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杨寨村流传老鳖精故事</b></div></b></h1> <h3> 人间芳菲四月天。来到了顿岗乡杨寨村,除了欣赏一条死河四周的风景,还能听到村里老人所讲的在当地流传甚久一个有关老鳌精的故事。</h3> <h3> 村民口里所说的那条死河,其实就是大洪河故道。传说有一年的三月二十八沈岗逢庙会,住在苦洼(杨寨村老河故道回水窝)的老鳖精想出来解解闷,吃吃沈岗的油馍,就让乌鱼精给它放哨,自己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坐着大车去赶会。谁知这事让一个在河边打荻叶的老头看见了,他放下手里的活,一路跟了上去。老鳖精一到沈岗,很多人都围着她看,把会都赢了。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哪家的小姐,打扮得这么风光?谁知老鳖精正得意呢,打荻叶的老头在人群中泄露了天机。老鳖精闻声一跃而起,驾着云彩走了。心想:“这一定是乌鱼精没放好哨”,回去就把乌鱼精斩了。据说,当时很多人跟着跑去看,见河里的水都染红了。从此,人们再没见过老鳖精的面。</h3><div> 捉了一辈子老鳖的杨寨村村民杨崇智偏偏不信这个邪。有一天,他一猛子扎到河底,游到了老鳖精窝里,用手摁着了老鳖精,无奈河水下面水流喘急,暗涌狂澜,再加之老鳖精洞幽长,那次下水捉鳖差点没能上岸。凭着良好的水性,待两手空空的杨崇智浮出水面,只见他鳖的满脸乌紫,耳朵里也出了血。后来,杨崇智失联了,当地村民联合起来也寻找他很久,但也没能寻找到,成为杨寨村的一个谜。</div><div> 老鳖精的传奇故事和村民失联的谜,一直给杨寨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杨寨村也因被一条大洪河故道四周紧紧包围,使得这方土地变得有点扑朔迷离。也是就在这样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村寨,多年前杨寨曲剧团不仅把老鳖精的故事改成戏曲搬上了舞台,而且他们还依靠《卷席筒》一部戏打败了多少次物质交流会上的其他剧团,而演小苍娃的演员杨树兴的演技使得他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小苍娃”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b></h1> <h3> 12岁学唱戏,13岁登台,14岁杨树兴就能唱红新蔡。后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人员的流失,剧团慢慢被解散,杨树兴也渐渐长大,参加了工作。2004年底,他从关津乡土管所调回到顿岗乡土管所。2005年元月,时任顿岗乡党委书记高党玉看他是块“坯子”,就选派他回村担任杨寨村党支部书记。就这样,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杨树兴一干就是十三年。十三年,他带出了一支团结奋进,善于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的村干部团队。多年前配备的村两委干部,到现在还是那一帮人,他们立足杨寨村的村情,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杨寨村发展的路子。十三年,杨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村民逐步过上了富裕安康的日子。村民都说,这功劳应该归功于村党支部书记杨树兴。</h3><div> 要想村里发展快,必须火车头要带。村里开展任何工作,杨树兴都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做标杆,当榜样。让村干部和村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要想让村民富,让杨寨富,村两委干部必须自己先变富。只有村干部先富了,才能更好地带动村民富。</div><div> 村两委干部,必须率先拥有一个自己的创业项目。杨树兴结合当地周围群众的种植习惯,建起了新蔡县杨寨村宏伟米业有限公司。村委主任王永才自家发展5个蔬菜大棚。村治安主任杨公权,承包了一条河道放鱼养蟹。文书杨潇,带头养猪,承包土地50亩,规模种植玉米、花生、小麦50亩,同时在练村镇街头开有一家600平方的奶粉店。“这届村班子真的不一样。”村民们逐渐对杨寨村两委班子投去了信赖的眼光。</div> <h3> 老河故道环村,发展水稻种植得天独厚。但,一开始村民们并不愿意种,因为他们不知道种稻能获取多大的收益。2006年,杨寨村掀起了农田林路兴建热潮,新修引水渠2000米,补修1000米,在药铺、新庄、岗头、陈庄新建了4个提排站,这为村里种植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当年村干部带头种水稻,一亩水稻高产田块1700斤,一亩可收入1700多元,这一下子让村民看到了发家致富的曙光和希望。