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下杨氏出华阴</b></h1><h3> “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内的西岳华山,既是一座以奇险峻秀之壮丽自然景观称著于世的名山,又是“黄帝宴会群仙”人神可以际会的“灵山”:中华之“华”皆藉华山而得名,华夏杨氏更因华山而再生。</h3> <h3>受中华杨氏联合总会之邀,山东杨氏联合总会于2018年4月10日大会规定报道之时陆续分批次在各分会会长的带领下,与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杨氏宗亲代表齐聚杨氏故里——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镇杨城村杨氏祖茔,举行了祭祖活动。</h3><h3>我们怀着一颗至诚至敬的心,来祭奠我们的祖先,就是要缅怀祖先的英德,就是要感念祖先的教诲。古人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h3><h3><br></h3> <h3>华夏杨氏,本为周武王之子唐叔虞之后。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六卿欲弱公室,制造“祁盈之难”,对晋室之中坚羊舌肸(晋太傅叔向)之子羊舌食我,以党于祁盈犯上作乱相诬,尽灭其族。当是时,叔向之后有秘密逃亡到华山仙峪者,生子名道,命系一脉,以乃祖叔向之食邑地“杨氏县”为其姓,创姓杨氏。杨姓家族劫后余生,告别山林,于三家分晋后安家于魏国之阴晋邑。建村堡为“晋公子宫”(即今华阴市东宫村),以不忘所出,繁衍生息,重铸辉煌。世称“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并将东宫村誉为“天下杨氏第一村”,讲的就是这段史实。</h3> <h3>杨姓家族得华山的护佑而绝处逢生,枝繁叶茂;华山也因有杨氏这一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门望族而骄傲和自豪。</h3> <h3>汉时,华阴属弘农郡,弘农因之成为是天下杨氏的郡望。这不仅因弘农华阴是杨氏家族的创姓再生地,更是因中国历史上杨姓的绝大多数重要代表人物皆为弘农华阴籍。</h3> <h3>杨氏先祖劫后余生,走出山林,从杨道始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或为左将军、左庶长,累世簪缨。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之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当此之际,华阴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杨震五十岁前穷究典籍,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此后历朝历代,弘农华阴杨氏亦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华阴杨氏以其文韬武略封侯拜相、甚至位极帝王、后妃,并涌现出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等历代才子大家。其“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忠烈报国”的家族遗风,亦对后世影响深远。</h3> <h3>弘农华阴杨氏所对中华历史、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建树,几无与其比肩者,令人高山仰止。</h3> <h3> 华阴,因位于华山之阴而得名,黄、洛、渭三河交汇于此,是中华先民活动的中心地区,为中华民族之重要发祥地。她以山川形胜,甲于关中,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而著称于世;以山奇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富铙,而造福人民。昔日华阴孕育了弘农杨氏这一巨姓望族,今日华阴已成为海内外杨氏后裔寻根谒祖,投资发展的一方热土。</h3> <h3>华阴历史悠久。唐尧时称“华封”,春秋筑阴晋邑,战国设设宁秦县,西汉高祖8年定名华阴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2年被陕西省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经国家28个部委确定为西北首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社会综合实验区。</h3> <h3>今天,华阴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交通更加发达。她地处西安、洛阳两古都之间,秦、晋、豫三省“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新欧亚大陆桥中部,陇、兰、新经济带上,为“中原入陕第一市”。华阴境内陇海铁路、同蒲铁路、西潼高速公路、101省道、老西潼公路、大华公路等两条铁路、4条公路纵横全境,“郑(州)一西(安)一成(都)”光缆横贯东西、即将开工建设的郑(州)西(安)高速铁路,还将华阴定为始点站。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通讯,使华阴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桥头堡。</h3> <h3>华阴,工业企业布点密集,科技实力雄厚。境内有装机百万千瓦的秦华发电公司、黄河工程机械集团、博华制药厂、051基地、32基地等10余家部省属大型企业和军工科研单位,形成了以电力、机械、化工、冶炼为主的产业体系和101省道工业长廊,被确定为省级星火计划密集区。