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母亲是2014年4月11日去世的,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要到了母亲的4周年祭日。记得在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我写了《祭母词》和《怀念母亲》两篇文章,当时就以为母亲不在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h3> <h3> 四年来我常常梦见她老人家,她对我微笑、喋喋不休地唠叨或讲一些往事,怕你不理解,同时还用她最习惯的手式动作比划着,特别是母亲最后病重这几年躺在床上说话的声音,每当我听得入神时会突然醒来,可醒来后又不觉得这是梦,就感到我在真实地与他老人家会了一面。而且,更奇怪的是这见面并没有增加我心里上对母亲怀念的痛苦,因为我确定母亲还活着,她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所以在每年一些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气里,我会给他老人家“烧”去一些冥币和冥衣物,以表示对她老人家的孝心,我也相信她一定能收到。</h3> <h3> 其实,母亲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她出生于1932年农历六月,童年经历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正值青春年华,1954年成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1969年随父亲去了新疆在则克台反修学校当了小学教师,1976年又随父亲去了湖北省公安县在县农药厂做行政工作,1981年在我父亲的老战友王思谦叔叔的帮助下调到河北廊坊市石油管道局幼儿园,又干起了她的老本行——幼儿教师。1985年退休,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带孙女,在家做饭的平凡老太太。</h3> <h3> 母亲是一个不太善言辞的人,对于她的过往之事说的并不多。她是山东莱州三元乡人,有兄妹5人,她排行老3 。在她之上有一哥哥和姐姐,之下有弟弟和妹妹。按照中国过去的传统,排行在中间,又是女孩,当然不被其父母所看重。母亲告诉我:她从小就经历了日本侵略中国,当时,山东是共产党军队进行抗日活动的老革命根据地,日本鬼子一到她们村里扫荡,八路军就组织他们村民向山里转移,以躲避鬼子的杀害。她还是儿童团员,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对共产党的感情很深。母亲也很要强,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家乡是解放区,当时,为了打败蒋家王朝,解放军到他们村征兵,母亲报名参军,姥爷坚决不同意结果没当上兵,对此她对我姥爷有很大意见,认为他思想陈旧落后。</h3> <h3> 据母亲说:抗战时期,她家里经常有八路军住宿或养伤。大概是1941年,一个八路军干部在母亲养伤,伤愈准备归队时,我的大舅(刘坚彬),也就是母亲的哥哥,当时只有14岁,要参加八路,姥爷(母亲的父亲)不同意,结果大舅就偷偷跟着这个八路军干部走了,不告而别,参加了八路军。建国后大舅成为了军队的高级将领,官至吉林省军区政委,他老人家也与2015年底去世了。</h3><h3><br></h3> <h3> 母亲很小就在家里干农活,而且非常能干,不怕苦不怕累,对农活样样精通,有时还照兼管照看弟弟和妹妹。她说:当时,哥哥参加了八路军,姐姐已经出嫁,在她13、14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家中孩子的老大。所以,家里的里里外外很多事情她得做,这叫责无旁贷。母亲的家乡是老解放区,所以,母亲小时候得以接受启蒙教育,大概上到初中文化水平,而且勤奋好学,这对新中国成立后她能走出家乡参加工作,并且当上幼儿教师有很大帮助。</h3> <h3> 母亲在世的时候,对我的姥爷和姥姥说的不多。解放后土地改革,母亲家庭成分被化为富农,按当时党的政策,地主和富农是属于要被改造的人群。我认为这个富农成分对母亲压力很大,这对她参加工作后几十年政治上的进步是有影响的。在母亲晚年偶尔提到姥爷和姥姥,姥爷一家之主,性情耿直、脾气暴躁、他生气骂人,家里人都不敢吭声;而姥姥是一个善良、任劳任怨、不多说话、一切听从姥爷的典型旧时期农村妇女。母亲说的一件关于姥姥的小事给我印象深刻:一次母亲因为某事惹着姥爷生气了,姥爷不分青红皂白打骂了她,母亲脾气也倔,就背着妹妹跑出家门到村口路上去溜达,不一会她看见姥姥迈着小脚、步履蹒跚地向她走来,哄着她不要哭,还从衣袋里拿出一块糖塞给母亲吃。由此可见母亲对姥姥有较深的感情。我只是在1976年随母亲回老家时见过姥爷和姥姥一面。时间虽短,可俩老人家给我的印象与母亲描述差不多。母亲的性格中既有像姥姥待人善良真诚、无私助人的一面,又有像姥爷性子耿直、急躁好强的一面。</h3> <h3> 她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可以说退休前一直在求上进、好学习,一直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她的愿望终生没能实现,这一方面缘于她的富农出身,另一方面缘于她的性子耿直,爱发表不同意见,不太善于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但这并不影响母亲在我心目中的高达形象。