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心中的梵天净土——色达

射雕英雄

<h1>  这是第二次重游成都了。岁月如梭,回忆十多年前的四川之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年和小伙伴们从成都出发,经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理塘去稻城亚丁,走四姑娘山,丹巴,卧龙返回成都。后来,因为游九寨沟时相机出故障,所以留下峨眉山,乐山,都江堰和青城山没继续游玩。这次再回天府之国,既想弥补当年的遗憾,更想走进心中的梵天净土-色达,去寻找那一抹&quot;红色&quot;的震撼。</h1> <h1>  从机窗俯瞰,成都市区面积较前扩大了许多,河道纵横,马路如织,高楼林立,地面的大片绿色,让人顿觉生机盎然,春意浓浓!</h1> <h1>  成都的第一晚,因酒店就在玉林西路。所以,冲着赵雷,冲着《成都》,"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小酒馆地址:玉林西路55号。</h1> <h1>  歌红小酒馆,因为一首歌的原因,生意火爆,游人超多!门口长期排长龙,俨然成为成都的新热门景点。</h1> <h1>乐山大佛景区大门,门票是90元。</h1> <h1>  进入乐山大佛景区,沿山路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佛"字,听导游讲解,原来苏东坡祖籍是四川眉山市,曾在此修行佛法。</h1> <h1>  凌云寺的飞檐斗拱。从北大门到大佛顶凌云寺,上山步行约20分钟,沿途有很多各朝的名家崖刻。</h1> <h1>  凌云寺建于初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626),距今近140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其香火旺盛,寺门上"凌云寺"三字,为清末著名书法家赵熙所题。其中凌字多一点,非错字,听导游解说表示三江汇流。虔诚地请了盏祈福灯,望着橘红色的灯火,心里默默祷告,祝愿爱我及我爱的亲人们一生平安!</h1> <h1>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九十年。被世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h1> <h1>大佛的双耳及隆起的鼻梁,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h1> <h1>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据导游介绍,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 .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h1> <h1>九曲栈道,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当日,游人不算太多,等约十来分钟,我们就沿着崎岖陡峭的栈道,缓缓向山下移行,从不同角度去瞻仰观摩乐山大佛的宏伟气势,同时也体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h1> <h1>  峨眉山,被誉为"佛国天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贤菩萨道场。其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最高峰为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以"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为绝,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 <h1>  年少之时,对峨眉山的模糊印象,只是来源于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幻想。<br /> "话说当年的郭襄因痴念杨过,在杨过、小龙女夫妇退隐江湖后,仍然云游四海,寻找杨过夫妻的下落,当真是情之所钟,至老不悔。但杨过夫妇竟是从此不知所终,再不在人间一现侠踪。这其间宋亡元兴,花落花开,不知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郭襄在四十余岁那年,在云游到峨眉山绝顶时,突然大澈大悟,剃度出家,精研武功,其后稍收门徒,成为武学中峨嵋一派。"<br /> 俞莲舟道:"当年听得觉远祖师传授《九阳真经》的,共有三位。一是恩师,一是少林派的无色大师,另一位是个女子,那便是峨嵋派的创派祖师郭襄郭女侠。"殷素素道:"我曾听爹爹说,郭女侠是位大有来头的人物,她父亲是郭靖郭大侠,母亲是丐帮的黄帮主黄蓉,当年襄阳失陷,郭大侠夫妇双双殉难。"俞莲舟道:"正是。我恩师当年曾与郭大侠夫妇在华山绝顶有一面之缘,每当提起他两位为国为民的仁风侠骨,常说我等学武之人,终身当以郭大侠夫妇为榜样。"他出神半晌,续道:"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异。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女侠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之女,所学最博;恩师当时武功全无根基,但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摘自《倚天屠龙记》。</h1> <h1>从山脚报国寺游客中心坐观光大巴上山,约2小时至雷洞坪停车场。如果体力不支,可以选择缆车继续直上。如果想挑战自我,选择爬山越岭,大约2.5小时达金顶。