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札记—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伊甸园

雨兒虹

<h3>斯洛文尼亚,对许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如果,不是这一次远行从它的腹地走过,也许这一生就与它成为了陌路。也不会知道,一个沒有"肌肉"可亮的弹丸之国,竟可以静悄悄地过得风景如画,活得那么幸福安宁。</h3><h3>斯洛文尼亚,坐落在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谷地,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国,1991年6月独立。<span style="line-height: 1.5;">现是中欧最富裕的国家,也是现任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亚川普深爱的故乡。</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斯洛文尼亚,是我们开启巴尔干之旅的第一站。从维也纳去到斯洛文尼亚,将在阿尔卑斯山脉自北而南纵向穿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离开维也纳的早晨,天空布满阴云。刚驶上高速,暴风雨就迎面扑来,飞奔的车瞬間被风雨推搡着像要脫离地面似的剧烈晃动起來。呵呵,一个被音符温柔浪漫的城市,也有骑士的粗狂与奔放。</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山地冰川有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有形成许多湖泊;山麓与谷地间有不少村镇,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成为旅游胜地和冬季冰雪运动以及探险者的乐园,被称为"大自然的宫殿"、&quot;真正的地貌陈列馆"。 它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欧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雨雾笼罩,我們在高速路服务区休息、加油)</span><br /></h3> <h3>在高速路上奔驰,太阳将天空的风雨化为霓虹。</h3> <h3>阿尔卑斯山脉,在我的心里一直都是欧洲的一个符号,青春的情怀曾对它有过遥不可及的幻想。沒想到人到中年的一次远行,不经意地走进它的怀抱。感慨里有一种奇妙的激动与圣神,特別珍惜从它跟前走过的時光。</h3><h3>车辆在山间盘行,绕过一座又一座不知名的山头。窗外,太阳高照,流云飘扬,光影交错。随海拨升降,映入眼帘的或青葱翠绿的森林,<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或枝条枯裸的凋零,或红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层林尽染,或嫩绿淺铺的草场,或若隐若现的积雪以及雪融化成的溪流。我望着前方,也左顾右盼。即便有些倦意,也不舍得让沉睡错过阿尔卑斯山的山水风物。</span></h3> <h3>阿尔卑斯山——深秋层林尽染。</h3> <h3>绵长的阿尔卑斯山脉跨越了欧洲中南部的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及斯洛文尼亚。虽然最美的景致大多深藏瑞士、意大利和奥地利北部,但我们穿越在东阿尔卑斯山南北山野,依然饱览了它的湖光山色,宁静的乡村美景。</h3> <h3>阿尔卑斯山服务区,藍天下逆光里,近的树,远的云,遥相呼应,寂靜空阔。</h3> <h3>行驶了四个小时约310公里,到达奥地利南部最大的城市克拉福根境内。这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5;">奥地利凯尔滕州亦作的首府,坐落于克拉根福谷地的威尔特湖畔,是个边境城市。西距意大利约60公里,南离斯洛文尼亚仅30公里,由于掌控阿尔卑斯山上的几个主要隘口,它是一个有立法权的特别市。</span></h3> <h3>克拉福根,不见人的踪影,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自成風景。</h3> <h3>继续向南行驶,车辆渐多,这应该是克拉福根比较繁忙的交通要道。</h3> <h3>中午1点过,途经阿尔卑斯山南麓奥地利边境的乡村。停车打听,这是一家乡村酒店。橙色<span style="line-height: 1.5;">的墙体,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大的落地玻璃门窗,深色斗笠顶棚,呈现了奥地利边境的乡村民居风格。</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湛蓝的天空,洁净的流云,小簇的花团,屋里屋外,人与自然相得益彰。</span></h3> <h3>云团低矮,光影似沙漏。</h3> <h3>在花前低眉,它的芳香,有主人的情怀。</h3> <h3>门前的竹篮、秋叶、板栗、水果、花藤上的顽童,可以窥探主人对美的领悟,对自然的欣赏与爱。</h3> <h3>龙哥与主人招呼着,然后看菜单点菜。