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马兰花儿

烟雨杜鹃

<h3>  2018年4月13日上午,从小学同学那里得知,我们的小学老师荆彰洁去世了。<br></h3><div>&nbsp;&nbsp;&nbsp; 荆彰洁老师是我的同族同辈老兄岐百忍的妻子,年龄却与我们的父辈相当,由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她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因此,虽然是同辈,但是我一直对她有着长辈一样的情感。</div><h3>&nbsp;&nbsp; 我童年时期,荆彰洁老师的乡村宅院和我们家是对门,因此,尽管岁月穿梭,当年她的一些零星的生活和工作的往事,大致还能有一些印象。</h3><div>&nbsp;&nbsp; 去年秋天,我回老家探亲,看到她坐在我西祁村老宅的门前墩子上,我和她热情地打招呼,但是她已经不能准确地判断我是谁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对她的尊敬。</div><div> 荆彰洁老师的突然去世,使我感到就像黑夜里的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了天空,那点光亮虽然消失了,但是,光亮划过的痕迹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底。因此,与她关联的旧时的往事渐渐浮现出来。</div><div><br></div><div> 记得上一年级时,我们还在西祁村西北角的岐家祠堂上学。有一天,我看到一阵旋风裹挟着黄土尘埃,从操场的北边旋转着向南移动。出于好奇贪玩,我从旋风里一穿而过,落了个灰头土脸,这时候,一个大一点的同学告诉我说:“旋风是鬼魂,今晚它会到你家里的油罐里旋一圈,然后再走”。吓得我六神无主了。我赶紧求助了荆彰洁老师,她说,那是迷信,不会有这个事情的。我得到安慰,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多少年来,我一直思考的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许多事情上是需要心里安慰的,可惜,不是每个孩子总能享受得到。</div><h3> 下面是我们上学时的岐家祠堂印象图</h3> <h3>  还记得大约是二年级,我们还在西祁村中心的大队部上课时,荆彰洁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我们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朗诵着:“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做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瑞金城”、“江西”这些地方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但对于外界的向往,让我们对这些陌生的远方的地名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为我们埋下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信念种子,激励我们不断地前行,再前行。</h3><h3> 我们的数学启蒙老师也是荆彰洁老师。她告诉我们,我们所写的数字叫“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传播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今天想起来,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教学理念。她从广阔的宏观的角度告诉了她的学生,人类的知识文明不是我们一个民族的事情,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在兼容并蓄中逐渐完善起来的。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不能理解这么深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她的启蒙方法远远超越了当时一般的水平。</h3><h3>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她讲给我们的童话故事《马兰花》。我们的家乡临猗县没有这种开着蓝色花朵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当时,她讲故事时,“马兰花”在我们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幻想。因此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马兰花的形象。</h3> <p>  45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记得她所讲述的故事《马兰花》中小兰念的口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p><p> 这个童话故事开发了我们的想象,启迪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从小对老猫的恐惧和对大兰的惋惜,久久地影响着我们以后对事物的观点。</p><p>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那个想象中的马兰花是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的花朵,点缀着我们的人生,启迪我们尊重和喜欢勤劳和善良的人们。</p><p> </p><p> </p><p>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的见识和学识可能渐渐地超过了老师,这不正是一个老师所希望的吗?</p><p> 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的道德水准永远赶不上她。因为不管她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辉煌和磨难,我从故乡人的口中始终没有听到过荆彰洁老师在做人方面的负面事情。她坚守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做人的善良底线,她没有伤害过任何人,请问,一个有过几十年生活阅历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不是难能可贵的吗?!</p><p> 我们脱离开现实的西祁村生活的她,我们远远地望着她,那不就是从来不得罪人,从来不麻烦别人,在我们幼小时懵懂的黑暗里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值得尊敬的人吗?</p><p> 我们尊敬的老师!尊敬的老嫂!一路走好!天堂里有您启蒙过的学生,在那里,您同样会受到尊重!</p><p><br></p><p> 烟雨杜鹃 </p><p> 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写于东城</p> <p>(马兰花的图片来自网络,谨以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