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创/华华</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书,历历在目。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妹五人。孩提时代,家里经济比较紧张,生活比较困难,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家家不够吃,吃过豆腐渣、豆饼,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就算很不错了。 </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到了入学年龄。六十年代,那时候电力没有现在发达,更没有天然气,家里做饭的燃料都是庄稼地里的棉花秸和麦草。一盏煤油灯,一家团一桌,吃饭、看书、写字,稻草做垫铺,姐妹三人同被窝。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寒暑假,父亲找关系我去做小工,砸砖头四毛钱一平方,起早贪黑,每天能苦到一块八毛钱左右,添补家用,早晨从家带一块饼,一杯水就是中午的一顿饭,再苦再累却不抱怨。一天下来手上全是血泡,痛的揪心。</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梦。曾记得母亲年青时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做家务显然我就是小大人了。十二岁那年,家里仅有一条棉毯,时间用长了,很脏很脏,我个矮、又瘦,洗不动,想了半天,我就把棉毯斯成两半边,这样就好洗了,当时直流泪,家里仅有一条棉毯可惜啊!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痕迹,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没有多余的衣服,衣服也不怎么洗,一星期到星期六,星期日必须抓紧时间脱了洗洗晒干,再穿上学,衣服磨烂了,补补再穿。当时有个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补补逢逢又三年",一点都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见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遇到过企业改制、重组下岗、自谋职业。那时候没有电影院,没有通讯设备,每次要看电影都要跑十几里路看路天电影,如:地道战、白毛女、地雷战等影片。后来有了电影院,买五分钱电影票,能看三场样板戏电影。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按人头发粮票、油票、布票等,买任何东西都要票,后来家济有点好转。我父亲托人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七点多钟周围的邻居二三十人来我家院内看电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富裕。</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不知不觉到了初中,那时候实行的是二年制,基本上就是学语文、数学,有时上上体育课,还要学工、学农、学军,文化知识学的不多。人生有很多的转折点,其实初二就是一个转折点,它决定着能否上高一级的学校,决定着我能否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我心中忐忑不安。我心情很郁闷。</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二月三十日,锣鼓喧天,口号震响,红𣄃飘飘。当时我才十七岁,初中未毕业的我,(我是顶替哥哥下放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我背着行李坐上汽车晃晃悠悠的来到本市城南公社运南大队。当时人潮如涌,场面感人,挤满了看热闹的老人和孩子,我被分配在第三小队,与丁玲华、赵勤芳、何秀珍等九人知青同住一间毛草屋,是生产队库房,睡的是砖头砌的大通铺,垫铺是稻草,一盏煤油灯,我们没有地方去洗澡,几个人就在小河边洗,水真冷哪,甚至透骨,直喊冷,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我们知青生活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 去的那年知青一个工是七分钱,当时是富裕的生产队。队长姓杨,会计姓张。到了队里将同这里的农民一起脸朝黄土背朝天,战天斗地修理地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将在这里劳动和生活,编织生活中的喜和悲,伤与痛,爱与恨,情与愁的各种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知青与农民一起去插秧,干累了,脚前脚后都是一汪汪的水,不能坐啊,腰酸腿痛只能直直腰伸伸胳膊,左右扭一下身子肩膀,右手插秧的两个手指很快被石粒子磨平了指甲,磨出了血,中午吃饭拿碗和筷子都疼。</p> <p class="ql-block"> 这还不算,就怕有人突然被蚂蝗叮上,只要一有人惊呼"哎呀妈呀"大家立刻稀里哗啦趟水过去噼里啪啦地一顿拍打,那黑色的蚯蚓一样大的蚂蟥经直钻到肉里不肯出,有时候揪断了尾巴头还在肉里鼓涌。</p> <p class="ql-block"> 上工的时候红红的太阳,坠在天边,绿色的田野,金色的河流,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路边盛开,大自然是那样的美,天是那样的长,路是那样的远,盼啊盼啊盼着太阳下山岗,随"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真的是辛苦啊。</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三队分红会上,村里几个年长的二叔,三大爷很有权威,每个人都啰哩啰嗦的讲两句,不爱听也得听。到了分谷子的时候,有的农民给我们说:你们"脱粒"给我们喂猪,天那,这都是钱啦,我们几个知青连夜走了十几里路,拉着平板车上千斤重的谷子直奔大运河桥机房站,脱了雪白的新米就背回家,米壳站在大桥上卖,小米壳九分一斤,大米壳七分一斤,又苦又累的二年生活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三年,大队搞第二产业,办了小厂,糊信封,由淮海印刷厂牵头,凡事淮海印刷的职工子女都到小厂,还有名额每个单位子女抽一人到小厂,我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淮海印刷武风琦师傅教我们怎么糊信封,每天工分六分钱,另糊一百只信封二分钱,我们戴月披星,中午吃一块饼,喝点水,累死累活每天最多糊一万二千只信封,慢手只能糊八九千只信封,每个月能苦二十六元左右,是城里工人的一个月工资。拼死拼活的三年,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年......</p> <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一九七八年年底,我的老父亲通过层层关系,将我困退回城,是很不容易的。当时被分配到市房产公司工作,我刚刚工作,成长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有酸甜喜乐,也有坎坷。我记忆最深的一次,工作遇到困难,因为文化有限,尺量房屋需要算盘,当时没有计算机,加、减、乘、除法可是我不会,回家请教父亲,当时父亲为了家庭生活忙一些外加工,说没有时间,当天晚上因为停电,我就点着煤油灯自学,直至零晨两点多钟才弄明白。我想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坚强面对,不可能一辈子都跟着父母,只有靠自己,才能成就将来的自己,自信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岁月似水,弹指飞间。几十年我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不想忘记,在我人生之旅中,我选择了牺牲、奉献、承受、坚忍、担当。我直面了残酷的现实,体验了劳动的繁重和艰辛,经历风雨吹打和洗礼,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品尝过峥嵘岁月的千般甘苦,才能够真正理解幸福是什么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