等待中,我有些好奇溜到另一房间。落地的白色纱幔,浅蓝与白搭配的桌布,木质座椅,精密繁复花纹的地毯,简洁而不简单,光与影勾勒的线条,静谧里充滿生机。</h3> <h3>人,适合这样的意境里<span style="line-height: 1.5;">对视自己,摘下俗世的面纱,拍去尘嚣。然后,独静思!</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又是小团鲜花,向着窗外</span>一片葱绿的农田。</h3> <h3>美食端上桌,正宗的奧地利西餐,形色简直让人喜欢,赶紧拍下来定格它的美。<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是阿尔卑斯山南麓奥地利边境的乡村生活,我们旅途中的一顿午餐。</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些碟盘里的土豆、番茄、生菜、红萝卜,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不过的。但我们很少像现在,享受它视觉的美传递到内心的愉悅。我們因迷惘的忙碌,已经失去了生活细微的精致。</span></h3> <h3>一杯汤</h3> <h3>肥牛</h3> <h3>蔬菜沙拉</h3> <h3>类似于荞麦的面包。</h3> <h3>烤面饼吧,盘里垫有红萝卜丝、生菜。</h3> <h3>主人是一对夫妇,体态高大,衣着朴素。总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我不会从欧洲人面像看年龄几何,但从行事感觉和我差不多吧。这是一家奥地利的三星级乡村酒店。主人自己主厨,食材自给自足。除了餐饮还可住宿。</h3><h3>喜欢这里的美景,喜欢这里的美食,喜欢女主人。与她合影纪念,我的笑容里分明有了些掩饰不住的旅途疲备。</h3> <h3>临別時,站在屋外的木头围栏前,眼前是一幅画,是一首诗。</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后来发现这乡村酒店显示在我手机上——翁特洛比。至今我都不知道这是地名还是店名,但只要一想起阿尔卑斯山,就会浮现它深刻在我心里的所有的美好。</span><br /></h3> <h3>斯洛文尼亚属于申根国家,我们依然畅通无阻驶过奥斯边界。</h3><h3>离开奥地利交界仅15公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南麓有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布莱德湖,象一颗眼睛镶嵌在群山峻岭之间。不到下午五点太阳已经西斜,山巅遮挡了它落日时的灿烂。在余晖里翻腾的流云,阿尔卑斯山脉浅浅的积雪,倒影在明镜般的湖面,构成奇妙的幻境。</h3> <h3>云幔光影折叠,似乎要重压阿尔卑斯山脉山顶。</h3> <h3>我<span style="line-height: 1.5;">穿了羽絨外套迎着秋冬有些寒冷的风,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黄昏里沿着湖边散步。一个不经意的抬头仰望,先前还云层叠加,不知什么时候竞残阳嫣红如血,散状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向天空。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幻景惊鄂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盯睛片刻,才意思到赶快打开脚架,装上相机,手忙脚乱地抓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风云变幻所料不及,瞬息已像上帝打翻的调色盘滾滾泼洒而来,如海潮翻涌密闭天空。</span></h3> <h3>亦真亦幻,亦如人生初见。</h3> <h3>布莱德湖因布莱德镇而得名,是阿尔卑斯山山顶积雪的不断消融,又不断注入融水,养育成为美丽的高山冰川湖泊。湖面不大,长2.1千米、宽1千米的小湖,但平均水深30米。湖中有小岛,岸边有城堡,湖畔靠悬崖,周围是森林环绕。明镜般的湖面以及湖中阿尔卑斯山的倒影,构成四季梦幻奇镜,被称为"阿尔卑斯山上的眼睛"。</h3><h3>从中世纪开始,尤其是奥匈帝国时代,这里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也是茜茜公主避暑养病的地方。后来在南斯拉夫时期又成为领导们的休假地,铁托在此有座行宫。现在又吸引无数游客也纷纷来此,一亲芳泽以慰平生。</h3> <h3>我们落住布莱德湖畔的酒店,<span style="line-height: 1.5;">站在阳台上低瞰布莱德湖,湛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更加深邃。环绕湖的山峦起伏于绿树红叶交错间一派秋色远景。仔細远眺,阿尔卑斯山雪峰在蓝天下清晰可见。傲立于悬崖的布莱德城堡也被那湖天一色的蓝衬托得醒目耀眼。</span></h3> <h3>与阿尔卑斯山共眠一宿寂靜的夜,迎來又一个黎明。布莱德湖畔天色微亮,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这时的布莱德湖是充满蓝调的,披了纱雾的山璧,暗淡的山林,冷冷的晨云。