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奶奶,今年您离开我们整整九年了,在这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节,我们又来看您来了。</p><p class="ql-block"> 上至90岁的我的妈妈,下至20多岁的我的女儿,我们一行20人站在奶奶的墓碑前哀思悠悠。您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您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p><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她不会花言巧语,对儿女的爱,对亲人的爱,对左邻右舍的爱,都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奶奶幼年丧母,中年丧夫,如此苦难的人生,却造就了奶奶坚韧、顽强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奶奶哭,即使现在,奶奶去世这么多年了,我每每想起奶奶,眼前也总是会浮现出她的笑脸,而我也总是会发出由衷的笑。</p><p class="ql-block"> 中年开始,奶奶一个人抚养着四个孩子,那种生活,一定是很穷苦的吧。但奶奶再穷没有穷教育,爸爸、二叔、老叔都读了书,也因此有了一个不错的生活。爸爸是奶奶的大儿子,考上师范后,就能自己挣钱了,当爸爸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回家,奶奶把已经领回来的救济粮又退了回去,说我们不需要救济了,还给三个嫂子每人做了一条黑裤子。爸爸的第一份工资很少很少,但奶奶自己的生活稍微有了一点起色,就绝不占公家的便宜,也让曾经帮助过奶奶的亲人,都得到一份虽不富贵,但绝对是饱含深情的回馈。 </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结婚后,奶奶就一直生活在我们家,所以我们姐五个对奶奶的感情最深。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也忙,我们姐五个,从小一直到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每顿饭都是奶奶为我们亲手做成。上学时的早起,奶奶总是按时把我们叫醒,使我们从来没有迟到过;晚上学习的时候,奶奶总是能陪多晚就陪多晚。重孙子辈参加高考的时候,奶奶也是会给鼓劲加油。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但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记得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大姐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参加了那年的高考,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奶奶对着家里的毛主席像行了个大礼,口中连连说感谢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从1977年大姐第一个考上大学到1987年我步入辽大,十年之间我们姐妹五个全部迈进大学校门,这在当时我们居住的小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我们心里清楚,除了爸妈鼓励我们学习之外,奶奶的身体力行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作业没完成,奶奶绝不指使我们干家务,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就是看课外书奶奶也不会以没用为理由制止我们,所以现在我们姐妹五个庆幸那时看了很多“无用”的书,在如今游历大江南北的时候还能随口吟出几句。</p><p class="ql-block"> 2009年上半年,奶奶的侄儿侄女一行9人从阿城专门来看奶奶。其中一个侄儿谈到他以前考上中专却没钱上学,是奶奶在自家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给他卖二斗小麦换钱,从此走上了他人生的金光大道。这种雪中送炭的恩情,怎能不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件雨衣,无袖的透明的,是奶奶给我买的。我们上学时,每逢有劳动、表演之类的活动,奶奶就出去给我们借工具,借白衣白鞋。使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缺少这些而感到难堪。</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我们和别人住着对面屋,奶奶总是能和对方聊的热火朝天。小院里,谁家夫妻吵架了,谁家婆媳不和了,奶奶总是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劝了这个劝那个。也许不是所有人都会领这份情,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记得奶奶的好。奶奶当居民组组长,那个年代,我还小,但是记得隔三差五,家里就会聚集很多人,看报、学习。还有发粮票、布票、油票等,奶奶以她的热心,忙乎着这些琐碎的事情。平凡中显伟大,细微处见精神,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彰显了一个人的魅力。当我们离开小院的时候,那种送别的场面,在我还年轻的不多的经历中,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 奶奶忙活了一辈子,年轻时眼睛就不好,1994年,在82岁那年,奶奶双目失明了。作为一个82岁的双目失明的老人,奶奶却仍然保持了她一贯的乐观。每天仍然把头发梳的很立整,仍然在脸上抹上雪花膏。