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本身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h3> <h3>《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创作的一幅写生画。这幅作品打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日后最具声誉的经典画作。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h3><h3><br /></h3> <h3>《干草垛》,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草垛在光芒下有很多很多的变化。清晨草垛的色彩稍偏冷色的光芒,较多的使用了绿色和冷色系的黄。随着太阳光照的推移,在正午光线的照射下用了暖暖的黄色,暗部有隐约的橙色,红色。而在下午时分干草垛的色彩就让人更加温暖与明快。在干草垛地面的阴影呈现上,画家也精心的进行了设计与科学的思考。让同一组干草垛呈现给读者不同的画面感受。</h3> <h3>《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作为印象派大师,莫奈无疑将他自己喜爱的睡莲描绘的更加活灵活现。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阳光透过树丛照进来,睡莲如穿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花衣裳;当阳光直射睡莲时,它们又换成了金色晚礼服。不管刮风下雨、阴雨绵绵,还是阳光灿烂、微风习习;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莫奈总是坐在池塘边,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用画笔记录下来。他的画经常是无题的,他说:"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h3> <h3>《日本桥》,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莫奈既是著名画家,也是出色的园艺家。1883年4月,莫奈和他的爱人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吉维尼小镇(Giverny),在那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包括他最为人熟知的日本桥与睡莲等系列作品。以不同颜色为主色调的莫奈的日本桥,如同以不同音阶开启的乐章。从早期一点的轻快明朗的印象派,到晚年的莫奈因为家庭变故和失明变得抽象的风格,我发现与画家的交流变得愈加困难起来。在莫奈双眼彻底失明的阶段,这座花园带给他的有时是绿色的甜蜜的梦境,有时是烈焰般的压抑的煎熬,有时心乱濒死的血淋淋的体验。整座花园如同他心脏跳动的节奏,也随着他的生命流逝而凋零。莫奈把内心的世界外化修建在了花园里,而花园里自然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画作,最终他的画和他的花园融为一体,整座花园就是他的三维画板,最终这个世界被简化成了纯粹的线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