湖面上拉出的缎带般的明如镜和粼粼浅云烟,是晨风轻拂<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或静歇的痕跡。</span></h3> <h3>初升的第一缕朝阳投向了我左边最西的山林,迅即又给蓝调的布莱德湖披上柔軟的金光,染红了深秋的湖光山色。</h3> <h3>布莱德湖东北角离岸不远处的湖心,有座高出水面40米的小岛。岛上有一座弥漫着神秘气息的巴罗克式的圣玛利亚古教堂。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16世纪时,一对富有的年轻夫妻从外乡游玩到这里,就眷恋上这里的湖光山色,于此定居。他们笃信基督教,用自己的积蓄修缮破旧的教堂,过起幸福生活。后来丈夫为抗击土耳其和奥斯曼帝国的入浸应征入伍,不幸战死疆场。守候多年听到噩耗的妻子伤心欲绝,变卖全部家产铸造了一口巨钟,捐献给了湖心岛的教堂,以此寄托哀思并祝福与他丈夫一样为美好生活而抗争的人们。痴情的妻子离开布莱德湖区,最后终老罗马。后来,每年都有许多新人来这里举行婚礼,新郎带着新娘来到这个小岛,从码头走上99级台阶来到教堂,一同敲响钟声,就会婚姻幸福。所以这里响起的钟声,不是为了报时,而是为了祈祷爱情坚贞不渝,地老天荒。</h3> <h3>圣玛利亚古教堂</h3> <h3>而那座雄踞于100多米高悬崖峭壁之上的中世纪城堡,与教堂隔湖相望,像是一位孤独的守卫者。据说城堡与湖心岛的教堂,是11世纪德国亨利二世所修建,它是斯洛文尼亚最古老的城堡。周围的密林是它天然的屏障,山下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尖顶上天空的纯净或繁复,常构成一幅幅静与动的画面。</h3> <h3>从这个角度,城堡与教堂仿佛相连一体,其实它们隔着山水遥遥相望十个世紀,已岁月千年。</h3> <h3>布莱德湖北岸,奥地利王室最早在此建造别墅。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爆发前,奥地利人建造的别墅为南斯拉夫王首都卢布尔雅那室据有。1947年,铁托重建布莱德别墅,作为在斯洛文尼亚的行宫,并用来接待外国领导人。</h3> <h3>环境优美的布莱德湖,四季都自有迷人风景。在湖中游泳、划船;在湖畔信步闲散,绿茵下纳凉静息,看天鹅飞翔,野鸭戏水;或在冬季的洁白里赏雪滑冰,都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的胜地。</h3><h3>我们在布菜德湖走进过它的黃昏,迎接了它的日出。而黃昏里奇遇的那场幻景更洞开了我对大自然天相的想像。当朝阳已染片布莱德湖秋林红叶,当度假的遊客还沉浸在静谧的湖光山色,我们又开着车围绕布莱德湖巡遊一圈,算是一种告别。然后,前往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h3> <h3>布莱德湖环湖路</h3> <h3>从布莱德湖到卢布尔雅那60公里。穿过茂密的森林,我们早晨10点到达,车辆停入车场,步行十多分钟走向老城区<span style="line-height: 1.5;">。</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规划整齐的建筑,红顶的房屋,干净的衔道,简洁的路灯,难得见到几个行人,给人温婉的宁静。</span></h3> <h3>一个人、几辆车,安静地在红灯前等待。我可以推断,这样的城市是不会有急燥的脚步,也看不见匆匆的身影的。</h3> <h3>清晨街景随拍</h3> <h3>卢布尔雅那,是公元6世纪末斯拉夫人将城市扩展至卢布尔雅那河而得此名。卢布尔雅那河蜿蜒环城而过,我们沿着河畔一带的市中心游览,两岸遍布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和桥梁。</h3> <h3>河畔两岸,悠闲的人们已经徜徉的在露天咖啡桌椅前,沐浴深秋溫暖的朝阳,漫不经心享受新一天的生活。</h3> <h3>或低语聊天,或独静思,少有低头族。</h3> <h3>卢布尔雅那河上有许多桥,最著名的首当龙桥。建于1901年,是卢布尔雅那第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之一。这座百年古拙的石桥,白色的桥身优雅清新,虽走一个来回不过五六分钟,但两端桥头各有两尊青铜器翼龙雕塑装饰精彩。翼龙怒目圆瞪、张牙舞爪、口中喷火,威风十足,非常动人。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龙在西方通常以邪恶的形象出现,而在卢布尔雅那却是镇城之物,桥梁、建筑、雕塑、纪念品,甚至井盖,到处都有龙的影子。据说,龙桥来自卢布尔雅那古老的传说:古希腊雅歌号的船员逃亡来到这里,与龙形的怪兽殊死搏斗并战胜了它,从此在此定居,被驯服的龙就成为这个城市的守门神,被卢布尔雅那市民视为图腾和吉祥物。</h3> <h3>沿着卢布尔雅那河,是市政府建的市场长廊,这里汇集着斯洛文尼亚的特色食品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礼品。</h3> <h3>长廊沿河岸一直延伸</h3> <h3>站在龙桥一眼望去,最先看见的是屠夫桥。<span style="line-height: 1.5;">建于2010年,由斯洛文尼亚知名设计师设计,被知名雕塑家所创作的雕塑装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刚听见这个名字,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么朴素又浪漫的桥怎会是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据说。