在原来村民自发种植小面积的基础上,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很快发展到800多亩,村民们都视自家责任田为宝,杨树兴想返租承包土地种水稻,村民们都不愿意。杨树兴后来到关津乡牛湾村承包种植了100亩。水稻种植,一度成为杨寨村民增收的主渠道。在连续种植了7年后,由于重茬导致土壤板结,还有后来的水稻病虫害的危及,村民们的外出打工,人力、物力投入的增大,当地村民慢慢不再种植水稻。</h3><div> 水稻不再种植了,又该让村民种什么呢?2012年,杨树兴在村里流转土地100亩,开始种植红小豆、黄豆、绿豆、高粱、黏玉米、薏米等杂粮。杂粮收获后,再进行筛选和真空包装,以礼品盒的形式进行出售。动员支小庄群众种植红薯300亩,杨树兴进行回收,加工成红薯面,也是进行礼品盒包装,推向市场。杨寨、老庄、新庄、药铺群众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技术,又是村干部引领,从2009年开始全村蔬菜种植面积慢慢扩大,现在全村已发展到400多亩。春季种植番茄,秋季种植芹菜、大葱、黄瓜、蒜苗,一亩棚可收入3万多元。</div><div> 眼下,到杨寨村走一走,一栋栋、一排排拱棚蔬菜随处可见。在田间地头,也随处可见菜农正在发酵的农家土杂肥。“这些都是去养殖场拉过来的,一车80多元。拉回来后,经过高温堆积、发酵处理后,都作为底肥追施到拱棚蔬菜地里。”村民说,利用有机生物肥种植出来的番茄等蔬菜特别有味道,特别是番茄一个能长到2斤重,且是沙瓤,长的品相也好,市场价比其他地方的番茄要贵,还格外畅销。</div><div> “番茄再等20天左右,就会满棚成熟了。今年村里举办‘番茄红了’采摘节,届时还会举行番茄选美,评选番茄状元,让村民种地也会拥有成就感、荣誉感、获得感、快乐感。”杨树兴如是说。</div> <h3>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9年,杨树兴被评为新蔡县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杨寨村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村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妻子女儿把他“绑架”到省医院</b></h1> <h3> 杨寨村是非贫困村。2016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49户149人。经过驻村帮扶和精准施策,2017年脱贫46户137人。2018年又新识别7户16人。目前,还有11户28人未脱贫。</h3><div>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组数字,杨树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想而知。</div><div> 在脱贫攻坚战中,危房清零工作难度大。埂上由于交通不便,土房子较多,工作量大。每拆除一处土房子,杨树兴都是坐镇指挥,一直看着挖掘机把房子拆掉才肯离开。</div><div> 2017年7月,支小庄年近九旬的五保老人袁光秀,由于突遇狂风暴雨,房顶前半部分被掀开。杨树兴得知后,带领村干部冲到风雨中,他及时把老人背到了村民组长家。风停雨住天晴后,杨树兴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给老人房屋进行了修葺。之后,又把老人的亲戚接到老人家里,以便更好地照料老人的晚年生活。</div><div> 今年48岁的农户杨刚,因儿子上学导致家庭贫困。杨树兴得知杨刚懂得蔬菜种植技术,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就积极想办法对他家进行扶持。后来,杨刚在自家田地建3个拱棚的基础上又租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大棚发展到5个5亩。2017年依靠蔬菜种植,杨刚家顺利实现了脱贫。脱贫后,杨树兴又来到了杨刚家,这回他是同杨刚交流花卉种植管理技术的。在杨刚家的院落里,无论是银杏树、柿子树下,还是窗户上,栽满40多盆花花草草。兰花、桂花、月季、海棠、矮牵牛、郁金香、风信子、杜鹃、睡莲、玉簪、长寿花、玫瑰、石头草、紫薇、虞美人等,俨然一个家庭小花园。“不仅我喜欢养花,家属也喜欢养花,每次上地回家,看见这些花花草草,就感觉特别神清气爽,一点也不感觉累。恰好,我们支部书记杨树兴也会一手养花技术。脱贫后,杨树兴又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指导着我们贫困户同时实现精神脱贫。”</div> <h3> “杨树兴的身体一直很棒,也很少生病。但从2017年7月份开始,由于村里一直忙于走访、回头看和建档立卡,偶然间发现杨树兴的腰有点下弯了,我们总觉得他是累的,休息几天就好了。”杨寨村委主任王永才回忆说。