近年来,华阴市坚持“依山兴城”和“开放开发”的两大战略,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把城市建设放在先行位置,相继建成大中小型变电站8座(其中330一座、110二座)、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5万门程控电话、数十家宾馆饭店和被誉为“亚洲第一索”的华山北峰索道,使城市基础功能日益完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更加优化。</h3> <h3>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华阴人民继承和弘扬弘农华阴杨氏的创业精神和优秀美德,挖掘杨氏历史文化内涵,做大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立了杨氏文化研究会和杨氏宗亲联谊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出版了《杨氏源流》一书,保护和开发了华山仙峪“杨氏先祖避难处”等遗迹遗址,重塑了汉太尉杨震汉白玉雕像,并把代表杨氏家族性格和精神的“杨柳树”确定为市树,接待了全球董杨童宗亲会等多个海内外杨氏同胞的录根谒祖团体,并多次举行了盛大的祭祖活动,与各地杨氏文化研究与宗亲团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目前,占地二百余亩,投资上亿元的“杨氏大观园”大型建设项目正在引资筹建之中。</h3> <h3> 血缘情深,同胞谊重,祖地华阴人民热诚欢迎海内外杨氏宗亲来华山、华阴谒祖皈根,观光旅游。欢迎海内外杨氏宗亲情系祖地、来华山、华阴选项投资,兴业发展。</h3> <h3>木有其本,水有其源,物有其出,人有其先。</h3><h3>惟我杨氏,根植华山,流分天下,叶茂枝繁。</h3> <h3>奕世载德,清风家传。华胄盛族,吉兆衔环。</h3><h3>近崇震公,远宗皇轩。慎终追远,尊祖敬先。</h3> <h3>送杨燕之东鲁</h3><h3>【唐】 李白</h3><h3>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h3><h3>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h3><h3>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h3><h3>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h3><h3>君坐稍解颜,为君歌此篇。</h3><h3>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h3><h3>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h3><h3>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h3><h3>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br></h3> <h3>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h3><h3>【唐】刘长卿</h3><h3>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h3><h3>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h3><h3>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h3><h3>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h3><h3>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h3><h3>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h3><h3>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h3><h3>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h3> <h3>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h3><h3>杨震少时随父研习《欧阳尚书》,师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h3><h3>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h3> <h3>永宁元年(120年),杨震接替刘恺,升任司徒。</h3><h3>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宠爱一些后妃开始骄横起来。安帝的奶娘王圣,困为抚养安帝有功,依靠帝恩,无法无天。他的女儿伯荣出入宫中,贪赃枉法。</h3> <h3>杨震上疏说:"臣听说,君主自古以来施政,主要是选用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治理国家,管理主要是惩治去除违法乱纪行为,所以唐尧虞舜时代,贤能有德的人,都在朝中为官,而恶人则被流放监禁,天下百姓都心悦诚服,国家一派兴旺发达的气象。当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种道德,未能发扬光大,而按幸小人却充斥朝廷内外。阿母王圣,出身卑微,因遭千载难逢的机会,得以奉养圣上。虽然有推燥居湿抚养陛下的辛勤劳苦,但陛下对她前后所封赏的财富荣耀,已远远超过了她的功劳。然而她贪得无厌的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经常交际朝臣,接受贿赂、请托,扰乱夭下,使朝廷清正的名声受到损毁,如同日月蒙上灰尘一样。《尚书》曾告诫说:母鸡啼鸣是不祥之兆;《诗经》也讽谕奸诈多谋的女子参政是丧国的根源。过去郑庄公屈从母亲意愿,任由弟弟叔段骄横不法,结果,叔段准备谋反,郑庄公不得不用暴力手段将其弟诛杀。