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经典一日游:“穿越太行山,欣赏绝美溶洞”——九龙洞

追梦少年

<h3>👏五一自驾、户外、旅行社的朋友走进太行山,穿越:九龙洞+万佛寺+天生桥👉👉</h3> <h3>  山西省长治市九龙洞风景区位于万佛寺之南鹅屋乡五里沟村圈马窑自然村,在村西九头山的山腰间,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20世纪30年代末始被人发现,因洞内有9个支洞,洞内套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泉,水滴成乳,钟灵毓秀,脉真气胜,故名九龙洞。 九龙洞岩溶发育明显,钟乳奇景叠出。九龙洞洞口面西,洞口外依山壁建有古庙式厦檐三楹,由两根透雕青石龙柱撑起,檐下木雕舞龙9条, 主洞右侧壁上有状如莲花、牡丹、石榴花等花卉的钟乳石图案。左侧洞中间凸出恰似龙体,其鳞片如人工雕刻,排列有序,龙体将三洞连接,内洞顶端状如一只鼓眼宽嘴青蛙从洞顶伸出,直视洞口,一股20余米高,1.5米宽的飞瀑从口中喷射而出。<br></h3> <h3>  九龙洞位于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五里沟村圈马窑自然村,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于20世纪30年代末始被人发现,因洞内有9个支洞,洞内套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泉,水滴成乳,钟灵毓秀,故名九龙洞。</h3> <h3>  九龙洞是地壳运动所致,形成久远,海拔高度近千米,四面皆山。洞口坐南朝北,三面门房嵌之。洞内由主洞和9条支洞组成,主洞呈东西走向,支洞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方向不一,均与主洞相通,形成洞中有洞,洞洞相套,状如葫芦。大者阔则20余米,高达10余米,小者仅能容身。可进之处长达300余米,大小可容纳千人不挤。抗战时期,该洞曾是周围村庄千余农民藏身之地。进洞线路迂回曲折,高低宽窄倏变。洞深虽不可测,空气却清新宜人。洞内钟乳集群,其形状若花、若鸟、若山、若水,均与地面无异,幻状因人而解。移步洞中,洞顶,洞壁均以钟乳覆盖。其中,洞顶白色乳片覆盖,俯垂有似葡萄,槟榔,穗状,银针,水晶灯等象形石。洞壁钟乳墙相包,自然浮雕有石树,石鸟,石花,游龙,卧虎等。地面钟乳成群垂立,如玉柱,塔群,竹林,僧众,大小不一,高低不等。高者支顶,低者如菇,粗者可抱,细者如针。洞坡处,乳柱依坡而立,错落有致,乳状幻生。洞内泉眼点点,如珠、如线、如溪,终年不息。仍沿大自然的钟摆不停地创造钟乳。尤其行至龙厅,厅南洞墙悬有宽约5米,高约4米的巨乳,远看是飞瀑悬挂,近观折叠如幔。实属洞中奇观。洞北钟乳依坡叠摞,恰似瀑布群状,又如礼花飞舞。走至第六洞内,东南墙脚有一高约20厘米,上口直径约40厘米的钟乳盆,盆状成形规则,晶莹剔透。盆的正上方有一滴泉,滴滴泉水丁冬入盆,水沿盆边缓缓溢出,流入盆旁“宝井”。宝井水面形成条条弧形波纹。据当地乡民讲,“宝井”深不可测,水大水面不增,水小水面不落,存水终年如故,实乃神奇至极。由于这种现象,当地便称井为“宝井”,井水也为神水,喝一口甘甜爽口,清凉润喉。</h3> <h3>  各造型的钟乳石尽管已经被专家或官方命名竖了牌子,可游客们似乎更喜欢依着自己的想象欣喜若狂地呼出:“面条,面条,像面条”;“萝卜,萝卜,长着萝卜缨的大萝卜”;“这个像乌龟,三个叠在一起的乌龟”......各种可爱、可笑又形象的特色命名在溶洞里欢乐地此消彼长。</h3> <h3>🌙🌙天生桥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独特的景观之一,它位于猫道之南的山峰顶。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 之间,跨度50米,高200米,宽5米,厚度10米以上,呈天然石拱桥状。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洞开。其形状、构造与古今中外人造砖石拱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乃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世间奇观。据专家考证,天桥墩的形成纯属地壳运动,岩石断裂及长时间的水流冲涮,切割而成。虽说天桥形成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其历尽沧桑,经过无数次地震运动和长期的自然风化,仍安然无恙,傲然于世的现实,说明大自然设造成的坚固异常。大自然的这一杰作,为我们后人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万佛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瑛菇峡</h3> <h3>想去看九龙洞的@加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