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兵

胡建平

<p class="ql-block">  七七年,花季年龄的我终于穿上了渴望已久的国防绿,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激动中,我带着实现理想的兴奋和立志建功军营的豪情走进了人民空军,来到了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个战斗集体——空军乌鲁木齐医院。在这个有着抗美援越光辉历史的集体中,我接受了作风的培养与意志的磨练,完成了由懵懂少年到合格战士的转变与升华!在这里,我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意气风发的度过了三年充实而美好的士兵时光,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士兵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医院卫生兵 人称小蜜蜂</b></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以前的部队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三到四名战士任卫生员,负责清洁卫生,打饭配餐和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等工作。七七年的金秋时节,在经过卫训队基础医学培训和农场劳动锻炼后,我分配到内二科任卫生员。 当时科里卫生员有朱唯懿和景会玲,不久张瑛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工作热情高干劲大,积极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医院,各科室上班最早的当属卫生员。每日清晨,大地还在沉睡,起床号尚未吹响时,卫生员们就已经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在完成挑水上楼、分装灌瓶,晨间护理等工作后,卫生员们你挑着担我端着盆,迎着朝霞欢声笑语的去为病人打饭。此时,初升的太阳正好照耀着年轻士兵那红红的面庞和矫健的身影,格外靓丽,充满活力!多年后,看电视剧《西游记》时,总觉得主题歌中前几句写的就是当年的我们:你挑着担,我端盆,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 </p><p class="ql-block"> 每日晨会后,卫生员的工作集中而繁忙,其中最能展现我们工作干劲的是拖走廊。拖地时,我们常常是隔二十多米一个人,相互衔接同时开拖,在左右开弓中,我们的用力程度、动作幅度和速度,无不诠释着一个词语——甩开膀子大干!风风火火之间,走廊拖的明亮如镜,卫生间冲洗的清新无味,痰盂洗刷的洁净如新。病房外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又满面春风笑意盈盈的穿梭于每个病房,逐个认真的做好整理床铺,擦拭桌椅、扫地拖地等室内清洁工作。忙碌与勤奋中,我们赢得了病人的肯定与赞扬,耳边时常能听到“辛苦了”“真勤快”等赞美之声。在众多赞美之中最独特的是把我们称作“小蜜蜂”。记得那天我和朱唯懿工作到空勤病房时,一位运输团的王姓飞行员对着我俩亲切说道 :你们真像小蜜蜂一样 !我俩一时不解,相互对望后脱口而问:什么意思?飞行员连忙解释到:小蜜蜂飞来飞去不知疲倦的忙采蜜,你们每天忙忙碌碌的不是很像小蜜蜂吗?原来如此!恍然大悟间笑容重回面颊,干劲随之更大。不久,这个可爱美称就在空勤病员中传播开来,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常能听到“小蜜蜂”这美好又亲切的称呼。“小蜜蜂” ,是对我们工作状态的形象比喻,更是对我们的最好褒奖!从此,“小蜜蜂”刻入心底珍藏至今!后来,随着朱唯懿考上军医学校,景会玲和张瑛先后上了护士班,卫生员小组又陆续来了李双发、毛社兰、叶彬和王洪英。尽管卫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小蜜蜂努力勤奋的工作精神一直在卫生员中传承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挑 水</b>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战士那些年,医院还驻在财贸学校,病房是曾经的教室与宿舍,没有通常医院病区配备的电动小锅炉,开水要从锅炉房用扁担挑到病房。内二科原本紧挨锅炉房和病员灶,因病房调整,搬到了院子北侧的三层楼,与锅炉房的距离由近在咫尺变的相距二百余米。每天清晨,我们将开水从两百米外的锅炉房挑到三楼病区,往返两三趟灌满保温桶和病房所有暖水瓶。毫无疑问,挑水,是所有工作中最重最累的一项,因此,那副扁担水桶便成为积极上进的卫生员们争抢的目标,大家都在心里暗自较劲,力争最早到科抢挑重担。也正是在那时,从未摸过扁担的我学会了挑水。不要小看挑水,那可是一个技术活。初挑水时,虽然仅挑大半桶,但对单薄的我仍显沉重和艰难。