《春秋》对此事持贬抑态度,认为郑庄公'不教而诛',是不道德的。自古以来,奸诈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难相处的,亲近她们,她们就会嬉闹放纵;疏远她们,她们又会心怀怨恨。《易经》上说:'无所遂其心愿,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说的就是奸诈的妇人不能千予政事。因此,应当迅速送阿母出宫,让她居住在外面,同时还要阻断她女儿同宫内的往来,这样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继续保持下来,对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请陛下舍弃有碍大局的儿女私情,割除有害国家的仁爱优柔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万机的朝政上,谨慎使用封赏拜爵的权力,减少下面的贡奉,减少百姓的赋役征发,使天下德能兼备的'鹤鸣之士'都群集在陛下周围,为朝廷出力;让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莫因朝政不清而懊悔出仕;对诸侯国不要横征暴敛,使他们心存不满;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抱怨朝廷。要循着先朝英明皇帝的治国法则而行,与英明伟大的哲王比德,这岂不是很美好的事吗!"安帝将奏折给王圣等看,她们都因而怀恨在心。</h3> <h3>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遂娶伯荣为妻。安帝因此而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对此,杨震坚决反对,再次向安帝上书说:"臣听说过去高祖皇帝执政时曾与群臣相约,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拜爵。在爵位的继承上,自古以来都是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别人篡夺爵位。臣见诏书赐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承袭刘护爵位为侯,而刘护的同胞弟弟刘威如今还健在,为什么不让刘威袭其胞兄刘护的爵位而让刘瑰承袭呢?臣听说,天子只封有功之臣,诸侯靠德行获得爵位。在刘瑰没有任何功劳和德行,仅仅以匹配阿母之女的缘故一时间就位至侍中,又得以封侯,这既不符合高祖定下的老制度,又不合乎道义,以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百姓迷惑不解。请陛下以历史为镜鉴,按照帝王应该遵循的规则办事,得人心,安天下。"安帝没有采纳他的谏言。</h3><h3>延光二年(123年),杨震接替刘恺,升任太尉。安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接受。耿宝亲自询问杨震说:"李常侍是陛下亲近的人,陛下想叫你推荐他的哥哥,我耿宝不过是传达陛下的意见而已。"杨震说:"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举,应该有尚书的命令。"于是拒绝了他,耿宝恨极而去。皇后兄长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的亲友,杨震又不接受。而司空刘授听说后,马上举荐这二个人,十天之内都被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h3> <h3>当时安帝下诏让使者为乳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杨震再次上疏说:"臣听说耕种九年必有三年的储备积蓄,所以尧帝遇到洪水灾害时,人民照样有饭吃,有衣穿,不受饥俄折磨。臣思虑,如今灾害发生,且日见扩大,百姓储备空虚,不能自足,再加上蝗虫成灾,羌虏侵掠,边关震扰,战事连年不息,兵马粮草难以供应,大司农主管的国库资财匮乏,恐怕国家到了难以安定的时候了。臣适才看到陛下下诏为阿母在津城门内大建府第,合两坊为一坊,将街道都占完了,雕刻装饰极其精致。如今盛夏,正是草木旺长农业生产大忙的时候,在自然灾害严重、国库空虚、农业大忙的情况下,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山取石,修建府第,不是很不合时宜吗?特别是动用大匠、左校以及其它官员,建造衙门官署几十处,相互攀比,费用过亿,耗资特别巨大。周广、谢恽兄弟,既不是皇上重要亲戚,又不是皇室枝叶贵属,仅仅依附皇上周围亲幸的奸债小人,与樊丰、王永等人共分权力,嘱托遍布州郡,威势动摇大臣,宰相衙府想征召人材,大多都要看他们的眼色行事,被招来的人差不多都是通过行贿买官的无能之辈,甚至一些过去因贪污纳贿被禁锢不许做官的人,一些放浪形骸、胡作非为的人,也都通过行贿重新得到了高官显位,以致黑白混淆,清浊不分,天下舆论哗然,都说上流地位是用金钱买来的,使朝廷招来无数讽刺漫骂。臣曾听老师说过:'国家向人民征用赋役太多的话,百姓财尽就会埋怨,力尽就会叛乱。百姓同朝廷离心离德了,朝廷怎么去依靠百姓?'所以,孔子说:'百姓不富足,君王又怎能富足呢?'请陛下斟酌考虑。"</h3> <h3>樊丰、谢挥等人见安帝不听杨震接二连三的苦谏,便更加肆无忌惮,进而假造诏书,调拨大司农所管国库钱粮、将作大匠所管众多现成材木,各自大肆建造家舍、园地、庐观,花费人力、财力不计其数。</h3><h3>杨震因为发生地震,又上疏说:"臣蒙圣恩得以供职于台府,却不能宣扬政化,调和阴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臣听老师说:'地属阴精,当安静承阳。'现在动摇,是阴道太盛的缘故。那天戊干辰支并地动,三者皆土,位在中宫,这是内臣近官操权用事的象征。臣想陛下因边境不宁,自己非常刻苦,官殿垣屋倾斜,也只用一根支柱撑撑罢了。土木不兴,想使远近都知道政化清廉,京师庄严雄伟,不在乎崇楼高阁。而一些谄媚之徒,不能与陛下同心,骄奢越法,浪用劳役,大修房屋,作威作福。道路议论纷纷,大家耳闻目睹。地动的异变,就在京城附近,大概就是因此发生。