因为在我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风雨、如今已退休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无私、善良和真诚应该是我们人类中最重要的品行,现在社会不少人,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巧舌如簧、投机钻营,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贬低他人,这种人常会左右逢源、获得上级的喜欢,但他终究是一个失去善良和正值品行的低级趣味之人。</h3> <h3> 母亲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是,回顾她的一生,即使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也会惊讶地感到很不平凡。她1954年初走出家乡农村在长春军事学院参加工作,当一名幼儿教师。当时,母亲才二十出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她勤奋好学,经过培训很快就能胜任幼儿教学工作,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建国初期,社会风气非常好,提职晋级或调动工作,都是根据工作表现和需要,很少依靠关系。我母亲就一个例子:1957年,在北京西郊建立了一所培养军队高级干部的院校——高等军事学院。学院内建了一个幼儿园,需要大批的幼儿教师,她就被领导从长春调到了北京这个幼儿园工作。当时,她们单位一同调到北京这个幼儿园的有三人,一个是来这里当园长的,另一个人和她是来当教师的。北京,那是新中国的首都呀!多少人向往!对于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姑娘,做梦都不会想到能到北京工作。我想对我母亲来说那一定是一件非常光荣和激动的事情。许多年后,有一次我突然对此事感到好奇,就问我母亲,当年您调到北京工作有什么关系吗?她老人家平淡地说:那有什么关系呀,可能是因为我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吧。看她的表情似乎又在说: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听从组织安排,如果调我去西藏或新疆,就是再艰苦我也得去呀!这就是那个年代人的思想境界。</h3> <h3> 母亲和父亲相识是一段比较奇特的姻缘,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1958年初,父亲在军委总干部部工作,常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看望战友。这样就认识了在学院幼儿园工作的母亲。都是年轻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能也有战友们的撮合,于是他们就谈起了恋爱。可我说的奇特姻缘是他们经过相互了解才知道,在他们认识之前,他们都曾在长春军事师范学院工作,母亲是幼儿园老师,父亲在政治部机关当干事,父亲在长春时还认识母亲的哥哥(刘坚彬),而当时他们俩人却并不认识。我想:曾在同一单位工作却不认识,后来又在北京巧遇,成为了恋人,这应该称得上天作姻缘吧。</h3><h3><br></h3> <h3> 有情人终成眷属,1958年他们结婚了,1959年6月我就出生了。母亲一生只生了我一个孩子,她对我的教育还是比较严格的,她常说:小孩子要讲礼貌,见人应该主动打招呼;要爱劳动,所以,我6,7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洗自己的小衣物、学会了生火、扫地的家务活,到了13、14岁家里的晚饭经常由我来做,蒸馒头、包包子、擀面条、焖米饭和炒菜等家务活我样样能干。这培养了我在日后生活的独立性。</h3><h3> 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积极上进,做工作总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无可挑剔,让领导满意,让同事认可,让学生家长放心。为此在她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有时甚至心身疲惫。举个例子,母亲怀我的时候,一次单位搞卫生擦窗子,同事看她挺着大肚子,就劝她不要参加搞卫生了,可她坚持要参加,结果不小心从凳子上跌了下来,当时,把大家都吓坏了,以为要腹痛流产,结果她爬起来休息了一会什么事也没有。同事们把紧张的心情放下后就开玩笑说,刘老师,你生的这个孩子将来就取名叫石头吧,摔不坏!结果我出生后的名字就真的叫陈石头,这个名字直到上小学时才改成现在的名字——陈学东。</h3> <h3> 母亲,她经历了国家解放前的战乱,经历了旧中国农村的生活,非常感激共产党将她培养成为了一名教师。只要能工作,从不与组织讲条件。