名字源于桥上一尊屠夫模样的铜像。自从屠夫桥开放以来,便一直有情侣将爱情锁挂在大桥的锁链上。随着时间的积累,爱情锁的数目越来越多,也成为这座大桥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很多斯洛文尼亚情侣慕名而来,和心爱的人将爱情锁锁在大桥上,将钥匙扔入水中,希望两人的爱情从此恒古不变。</span></h3> <h3>有多少锁,就有多少对痴男痴女对爱情祈祷和祝福。</h3> <h3>桥上护栏前的艺术裝饰,远处隐约可见被镜头虛化的龙桥。</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顺着河岸往南走,便是卢布尔雅那河上并列的三座桥,又称"三重桥",建于1842年。它最早只有一座主桥,主要是链接南斯拉夫地区和巴尔干的,也就是东欧和西欧的分界桥梁,还有海关收税的功能。后来因城市不断扩大,原来的小桥拥挤不堪,1931年由具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师约热.普雷奇尼克,在小桥旁边各加建了一座附桥。两座附桥和原来的主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有名的"三桥",不仅缓解了主桥的交通压力,还使原来普通的石桥变成了极具创意的景观,成为卢布尔雅那的地标。</span></h3> <h3>普列舍伦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和象征,是街头艺人演出的地方。周边的欧式建筑围绕,与三重桥古老的桥梁,以及桥两边类似花瓶柱和蘑菇状的桥梁外围相得益彰。在河里形成倒影,更是奇妙美幻。每到星期六、日上午卢布尔雅那河两侧的三桥成了固定的古董旧货市场,人们把家里旧货古董拿来变卖,很多人买旧货旧书。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h3> <h3>三桥对面的圆形广场是普列舍伦广场,<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以19世纪斯洛文尼亚诗人普列舍伦来命名。诗人的青铜器雕像就竖立在广场一侧,沉思的诗人头上高举的是手持月桂树枝的高贵女神,也或许寓意着斯洛文尼亚人民对于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吧。斯洛文尼亚的国歌就是采用他的诗歌作词:"当太阳升起来时,战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同胞…"</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斯洛文尼亚在经历战乱后,最终走上了独立自由之路。一个</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只有2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拥有着追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世界主流的价值观。不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东南欧经济转型国家当中人均GDP名列第一(2017年人均GDP2万多,是我们的2.35倍)。而且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是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经合组织成员国、欧洲申根国,同时还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广场中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建于1646年至1660年的圣芳济会报喜教堂。因其粉红的色彩而突显于广场上。我们没有进去,据说,教堂内十分精美。这我相信,因为欧洲的教堂本身就好一座精美的博物馆。</span><br /></h3> <h3>三桥南边不远是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广场一侧的市政厅建于1718年,为文艺复兴式建筑,看上去非常普通,若不是门口悬挂的国旗,很难让人认出这是一个国家首都的市政机构。但它旁边巴洛克式建筑的卢布尔雅那大学和国立大学图书馆就相当华贵了。</h3><h3>市政厅前悬挂欧盟、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旗帜。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正是在这里宣布独立,毅然脱离了"不靠谱主义阵营"。因此,这里也是斯洛文尼亚最高的政治中心。</h3><h3>中心广场不大,和这座城市一样秉承着小而精的精髓。广场中间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方尖碑式的柱体底座上雕塑着三组精美的大理石雕像。