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课》</h3> <h3>小组讨论总结</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漫步在教育的春天里</b></h1><h3><br /></h3><h3>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第四天</b></h3><h3>浅草,繁花,暖阳,流云,又是一年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来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北京十一学校,感受这浓浓的春暖花开。</h3><h3>三天的十一学习,从参观到报告,每到一处,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十一带给我们强大的震撼力。</h3><h3>完整的教育体系,从行动纲领到课程设置,从走班选课到学科教室再到特色社团活动,从学生评价到教育教学诊断,洗护、诊断体检、药方,无数新奇的词语让我们对十一刮目相看。十一人用他们改革创新、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卓越精神创造出了中国教育的巅峰,就是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人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伟大变成了现实,让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变成了传奇。</h3><h3>今天,是骨干教师们享受教育盛宴的第四天,也是起初最为期盼的一天,我们将参观十一校缔造的又一个神话-------亦庄中学和亦庄实验小学。</h3><h3> </h3><h3><b>斑斓多姿的校园文化</b></h3><h3>迎来了朵朵桃花,明晃晃的光线,擦亮眼眸,天地万物齐作声,这春天的盛宴,为我们而备。</h3><h3>亦庄实验小学、亦庄中学,与"十一校",一脉相承。 </h3><h3>亦庄实验小学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校园,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楼道、墙壁、地板五彩斑斓:多样的海报、学生的扎染、书画、手工彩绘等作品;儿童影剧、儿童图书馆、开放式运动场馆等设施;别具一格的交流厅、超市、儿童艺术创意街区……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校园无空地,事事皆育人。校园文化体现着教育即生活,诠释了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120平米的美式大教室,集合图书阅读、多媒体浏览、休闲活动区为一体,教室内温馨的休息区、楼道内舒适的年级活动区、人性化的衣架储物柜……每一处角落都是儿童精神的体现。没错,这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更是孩子们对接世界的通道。</h3><h3> </h3><h3><b>配置齐全的学科教室</b></h3><h3>天地空阔,长草的山麓,引来了几只蝴蝶,沿台阶上飞,一些新鲜的事物,在我们中间停留。</h3><h3>为整和教学需求,亦庄中学的教室均为学科功能教室。自主学习区、学术答疑区、交流研讨区的设置,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便利。学科探究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科学探索与实践,给学生最大探究问题的可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世界的兴趣与热情。高端实验课程,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量身打造,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营造学术氛围,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室内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研讨,给学生的作业作品化提供了展示平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成为学习与交流的必备手段。</h3><h3> </h3><h3><b>独一无二的全课程体系</b></h3><h3>故乡的树,有老者的沧桑、少女的婀娜,那株飘逸的美少年,以嫩绿的枝杈向我频频挥手,将鲜花缀满了枝头。</h3><h3>孩子就是教育最好的作品!亦庄的校园里,墙体、天花板、走廊内处处悬挂、张贴着学生的作品:草木染、油画、手织布、成长日记、小脚丫逛胡同……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打印与手绘交相呼应,这些都是学生在全人课程的浸润下自由倾吐与呼吸的体现!</h3><h3>向内行走,是自信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强大;而对于一所学校、一个教师,课程的自信拥有着巨大的力量。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以它独特的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环境等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学校实行与国际对接的班级管理模式,创造中国公办小学独一无二的"全课程",践行全人教育,倡导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国内率先开设专业成体系的儿童戏剧课程、儿童电影课程等等,项目式课程更是五花八门:花好月圆、草木染、称课程、动物狂欢城、阳光农场、收纳素养课程、万物简史……</h3><h3>课程,我们设计的再美,想的再理想,总是"心中的美"。让"心中的美"邂逅学生的美,才能绽放最"美"的花朵。让课程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让孩子在做事中悄然成长,这时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才有力量!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课程体系,唯有让课程落地才能让学生真正收益。就如我们盐湖新样态课程一般,带来了一抹春天,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百花齐放,各具特色。</h3><h3>我们沐浴春天的阳光,奔跑追逐在十一的光明大道上,收获满满、期待满满;追逐是为了更好改变,唯有改变才不负这美好的春光……</h3><h3>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春色虽好,总有阑珊之时。这一程聆听和感悟,让我们如同漫步在教育的春天里,顿觉笔底春风、文如春华,春光无限!这一场春天的约会如此华丽多姿,且让我们停下脚步,静赏这教育明媚的春天……</h3><h3> 执笔人:科技实小 马建华</h3> <h3>分校——亦庄中学 王少华老师</h3><h3>《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设计》</h3> <h3>服装设计教室</h3> <h3>模拟联合国教室</h3> <h3>各种海报是学校的一大亮点</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做贴着地面飞行的教育理想者</b></h1><h3><br /></h3><h3>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第五天</b></h3><h3>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h3><h3> ——雅思贝尔斯</h3><h3>运城市盐湖区的骨干教师赴十一学校学习考察今天进入第五天,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的有关学生管理和评价的报告,也听了我们部分骨干教师一周学习成果的分享,给我们一周的学习考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周以来我们一行34人参观了十一学校及其分校亦庄实验学校,聆听了十一学校从副校长到中层管理者以及到教师共13位专家教师的报告,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了心目中中国教育的先锋北京十一学校。</h3><h3>几天来,我们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汇是:希贵校长、顶层设计、分类分层课程、个性化、行动纲要、课程整合、教学诊断、学科教室、基于标准、选课走班、核心素养……大家对十一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认同、改革的顶层设计、学生的个性发展、选课走班等等,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在十一学校我们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在反思:对于我们的教育可以借鉴的有哪些?