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一次她们单位小范围涨工资(工资调级),当时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同事符合调级条件,她就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参加工作时间比同事晚了半年,所以,应给那个同事上调工资级别,领导当然尊重了她的意见。结果,之后近20年她都没有再赶上工资调级。1969年初,中苏关系紧张,引发了珍宝岛战役,当时中苏两国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组建3个野战师,其中新建的陆军七师就驻扎在新疆伊犁新源县,我父亲从总参政治部调到七师。父亲走后不久,我和母亲也将户口从北京牵到了新疆新源县。当时,我们部队驻扎的地方是天山脚下的一片荒芜草原,没电、没有自来水,饮水要到300百米外的水井里挑,住的是极其简陋的平房,生活条件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比,住楼房、电灯、自来水等,可谓天壤之别。而且,地处中苏边境随时有可能打仗。可是为了保卫祖国,母亲毫无怨言的随丈夫来到了边疆。这可能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特点:不与组织讲条件,一切听从党召唤!</h3><h3><br></h3> <h3> 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是母亲一生的品格。</h3><h3> 记得我小时候六十年代初,正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家住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内,当时军队干部中不少家庭有三、四个小孩,有的爱人还没有工作,经济不太宽裕,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更别提给孩子买什么零食吃。我们家就我一个小孩,经济条件还可以,当母亲买回水果、糖等好吃的东西时,就教育我不要吃独食,要把好吃东西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听了母亲的话,我经常将这些吃的东西拿出去分给要好的小朋友吃。</h3> <h3> 六十年代末,我们家搬到新疆伊犁新源县,部队驻扎在一个偏远乡村,生活条件很艰苦。当时我家邻居刘风秀阿姨患有风心病,经常晕倒住院。当刘阿姨生病时,母亲就主动给她家做饭送饭,帮助照顾孩子。那时家里没有自来水管,生活用水靠人去挑水储存在大缸内,每当刘阿姨的爱人出差时,母亲就让我去挑水将她家水缸装满,母亲说:别人有困难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帮助。时至今日,四十多年过去了,刘阿姨老俩口与我们家已结了深厚的友谊,母亲病重期间多次来看望她。那时父亲在部队机关当领导,有很多年轻干部的家属没有随军,这些干部衣服破了,就到我们家让母亲给他们缝补,想吃点好吃的就到我们家来,让我母亲给他们做;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生活必需品肉、蛋、菜几乎没有卖的,我们家自己种了些菜,还养了很多鸡鸭,每天都可以收获一些鸡蛋,这些就成了母亲招待他们的好东西,母亲的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他们都尊称母亲为刘大姐或大嫂,我母亲也非常愿意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h3> <h3> 1976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到湖北公安县工作,我们全家也搬到了那里,母亲被安排在一个农药厂工作,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县城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整个县城街上没有几家餐馆,工厂的很多工人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特别爱吃母亲包的水饺,逢年过节母亲总是包很多饺子送给邻里,他们都说母亲北方人包得饺子好吃。他们的称赞让母亲特别开心,在母亲看来:能让朋友分享到她的厨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80年代初母亲离开湖北调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过去了,湖北的老朋友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来问候母亲,他们没有忘记热情好客的刘大姐!</h3> <h3> 1985年母亲退休了。应该说母亲的退休生活还是比较美满的,她的绘画才艺、她的与人为善、她的勤劳和崇尚大自然的个性都在退休后得到了很好地展现。母亲当幼师时学习了一定绘画基础,退休后和父亲一起进了老年大学,母亲学习国画绘画技艺,先后临摹了很多幅花草、山水、动物和人物画,有写意画,有工笔画,还多次参加廊坊市和管道局组织的老年绘画展;她的一些要好朋友在迁住新居或子女结婚时,找母亲求一幅画,母亲都爽快答应;至今母亲故居的墙上还挂着两幅她的绘画作品:一幅是仙鹤图,一幅是牡丹花;回家时每每看到这两幅画,我就感到母亲没有走远。