据说它们分别代表着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h3> <h3>广场中间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span style="line-height: 1.5;">建于1751年。</span></h3> <h3>卢布尔雅那还有大名鼎鼎的户外中央市场,建造于1940年至1942年,除周日外每天都对外开放。这是个非常有生活气息的大市场,出售的东西五花八门,瓜果蔬菜都是绿色有机的,非常新鲜,已经成为市民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市场。除了可以购买到日常用品和瓜果蔬菜外,这里还有花市、鱼市、干果等,还可购买到斯洛文尼亚别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此外,我们还看到中国的一些轻工产品摆在市场的摊位上,比如衣,鞋、帽等。2008年,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市场被列为国家文化遗迹,这里不仅是购买东西的市场,更是一个体验民俗和生活方式的地方。</h3> <h3>卢布尔雅那,面积仅900平方公里,30万人口,按照西欧的标准,可算袖珍首都。它<span style="line-height: 1.5;">没有闻名于世的景点,但有小巧迷人的历史老城区,有卢布尔雅那河流蜿蜒穿城而过。河面横跨的石桥,浪漫的传说,两岸精美艺术风格的建筑,充满活力的街头咖啡、冰激凌文化,都使得这个小巧的首都呈现雅典静谧之美。</span></h3> <h3>街边的咖啡店</h3> <h3>欧洲有名的冰淇淋</h3> <h3>到此一遊,不能错过的美味噢</h3> <h3>这个深巷里还有卢布尔雅那唯一一家中餐馆,是一对上海的年轻人开的。斯洛文尼对世界的开放与包容,让我们意外地吃到了几乎正宗的川味。</h3> <h3>随意涂鸦的艺术墙。</h3> <h3>铁锈斑斑的围栏,藏不住满园秋色,<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喜欢時光沉淀的美,虽已然迟暮,有些沉重。</span></h3> <h3>铺满小径的秋叶,是生命万千姿态的最后回归,<span style="line-height: 1.5;">就让它跟随四季风雨静静地来,也静静地去。</span></h3> <h3>在卢布尔雅那的大街小巷漫步,看不到密集的高楼,看不到蚁行的人群和如梭的车流,一路上是诗一般的街巷和房舍。<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是一座被上帝和诗人遗落的花园。据说,居住在斯洛文尼亚的斯洛文尼亚人和斯拉夫人,都不愿去到外面吵闹的大城市,德国干净的空气在他們看来都是被污染了的。</span></h3><h3>我庆幸自己语言不通,否则,我怎么给他们介绍我来自钢筋水泥丛林的地方,那里人如海潮、车流如梭,常常呼吸着PM2.5,甚至每天的食物都吃得忧心忡忡⋯ </h3> <h3>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常给自己塑造一个理想的伊甸园,让疲于尘世的内心因有了期翼而感觉着活着的意义。而其实,这个伊甸园它是真实存在的,在欧洲,在斯洛文尼亚,或在世界的某一个我沒去过的地方,只是它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太遥远了。</h3> <h3>斯洛文尼亚的森林<span style="line-height: 1.5;">覆盖率达52%,是一个天然氧仓。我們从布莱德湖一路而来,无论是远处的阿尔卑斯山云雾缭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还是走进卢布尔雅那的大街深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清新的空气总是把人从疲惫中唤醒。</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斯洛文尼亚,西邻意大利,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围,东北邻匈牙利,北邻奥地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欧洲唯一一个结合了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潘若尼亚平原和喀斯特高原美景的国家。</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地上有三千教堂,地下有八千溶洞"是对斯洛文尼亚自然与人文风情的概括。它是欧洲宗教建筑人均拥有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溶洞;有着13世纪的教堂、15世纪的艺术以及拿破仑将军的铁蹄、日耳曼战甲的痕迹;有着千百年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斯洛文尼亚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孤独星球》2018年十大最佳旅行地区榜单中上榜。</span></h3><h3><br /></h3> <h3>愿纷至踏来的游人,不要惊扰它诗意的宁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