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记忆》

赵本忠

<h1><font color="#010101">  黄埔,是我的第二故乡,小时候我在那儿生活了十年。真可谓:滔滔珠江水,养育一方人。绵绵故乡情,记忆留住根。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我站在黄埔军校孙中山纪念碑凭栏远眺,拂面而来的江风吹的酒不醉人人自醉,仿佛时光在倒流:那山那水,一幅军港船厂田野画;那天那地,一群孩子快乐的玩耍;那年那月,一场暴风骤雨文革殇。<br><br> (一)印象黄埔<br><br>  黄埔(也叫长洲岛),由于是著名的黄埔军校所在地,故人们更多地习惯了黄埔这一称谓。此地距省城三十多里,地处珠江下游,四面环水与陆地分隔(后经围江造田,在深井村修了一座桥连接陆地)。别瞧它不足十二平方公里面积,里面却孕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人文建筑。最出名的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成立的黄埔军官学校。那时候我还小虽然不完全清楚它的意义,但也懵懵知道从这里走出了不少伟人名将,如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等。他们虽然信仰不同,但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惊天地,泣鬼神!声名远播,威振天下!主要的建筑还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碑,东征烈士墓,万山海战海军战斗英勇林文虎烈士纪念碑等。<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解放后,党和政府利用黄埔在珠江水域的特殊位置,把它陆续建立成一个集军港、造船、修船、修造船上枪炮为主的军工重地。海军南海舰队舰船修理部、黄埔造船厂、4801修造厂、502枪炮修理厂等单位在此安营扎寨。我家就住在黄埔军校内的修理部大院。驻地不大,风景绝佳,靠山望江,微微江风吹得人酣畅欲醉心旷神怡。得天独厚的军港,一艘艘军舰停靠在码头巍为壮观。当年海军主要战舰我都见识过,如大型运输登陆舰、护卫舰、猎潜舰、扫雷舰、鱼雷快艇等,从小就如数家珍向人炫耀。更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学校放暑假父母带着我们一起乘护卫舰驶往虎门沙角,坐军舰出海的心愿梦想成真。上舰后什么都觉得好奇,站上舰舷弄枪摸炮,钻进船仓捉起迷藏,水兵叔叔担心我们的安全直冒冷汗,从小就体验当了一回小水兵!<br> 黄埔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系,不仅拥有众多的军工企业,同样也有着美丽迷人的南国水乡景色。岛上耕地不多,主要分布在上下庄和深井两个村子,村民以耕种水稻和种植各种水果为主。水果丰收季节来临时,挂滿枝头的扬桃、番石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甘蔗长的比人还高,就像冀中平原的青沙<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帐,成片的蔗林风吹蔗叶舞婆娑。这会儿我们这些顽皮小孩就大展身手,各显神通攀枝摘果,偷吃甘蔗,经常被当地村民追的落荒而逃。<br>  黄埔东头有一条长洲小街,全长不足两百米,长洲岛的名声就由此而来。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是岛上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上除有一间较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外,其余都是些集体、个人开的杂货、裁缝、补锅补鞋之类的小店。每逢周六周日墟曰,附近渔民农民担着鲜活鱼虾,新鲜蔬菜到街上摆卖,周围部队、工厂的家属提着菜蓝采购,小孩们跟着玩,把小街挤个水泄不通热闹非凡。<br> 岛上不通汽车,过对岸要靠部队登陆艇、工厂上下班定时轮渡,过了时间就只能坐当地村民的小舢板船摆渡过江了。一条船最多能载4、5个人,过一次江要花2、3毛钱。船主划着双桨,小船在江中摇摇晃晃行进,听着哗啦哗啦悦耳的江水声,看着两岸江景,船靠岸时,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br>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温婉柔美的词曲作者李海鹰(原海鹰小学校友),我们同时期住在黄埔。也许正是黄埔岛上特殊的风土人情散发出的魅力和生活积累,多年后<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谱写出这首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风靡全国享誉乐坛。