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

Cling是克林

<h3>我曾去过很多地方,也曾到过很多车站,各式各样的车站,有崭新无尘的,也有稍显破旧的;有大城市国际化的车站彰显着城市的现代化,也有小地方无人问津的车站可能一天才过一两趟车。无论这些车站有什么不同,其作用别无二致,送走一批又一批离行的游子,迎来一个又一个归途的旅人。而在车站中送行的人们,无一例外眉宇间流露出的都是依依的不舍与淡淡的低愁。车站是一个看得见众生百态的地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情节在此上演。</h3> <h3>于我而言,最熟悉的车站莫过于西安站了。打小出生在这座城,在这里长大,自然不免进进出出于她的车站。对于西安站,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去天津读书第一次回家后返津时的情景。父亲母亲二人买了站台票,说什么也要送我上车,他俩在月台上站着,我在车里坐着,透过车窗看着他俩。他们手挽着手,母亲已是湿了眼眶,我那时还小,第一次一个人离家到这么远的地方生活,再加上受这离分情绪的影响,所以也是强忍着泪水。火车缓缓开动,他们挥着手,嘴里好像说着什么,但我已完全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只能点着头示意我都记住了,放心吧。他们的身影渐渐退去,我复杂的心情才缓缓平复。</h3><h3><br></h3><h3>虽然我曾无数次进出西安站,可是我对他却谈不上喜爱。论及原因,首先是因为车站的环境及设施实在是太过于脏旧,广场上的小商小贩星罗棋布,而大厅内配套的设施也过于落后于时代;其次,实话实说,西安站的扒手可是出了名的,我唯一一次被偷东西就是在此。一个崭新的用了还不到一个礼拜的Touch就在西安站大门口,我一边走路一边听歌时被人偷了去。至此,我对西安站可是失望透顶。不过我也有好些个年头没去过西安站了,不知现在是否有所改善。如今外出归乡都会选择高铁,高铁站是西安北站,就在我家旁边,十几分钟的车程。新站总是华丽的,记得那时第一次看到北站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嚯,西安终于有个能拿得出手的车站了。</h3> <h3>近几年我去往最多的车站要数天津站了。在天津读了六年的书,不论是回乡或是出行游玩,都要去天津站。总的说来,天津站是一个跟得上时代脚步的车站。前广场面对着海河,对面则是津湾广场,解放桥,广场上的世纪钟如此种种,都让第一次抵达天津的人眼前一亮。前几年又修了后广场,连接了三条地铁线。现在进站出站都在地下,方便了许多,可是也少了那份归乡的感觉。昨天从北京回来后天空放晴,突然就想上去看看,毕竟阴冷了这么久,上去晒晒太阳也是极好的。于是我便放弃了地铁,来到了地上,改乘公交。看着公交站牌前大批的人群,协管人员叫喊着让人们有序排队;坐上公交时两边逐渐退去的熟悉的高楼,这才有种双脚踏在这片土地上踏实的感觉。</h3> <h3>记得以前出去玩,最苦的就是返程的路途了,每次坐上火车都是疲惫不堪,没有了出发时的期待,没有了游玩时的享受,只有无尽的等待与消磨。恨不得火车即刻抵站,到达天津,简直一分钟都不想多呆,满脑子只计算着还有多少小时才可以在我那张单人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所以,当每次火车抵达天津的时刻,欣喜与欢愉之情无以言表。我又回来啦,我终于到家了!<br></h3> <h3>像南京南站外的玄武湖,珠海站内无人检票的进站设施,北京南站永远拥堵的安检,合肥站外环境堪忧的广场,济南站对面那幢破的不能再破的大楼与其西站外广场上的喷泉和艺术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像童话里的名字一般的亚布力站,敦煌站那看起来有着无穷历史厚重感的金黄色的牌匾,以及未曾找到候车大厅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火车站……</h3><h3><br /></h3><h3>而更多的,是那些我只叫的上名字的车站。贵阳站,大连站,青岛站,哈尔滨站,重庆站,马鞍山站,宁波南站,太原站,广州东站……</h3><h3><br /></h3><h3>这些车站都或多或少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有着收集车票的习惯,我将从本科以来所有乘车的车票都留存了下来,从几张到几十张到几百张,现在需要两个夹子才能收集起来。有时我将这些车票摊开来铺满整张桌子,看,这就是这些年我的足迹。</h3><h3><br /></h3> <h3>作家朱自清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怀念性散文《背影》中描写到他的父亲在车站为他送行时的情景。我想每一个车站的月台上都曾发生过这样令人动容的故事。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车站里总是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人们互相张望着,等待着,肩上背着包,手里拉着行李箱。车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也承载着亲人的思念之意。</h3><h3><br /></h3><h3>我们这一辈子无非也就是出了这个车站又走进下一个车站,每站都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出生、求学、立业、择城、成家、终老。我们人生的列车一站站向前行进,我们也一步步收获成长。我想这也算是车站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吧。现在的我们都在路上,而我们人生的下一站在哪呢?嗨,谁知道呢。</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