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长眠于青山绿水的浙东大地。清明为父上坟,我们兄弟姐妹5人加弟媳和妹夫共7人开两辆小车,从上海直奔目的地__新昌儒岙镇。这里是母亲的娘家,父亲是新昌城里人,城里早就无一亲人,出于对故乡的眷恋,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希望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当时在舅舅的鼎力相助下,为父亲选了一处背靠青山,面朝秀水的地方,我们亲爱的父亲永远沉睡于此。</h3> <p>车沿104国道到了镇口,只见醒目的大型字幕"欢迎回家"映入眼帘,只觉心头一热,顿感乡情亲切。</p> <p>默默地来到父亲的坟前,父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几只小鸟围在我们身边啼叫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爸爸我们来看您了,您一生辛劳,历经人间苍桑,尝尽世间疾苦,是您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您含辛茹苦把子女培养成人,未享一天清福,却离我们而去,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的去逝是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养育之恩此生难报!爸爸您可知道,妈妈患阿尔茨海默病已近十年了,记忆已完全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她已不认识我们,一定也不记得您了。以前爱干净爱体面的妈妈,如今什么也不知道,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更没有尊严可言,子女们为此抓狂、惆怅、无奈又无助,常常被搞得焦头烂额,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孝敬和善待妈妈,您放心吧,愿天堂没有烦恼!愿您在那边过得好!</p> <h3>太多的感慨弥漫在心间,太多的记忆铭记在脑海,从小就喜欢铇根问底的我,想起了有关父亲的许多远去的故事,不由得思绪翻滚,勾起了我要写一写的冲动。</h3> <h3>父亲出生商人家庭,祖辈最早是从外省调来浙江一带当官的,几代单传,几代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十分兴旺。当时新昌城里整条街的商铺都是爷爷的,奶奶是邻县嵊州人,因她的父亲与爷爷在生意场上的联系与爷爷相识,爷爷精干儒雅,奶奶爱上了爷爷,居然不顾父母反对,不顾爷爷已有妻女,毅然坚持跟着爷爷来到爷爷家,爷爷的原配妻子被气得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奶奶确实厉害!她敢爱敢恨,更是敢作敢当,她小于爷爷二十来岁,长有几分姿色,也许是老天有意惩罚,她与爷爷的第一个儿子生来就是傻子,下面又生了两个儿子,爸爸是老二。在爸爸十三岁那年,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整条街的商铺,爷爷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就此抛下了他们母子,此时奶奶刚生了个女儿,一贯重男轻女,不喜欢女孩的她把女儿送了人,家里的大樑倒了,她要担负起把几个儿子养大的责仼。爸爸原在私塾念书,为了分担母亲的担子,跟人去杭学手艺。大儿子傻傻的只知整天拿根竹杆到处乱跑,嘴里老念着毛毛鱼…毛毛鱼,身后常围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但有一天这个傻儿再也找不到了,奶奶为此很伤心。奶奶最喜欢的还是她的小儿子,小儿子从小聪明过人,读书非常用功,奶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为此她不断变卖家产,供小儿子读书,小儿子也算争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我见过叔叔写给爸爸的书信,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带着一股八股味。靠读书做官,叔叔到杭州上任浙江省的税务官,奶奶总算跟着叔叔过上了好日子,但好景不长,全国解放了,作为原政府官员,叔叔被下放到婶婶的老家金华浦江县农村。一介书生从未在农村生活过,更不会干农活,好在叔叔天智聪慧,专研起中医,自学中医为人解病痛。叔叔没有孩子,领养了婶婶妹妹的一个儿子,与我们也没什么联系。奶奶打心底里仇恨新社会,小时候清楚地记得奶奶恶狠狠地指着毛主席的像咒骂,我们说奶奶真反动,她就追着我们打,没办法,她哪知道什么真理?站在一已的利益得失上,她一生的希望和付出都付之于东流!她只有我弟弟一个孙子,只喜欢孙子,女孩一个都不喜欢,老骂我们是赔钱货,是为人家养的。奶奶八十多岁去逝,新昌城里没留下片瓦,为了小儿子她散尽家产,把能卖的都卖了,奶奶的一生有些悲哀!</h3> <h3>爸爸是丝绸厂的高级技师,他技高一筹,机器出了什么问题他只要一听就能诊断,工作上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爸爸喜爱家乡的越剧,还经常参加区工人文化馆的文艺演出,是厂里文娱活动的骨干。在家里他对子女很严厉,要我们认真踏实地做事,诚实厚道地做人。我家的规矩还是很重的,父亲要求我们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要尊敬长辈,要勤俭节约,要有善心乐于助人。爸爸当时一百多元的工资算是高工资了,但他的压力不小,他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每月要寄生活费给奶奶,有时还要瞒着妈妈接济叔叔,为此妈妈没少和爸爸吵。</h3><h3>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他们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结合在一起的,爸爸曾经结过一次婚,当时爸爸在杭州工作,前妻由于与奶奶相处不好,带着女儿常住娘家,渐渐与从小青梅竹马的邻居好上了,爸爸得知后,坚决与她离了婚,之后听说她跟着这个邻居去了福建。爸爸想着再找要找个老实本份的。妈妈虽出生在山村,但从小胆特小,怕蛇怕虫,干不了农活,外公托媒人最好找个城里人,于是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这桩婚事,对女方隐瞒了二婚这个事实,虽然爸爸也算一表人才,但妈妈似乎永远不能原谅,内心永远过不去这道坎,怨恨爸爸家骗婚,从小我们都在妈妈的哭闹声和爸爸的声声叹息中长大。妈妈没有过高的嗜求,她没有文化,小于爸爸十二岁,自嫁给爸爸后就跟着到了杭州,后来又到了上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妈妈善于精打细算,我们身上穿的全是她亲手制作,她经常跑布店买零头布,给我们做新衣服,妈妈爱干净爱体面,从小没让我们穿过打补丁的衣服,总让我们穿得光鲜得体,我记得一直穿妈妈做的布鞋和棉鞋,此生第一双皮鞋还是在工作以后买的。妈妈就是爱唠叨爱埋怨,但心地还是很好的,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总是要先保证老公和孩子,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整天辛苦劳碌。爸爸在时,妈妈老是要和他吵,爸爸走后,妈妈突感孤独,也许是后悔以前吵得太多,有些自责和难过,整天以泪洗面,子女们怎么劝都没用,渐渐地妈妈就得了可怕的老年痴呆症。如今她已没有眼泪,也没有声音,整日闭着眼睛无声无息,什么都不知道!爸爸:愿天堂没有烦恼,愿您在天上过得好!愿人间少一点痛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