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官焦急,而修建不止,真是致旱的先兆。《尚书》说:'僭恒阳若,臣无作威作福玉公。'就是说:只有君王得专威福,为美食。请陛下发扬刚健中正的精神,抛弃那些骄奢之徒,杜塞妖言的来源,秉承皇天的警戒,莫令威福久移在下,大权旁落。"</h3> <h3>杨震前后多次上疏,言词激切,安帝已经不高兴,樊丰等又都更加对他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而不敢加害。</h3> <h3>不久,河间郡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安帝阅后非常生气,下诏将赵腾收捕人狱,严刑拷问,最后以诬惘安帝的罪名结案。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他说:"臣听说尧舜时代,在朝廷置放敢于直谏的鼓,标立敢于诽谛的木,用以鼓励官吏和百姓给皇帝提批评意见;殷周时代的英明君主,特别注意倾听百姓的怨愤谩骂和不满,用以修正自己治国中的缺点和错误,用德行去教育感化人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下情尽数上达,使人民无所忌讳地畅所欲言,让最下层人都能把意见讲出来,以便广泛采纳众议扩集思广益。如今赵腾虽因言语激烈攻击朝政而获罪,但这与那些杀人放火的犯罪分子是有明显差别的,臣请陛下减免已经定下的罪名,保全赵腾的性命,并以此鼓励最下层的广大人民坦率直言,以求广开言路,获取教益。"安帝看了杨震奏章,仍不醒悟,将赵腾押赴都市斩首。</h3> <h3>家族成员</h3><h3>八世祖</h3><h3>高祖 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h3><h3>父亲 杨宝,研习《欧阳尚书》,隐居不仕。</h3> <h3>子嗣</h3><h3>杨牧,杨震长子,字孟信。官至富波相。</h3><h3>杨秉,杨震中子,字叔节。官至太尉。</h3><h3>杨奉,杨震少子。笃志博闻,为世人所赞赏。</h3><h3>杨里,杨震子,生平不详。</h3><h3>杨让,杨震子,生平不详。</h3> <h3>孙辈</h3><h3>杨统,杨震孙。</h3><h3>杨馥,杨震孙。</h3><h3>杨赐,杨秉子,字伯献。官至太尉,封临晋侯。卒赠骠骑将军,谥文烈侯。</h3><h3>杨敷,杨奉子。与其父并以儒学为世人赞赏,早卒。</h3> <h3>曾孙</h3><h3>杨琦,杨牧孙,字公挺(一作子奇)。官至侍中、卫尉。</h3><h3>杨彪,杨赐子,字文先。官至太尉。在曹魏拜光禄大夫、班亚三司。</h3><h3>杨众,杨敷子。传家业,官至御史中丞、侍中。建安二年(197年),追封蓩亭侯。</h3> <h3>玄孙</h3><h3>杨亮,杨琦子。建安元年(196年),因杨琦功劳封阳成亭侯。</h3><h3>杨修,杨彪子,字德祖。官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h3> <h3>六世孙</h3><h3>杨孕,杨亮子。</h3> <h3>七世孙</h3><h3>杨渠,杨孕子</h3> <h3>八世孙</h3><h3>杨铉,杨渠子。在燕国官至北平太守。为隋文帝杨坚六世祖。</h3> <h3>先祖杨震不一般</h3><h3>子孙后代聚华山</h3><h3>四知精神传天下</h3><h3>杨氏家族真伟大</h3> <h3>在中国所有姓氏中,只有杨家的男人官方可称谓杨家将,杨家的女人官方可称谓杨门女将,这是中国姓氏文化官方称谓的唯一。</h3> <h3>杨震虽然生于潼关,葬于潼关,但他的“四知”清廉精神却名扬海内外;其清白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杨氏族人和华夏儿女。</h3> <h3> 站在秦岭东部北麓,凝望天空,但见一片苍茫。历史在渭、洛、黄三河交汇的地方,哺育了万亩荷塘。莲藕之间,不时有蛙鸣讲述两千年前,太尉杨震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的故事。</h3> <h3>杨震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研儒家经典。二十岁后,他子承父业,设馆授徒,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其教育成就可与山东的孔老夫子相比肩,人称“关西孔子”。</h3> <h3>在他二十年的仕途生涯中,留下了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而“暮夜却金”的故事,最为历代朝野推崇——县令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趁着夜色,以十斤黄金相赠。杨震坚辞不受。王密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杨震严格自律的君子之风,让王密惭愧而退。</h3> <h3>杨震一生经历了东汉政权由中兴到逐渐衰落的过程。面对国家日益陷入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的深渊,他力主改革,切谏除弊,勇斗邪恶,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h3> <h3>杨震“四知遗风”对世人影响深远。特别是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作为传承杨震精神的物质载体,遍布各地,对杨氏子孙产生了普遍影响。他们继承弘农祖德,恪守“四知”家风,用“四知堂”这一堂号来纪念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先祖杨震,并严守家训,自勉自励,做到清正廉洁。杨震廉政精神对杨姓族人和杨氏文化产生如此恒久而深远的影响,这在中华姓氏文明中是罕见的。</h3> <h3>清正廉洁,是杨震一生践行的人生准则。即使是在他被蒙冤罢官后决定以死明志时,他仍要求子女处理后事要以杂木为棺、用被单裹尸,不用祭祀,不要厚葬。这些掷地有声的杨氏家训,至今听起来仍然是响彻云天,振聋发聩。