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请客——我对精致课堂的看法

得三

<h3> 有只乡下蚊子和一只城里蚊子结为好友。乡下的蚊子感到很荣幸,便热情地邀请城里的蚊子到乡间做客。因为乡下有些人还很穷,晚上没挂蚊帐,所以两只蚊子叮在那些人身上饱餐了一顿。</h3><h3> </h3> <h3>  一连几天,乡下蚊子热情招待城里的朋友,毫不含糊,酣畅淋漓地饱餐、豪饮,那个尽兴啊!</h3> <h3>  时间一长,城里的蚊子也开始不好意思了,总想回请一顿儿。于是在一个晚上,在热情的呼唤下,乡下蚊子应邀来到城里。</h3><h3> 它们到处找合适的就餐地点。它们飞啊飞,来到大餐厅、大宾馆,都是房门紧闭,根本无法进去。</h3><h3><br></h3> <h3>  于是,它们又飞啊飞,飞到居民家中,可是,门窗关得严实不说,还有呛鼻子的药味;接着又飞啊飞,一直飞了大半夜,还没有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实在累极了,城里的蚊子,就把乡下的朋友带到了一座庙里。</h3> <h3>  豁!好多描金彩绘的神像,它们饿极了,便拼命吸吮,生生累个半死,没有一点收获。</h3><h3> 城里蚊子问道:“诸位,可是吃好了?”</h3><h3> 乡下的蚊子呢,要面子,生怕惹得城里朋友不高兴,连连回答:“吃饱了,吃饱了,就是……就是......”</h3><h3> 城里蚊子一看吞吞吐吐的,就催问:“就是什么?快说!”</h3><h3> “唉,什么都好,肥肥胖胖的,相貌堂堂,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怎么就是没有人味儿呢?”</h3><h3><br></h3> <h3><b>【教育背囊】</b></h3><h3><b> </b>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家长给孩子做饭可谓精心细做,花样翻新,色香味形,营养丰富。可到头来孩子却不爱吃,于是爷奶爹妈齐上阵,又是央告,又是哄劝,真还把个小不点儿捧成了"小祖宗"。而另外有一种家长,他们可没时间去那样体现"父母之爱"。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之下,大刀阔斧,删繁就简,一日三餐,简简单单。你还别说,孩子还真没有挑肥拣瘦一说,给啥吃啥,吃啥啥香。</h3><h3>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有些老师,更准确地说是大师,其自身学养可谓学富五车;教学理念至高至远;教学手段魔幻新异;教学设计深邃睿智。大有课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令听课者叹为观止,如醉如痴(包括老师和学生)。于是乎,赶紧回来效仿。可个人素养又不够,于是乎,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堂课上得别别扭扭,学生学得云里雾里。也经常听周边的朋友议论某某老师做公开展示课精彩纷呈,口吐莲花,转承启合,行云流水……提问的设计,环节的过度,评价的语言,课件的巧妙,全然无缝连接,精致之极。然而,学生却成了那只可怜的乡下蚊子,折腾半天吸不到一滴自己喜欢的"血"。</h3><h3> 因此,我想说:请对那些过度精致的课堂保持适度距离。就像模特穿的衣服,它只能在"T"台上展示,而不能在生活中穿着。</h3><h3> 不由想到了我的一些老大姐,老前辈。他们一辈子在教学一线踏实工作,没有什么高深的学历背景,也不会说那些时尚华丽的教学术语。如果让他们去参加赛讲,恐怕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但学生就那么喜欢他们,信任他们。他们像农夫一样在教学的田野里用爱心浇灌着幼苗,愉悦着自己。亲其师而信其道。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令人望尘莫及的教学成绩;他们的班里什么时候都井然有序;他们的学生自主开放言行如一;十年二十年之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h3><h3>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也奉劝家长朋友们,在给孩子选择老师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的选择什么优质教育资源,也不要光听什么名头就主观臆断。高手在民间,好老师在课堂上。</h3><h3> 当然,我对精致教学的敬而远之,并不是说教学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跟着感觉走。毕竟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们必须有效的利用它。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就要精准,既不能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又不能只顾实际,为教而教,为考而教;教学流程的设计就要精简,最好能一针见血,别故意绕弯子,抖机灵,拖泥带水。作业和习题的布置就要精当;要能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老师花费心思去琢磨,去编排。</h3><h3> 在此基础之上,让我们 简简单单地上好每一节课。就像《大学》中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