为了锻炼腿脚,每天摸着墙,在房间里自己走40圈。我自觉自己做不来,但这种精神却是我一辈子学习的目标。奶奶人生中的最后两年,已经不能下床了,我们有时和奶奶聊天太晚想去睡觉,奶奶说,你看你们,想去睡觉还得走几步,我是倒头就睡。奶奶还说,现在是她最好的时候,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奶奶的心啊,真的像大海一样宽广。</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奶奶突然就像回到了少女时代,跟我和妈妈说起她年轻时的事情,手里比划着做着针线活,嘴里发出与她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小女孩的咯咯笑声。那笑声特别的有感染力、特别的令人难忘。在漫长的岁月中,在灵魂深处,奶奶一定是保留着一颗少女的心,所以才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吧。过去的生活那么艰苦,但奶奶回忆起过去的时候,都是笑。</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6日下午3时,97岁的奶奶无疾而终,走完了她平凡但光辉的一生。下午6时,我们把奶奶抬往殡仪车,刚走出楼门,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两分钟后,雨过天晴。这场神奇的大雨,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是对奶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p><p class="ql-block"> 我亲爱的奶奶啊,想起您,三天三夜说不完您的好、您的亲。在墓碑前,妈妈哭得泣不成声,年过80的几个叔叔,一定要给奶奶磕头。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您对我们深深的爱,这种爱,源远而流长,一代传承着一代。</p><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叫王世英,小名金玲。在我心里,您从未走远。在每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在每一个细雨菲菲的清晨,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都会想起您,我亲爱的奶奶。想起您的微笑,想起您的温暖。这种温暖,能让我面对生活中的不容易;这种温暖,能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爱,这种暖,让我受益终生,绵绵不休……</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8年清明节</p> <h3> 年轻时的奶奶和姨奶的合影。</h3> <h3> 我们和奶奶在一起,都是美好的回忆。</h3> <h3> 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还小,有些事已经模糊或者根本不记得了。但是姐姐们都记得,尤其是大姐二姐经常提起。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作为农村公社党委书记的爸爸早已进入五七干校,妈妈作为小学校长是最基层的走资派,自然逃脱不了挂牌游斗的下场。在那天下大乱的年代,在那令人窒息的日子里,奶奶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用她坚毅勇敢的心保护着我们从几岁到十几岁的五姐妹身心不受摧残,用她乐观向上的心态领着我们挨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h3> <h3>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破旧的课桌需要铺桌布。有一次我上学忘带了,下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见邻居给我送来了。还抱怨着说,你奶一大早就去找我了,非让我马上给你送来不可。当时我还埋怨奶奶小题大做,现在我知道,在奶奶心里,孙儿们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学校的事再小也不能马虎。</h3> <h3> 奶奶是那么的热爱生活。在新民羊肠胡同,我家的院子里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就是各种花了。</h3> <h3> 奶奶的后代中没有人位高权重,也没有人富甲一方。但奶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告诉自己要永远做个善良的人,不抱怨,宽容、感恩。</h3> <h3> 姐姐是奶奶的第一个孙女,奶奶喜欢的不得了,据说在月子里就给抹红脸蛋了。姐姐说,奶奶的笑容一直在她心里,奶奶的行动一直是她学习的榜样。如今姐姐也当奶奶了。姐夫说,你姐越来越像你奶了。这在我们家就是最高的赞赏。</h3> <h3> 1987年夏,最小的孙女考上大学。从77年到87年,我们5个都相继离开了家。这中间还有爸爸曾经同事的两个孩子,从农村来我家各念了一年书,还有表姐表弟在我家念书,他们都得到了奶奶无私的照顾。那时候流行音乐刚刚兴起,有一次表弟在家学习,前院的音乐声太大,奶奶就去说让小点声,有孩子在学习呢。</h3> <h3> 1993年,80岁的奶奶,已经有些驼背了。</h3> <h3> 奶奶和她的大孙子。奶奶虽然双目失明,看不到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但我们每一个孙子孙女,在奶奶心里的形象都是那么清晰,无论过了几年,当我问奶奶,我今年多大了啊,奶奶的回答从来没有错过。</h3> <h3> 奶奶和重孙子们。当孩子们小的时候,无论谁来到太姥身边,太姥都能给拿一块糖之类的小食品。奶奶说,无论哪个,都喜欢。</h3> <h3> 奶奶的大重孙子。每次回家,一定要到太姥身边嘘寒问暖。