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春三月,与友人踏歌而行。虽未游遍皖南的山山水水,却也窥得一斑。放眼望去,那漫山遍野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和掩映其中的粉墙黛瓦,一幅幅瑰丽画卷展现。不由想起孙犁的一首诗:《菜花》"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便拿来一句做了这副标题。</h3><h3> 原本想油菜花为一个专题,古村落一个专题,又怕大家看了审美疲劳,于是就按行程顺序叙述吧。本集为宏村、卢村、柯村、歙县、渔梁坝。</h3> <h3>一、宏村</h3> <h3> 临水而居是人类生存本能使然,也是江南古村落的共同特点。而把水系做到极致,却是使宏村在众多古村落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h3><h3> 明初,家族的女头领胡重娘率领族人,把新建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牛形村落: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并遵循"月盈则亏"的古训,将月沼修成半圆,于是就有了"半个月亮落宏村"的佳话。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就相当于现代的上、下水道)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经过南湖入口处的过滤系统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h3><h3>上图左侧挂红灯笼那个小楼的主人姓郭,原是渔民,70年代因修建水库,搬迁至此。当时这里是村落的边缘,现在却是宏村的中央入口。我第一次到宏村时便在此下榻。</h3> <h3>这就是上了中国邮政普票中国古民居的建筑</h3> <h3>月沼全景,当时也是村落的中心</h3> <h3>来写生的学生们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入夜的宏村,没有了白昼的喧嚣,游走在静谧幽深的小巷,感受那一份悠闲</h3> <h3>二 卢村</h3> <h3>卢村距宏村1.8km,位居羊栈岭南。始建于南唐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被大片的油菜花包围其中,极是入画,而且没有宏村那样浓郁的商业化,人们静静的享受恬静的时光,三三两两的游客徜徉其中,仿佛融入</h3> <h3>三 柯村</h3> <h3>清晨,从宏村驱车56公里到柯村。进入茅子岭,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千回百转。山下油菜花色渐浓,雾气也随之渐重。不经意一个转弯,大片大片的云海扑面而来,在若隐若现的山间翻腾。</h3> <h3>随着太阳慢慢升起,云雾缭绕的村庄渐渐出现。油菜花与麦田黄绿辉映,灰墙与黛瓦黑白交错,在变幻莫测的云雾覆盖下,舒展出一幅壮丽的画卷。</h3> <h3>深山中这个离群索居的小村庄,有着光荣的历史。曾是皖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现在是柯村暴动纪念馆。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门,只好在栅栏外边摄影留念。</h3> <h3>四 歙县</h3> <h3>歙县,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h3> <h3>徽州古城位于歙县的练江北岸,始建于秦朝。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使多少人对它魂牵梦绕,城门、牌坊、以及府治特有的府衙,让游客依然能领略到古徽州府的遗风。</h3> <h3>暮色中我们走进古城</h3> <h3>穿行在昏暗的小巷,寻找古老的徽派建筑。许国石坊(大学士坊)、斗山街、南譙楼、陶知行纪念馆…… 每一条小巷都遗留着徽州的历史,每一块青砖都充满了久远的风尘。</h3> <h3>五 渔梁坝</h3> <h3>渔梁坝,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在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古代拦河坝,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h3><h3>这条老街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一公里长的老街,用鹅卵石铺就,旧式店号庄号依稀可辨。河边侧有许多窄窄的青石板路叉口,拾级而下,可到渔梁坝。</h3> <h3>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站在这记录了千年岁月的石坝上,让人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心生敬意。</h3> <h3>车过练江桥,江边龙井山上油菜花正艳。篱笆、水塘、小路、白房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春景。千年古坝掩映在美丽的春色里,如诗如画。</h3> <h3>摄影:洪峰</h3><h3>撰文:洪峰、秋水丹枫</h3><h3>编辑:洪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