上午九时许,从接引殿开始,我们一路爬行,山路崎岖,但不是很陡峭,一步一个脚印,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练。四月的山涧阴凉之处,仍见积雪,山中的树木,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树底下枯叶成堆,春冬更替,生命轮回,一片落木萧条景象。遥想在深秋十月之际,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绿树苍翠,红叶耀目,定将峨眉山装扮得更加美丽动人!</h1> <h1>层峦叠嶂,渺如轻烟。</h1> <h1>当日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站在观景台,眺望䇄立于远方的贡嘎雪山,只见雪山连绵起伏,山顶白皑皑一片,仿佛与蔚蓝的天空紧密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雄峻挺拔,气势磅礴,纯洁无瑕。</h1> <h1>绝壁悬崖上的殿宇,就是万佛顶。</h1> <h1>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位于峨眉山主峰上,海拔3079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为峨眉精华所在。</h1> <h1>白日的峨眉山金顶,游人如织。上午约十一点爬到金顶,下午在金顶酒店休息片刻,约五点出酒店,太阳仍高挂在蔚蓝的天空。朝金顶一路走去,游人稀疏,少了白日的喧嚣和嘈杂,顿觉佛境清静安祥。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藏寺大门,一半金光灿灿,炫眼夺目,一半阴暗朴实,庄严肃穆。冷清的寺庙门口,偶尔几个游客经过,与白天游人川流不息的情景相对比,判若两个世界。</h1> <h1>虔诚拜佛的人络绎不绝。焚香、跪拜,颂经,祈祷,人们都在寻找一份心灵的寄托。</h1><h1><br /></h1> <h1>十方普贤圣像是一座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的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h1> <h1>傍晚七点左右,游人们纷纷走到金顶平台,调弄好相机和三脚架,镜头均齐整的对向西面,大家都在等待梦幻般美丽的日落西山。此时,仍有虔诚的信徒跪拜在被夕阳余晖照得熠熠生辉,金光灿灿的普贤菩萨圣像面前祈祷。其实,人是应该有信仰的, 信仰就是点亮人生的一盏心灯,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夜色越来越浓,气温也越来越低。山顶的夜风带着阴冷的寒意,蔚蓝的天空变成深蓝,白日里炫目耀眼的太阳光芒渐渐收敛,变得柔和唯美起来,周围的晚霞呈黄色,橙色,包绕在太阳周围,就象一圈光环,非常漂亮。夜幕降临,天色逐渐变暗,白色的云海如烟迷离,又似水绵绵,象白色的丝绸带在舞动,托着金黄色的夕阳慢慢优雅的落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人生的道路,无论是崎岖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人生的命运,无论是幸运或多舛,都要坚韧励行。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h1> <h1>凌晨5:30出酒店,山雾迷蒙,气温寒冷,大家都裏紧衣服,拿着手机照亮山路,赶往观日台。已有不少游人早到,都哆嗦得打着冷颤。天色慢慢泛白变亮,半轮明月时隐时现。人群逐渐多了起来,甚至有的是前一晚住雷洞坪,今早赶第一班缆车上山而来的。大家都满怀着期盼眺望着东方,毕竟大家都是奔着这个美好的愿望不约而同聚在一起的。晨雾依然浓密,象丝绢一样飘逸在空中,朦朦胧胧,显得婀娜多姿,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远处山涧的云海层层叠叠,一阵寒风吹过,流云奔涌,群山浮动,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着,碰撞着,拥挤着。只是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海的惊天动地,但它有海的浩瀚,有海的气势。远处的天空透过重重云雾,露出少许微弱的红光,大家不禁齐声欢呼起来。红光面积扩大,渐渐地,开始映照出红色的霞光,仿佛要被烧透似的,红色的云层越来越亮,红得发烫,似炭火一般。云层被照映成红彤彤一片,怡人心目的美。太阳终于按奈不住,一跃而出,露出了小脸,光芒并不刺眼,只是明亮地宣示着自己的出世。阳光象利剑一样刺穿厚厚的云层,象佛光一样普照着大地,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希望和感动!没一会儿,浓雾又起,太阳害羞般的藏在了密云背后。游人们在目睹了日出和云海两个奇景之后,纷纷散去,踏上新一天的旅程。<br /></h1> <h1>日光倾泻,恰似佛光普照。</h1> <h1>  万年寺海拔1020米,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历史上有许多达官显贵以及文人骚客常来于此。从金顶坐缆车下山至雷洞坪,再坐下山的观光大巴至万年寺站。验票后,一路爬山,途中游客较少,约一小时山路到达万年寺,寺庙大门建在高耸的半山之颠,气势雄伟。