起步时在同来挑水的老兵指导下,学着别人马步下蹲扁担上肩,咬紧牙关颤巍巍站起身,双手紧张的同时紧握肩前扁担,如此这般忍着肩痛,在前后晃动,左右摇摆,上下颠簸中蹒跚而行。重压之下,平日里不觉中就走过的两百多米,此刻变得那样漫长遥远。在经过两次休息后总算到达楼梯口,迎接我的却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桃水上楼!上楼时肩上的扁担前高后低,不是前边的水桶高度不够险些碰到楼梯,就是平衡不均扁担有滑落的危险。艰难中竭尽全力保持平衡,一步一阶的坚持,终于顽强的登上三楼!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反复磨练与摸索中,我逐渐的掌握了挑水技能,在以后的挑水中,两手能自如的一前一后握住挂桶链条,行走时身体会自然微侧,脚步可以随着扁担的起伏,走出节奏,走出轻快,两桶变得平衡又平稳,高兴时还能来个潇洒换肩,水量也逐渐从大半桶到基本满桶,途中休息从两次减少到一次再到一口气挑到楼梯口,上楼也更加从容稳健。挑水锻炼了我,让我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还收获了满满的自信!然而,就在我对挑水驾轻就熟时,却在挑水途中意外摔倒烫伤。 </p><p class="ql-block"> 那是七九年三月,正值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此时,新疆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灼人的阳光无遮无拦的倾泄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坚守了一个冬天的坚冰厚雪,终于经不住烈日的“烤”验纷纷融化,雪水顺势流淌,低洼处积水成“河”。夜间,随着温度迅速降至零下,融化的雪水又趁势凝结成冰。通往锅炉房和病员灶的路上,对着门诊楼后面的那一段,积水多冰面大,是最难走的一段。记得那天晨曦微露时,我去挑水,只见夜间新冻的冰面一尘不染,格外光滑。白天为避免趟水垫的砖块已被冰层覆盖,无奈,每一步都只能走在冰面上。去时空桶,轻松中滑着冰顺利通过。当我挑着满满一担开水返回时,光滑的冰路让我顿觉头重脚轻足下无根,去时脚上那双轻松滑冰的大头鞋,此刻格外笨重不听使唤。我小心翼翼,一步一探的谨慎前行着,偶有小滑踉跄几下倒也可控,就在快要走出这段冰路时,也许是心急,匆忙中脚下一滑,连人带桶重重的摔倒在地,触地那一刻,前面倾倒的整桶开水向我奔涌而来,滚烫的开水瞬间灌满我的左袖筒,火辣辣的剧痛让我不由得惨叫出声,眼泪夺眶而出!更痛苦的是被开水浸透的棉衣袖热量无法散出,紧紧包裹着我的肌肤,疼痛更加剧烈持久!不知怎样爬了起来,顾不得捡起地上的棉军帽,忍着钻心的疼痛狂奔到门诊,连敲带喊的叫起了值班医生,赶紧脱去棉衣解开衣袖,眼前的小臂已是又红又肿还冒出了水泡。医生做了简单处置后立即将我收入外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浅二度烫伤。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晚又发起高烧,伤痛和高烧让我昏昏沉沉。痛苦之时,我的同批好友外科卫生员冯冰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我喂水喂饭,擦洗降温忙到吹息灯号才回宿舍。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冯冰照顾我的那一幕都倍感温暖!好在第二天烧就退了,七八天后伤愈出院。庆幸,没有留下明显疤痕。后来随着医院的建成完工,我们搬到了设施完备的新病房,从此告别了那段难忘的挑水经历。</p><p class="ql-block"> 卫生员的经历,使我获得了锻炼与成长,奠定了我合格军人的思想基础,是我最珍贵的人生里程,至今都为之骄傲! </p> <h3>当兵第一张照片,稚气未脱</h3> <h3>认真学习输液技术</h3> <h3>泼辣能干的湖北战友毛社兰</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内二科时,曾负责出板报,这一期是纪念周总理逝去三周年。当时的图是画好格子后一点点画上去的😊</font></h3> <h3>和张瑛一起看病历</h3> <h3>当年科里唯一的男卫生员李双发。自从双发到科后,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科,我们想早于他,可他似乎知道我们的小心思,我早他更早。</h3> <h3>烈士子女王洪英,七九年调入内二科。热情泼辣,积极上进,工作努力,热爱部队</h3> <h3>14岁入伍的感染科卫生员富晋,人小志气大,虽然瘦小,却毫不示弱,经常可以看到她小小的人儿挑着一副大扁担。👍👍👍</h3> <h3>俊俏的武汉兵叶彬,多才多艺,弹得一手漂亮的杨琴</h3> <h3>挂上听诊器,戴上眼镜看上去还像医生吧🤗😊</h3> <h3>和漂亮的维族护士古丽在一起</h3> <h3>内二科卫生员“全家福”。那时的我们好年轻啊!遗憾的是缺少朱唯懿和景会玲的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