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座千年古镇。这里山青水绿:罗俚石园艺场桔花飘香、一碧千里,潘家渡水库碧波荡漾、风光旖旎;这里红色闪耀:田东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岁月峥嵘、砥砺前行,戈镰石廉政文化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里古韵悠长:古竹村落文化延绵、情怀备至,白舍古窑遗址历尽沧桑、底蕴厚重――无不代表着白舍镇的张张名片。</h3> <h3> 2018年4月11日,南丰县白舍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古色之旅”的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白舍窑遗址和白舍窑工坊,让学生在游中学。此次研学目的让孩子们了解家乡陶瓷文化的前世今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h3> <h3> 8点10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迎着朝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轻快的步伐,浩浩荡荡前往白舍窑遗址。</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刚到白舍窑遗址,我们的小小讲解员就开始为同学们热情地解说。南丰白舍窑起始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期,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古时就有“先有白舍窑,后有景德镇”之说。我们的白舍窑是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窑藏。</h3> <h3> 走在桔树环绕的山包之间,讲解员告诉大家:这些远看是山,实则为窑遗址的山包有29座,窑体堆积完整的有18座。山岗上处处是俯身可拾的瓷片、窑具、碳渣等物,同学们仿佛回到当年热火朝天烧窑、川流不息的运瓷场面。</h3> <h3> 进入白舍窑工坊,同学们更加兴奋了。一进门,同学们的视线就被坊中陈列的陶瓷所吸引。同学们犹如穿越时空般走进陶瓷发展的画卷中。大家纷纷赞叹陶瓷的精致,赞美陶瓷工艺者精湛而细腻的技术。</h3> <h3> 最让同学们惊叹的还是家乡窑出产的青白瓷。其胎色洁白细腻,胎体较薄,被誉为“瓷中之玉”。青白瓷虽没有青花瓷的高雅和彩瓷的华美,但在朴实无华中透露出一种自然纯净之美。“绿如青水初生日”,曾是诗人对青白瓷最美的描述。</h3> <h3> 热情的工作人员向孩子们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陶艺生产制作流程:设计构思―制作模型―注浆成形―修胚―煅烧。孩子们领略了陶瓷诞生的神奇过程,跃跃欲试,纷纷动手尝试。</h3> <h3> 最后,白舍窑工坊请来了当地的民间学者胡小华先生,他有近四十岁了,出于对陶瓷的热爱,他历经艰辛,风雨无阻,用十六年的春秋收藏白舍瓷器,珍藏了很多有文化价值的瓷器。他给大家一一展示,并热情洋溢、娓娓道来:</h3> <h3>北宋白舍官窑开片影青釉罐:口直径8厘米、腹直径10.8厘米、高10厘米。全身布满冰裂纹,露胎显现火石红,釉水晶莹如玉。</h3> <h3>北宋时期白舍窑影青釉月梅盏:直径11.4厘米、高4厘米。故宫曾经有过白舍窑月梅盏到日本参展过。</h3> <h3>北宋时期白舍窑黑釉窑变水丞:高4.8厘米、口直径2厘米、腹径4厘米。</h3> <h3>北宋白舍官窑青白釉骑马俑:长5.8厘米、高4.5厘米。</h3> <h3>北宋时期白舍窑:影青白釉瓜棱型水丞口径2.2厘米、腹径4.3厘米、高3.1厘米。白舍窑有些瓷器从透光可以证实瓷胎薄如蝉翼,釉如玉的美称。</h3> <h3>北宋时期白舍窑印梅花粉盒(千年前女孩子用装化妆粉的容器)。</h3> <h3> 文化是什么?历史是什么?同学们心灵被深深震撼着,思想被深深荡涤着。文化因历史而熠熠生辉,历史也因文化而厚重。<br></h3> <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的研学旅行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家仍依依不舍,意味犹存。</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分享,增进了友谊,了解了家乡白舍窑文化的前世今生,也给自己上了一节生动的实践课。</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研学之旅,我们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p> 撰稿:白鸿杰</p><p> 王欢</p><p> 摄影:谢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