<br><br> (二)少年黄埔<br>  <br>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我从海鹰小学转学回了黄埔,就读于黄埔造船厂子弟小学。本来在家附近读书是好事,可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第一天上学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我时,台下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又来着个捞松”,我又气又羞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失魂落魄。当晚回家就向母亲诉苦,埋怨把我转到这个“鬼地方”上学。后来过了很久我也难以适应那个环境。身旁的同学全是讲广东话,除了听懂几句“咸家惨”之类骂人的话外其它如同天书,所以很难交流。每当这时就特别怀念在海鹰小学的曰子,心想如果我还在海鹰该多好啊!有时真想用拳头解决问题,可又寡不敌众徒叹奈何?!不过世事无绝对,我们班主任语文老师(因年长名字记不住了),他外表英俊为人善良,虽是广东人但对我这个“佬仔”完全没有歧见,总是热情鼓励我融入班上这个大集体。在课堂上多次表扬我作文写的好,特别举出我写的一段推车上坡的句子“我费力的推着小车,黄豆般大的汗珠一滴一滴顺着脖子洒在地上……”。直到今天记忆犹新,十分感激他的鞭策,使我终身受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随着家住黄埔的一帮发小海军子弟陆续转学到来,原先的孤独感才逐渐消失。但遗憾的是在黄埔前后上了三年学,始终无法与工人子弟融入在一起。唯一记忆深刻的是:每天上学在必经厂区的路上与同时段上班的工人相撞而行,几百人挤在一条狭窄的柏油路上,我弱小之躯迈着怱怱脚步在工人叔叔人群中穿行,拥挤而喧闹。这种上学“盛况”恐怕以后都会绝迹了。<br> 珠江是条母亲河,它孕育浇灌着富饶的南粤大地,也给我们的成长增添了无穷的乐趣。黄埔岛四周被水包围,是个天然的大泳场。会游泳对我们长期生活在江边的孩子来说不是难事,几乎人人无师自通,男生争当水中蛟龙,女生则是浪里蝶花,谁要不会游泳那是件很丢脸的事。<br> 父母担心我们年纪小,一般只准许在大院游泳池里游水。开始我们最常玩的水上游戏叫“警察抓小偷”。谁都不想当警察,因为他要在一个标准泳池水里抓人,是个非常累的活,只好用“定杠锤”决定,谁输谁当警察。这是个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泳技和脑力于一体的游戏。“警察”抓人不能光凭蛮劲,东抓西抓结果累得精疲力劲也白费;“小偷”则要会技巧,会节省体力。比如“警察”马上要抓到你时,你可以选择一个猛子潜入水中蹲下不动,也可以视情游到远处躲避;“警察”抓到“小偷”时的解脱感,和“小偷”被逮着的失落感交织在一起,非常有趣!<br>  后来随着慢慢长大,胆子也大了起来,泳池己满足不了刺激。于是有一天我偷偷摸摸跟着华南、展朝大哥他们游到江中心的一个小岛。那里有大片捆扎在一起的木排,木排与木排之间有的有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隙,我贪玩试着在木排之间潜水寻求刺激,有一回头碰木排差点浮不出水面,因为江水涨潮退潮是流动变化的呀!事后倒吸一口冷气十分害怕。有了第一次胆子就更大了。从此就跟小伙伴们经常跑到码头游水玩耍,跟舰上的水兵叔叔混熟了,运气好还能爬上军舰玩高台“冰棍”跳水,身体挺立插入江中。<br> 当年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机;电影就成了唯一最快乐的娱乐享受。黄埔海军大院每期星放两场电影,一般星期三卖票,星期六公映。每逢星期六休息,晚饭后各家老少早早搬凳拿椅来到放映场,占据好位置坐到银幕前后。</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电影开始前大人拉家常,小孩玩各种游戏,热闹的像过节。要买票的电影通常是新片。便宜的一张票价二、三角钱;贵的四、五毛。那时一家之口少则四、五人;多则八、九口;不是每个家庭都舍得花这笔钱。好比我家七、八个人有时就买四、五张票,大家轮流看;这次你看下次到我。不过我是老大经常作牺牲把票让给弟弟妹妹,自已则另想“办法”,我的办法就是想法子溜进去。<br>  大院买票放电影的场地有两个:一个是室内的军人俱乐部;另一个是露天半封闭的中山纪念碑;纪念碑是向南正面的两个台阶入口验票进场;它的东西两侧是长着参差不同草丛的半山斜坡,上面周围是用石米建的围栏没人把守,我们通常选择从此往上爬,每次都能顺利混进去。不过这可有点危险,是男孩子的专利。<br>  如果是在俱乐部放映难度就大些。不过也有办法,比如以少充多,拿二、三张票混进四、五个人;有时也会从俱乐部后门溜进去;因后门是俱乐部工作人员专门通道,一般不关死。可也有碰钉子的时候。有天晚上放内部电影,<br>我和几个小伙伴跟门卫软泡硬磨,电影开始一会了就是不让进,性急之下忽生一计,我故意捂着肚子喊疼,把门卫引开,其他同伴乘机迅l</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速溜了进去消失在黑暗之中。