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西街小学 “传统文化进课堂 礼仪花香满校园”

羊牧头小学

<h3>  &nbsp;4月11日下午,稷山县教科局一班人带领各中心校校长及各校负责人对我们西街小学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观摩指导。</h3><h3>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树立文化自信,未来五年将是中国传统文化恢复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校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创环境、重实践"的创设模式,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努力创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我校在大力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二胡、国学、文明礼仪进课堂最为突出。</h3> <h3><br></h3> <h3>  领导们观摩我校传统文化活动的展演:</h3> <h3>   一年级学生的《国学操》展示</h3><h3> 国学经典进课堂,浸润孩子们的心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h3> <h3>   二胡社团展示的《校园歌曲联奏》</h3><h3> 我校二胡进课堂已经开展了五年,孩子们在优美的二胡声中,情感得以抒发,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h3> <h3>  我校管弦乐团演奏的曲目——《北京喜讯到边寨》荣登2018年运城少儿春晚。</h3> <h3>  学校各社团活动的版面吸引了前来观摩的各位领导和老师。</h3> <h3>  【资料室】</h3><h3> 这些资料涉及我校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德孝文化、文明礼仪、优秀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资料,"以活动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我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扎实有效地开展。</h3> <h3>   【农耕文化】</h3><h3>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作为后稷儿女,弘扬农耕文化和后稷文化我们义不容辞,通过让孩子们认识农具、了解农具、品味农耕乐趣,更好地弘扬后稷农耕文化。</h3> <h3>   【饮食文化】</h3><h3> 我们主要展示的是饺子文化和月饼文化。饺子是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饺子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文化载体,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满。在制作饺子和月饼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h3> <h3>   【晋南花馍】</h3><h3> 晋南花馍是运城地区的传统名点,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晋南花馍造型别致、花色繁多,堪称艺术奇葩,除了能够使用外,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h3> <h3>   【民间手工】</h3><h3> 民间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孩子们在参与十字绣、钻石绣、丝线绣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独特魅力。</h3> <h3>   【传统剪纸】</h3><h3>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艺术形式带来的美妙感觉,以及艺术享受。</h3> <h3>  【戏曲脸谱】</h3><h3>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造型艺术。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绘画能力得到提高,还知道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戏曲脸谱的魅力。孩子们还将脸谱画在了瓦片上、鸡蛋壳上、木板上、塑料管上、纸杯上等,将脸谱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生活中。</h3> <h3>  【国画社团】</h3><h3> "国画"即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行云流水的河山,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炫墨的纸张,将心印在纸上,漂染着中国画的气息。</h3> <h3>  【书法社团】</h3><h3>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学习书法能够培养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能够锻炼孩子的耐心、细心、恒心和自信心;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孩子们在学书法的过程中了解体验民族文化,审美能力得以提高,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h3> <h3>  【笛子社团】</h3><h3> 笛子是古老的中国乐器,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吹奏乐器,可以吹奏各种中外名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自信心,开拓视野,更好地传承民族器乐文化。</h3> <h3>  【茶艺文化】</h3><h3> 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艺也是一门传统艺术,通过学习茶道,可以熏修学生的礼仪与品德;可以让学生学会安静与专注;可以构建学生的秩序感;可以提高学生的风度与气质;可以奠定学生的审美眼光,从而使其自身变成一道经久耐泡的"好茶"。</h3> <h3>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在县教科局、城区中心校的领导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西校扎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