</h3><div> “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才真正感觉到身体的不舒服。那个时候,由于村里工作一直繁忙,再加之我的身体一直很棒,总认为是得了痔疮病,也没有放在心上。9月份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躺在床上整夜整夜的睡不着,上了床总想上厕所,上厕所又办不下来事,有时候搬个板凳在厕所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面对病情,杨树兴总是轻描淡写地陈述着当时得病的症状。</div><div> “你要是自私,心里只顾你自己,我们就不管你了。你要是为我们这个家庭着想,为我们娘俩着想的话,你就去医院里看看。”2017年10月,在杨树兴妻子和女儿的“绑架”下,杨树兴被拉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两天的常规检查,杨树兴的病情得到了确诊:直肠癌。去郑州第四天,就开始动手术。手术后,杨树兴的心还一直牵挂着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会给村责任组打电话,问工作进度和有关问题的处理消化。有时候深更半夜了,为了集体研判,村责任组还不得不给杨树兴打电话,让他参与对问题的研判。2018年元月,杨树兴出院回到了家里。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好,连下床走路都不能,当时的杨树兴只有睡在床上,村责任组围在他的床头,一次又一次开会进行着集体研判。“做完手术后,主任医师培主任就告诉我这次手术非常成功,静养几天还不耽误我出院回家带领群众发家致富。”</div><div> 就这样,下床刚刚能走几步,杨树兴每天就坚持到村里上班。有几回开会,错过了中午吃药的时间,杨树兴的家属便来到村委喊他回家吃药。回家吃了药后,杨树兴的身影又出现在村委大院里。</div><div> 杨树兴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村两委班子,感染着村责任组每位同志。他们以杨树兴为榜样,纷纷为杨寨村的老百姓办着实事、好事。68岁的贫困户杨公宇,有一回一个人独自在家,收庄稼被镰刀割着了脚,当时由于流血过多,发生了晕厥。幸亏正好被村第一书记翁反修走访时发现,及时骑着车把他送到了顿岗卫生院。直到现在提及那次的事情,老人还一直念叨说是党的好干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驻村工作队帮贫困户老人捡回一条命的事情,一度在杨寨村传为佳话。</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未来发展着力打旅游牌</b></h1> <h3> “戏比天大”,这是唱戏人对戏曲的敬畏和守护。杨树兴,这位在杨寨村成长起来的“小苍娃”,在他的心目中早已从“戏比天大”演变到“民比天大”。“作为人民的公仆,心里要永远装着人民。唯有此,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h3><div> 杨寨村民逐步告别贫困后,在迈向小康的道路上,杨树兴又开始构建他心中未来杨寨村的发展规划。</div><div> 位于杨寨村境内的2公里的大洪河沿岸,要栽种果树和油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div><div> 精心打造5公里的老河故道,以发展垂钓、游船、农家乐为主,着力打造杨寨村水上乐园,真正要把大洪河故道围绕四周的杨寨村打造成“花果小岛”。</div><div> 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升和叫响杨寨蔬菜的品牌和名气。村里准备牵头,把杨寨村的大棚番茄注册商标,上架到周围县市的大型商超,论个卖番茄。村里已初步征求广大菜农意见,把杨寨村的番茄注册为“新红”商标。“新”,是指新蔡的新庄,标明了产地;“红”,是指沙瓤红番茄。</div><div> 同时,扩大杂粮和红薯种植面积,吸引城市人来农村消费,能够吃上放心的粗粮,以利于新时代人们养生和保护身体健康。</div> <h3> 就在杨寨村的入口,“美丽顿岗杨寨欢迎你”的标牌已经竖在了通往杨寨的桥头和路口。已是暮春的杨寨,油菜以隐去花黄,挂满了角子。梧桐花、洋槐花争相开放,村民忙着采摘着香椿树上的嫩芽。前往蔬菜生产基地订购生态蔬菜的商户络绎不绝。</h3><div> 美丽四射的杨寨村,正迎来未来蓬勃发展的春天。</div> <h1><b>荣誉出品:</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蔡县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h3> <h1><b>图片拍摄:</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蔡追风摄影团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