母亲在湖北生活时学会了包圆锥形粽子和打鱼糕,退休后她每年到端午节就包很多种粽子,到春节就打几十斤鱼糕,这除了自己吃,多数都是送给好友和邻里品尝。母亲生病后头两年还坚持做这两件事;后来由于腿脚活动不变就不再做了。一次她躺在病床上开玩笑说:我现在真的成了无用人了,连粽子多不能包了!是的,粽子那都有卖的,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我永远也吃不上了!</h3><h3> </h3> <h3> 1986年我婚后有了可爱的女儿;母亲更是视这孙女为掌上明珠,每天忙于三餐,做家务,还带着孙女,虽然累,但精神很好。那时我们家的老房子住在一楼,后面有一个近四十平米的小院,母亲在这小园里亲手种下了柿子树、葡萄和各种蔬菜,每到夏秋之际,火红的柿子缀满枝头、成串的葡萄挂满藤架、草莓、西红柿和青菜遍布小园,爱孙在园内咿呀学步,想吃什么顺手摘来,此情此景现在想起来都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母亲的天伦之乐吧!有时母亲还将柿子和草莓送给邻居分享。母亲对孙女的爱我认为到了极致,甚至有些娇惯,有时我偶生妒忌,认为怎么对我小的时候要求那么严格,甚至会因不听话挨打,而对孙女是那样百依百顺;三十年过后我也年近60岁,已经退休,我终于理解了,释然了,这就是舔犊之情,这就是隔代亲啊!如今我在想:我要是有了外孙女或外孙子,谁要是打他一下或是严厉的责骂他,我都会有些难受的!</h3><h3> </h3> <h3> 母亲的晚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住房条件的改善、孙女的长大、儿子媳妇的孝顺和家庭的和睦,还是过得比较幸福的;她不愁吃不愁穿,晚辈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在经济上没有任何负担。特别是婆媳关系和睦给母亲的晚年带了极大地欣慰。由于母亲热情、乐于助人,交了很多老年朋友,他们在一起聊天、学画、挖野菜、串门子,有的老人病了住院,母亲主动去协助照看病人,帮忙做饭和送饭,有的老人买了米面要拉回家,她就蹬着三轮车帮忙拉;她的这些善举,在她去世后我还听到有老人念叨。</h3> <h3> 母亲喜欢旅游,喜欢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她和父亲隔两、三年要出游一次,如昆明、桂林、黄山、九华山、峨眉山、泰山、西安、厦门等国内主要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大都留下了母亲的足迹。最后一次出游是06年春季,他们先回了山东老家探望亲人,之后去了山东威海乳山县的海边,在那里租房住了近一个月,据说他们每天都去海边赶海,捡海物,吃海鲜,看大海的潮起潮落,那应该是母亲最惬意、最快乐、最舒心的日子。我想:母亲去世前和父亲共同立下遗嘱将骨灰撒入大海的决定,一定与那段日子有关。</h3><div> 2008年4月母亲告诉我:她在家浇花提桶时将腰扭了,痛的很厉害,在找医生做按摩理疗。我知道这事时,她已患病有一段时间了。母亲个性要强,虽然我是医生,可一般她有一些小病从来不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给我添麻烦。这次是治疗无效病情越来越重了才告诉我。以我的医学知识,我想绝不是腰扭那么简单,建议她马上去做个腰椎CT。这样,我爱人托人找关系很快给她做了个CT,结果出来证实了我的判断,母亲患上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且,7,8腰椎出现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我立即安排住进了海军总医院(我工作的医院),住院时已经严重到不能翻身和下床活动了!经过近两个月的积极治疗和化疗,出院时母亲能够带上腰部护具下床活动了。全家人都为母亲的康复高兴!</div><h3> </h3> <h3> 毕竟是骨髓的恶性肿瘤,之后的6年间,母亲接受了多次化疗,病情反反复复,后期又出现脑梗偏瘫,再后来双下肢瘫痪、不能说话和进食,病魔一点一点侵蚀着她老人家的身体,痛苦可想而知;但是,面对疾病她一直豁达、乐观、坚强,不忧不怨,对医生、护士、照顾过她的保姆和家人始终充满感激之情,哪怕是输液药物外渗引起手背皮肤坏死,也没有埋怨过为她输液的护士,我听到的总是感谢和感恩,总是在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该想的福都想到了,我得到了这么好的医疗条件,碰到了这么多好人,活了八十多岁很知足了;我相信这是母亲善良本真的体现,可是,母亲,您能想到您的这种本真将会对儿女晚辈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吗?</h3> <h3> 母亲走了,她与疾病顽强地搏斗了六年,最终还是被这个恶魔夺去了生命。尽管如此,母亲走得很安祥,很平静,很知足。她知道人生就是一场戏,在这里谢幕,将在另一个世界拉开。母亲在海边长大,所以,喜欢大海,她的遗愿是将骨灰撒入大海中。2015年金秋季节,我、海霞(爱人)和女儿女婿一行4人,于天津塘沽港出海,在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仪式后,我们将母亲的骨灰慢慢撒入大海,完成了母亲的最后心愿。