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滇行归来,大学入学40年也即高中毕业离开家乡40年。恰逢清明,回家挂亲,与儿时同学聚。印江已经变得不大认识了,城区扩大,新楼大厦林立。东门垻西门垻也消失了。</h3> <h3>华华摄影技高一筹,还没跟上步伐又玩起了灰机。制作了精良的《小学毕业45周年庆》、《美丽印江我的家》美篇。</h3> <h3>能讲点什么呢?今日美景被立体展示的淋漓尽致,玩小聚会欢愉场面也大多发表。</h3> <h3>还是吃为先。又吃到家乡味啦。</h3> <h3>吃饱了,喝足了,摆点“城南旧事”。旧货新装。</h3> <h3>到达当天接济济电话说在“印江古镇”吃饭。脑海中以为是在诸如“打铜巷”“茶园垻”“挑水巷”之类老城地方,没想到是在占据原肥沃的西门垻子田上面新建的“古镇”。</h3> <h3>时光无法倒流。这五位可是5、6岁同幼儿小班同学。后来小学插进戚四毛。池老五在幼儿大班,初中阶段又同班。</h3> <h3>同学情有些是共通的、相似的</h3><h3>你我同学
</h3><div>今生有缘
</div><div>相识相知
</div><div>转眼五十年
</div><div>挥挥手一转身
</div><div>好久不见
</div><div>经历多少风和雨
</div><div>品味多少酸和甜
</div><div>芳华已去
</div><div>容颜也变
</div><div>不变的同学情
</div><div>在岁月中沉淀</div> <h3>如此算来就该是50+回眸了</h3> <h3>儿时同学有些却与大学不一样。彼此记得鼻龙虎呆的你我;打过架告过家长,告过老师;借过铅笔刀;偷藏过粉笔橡皮擦;谁超过书桌中间分界线要过裂(扯皮);葵花籽不分点还呕气;起混名,直呼家长名字……</h3> <h3>同样环境长大,那家也好不到哪去。曾经轻狂,曾经迷茫。也曾帥鸽一牧。</h3> <h3>那时的学生生活不富裕却是充实快活的。</h3><h3>早读:上小学一年级前先有一年幼儿班生活,1967年秋入学,分大、小两班,大班多为1960年出生,小班多为1961年出生,个别1962年。实际就是进来设在小学的幼儿园。文化课恐怕就是学会写自己名字和识个位数。带我们的是漂亮的吴萍老师。小学期间,7:00—7:20早读,早读的内容唯一就是读语录。在昆生班长“爷呗起”(预备——起)的吆喝下诵读,迄今也能对主席语录和语录歌朗朗上口。<br></h3> <h3>那是的赶场是很热闹的。听说县城老城区正在“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不知10年20年后还有多少少时记忆符号。</h3> <h3> 衣:布票按年龄大小年配给3尺到9尺票证不等。虽然规定布票、粮票等票证禁止买卖,但实际上暗地禁不了。</h3><div> 食:粮食定量,学生是有保证的,从小学的10几斤到22斤到25斤高中好像为27斤,菜油月定量4两,猪肉1斤,豆腐半斤,油水不足,食量大,每餐两大“洋磁碗”饭,少说也是6两,家家辅以杂粮,主要是红苕、土豆、瓜菜。一般人家多为两餐。除粮油肉外,啥都要凭票 棉、豆腐、布、酒、糖、肥皂等</div> <h3>上学读书后不久。印江的武斗是厉害的,我也随着哥姐躲进了深山。破四旧、立新功,标语和大字报铺天盖地,打倒封资修,扫除牛鬼蛇神及其一切害人虫,狂热的人们集会、游行、呐喊,对“地富反坏右”、“走资派”,挂上××牌,戴上尖尖帽,冲击机关,斗争夺权。两派以邛江为界,把东门桥、南门桥划成了“三八线”。城内这边是“无联派”,峨岭那边是“炮轰派”。桥的两头用麻袋装了砂土,垒起石块,成了各自的阵营。大刀、长矛和石块成了主要的攻击武器。武斗愈演愈烈。不久,武装部的弹药库被打开。刀矛又添三八式、小钢炮。两派都被武装起来。死人的事情也不时发生。</h3><h3>家长都敌对了,老师被打倒或压制,那还有学生读书。</h3> <h3>又去了甲山,看看当年的学农地方。已经不太辨别得出当时的农场了。</h3> <h3>2007年照的中学农场。</h3><div>响应号召,走五七道路。</div><div> 学农。