</h3> <h3> 奶奶唯一没有亲眼见过的三姐家的两个儿子。奶奶虽然看不到,但摸着重孙子,仍然是从心里往外的高兴,也把这灿烂的笑容,留在了孩子的心里。</h3> <h3> 我们每次到奶奶身边,都会给奶奶洗头、洗脚、剪指甲、收拾床等,让爱美的奶奶,能保持一贯的干净。</h3> <h3> 妈妈和奶奶的婆媳情,胜似亲生母女。妈妈年轻时身体不好,奶奶就给妈妈吃小灶,那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牛奶,还有焙干的泥鳅鱼,我们这些孙女是没有享用的份的。奶奶年老失明后,妈妈更是精心服侍,使得奶奶能够颐养天年。</h3> <h3> 妈妈说奶奶是我家的顶樑柱。家里家外大事小情,洗衣做饭买粮买菜挑水挑煤全都一人承担,从无一句怨言。奶奶不识字,但是她把那些不会说的成语如屈己待人,先人后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爱无疆……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得特别清楚明白!</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3年,奶奶90周岁生日。妈妈提笔写下:婆母高寿九十年,劳苦功高非等闲。一生奉献为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屈己待人心灵美,勤劳节俭称典范。</font></h3> <h3> 2009年,奶奶的最后一个春节,也把这慈祥的笑,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心里。</h3> <h3> 妈妈深情写下:</h3><h3> 我患肝炎二三载,多亏婆母把我疼。重活从不让我干,干点轻活也不能。天天白糖冲鸡蛋,从不嫌弃笑脸迎。耐心伺候将养我,肝炎得愈获重生。婆母恩情深似海,终生不忘婆媳情。不是婆母鼎力助,儿媳焉能有今天。五十四年和睦处,一朝别离再不见。儿媳哭您撕心肺,儿媳想您夜无眠。</h3><h3> 我生女儿无遗憾,金花五朵胜儿男,倘若来世随我愿,五女仍然绕身边!多亏婆母鼎力助,儿媳才能有今天,婆母当中您最好,就像母女一世缘!</h3><h3> 您为孙女去捡粪,帮她送粪到校园。您为孙女借工具,东家西家不嫌烦。您为孙女上眼药,一上就是一两年。您为孙女挠痒痒,直到三更还未眠。您为邻家管钥匙,您为无娘孩子送午餐。您帮邻里干家务,舍已为人无怨言。街坊邻里都称赞,德高望重美名传。</h3><h3> 您双目失明十五载,瘫卧在床整六年。若不是心宽天地广,岂能颐养到天年。心地善良人高寿,感动天地有报还!</h3><h3> </h3> <h3> 远在英国的三姐也写下对奶奶深深的思念:</h3><h3>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不曾高声说过一句话,不曾和人红过半次脸。奶奶信奉着她自己常说的“宁可身受苦,不叫脸受热”的理念,以永远的付出,永远的吃苦在前的谦卑宽厚仁慈,善待了身边的每一个人。</h3><div> 时间久了,很多事情忘记了,模糊了,但一些画面还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小时候肚子疼,奶奶晚上强撑着睡意浓浓的眼睛为我揉肚子,揉了许久... 。上学劳动回来睡着了,醒来身边有一根化了的冰棍,是奶奶为我留的。高中放学推开家门,看见奶奶洗的一大盆衣服,其中很多是我的...。记忆中,奶奶一直忙碌着、劳作着,唯一的一次记忆中奶奶坐下来和来访的邻居闲聊,手中还是在缝着被子。<br></div><div> 奶奶的至始至终为别人着想,默默奉献贯彻终生。儿子三岁时回国探亲,回英准备起程那一刻,奶奶轻轻问了句:大可的小车带上了吗?一查果然忘了,而奶奶那时已经失明,从未见过儿子的小推车。奶奶的最后时刻选在了我回国探亲时的最后几天,选在了对所有亲人都是最方便的时刻。亲眼看着奶奶无疾而终的走了,于我算是稍稍少了些遗憾。送奶奶出门时,不早也不晚,就在出门那一刻,晴天凭空下来一二分钟大雨,若非亲眼所见,不会相信苍天落泪。<br></div><div> 奶奶不识字,但我一直认为奶奶有知识,有文化,有大智慧。奶奶用她的一言一行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现在回忆反思,我这读过博士的心生惭愧:行为处事不及奶奶半分。<br></div><div> 奶奶的眼睛是由于医生的误诊造成的,奶奶没有怨天尤人,就连偶尔责备医生的话也是心平气和说的。奶奶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重新开启了新的生活锻炼模式,也坦然接受了妈妈细致入微的体贴照顾。奶奶越到最后,笑得越美。这就是智慧的人生啊!我甚至恍惚觉得奶奶的失明并没有给奶奶的人生造成不完美,在高尚智慧的心灵面前,肉身的缺陷是如此的微不足道。<br></div><div> 奶奶走了九年了,这九年里,我没有年年去墓地看望奶奶,也没有刻意去思念过奶奶,而我也并不以此为憾,这是因为,奶奶呀,你从来都不曾离开过我呀。我不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去思念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奶奶会时常出现在脑海。曾经多少次,想起奶奶让我泪流满面,无论是在班上,还是在开车的路上。心情低落的时候,也曾经多少次希望得到奶奶的拥抱、宽慰,明明知道不可能了,却还是禁不住这样想着,最后还是依照奶奶说的“自己解劝自己”了。<br></div><div> 奶奶,我不相信来世、轮回,但如果真的有,我希望我们来世做姐妹,我希望我能给你的照顾多一些。我希望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我们相互扶持,结伴云游...。我们可以在一起做很多很多事情,奶奶,来世让我们做姐妹吧。<br></div><div> 在我的心中,奶奶如佛般的存在。这一生有奶奶关爱引领一程,仅此一点,我便认定自己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之一。<br></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