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春天的脚步 - 日本赏樱之旅 (一)

之源🌳

<h3>  春天,它伸展着卷缩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身躯,带着微笑向我们走来,用她那纤细的手指点画枯枝残叶,用她那温暖的呼吸唤醒山岭河川。春风轻拂,春光明媚,春雨绵绵。为追踪着春天的脚步,我们特意来到日本赏樱花。</h3> <h3>  晚上九点多才到达名古屋机场,酒店距离机场只需走五分钟的路,所以我们是步行去酒店。名古屋机场是在填海造地的海岸线上建成的。海风在漆黑的夜晚里呼啸,寒冷刺骨,冻得我直往小薄棉衣里缩脖子,心里嘀咕着哪里有什么"春风拂面,暖阳沥身"?我深深惦念着的樱花能在这么冷的气候里开花吗?</h3> <h3>  自助早餐丰盛可口。</h3><h3> 集合时间没到,前厅就已经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也许是因为在日本,人们不由自主的学习他们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品行,早早来到前厅等待出发。</h3><h3> 导游是个中日混血帅哥,挺敬业的,自我介绍后拿出一张日本地图,综合概括的介绍了此次行程的路线和安排。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在他的滔滔不绝中一会就过去了。</h3><h3> </h3> <h3>  中途休息站的小食店和久闻其名的电动马桶盖,给个特写吧。</h3> <h3>  大阪城是由第一个统一日本的战国大名丰臣秀吉为自己住行,办公所建的城郭。只有内墙保留下来,城墙有斜度,射击孔矮小只适用于当时矮小的日本人。城墙的两扇巨门只在大事发生时打开,平时只用小门供人进出,小门矮的还不到我的眉梢。护城河深浅不一,有段有水有段没有,可能是历史上不断被破坏又重建的结果?</h3><h3> 日本人是否是中国人的后裔很难证明,当年秦始皇送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只是美好的传说而已。但日本文化是华夏文化的衍生是显而易见,除了处处可见的汉字,最直接的还有从建筑上所看到的。以前总觉得日本建筑与中国建筑似像非像,却说不出所以然。对老树同学在他的游记中对日本建筑 "山墙的立体化和斗拱的简捷化" 的见解很有启发。它使无论是宫殿民舍还是楼阁庙宇的结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繁中见简,删繁就简,更让人觉得净、静,儒雅,平易近人,更加融入自然。</h3> <h3>  这位功成天下,威名显赫的丰臣秀吉武士大名(耍刀弄枪,胡作非为的人为浪人,有组织的浪人是武士,武士的头,领班的那位就是大名)身高不过1.37米,自由出入齐我眼眉的小门不成问题喽。导游说他人头脑灵活善变,打仗武艺一般。统一天下只是在别人(织田信长)基本完成的伟业上加些努力,是捡了一便宜。</h3> <h3>  日本神社前都有类似牌坊样的建筑 - 鸟居是神界与世俗的分界线,可不知为什么我会把它联想到绞架或砍头架,也许是神灵威严的象征?</h3> <h3>  哦,别忘了,我是来寻花觅草的。然而树枝上只有花骨朵紧紧包着花瓣死活不肯开放。我紧盯着骨朵哀求着:开呀快开呀,我步远万里就想一顾你的尊容……</h3> <h3>  找一个角度给偶然独放的花枝一个特写</h3> <h3>  午饭声称是"相补小火锅"。好笑,几片牛肉几棵豆芽的铁板烧怎么吃得肥相补大师?</h3> <h3>  奈良公园的上千只野鹿无专人喂养,自生自灭。据说只在怀孕的母鹿对人有攻击倾向时(这时候的母鹿更敏感)和被汽车创伤的鹿才有机构管理照顾。我只忙着喂鹿,著名的东大寺没很好的欣赏,只在正门的南大门转转时间就没有了。</h3><h3> 奈良还因为吉野山赏樱胜地而闻名。漫山遍野植满樱花树,樱花依序从山脚到山顶开放,十分壮观。我当然没运气看到壮景,注意观察一下周围樱花树,好像开的花儿多了些,在密密的枝头上探头探脑,悄然无声,好奇地打量着树下的我。</h3> <h3> 啊!岚山桂川渡月桥,诗意浓浓,画面如影。岚山在夕阳背影中被染成黛青色模糊不清,只见山的轮廓延绵起伏,伸向远方。大堰川通过桥下改称桂川,在阳光照射下明晃闪耀,激流喘息,浪涛翻滚。渡月桥就像五线谱上的一个音节符号挂在大河之上,身着和服白袜人字拖的少女用跳跃的步伐嬉笑着点写愉快的音符,轻盈欢乐的旋律伴随着河水的涛声回旋在山谷中。旅途劳累的人们可以在路边用温泉边泡脚边休息边观景。我真想停下脚步多听听涛声,看看日落,享受此刻,可又不得不赶往下一个目标。</h3> <h3>  太阳落山前赶到京都清水寺。导游快速介绍了清水寺情况,寺庙大殿是由139棵巨大圆木支撑着全木质结构,堪称木质建筑史上的经典。三股清泉流下分别为幸福,发财与健康,而你只能选一个喝下以期待未来。别忘了一定要在三年坡上买日本最有名的京都抹茶冰激凌尝尝…… 只有三十分种给大家,六点关门。快!快上山呵!</h3> <h3>  原本喧闹拥挤的古镇随着日落安静下来。一株盛开的垂樱在傍晚的春风里微微点头与路边杂货店透出来的灯光客气地寒喧着。夜幕降临,商店都打烊了。在唯一还开着的小食店里买到醇香浓郁的抹茶冰淇淋,心满意足。赶场似的一天,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落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