甲山 下有印中农场 每学期必有一周农场劳动,记得有一年,全校同学轮流带饭上阵,轰轰烈烈抠土砌石,一撮箕一撮箕在河滩造田上造了几亩耕地, 造好没两个星期就被洪水冲的无踪影,为此还写了篇作文“绝不被洪水吓到”。积肥,是上学的报名条件,收肥人就是熊林;交谷子:水稻收割季节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到收割后的地里拾穗,交多少谷子。我定能超额完成——从来没有老老实实去拾穗过,每天上学要路过现在城镇化已消失的西门坝,专走小路,边走边抹尚未收割的稻穗装进书包。中学学校还学朝农经验办起了团山分校,搬几栋木房、课桌到陈家沟方向山里叫团山的地方办起了分校,我是短住过,比我高一级的四哥可惨了——常住,四面徒壁,夜呼气处被子结成冰——这是学校领导参观朝阳农学院后的创举。</div><div> 学工。捡废铁交学校;到县国营机械厂实习,主要产品老虎钳,力气大的到锻造车间,我是分到车床车间。我和我的张姓师傅同有个爱好打乒乓球,成了好朋友,记得他是个转业军人。实际上他不知道我让他出了好些废品——我在他操作时,手痒去乱扭那个控制车工方向的刻度转盘。</div><div> 学军。郎溪、陈家沟拉练,半夜3点钟出发。途中还时不时响应“静声”、“传令”训练。</div><div> 红医班 。初二下至高一上,也就是1975年2月至1977年1月,中学分别办起了农机办、会计班、红医班等等,我是分在红医班。到初三数理化几停,化学教维生素,难为了学生也难为了杜老师,连化学周期表都没学好,去学那些苯环 、羟基。</div><div><br></div> <h3>过去了的事情说也说不完。</h3> <h3>挖草药</h3> <h3>向前看,放飞梦想。世界很小,网上秒览五大洲七大洋,秒跨南北极;世界很大,还没看够。</h3> <h3>夕阳无限好,老了也要活得精彩</h3> <h3>把以前写的《想想当年》放在本篇后面。愿明天更美好。</h3><h3><br></h3><h3>——我觉得家乡县城好大 繁华的城镇 喧嚣的人群 广袤的田野 上学要走好远<br></h3><h3>——我觉得印江话最接近普通话 还笑话思南话近建不分、钱情混淆 ;铜仁话鹦鹉唱歌:是美、是美;贵阳话阿们阿们</h3><h3>——我奇怪为何印江河是一江春水向西流呢</h3><h3>——我唱着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长大</h3><h3>——我以为服务公司广场可与天安门广场相比——我以为百货大楼堪比人民大会堂雄伟</h3><h3>——我以为捡到1分钱一定要交老师,有的同学为得表扬不惜自掏腰包 </h3><h3>——我以为路边的螺丝帽擦擦干净后把它装在机器上真的那么好</h3><h3>——我以为食品公司是天下最好单位</h3><h3> ——我以为焚书坑儒是伟大壮举 </h3><h3>——我坚信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没落的</h3><h3>——我以为中国真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担负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2/3人民的责任 </h3><h3>——我以为工业只能学大庆 农业只能学大寨 </h3><h3>——我坚信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h3><h3>——我把张铁生、黄帅当英雄 “抄一遍也好”成流行语</h3><h3>——我坚信报纸、广播说的“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h3><h3>——收音机是奢侈品 苏修台湾属敌台,歪歪唧唧外国话频道有收听敌台嫌疑 </h3><h3>——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三大件是结婚高档品 圆珠笔在手腕上画表“戴表”的事几乎小孩都干过</h3><h3>——看露天电影最大的“福利”了 码砖头号位置 