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十一学校无疑是成功的,但成功可以学习借鉴,绝不能复制,不然可能会"东施效颦"。</h3><h3><b>启示一:文化引领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b></h3><h3>十一的学校文化是含蓄、内秀、不张扬的。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核心是"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h3><h3>它体现在十一学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十一的"校徽和校服"的颜色上:春华绿、银鹰灰、秋实黄、太空蓝、大地黑、国旗红,它们分别代表着:希望、坚毅、成熟、高远、踏实和担当;体现在十一学校的"校训"里: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引领学生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体现在十一学校的建筑上,就像"远翥楼",意味着让十一的学生振翅远飞;体现在十一学校的每一个学科教室的布置上:不仅有浓厚的本学科的氛围,也有本学科相关的书籍、还有学科实验器材、不同的学习区域,诠释着"自由呼吸,快乐学习"的理念;体现在十一学校的楼道海报上:没有空洞的标语和口号,只有用一张张学生的作品;体现在《北京十一学校的行动纲要》里:给师生列出了一个愿景,好比校园的"宪法",成为大家的一种信仰,大家都在为这个愿景和信仰而自觉的努力;体现在刚刚毕业三年就给我们做报告的物理学博士李春宇的身上:没有论资排辈,而是悦纳个性,人人平等,在这里能力才是关键,所以教师们都说:希贵校长是学校首席的服务官;体现在十一学校的教学诊断上:对教学的诊断,不是评价,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改进……</h3><h3>在这里,我想起作家梁晓声的一句话: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所学校都需要有先进的文化做引领,只有根植于师生心中的文化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h3><h3><b>启示二:顶层设计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b></h3><h3>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十一学校正是有了李希贵这样的好校长对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才有了学校今天的成就。他设计的改革路径是:确定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实施大小学段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建立服务于师生的评价与诊断体系重构学校的管理模式构建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推动每一位教师的转型。在他的顶层设计下,学校确定了共同教育价值观:"立足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成长,提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并写出了《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学校课程所整合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创设出了300门不同课程、272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全校4000多名学生有四千多张课表,每一个学生所选的课程都不同;学校施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会议,多出了时间让教师做研究;创设出了符合学生选课走班的集讲授、实验、办公、自习、答疑于一体的学科教室;建立起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车模、动漫世界、服装设计、影视天地、机械技术等强大的功能教室;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从仅仅是教师走向了导师、咨询师、教育顾问等多重角色……</h3><h3>顶层设计的作用犹如人类基因的作用,如果说DNA排序决定了人的最终性状,决策者的顶层设计就决定了改革是否能成功。一所学校要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急需来自校长、专家团队的顶层设计。</h3><h3><b>启示三: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原动力</b></h3><h3>在教育界,我们常常在讨论是"学生第一,还是老师第一"的话题,其实两者都没有错,学校是为了学生发展服务的,而教师又是学校中承担着学生教育任务的责任人,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十一学校,时时处处体现着这样的理念,他们始终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使教师实现"学生第一",进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h3><h3>十一学校的老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团队,这个团队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教学智慧。另一部分是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决胜制高法宝高精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高深的学科素养。但不论是谁,都在为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从学科教室及功能教室的设计、课程的整合、学生的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研究、教学驱动、课堂教学的推进,都没有行政的命令和干预,都是在学校共同的目标下,老师们自发的行动。学校为了学生能个性的发展也让每一位教师发挥着自己的个性,所以才有了十一的只评价毕业班,对非毕业班只进行教学诊断,不进行评价,即使是毕业班的评价也是评价团体,而不是评价个人。正因为有了"教师第一"的理念,久而久之,学校把他们熔炼成了个个都身怀绝技的精兵强将,挑出哪个都能以一当十,更何况他们还发挥着团队的力量。</h3><h3>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给每一位教师于尊重和爱护,给他们搭建更多的提升的平台,给他们更多的发挥自身教学个性的空间,少一些饮鸩止渴的简单粗暴的管理,那我们的学校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h3><h3>一周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十一学校带给我们的思想震撼会持续在我们34位骨干教师的未来教育生涯中并产生辐射和放大。教育本就是一种理想的事业,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教育家情怀、教育家智慧、教育家梦想和追求。我想说:让我们做一群追逐教育梦想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会面对我们的现实,永远贴着地面飞行。</h3><h3> 执笔人:运城中学 李彩娟</h3> <h3>曹书德老师 教育顾问</h3><h3>《让教育成为学生内化的过程》</h3> <h3>五天的学习以教师代表精彩的生成性分享而圆满结束</h3> <h3>💞未来已来💞</h3><h3> 五天的"十一"之行唤醒我们要以新的姿态开始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继续前行,敢于面对不完美的学校,面对不完美的自己,面对不完美的学生……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育者!</h3> <h3>🌷很感谢各位领导能给予我们如此深感震撼的学习并一路陪伴🌷</h3> <h3>🌷感恩张书记、李老师、马老师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您们辛苦了🌷</h3> <h3>🌷一路同行 有你们真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