此时四月,寺内到处鲜花盛开,招蜂引蝶,据说到了秋高气爽之时,林中色彩斑斓,红叶如醉,寺内的白水池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h1> <h1>  无梁砖殿为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建于明代,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其设计思想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无梁砖殿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h1> <h1>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海拔710米,又称卧云寺,唐时名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将其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清音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回荡着空灵的水声,这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峨眉十景之一。</h1> <h1>报国寺的门前小景。</h1> <h1>清晨6点,旅游大巴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马尔康,跋山涉水,约下午1点多到金川县观音桥镇。坐当地村民的小车,沿着山路十八弯盘旋而上,上山的路既窄又陡,很是险峻。朝圣的人群不断,还有不少信徒一步一叩拜的往山上爬。车拐了N个Z字弯后,约二十分钟后到位于海拔3685米的纳勒神山半坡上金顶红墙的观音庙。对面巍峨雄峻的象山上刻着醒目的六字真言,朝圣者的嗡嗡吟唱声回荡在山谷中。山脚下的观音桥镇,蜿蜒的河水缓缓地从边上淌过,养育和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象山上矗立着新建的亚洲最大的转经筒,昼夜不停地转动着。站在这里,感觉天是那样的蓝,山是那样的高,云是那样的近,心是那样的平静!</h1> <h1>上观音庙的山路十八弯。</h1> <h1>观音庙,位于纳勒神山上,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属宁玛派,因庙中供奉的观音菩萨与拉萨大昭寺、南海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为同根三姊妹,故香火鼎盛。每年不仅有数以万计的四川信众前往朝拜,还有来自青海、西藏、甘肃、宁夏以及国外的信众前来朝圣。</h1> <h1>世间安得双全法,<br />不负如来不负卿。<br />笑那浮华落尽,<br />月色如洗。<br />笑那悄然而逝,<br />飞花万盏。</h1> <h1>东嘎,在藏语中是白色海螺的意思,东嘎寺因此而得名。东嘎寺位于金马草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白玉传承的著名寺院之一,为古今色达十三座寺院之首。是亚东规模、影响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庙。</h1> <h1>色达天葬台天葬仪式每天都会举行,仪式时间在13:00-15:00之间。所谓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秃鹫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秃鹫就开始啄食。</h1> <h1>上百只秃鹫在山坡上晒着太阳排队等待,有的在天空中盘旋。当天葬师将分切好的尸体从袋子里倒出来,秃鹫就一哄而上,成群结队地从山坡上向放有尸体的围栏俯冲,场面甚是血腥壮观。没几分钟,尸体就被秃鹫们争吃精光。怀着好奇心来观看天葬的游客很多,放尸体的围栏被游客们围得水泄不通,我爬到山顶,远远眺望。在此,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的祝福。希望大家也怀敬畏之心去尊重他们的仪式、尊重他们的信仰!</h1> <h1>观看天葬的游客。</h1> <h1>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坐落在一座名为喇荣沟的深洼山谷之中,海拔3900-4100,由晋美彭措法王于1980年在此修建,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quot;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quot;。佛学院吸引了全国的藏传佛教弟子前来参拜。2004年,晋美彭措逝世,他的无数的信徒们前来悼念瞻仰并留在色达。现在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大约驻留了约3万人,堪称&quot;东方耶路撒冷&quot;。那些栉比鳞次的红房子便是他们自行搭建的僧舍。此地戒律严明,扎巴(出家男子)和觉姆(出家女子)的僧舍泾渭分明,卫生和自然环境都十分恶劣,修行之路可谓艰苦。因为不对港澳台及外国游客开放,进入佛学院大门必须刷身份证。沿着山沟水泥路往上走,越来越感觉到一片祥和平静,心也没有那么浮躁了。满山遍野的红黄房子,每位僧侣手里拿着转经筒,口里念着经文。那种信仰,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曾拥有的。这里的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结婚,唯一的信仰就是这里,这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尽管这里生活条件艰难、物资相对匮乏,但从不会影响他们在这潜心修行的决心和毅力。到了这里,我越来越能理解电影《冈仁波齐》里的那些朝圣者了。</h1> <h1>爬上观景台需要二十分钟,山头不算高,但高原反应会拖慢脚步。背着沉重的背包,气喘吁吁一步一台阶往上爬。当我站在了山顶,居高临下面对着满山遍野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红房子,气势磅礴,非常壮观,直击心灵。此时此刻,现场目睹的宏伟画面,比再美的摄影照片都让人为之震撼和感动。因为,信仰赋予了它们在视觉上的广度和精神上的深度。