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被时间的尘埃湮没,反而被不同时代的人敬仰着、推崇着。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穿越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莞尔的微笑。</h3> <h3>杨震的风范和品行,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杨氏清白家风通过杨震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延及子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个个生活简朴、为官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他的子孙曾经达到“四世三公”的辉煌顶峰,但个个都很清廉,正如汉末孔融所言:“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特别是杨震的二儿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的“三不惑”而闻名于世。杨震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儒家的道德理想。他的风范和品行,他的清白家风,对医治贪腐病症,仍是一服超越时空的济世良方。</h3> <h3>杨震清白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杨氏家族恪守和传承的主要家风和祖训,形成了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为杨氏家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古杨氏出弘农,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尊杨震为开基始祖。杨氏后裔中,因文韬武略、清正廉洁而载入史册的,不乏其人。隋文帝杨坚以身作则、节俭爱民;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明代名相杨士奇官高权重,曾辅佐四位皇帝,为相几十年,妻子却一直在老家以农耕为生。潼关的杨震后裔对杨震怀有深厚的感情,都以有杨震这样的先祖而自豪,都在自觉秉承着清白家风。清白家风已经成为他们立身持家、为官做人的精神支柱。</h3> <h3>如今,在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杨氏祠堂中,以杨震的“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清风堂”,随处可见。</h3> <h3>杨震的学识和品行堪称一流,在五十岁时,为大将军邓骘所赏识,步入仕途。他先后做过县令、刺史、太守,后入朝做过太仆、太常、司徒以至太尉。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秉公办事、恪尽职守,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和贿赂,从不请客送礼。不论官职如何升迁,他家从来不修豪华宅府,他的子孙也是素食、布衣、徒步简行。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家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代成为“清白吏”子孙,把这个清名馈赠给他们,不也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吗?</h3> <h3>杨震高洁正直的品行,也影响了故乡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秦东的仁人志士郭子仪、寇准、王鼎、杨虎城……也都是踩着杨震的足迹,在历史的风雨中留下了惊世的绝唱。</h3> <h3>关西孔子杨震公</h3><h3>文传九州有四知</h3><h3>后裔齐聚到华阴</h3><h3>东西南北寻根地</h3> <h3>宋代忠良杨家将</h3><h3>历史人物好榜样</h3><h3>血战法场勇挫敌</h3><h3>保家卫国美名扬</h3> <h3>关西</h3><h3>【唐】胡曾</h3><h3>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逐荒凉。</h3><h3>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h3> <h3>题画山水</h3><h3>【唐】杨汝士</h3><h3>太华峰前是故乡,路人遥指读书堂。</h3><h3>如今老大骑官马,羞向关西道姓杨。<br></h3> <h3></h3><h3>金</h3><h3>【唐】 李峤</h3>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h3>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h3><h3>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h3><h3>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h3> <h3>弘农杨氏先祖杨震,以清正廉明的品德开创了四知文化、清白传家的家风。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四知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泓农子孙的责任和义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姓杨,我自豪,我姓杨,我骄傲,我姓杨,我奉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