无奈之下这个叔叔也经不住我苦苦哀求放了我一马。<br>  就这样在黄埔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与水“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充满乐趣,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故事,也有着不堪的回忆……<br><br> (三)文革黄埔<br><br> 一九六六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造反的风暴席卷全国。黄埔也受到严重冲击:工厂停工、正常工作秩序被扰乱,我们学校在风雨飘摇中断断续续坚持上了一年课,之后被迫停课闹革命。<br> 文革的主旨就是要揪出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各级单位都要照葫芦画瓢,我们学校校领导根红苗正逃过一劫,而遭秧的是一位来自上海家庭出身资本家的音乐老师。这位女教师长得很文静,带着眼镜平时爱穿戴打扮,上音乐课弹的一手好钢琴,歌也唱的好,在全校老师中是最有气质的。就是因为出身不好,结果给她扣了顶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腐蚀学生的帽子,把头发剃光拉上台批斗,好端端一个人一夜之间变得憔悴不忍卒睹,青春年华毁于一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埸风暴,部队也无法幸免。黄埔修理部主要负责管辖船厂、海军技工学校等地方单位,这些单位工人学生众多是文革的重灾区。运动开始初期,技工学校学生就窜到岛上煽动工人造反,修理部政委黄叔叔就被他们编造各种罪名打成走资派,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迫害!我亲眼看到造反派批斗黄叔叔的场面,语言污辱,拳打脚踢,野蛮之至,令人发指!后来每天强迫他扫大街、洗厕所,用各种非人的手段去折磨一个从小就跟党干革命的老红军。直到文革后才得以平反昭雪。<br> 文革期间,黄埔岛群众组织分成两派:东风派和红旗派。两派政治观点迥异;东风派以中老年工人为主,称保守派;红旗派以学生青年工人居多,是造反派。双方经常持械武斗,互有伤亡。但黄埔东风派人多占上风。我们部队子弟基本都站在东风派一边,因为不愿意看到旗派斗争我们的父辈,破坏现有的秩序。有一次修理部党委开会,为避免干扰,安排在一幢不起眼的水兵宿舍里召开。消息不知怎么被旗派得知,马上召集了多人冲击会场;东风派即刻也来了更多的人来保护部领导;于是双方对歭剑拔驽张,这时父亲站在人群中间挺身制止他们冲突,大声说道:你们要打就先冲我来,结果被人无</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意间捅伤了腰部,被水兵用担架抬着开船过江,紧急送到马榴岗海军医院住院治疗。事隔很久母亲才对我们说,后来父亲留了泪,他不是因自己身体受伤,而是不解文革为什么造成人民群众分裂,敌友不分,为此而痛心!<br> 黄埔军工厂众多,动乱时期难免有少量枪支流失被人利用。其中发生了件危险的事情。有天晚上江对岸渔珠方向发生比较大的武斗,枪声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火光把江水映得通亮。一个大哥的妹妹趴在窗口看热闹,突然一颗重机枪子弹把窗口下方打了个洞,可能距离远没有打穿,她顿时花容失色,逃过一劫。后来岛上也时有发生开枪武斗。有段时间不敢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床下,外面嗖嗖的子弹飞过心惊胆膻!<br>  文革十年浩劫给国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黄埔同样如此,我曾生活在那里深有感触。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时纠正了错误,拨乱反正重新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黄埔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又焕发出新的光彩。<br>  今天,当我又站在黄埔的土地上,双脚仍旧踏实,心潮依然澎湃!不是因为喜欢它的某一个人,或者怀念某一栋老宅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可能是喜欢它厚重的历史沉淀;也可能是难解的发小情结;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喜欢它!朋友,有空你也去黄埔走走,看看……亲自感受一下它丰富深远的历史底蕴;体验下它质朴的民风;呼吸下它与城里不一样的清新空气;说不定不经意间你也会慢慢喜欢上它,爱上它的。</font></h1>

黄埔

文革

修理部

木排

我们

水兵

岛上

海鹰

叔叔

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