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的老城区

烂柯渔翁

<h1>  万宁城历史悠久,唐代已是县的治所。历史上,万宁有不同的称呼,如万城、万州等。如今,万宁市政府设在万城,一般意义上的万宁是指万城。</h1> <h1>  我很奇怪,1996年万宁撤县设市时,为何不把治所设在兴隆?因为那时兴隆既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又是热门的旅游区,知名度超过万宁。然而,万宁毕竟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建城容易,人文历史需积淀,人们不会抛弃自己的根基。</h1> <h1>  大凡历史久远的地方都有老城。可是有些地方的老城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得面目全非,承载人类文明原始印记的老城在一拆一建中消亡,厚重的人文历史变得浅薄而苍白,再想补救就困难了。</h1> <h1>  万宁的老城位于市区的东南角,红专东路的南边。虽然市区在扩展,但老城区没有拆掉。万宁保留老城,兴建新城的方式值得借鉴。<br>  有次理发时问店主为何把理发店开在红专东路,而不在市中心?店主告诉我这里曾是市中心,是最热闹的地方。现在闹市区已转至人民中路地段,再过若干年,随着政府部门的搬迁,国瑞城附近可能要成为市中心了。</h1><h3><br></h3> <h1>  我们有时会去老城区走走,那里有旧时的街巷与民居,有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寺庙和宗祠,有时还能遇见百年古树或古墓。徜徉在老城区,无疑于翻阅万宁老城的百年史册。</h1> <h1>  老城历千年,许多街巷古已有之,我们常常跟古人走在同一条路上。有些街巷的名称记载了久远的历史,比如“武丁街”、“迎恩街”等,让人想起远古的圣贤,而“解放路”、“人民路”等,只是个代号,缺乏内涵。过去没有汽车,运载工具以马车或手推车为主,街道不宽,两辆马车能够过往便可,所以老城街道比较狭窄。过去老城沿街人家多为店铺,为方便行人顾客,门前建有骑楼。如今时过境迁,店铺不开了,但骑楼犹存。老城昔日繁华的景象已消落,但当地人的传统和习惯没有改变,依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h1> <h1>  潮州商人走遍天下,潮帮在世界各地设立会馆,潮州会馆往往设在名都商阜处。海南岛仅海口与万宁建有潮州会馆,可见万宁老城昔日在商界的地位。如今潮州会馆已成为万宁的文物保护单位,但会馆门楣上泥塑的花鸟仍不失昔日的风采。</h1> <h1>  敬鬼神、重祭祀是万宁的传统,每逢传统节日,宗祠或寺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或庆典仪式,各家各户也要焚香点烛祭拜一番。宗祠以姓氏为脉络,供奉同一祖宗。海南人大多来自大陆,或发配,或逃难,流落海岛,亡命天涯。有的在海南安家谋生,经数百年繁衍,俨然一支旁出,根深叶茂了。于是续族谱,建宗祠,以告慰祖先。老城有不少姓氏宗祠,门前的对联都拟得大气磅礴,足以耀祖光宗。</h1> <h1>  寺庙则是几个宗祠共同供奉的神灵,有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或妈祖等。寺庙供奉的神灵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功利性,如渔民敬海神、妈祖,生意人供奉关公、财神爷。国人烧香拜佛就为祈求神灵的保佑,目的性比较明确。</h1> <h1>  老城的故事很多,有些习俗在大陆已难得一见。让人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独特的讣告方式:某家父亲去世,门口插面白旗,上书“严父告终”,此举颇具汉唐古风,既简明又肃穆。二是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建孤魂庙,设祭坛立牌位,祭曰:“孤去兮遍行天地,魂归哉永佑乡闾”。孤魂庙实不多见,由此可见万宁人的仁慈与宽厚。<br></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