自佛学院成立以来,僧侣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此修习佛法,通过层层考核,学成之后可能会留下 ,可能会离去,甚至还俗。而这些红房子,便是他们为了留在这习法而自行搭建的居所。每一间红房子,都承载过一个人的故事。每一间红房子,都陪伴过一个人的孤独。每一间红房子,都见证过一个人的信仰。</h1> <h1>那一天,<br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br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br />那一月,<br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br />不为超度,<br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br />那一年,<br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br />不为觐见,<br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r />那一世,<br />转山转水转佛塔,<br />不为修来世,<br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r /> </h1> <h1>他们简单朴实,他们善良可爱,也许你无法理解他们,但请怀着敬畏去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生命敬重,对死亡坦然,对信仰守望。如此简单,如此美好!</h1> <h1>去色达,去寻找那一抹&quot;红色&quot;的震撼!!!</h1> <h1>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将绛红色小木屋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它们,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h1> <h1>抬头看看天上漂泊万里的流云,看看远处莽莽的群山,站在这里,仿佛伸手就能够碰到碧蓝的天空,我们心中无法不涌起一股庄严神圣的洪流,生命和信仰,就存乎这万物之间。</h1> <h1>晚上八点,天色变黑,佛学院里的灯光首先亮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围绕在佛学院周围的红木屋里的灯光逐个一盏盏地被点亮,萤火虫般昏暗的灯火,就象满天的点点繁星,似众星捧月。到了夜晚,海拔4000米的观景台吹起寒冷的夜风,气温下降到零度。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在饥寒交迫中纷纷离开。</h1> <h1>毕棚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被比作四姑娘山的美丽背影。进入毕棚沟,沿途有卓玛滩、龙王海、红石滩,磐羊湖、燕子岩等景点。已是晚春四月,坐观光电瓶车进到山里的时候,被眼前洁白无瑕的世界所惊喜。满山遍野银装素裹,山头上也是云雾缭绕,所有的树枝上都厚厚的覆盖着雪。连绵起伏的雪山,就象是穿了一件纯白色的连衣裙,在万里无云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文静清雅。耀眼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山涧小溪在雪地上缓缓流淌。山脚下的湖泊,平静的湖面还飘浮着冰块。湖光山色,纯净透澈的湖面倒映着深蓝的天空和洁白的雪山,不染一丝凡俗,宛如仙境,仿佛来到梦幻中的童话世界。</h1> <h1>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经2000多年来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听导游讲解,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治水,将岷江水流分成内外河,内河引入成都平原洗灌,外河用于泄洪。主体工程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流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历经8年的努力,修成这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从而使四川省成为天府之国,并受益至今。</h1> <h1>鱼嘴分水堤。将岷江水分成内外河。左边是外河,右边是内河。</h1> <h1>"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歌词中提到的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山内空气极好,幽静凉爽。山路弯曲波折,台阶高低陡峭,山上有茶馆可以边品茶边欣赏风景。上清宫与老君阁是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拍摄地点。个人觉得青城山的风景和高度都不算出众,但却因其在道教中的名望以及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青城派而蜚声中外。</h1> <h1>在老君阁烧香祭拜的祈福者。</h1> <h1>从四川回到广州白云机场,经过人行通道电梯,让人仿佛从精神世界经时空隧道穿越回到了紧张、残酷的现实生活。</h1> <h1>生命,就如一条蜿蜒的小溪,随时光静静地流淌。在此期间,我们会经历坎坷和平坦,我们也会沉淀痛苦和快乐,学会且行且珍惜。用相片记录美景,用心灵记录旅程。毕竟一路走来,有诸多美丽的相遇值得珍藏,有许多欣慰的相伴让人温暖。</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