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榆树林子小学魏丽莹《变化的量》课后思考

张秀辉

<h3>  2018年4月13日上午,我在榆树林子小学听了魏丽莹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变化的量》一课。</h3><h3> 魏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固定的量。</h3> <h3>长方形面积的变化,引出变化的量之一。</h3> <h3>水的高度变化,引出变化的量之二。</h3> <h3>小树的长高,引出变化的量之三。</h3> <h3>  借助妙想六岁之前年龄和体重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妙想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魏老师班的学生轻松地找出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年龄和体重。学生初步明确了这两个变化量之间的关系。</h3><h3> </h3> <h3>  接下来,让学生借助图像研究骆驼体温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之后小组汇报。(见视频)</h3> <h3>  小组汇报的形式恰当、有效,每个组员都得到了锻炼。</h3> <h3>  多媒体课件制作画面清晰、步骤明确,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h3> <h3>  魏老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学生举出八组例子。今天的气温骤降,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我们穿的衣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衣物的多少和气温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听到这里,我感到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真强呀!</h3> <h3>  这是本节课完整的板书,板书中既有知识要点,又有探究方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h3> <h3>对本课的建议:</h3><h3>一是关于板书书写时机调整,“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在第一个问题串,也就是研究完“年龄和体重”以后就出现。</h3><h3>二是关于知识系统链接的。这节课为后续学习正比例、正比例的图像以及反比例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在处理练习题,底面积不变,圆柱的体积和高是怎样变化的时候,已经初步渗透正比例了,在这里就是要点明“不变量,两个变量”这样的关键词,为分辨正比例、反比例做好充足的准备。</h3>

变化

正比例

学生

板书

体重

相关联

妙想

年龄

老师

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