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唐模古镇

江南

<h3>唐模古镇千秋盛世模风范。</h3> <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p> <p class="ql-block">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安徽省优秀文明示范景区、黄山市十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模村距呈坎约5公里,以古建筑和田园风光见长。它是唐朝越国公江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3年,江华的后裔汪思立迁回故乡在太社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率领儿孙迁到此,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江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汪华的恩荣,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p> <p class="ql-block">村边的廻廊,依着小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河边两岸的走廊,可以遮风避雨,可以随意欣赏雨中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古戏楼。我和她们合唱了一曲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p> <h3>唐模的风雅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从唐模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创建唐模之始,到1087年郡北投靠而来的许家兄弟繁衍成大姓望族之后仍沿用唐模之名,千余年来,&quot;唐模&quot;这块牌子上始终灿烂生辉着忠孝文化的光环,有关许氏家族的&quot;文章&quot;亦很多,比如&quot;孝子湖&quot;、比如&quot;一村三翰林&quot;之说。</h3><h3><br /></h3> <p class="ql-block">唐模,不同于其他古村落,一条水系贯穿整个古村。古人云,水为财,代表富足的意思。</p> <h3>唐模村不同与一般的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古村落,它的特点在于不仅具有徽派建筑中的牌坊、民居、祠堂,更保留了基于风水理论而营建的村落布局。包括水口上的古树群、造型别异的古亭和小桥群、规制较高的牌坊;清初模仿杭州西湖而建的园林建筑&quot;檀干园&quot;;依溪而建的&quot;水街&quot;更是颇具江南水乡之余韵。正如该村晚清诗人许承尧所云:&quot;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quot;</h3> <p class="ql-block">这里和江西婺源的李坑很似,有小河贯穿整个村子,充满着流趟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人对工艺的要求十分严格,唐代到现在的廻廊美人靠,历经数百年风雨,虽然充满着沧桑,依然十分坚固耐用。</p> <h3>水街是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小溪不宽,两岸除了分布着近百幢民居之外,杂货店、油坊等一应俱全,店铺前还有杏旗飘扬。沿街筑有40多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quot;美人靠&quot;。溪上的高阳桥是一座廊桥。据说,唐模与歙县的许村、江苏的宜兴(徽商重要的侨寓地之一)的许姓村落都比较有名,而三个地方都有高阳桥。也许这相同的名字可以让徽商稍稍寄托思乡之情吧。</h3>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子</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的大宅,保存的十分完好</p> <h3><br /></h3><h3>孝子湖,顾名思义,和孝文化有关。相传,清朝初年,许氏家族的富商许以诚为满足母亲游览西湖的夙愿,斥巨资修建一个园林、供母亲时常欣赏&quot;三潭印月&quot;、柳浪闻莺&quot;的西湖美景。因仿西湖而建,又名&quot;小西湖&quot;。小西湖虽小,白堤、玉带桥......西湖之景俱在,观赏荷田叶叶、水榭长桥的精致,小西湖的丽姿丝毫不逊于西湖。</h3><h3>&quot;一村三翰林&quot;之说,是指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唐模许氏一门内许承宣、许承家、许承尧三人同为翰林,且许承宣、许承家为同胞兄弟,十年两翰林,亘古未见。为此,康熙皇帝特恩准二人修建了&quot;同胞翰林坊&quot;。&quot;同胞翰林胞&quot;也成了徽州人重文重教的代名词。如今,走在这座旌表功德的牌坊下,感爱到的不仅是它的巍峨高大、古朴典雅,当年沸腾在村里的万众欢喜的场面也可以想像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