</h3><div> 婴儿出生后学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长大后活到我这样的天命之年,人们不知道要喊过多少句妈妈,可妈妈已经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我们阴阳之隔,我还能再喊妈妈吗?您还能听到儿子的呼喊吗?母亲,您的那些唠叨,您的那些曾经令人听腻的嘱托,您的那些曾经让人有些厌烦的操心担忧,现在都成了让人回味不尽的音符,都成了还想再听,但已无法还原的美妙旋律;都成了已经远去、消失在时空中的星光。母亲,您的人间幕布已经拉上,但我相信咱们母子情是割不断的。您的善良、上进、勤奋和认真是留给晚辈们的最大财富!</div><div> 妈妈,还记得吗?您走的时候正是玉渊潭樱花盛开,杨柳翠绿的季节,四年过去了,如今到了樱花烂漫、翠柳飞扬的时候,借着这和煦的春风,我想告诉您:您的老伴如今已经86周岁了,他精神矍铄,刚刚从庐山旅游回来,今年6月份还要出国到莫斯科旅游;我和海霞已经退休,安享退休生活,海霞也刚从日本旅游回来;您的孙女和孙女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生活的很幸福。您放心,有您在天堂的祝福,您的亲人们都会生活的快乐,幸福! </div><div><br></div><div>母亲一生 平平凡凡 母亲只求 平平安安</div><div>母亲善良 身教言传 母亲教诲 音绕耳畔</div><div>母亲慈祥 化作梦幻 母亲微笑 如影再现</div><div>母亲西去 儿女肠断 海啸雷鸣 母亲呼唤</div><div><br></div><div> 这是我写的《祭母词》中一段话,它表达了我对您的怀念。虽然,您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但我恍惚地感到母亲没有走,您就在我们身边;您就在大海里,化作了一阵阵海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您就在天空中,化作了星星冲着我们眨着眼睛;您就在沙漠里,化作了粒粒细沙,搓揉着我们的双脚;您就在崇山峻岭之间,化作了苍松向我们微笑;您就在川流瀑布之中,化作了滴滴水珠在为我们歌唱-----。亲爱的母亲!如果真有托梦一说,我愿梦见您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的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div><div><br></div><div>儿子:陈学东</div><div>2018年4月11日</div> <h3> 附篇: 祭母词</h3><div><br></div><div>吾母晚年 骨瘤病缠 历经六载 备受摧残</div><div>面对病痛 不忧不怨 积极治疗 豁达乐观</div><div>甲午三月 含笑殡天 亲人悲泣 苍松呜咽</div><div>失母之痛 无以表言 念母之情 此文可见</div><div><br></div><div>时空倒流 岁月回转 往日故事 历历眼前</div><div>一九三二 母亲生年 八十二载 坎坷不凡</div><div>生在农家 胶东掖县 童年艰苦 几经战乱</div><div>庄家农活 样样能干 识字读书 启蒙在先</div><div>新国成立 华夏变换 人民做主 动地感天</div><div>随哥长春 一九五三 参加工作 育人幼园</div><div>勤奋好学 上佳表现 选调北京 朋友赞叹</div><div>工作努力 同事点赞 热爱教书 学生喜欢</div><div>与父相遇 天作姻缘 相夫教子 把爱奉献</div><div>文革动乱 几度搬迁 保家卫国 随夫戍边</div><div>为党为国 再苦也甜 风霜雪雨 忠心不变</div><div><br></div><div>母亲一生 耿直不弯 待人真诚 与人为善</div><div>交心与人 心若镜面 交友与人 友重泰山</div><div>和睦邻里 只求平安 勤劳持家 生活节俭</div><div>热情好客 朋友满园 助人为乐 老友美谈</div><div>春华秋实 苦后甘甜 岁月悠悠 慈母晚年</div><div>学习绘画 临摹牡丹 仙鹤展翅 观音坐禅</div><div>幅幅真情 参加画展 送亲送友 美在心田</div><div>操持家务 忙于三餐 照看孙女 情深犊舔</div><div>种花种树 喜爱园田 游山游水 崇尚自然</div><div>嘉言懿德 可圈可点 爱心善举 晚辈相传</div><div>病重之时 留下遗愿 葬入大海 后人祭奠</div><div><br></div><div>母亲一生 平平凡凡 母亲只求 平平安安</div><div>母亲善良 身教言传 母亲教诲 音绕耳畔</div><div>母亲慈祥 化作梦幻 母亲微笑 如影再现</div><div>母亲西去 儿女肠断 海啸雷鸣 母亲呼唤</div><div><br></div><div>皓月当空 似母在天 繁星点点 似母双眼</div><div>慢慢长夜 高枕难眠 悠悠长风 无边思念</div><div>安息吾母 沧海悲含 呜呼哀哉 崇山怆然</div><div><br></div><div>2014年4月11日下午4点20分母亲病逝,她老人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祭奠母亲,在母亲仙逝周年之际,儿子写下此词作为永久的纪念,儿子陈学东,2015年4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