实在不行屏幕背后看 <br></h3><h3>——出门千方百计搭便车 也是家庭有门路的表现</h3><h3>——衣裤家中从大到小传递穿 能有双白球鞋是骄傲 洗不净的花斑点用粉笔涂白</h3><h3>——的确凉、的确卡衣服好时髦</h3><h3>——看到天空中飞机飘过是件快事,这辈子能坐回飞机是幻想</h3><h3> ——吃碗绿豆粉、照张像不容易</h3><h3>——拎烘笼上学+浮浮碳+瓶盖烤黄豆</h3><h3>——八个样板戏3分钱看了又看</h3><h3>——啥都要凭票 粮、油、棉、肉、豆腐、布、酒、糖、肥皂</h3><div>——猪肉追求膘厚 笑话上海知青咋那么傻呢 愿用猪油换菜油</div><div>——盼望过年有新衣服 有肉吃 红萝卜蜜蜜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过年又好耍 又吃腊肉又吃嘎</div><div>——穿过马鞍桥 这鞋似乎属印江人民发明的</div><div>——军装是最时髦最耀眼的服装</div><div>——参军几乎是每个男生的梦想 政审中仅家庭出身一条使好多人被拒之门外</div><div>——冬季孩童手脚耳朵冻疮很平常</div><div>——家父要求我们做家务活都以最高指示为依据:脸要天天洗;地要经常扫,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div><div>——毛笔练习 练习本8字一页 必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iv><div>——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很敬仰 自愧 凡住县(革)委、县政府的同学我都认为是当官子女</div><div>——男女同学同座 课桌上会划分楚汉分界线</div><div>——男生搽雪花膏会被讥笑</div><div>——男女生间说话会脸红 也有胆子大的递纸条 </div><div>——学生趴在桌子上午睡 老师讲台陪坐 </div><div>——上学路上抹谷穗交学校 </div><div>——学习朝阳经验 印中轰轰烈烈办起了团山分校 难忘期间的艰苦劳动 有幸担当“好人好事记录员”和校办小报通讯员</div><div>——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李印华借我的《烈火金刚》,羡慕潘纯年家那么多花花书,羡慕昆生从昆明带来的那么多新烟盒<br></div><div>——青春之歌是禁书 渴望看到</div><div>——《第二次握手》读后让我荡气回肠 还有无名状的悸动</div><div>——《于无声处》话剧真是响惊雷 记得中间有男女相拥剧情 我惊诧得:天!胆子真大,公开场合馁,竟敢如此——读大学第一次看别人跳3步4步,又震撼不已</div><div>——看外国小说不多,首先烦记那些长长的、怪怪的人名、地名。至今背得《简爱》台词: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div><div>——我们一起在学校礼堂忆苦思甜 吃忆苦饭</div><div>——我们参加批林批孔 开始我还以为有姓孔家的老二 是林的远房亲、沆瀣一气呢 。又参加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初三下学期 我盘古开天第一次获“三好生” 称号</div><div>——我们时时发出宣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br></div><div>——我们战天斗地修建人造平原、甲山印中农场河滩抠土造田 </div><div>——我们学工学农学军就不学书本知识。 </div><div>——我们一起欢天喜地畅游印江河 也没忘有年纪念伟人畅游长江医术精湛的县医院梅医生(四川人、精于五官科;爱人陆医生,上海人)以身殉职 后还听说在下游抱住、意识到无助又主动放开了正在游泳的靳同学,亲耳闻别人议“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div><div>——我们一起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理发、饭店洗碗、打扫卫生</div><div>——老师领头在学校、在街上去剪喇叭裤 </div><div>——印江河基本是男生霸占+农民澡<br></div><div>——兄妹成群 伙伴成堆 不乏乐趣</div><div>——几乎家家小孩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 多多少少参与劳动。挖土筛砂,碎石堆方,推板车,捡煤渣,捡废铁、集杏芙儿、桃芙儿、桔皮、牙膏皮、编草席,打猪草,挖野菜(野葱、韭菜、则耳根)、砍柴。游戏名堂可多:弹弓、滚珠车,钓鱼、捉鱼、电鱼,做锅锅肴;展毫子、扇烟盒、滚铁环、荡秋千、躲猫猫;爬树上房、采桃摘李,掏鸟窝、养桑蚕;用蜘蛛网捉点点猫;玩泥巴解放台湾;捉老鹰、折纸玩“东南西北”;用单车链条做枪火柴做子弹;女生多玩跳田板儿、皮筋,还有用7颗石子单手捡放的叫啥游戏;最龌龊的捉弄同学游戏:小学时几个个头大的同学把装有垃圾的撮箕放在虚掩的教室门上方,结果不巧扣到了来上课的老师头上;最残酷的游戏:用点点猫或苍蝇做诱饵,石块压起,勾引千军万马蚂蚁出来,结果用一缸开水,尸横遍野。</div><div>——家书抵万金 八分邮票走天下 </div><div>——众多上海知青插队到印江受尽苦难 难忘红医班在县医院实习时(1975年底或1976年初),一日见两单架上白布盖着躺着男女2人,待送遵义医学院救治。后听说是印江纸厂两上海知青,男求爱不成殉情自焚——之前在人民大会场汇演,看过你们的2人合唱,唱得真好,郎才女貌。还有漂亮的县广播站广播员;一起高考的县知青办任姓上海知青...你们现在可安好?</div><div>——上海女知青齐刷刷短发成时髦 称为“上海头” 本地人仿 常被讥“假”</div><div>——红色满天下 代表正义 进步。红旗、红太阳、红像章、红宝书、红袖标、红领巾红小兵、红卫兵。有句流行语:毛主席像章人人爱 哪个抢到哪个戴——瞿大国开口闭口就是:我代表印江县30万军民</div><div>——有个人叫“严麻子”的,在街上逢人便宣讲“毛主席语录”。他背得溜溜子熟,在哪一页,都起来是多少个字,唱起来又是多少个字。他常常背一遍,唱一遍。人越多,越展劲。</div><div> —— 炮轰无联齐上阵 甲山峨岭炮火浓 1968年武斗期间,我随家人躲大石墩半年 受蛇惊吓致使一生惧食蛇及相似物如黄鳝、泥鳅等——糊墙壁通常用报纸 但得十分小心 否则“现行反革命”帽子等到你</div><div>——《金光大道》描绘了多么美好的农村</div><div>——小三只是一邢姓男同学的小名别称 ;5分、5毛是笔财富,250更是不可想象的巨款。不曾现在那么多寓意</div><div>——有点地理知识后知道美帝在地球的那面 觉得好不惬意:那我们不是站在美帝头上?假若挖个洞穿透地球,中国人的屎尿岂不是扣在那些侵略者头上?</div><div>——农村户口、“四类分子”、右派、有海外关系天生低人一等 ,被打倒的干部子女、离异家庭子女也不得塞</div><div>——跑到县委看“张军长”的吉普车兴奋不已 </div><div> ——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红色江山万年长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是时代最响亮的口号 </div><div>——最怕县城警报响</div><div>——无论到何处一定有东方红饭店、工农兵饭店——无论哪个学校都成立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家姐是其中活跃分子,记得有回拒演《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扮常宝,仅因里面有句台词要呼别人“爹——”——划不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