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眼中的京杭大运河,213班第2小组春游记

513班宣传组

<h3>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h3><h3> 4月10日的春游活动,江南实验学校213班第2小组的5名小学生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我带着他们走过一个个场景,仿佛穿越时光的重重迷雾,走进那个朝代支离破碎的繁华,触碰到那段尘封己久的历史,感受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夺目。</h3><h3><br></h3> <h3>  我们边走边说,畅所欲言。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来历和发展,孩子们的求知欲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孜孜不倦地问我这是干嘛的?那是干嘛的?拱宸桥在哪里?这个人是谁?等等等等。而我则捉襟见肘地用一点浅薄的历史知识疲于招架。</h3><h3> 然则,我还是尽我所能地向孩子们讲述运河的故事,努力地将我的看法说给他们听。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带他们过往矫正地去对待那段历史。因为我们对待历史确是需要持有审视与严谨的态度的!</h3> <h3>  走走停停间,孩子们认真而执拗地用自己地方式解读京杭大运河并做着详细的记录。</h3><h3> 我不知道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相距有多远。走完整个过程,孩子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感悟。经过大人的润色,可能无法还原最纯真的感悟,但请各位看官一阅,孩子眼中的京杭大运河及历史。</h3> <h3>  今天早上我们坐着校车来到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非常开心。路上我看见了很多花和树。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了很多古代的人像,还有很多古代京杭大运河建造的知识,比如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人工建造的最大的河,它经历了很多朝代才被造出来,它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h3> <h3>  我觉得春游很好玩,不仅是拱宸桥的建筑,还有运河博物馆里的历史。特别是有一座小桥,我爬上去之后发现中间有块滑滑的板子,我试着爬上滑滑的板子,下来的时候就像滑滑梯一样。张思涵爸爸还告诉我们大运河河底牺牲了很多人,因为建设大运河时的苦力,如果逃跑,被抓住的就会处于死刑,被扔到大运河里。<br></h3> <h3>  这次的春游很好玩,对大运河的博物馆和拱宸桥的了解,大运河是由无数老百姓的血汗、牺牲了生命而挖掘出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建筑。</h3> <h3>  春游必不可少的大快朵颐。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同时也是我的,哈哈。</h3> <h3>  文末,还有些没来得及和孩子们说完的话踯躅笔尖,不吐不快。</h3><h3>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汴河怀古》。皮日休对京杭大运河的评论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隋炀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功绩堪与治水的大禹比肩。</h3><h3> 皮日休对杨广的评价还是带有书生之气。就我而言,身为一国之君,借运河之便行龙舟享乐又怎么了?历史上对杨广的盖棺定论是:荒淫无道,穷兵黩武。但不能就此否定杨广一生的所有功绩。仅开辟京杭大运河,我认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八个字是当之无愧的,焉知炀帝开凿运河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纵情享乐?</h3><h3> 隋朝之前,中国的水系全部都是东西走向。不但隔绝南北交通,更是南北文化融合最大的阻碍。而且经过四百年的分裂岂是短短的年限就能够消弭?南方水利通便,民生富足,北方却是土地贫瘠,多是穷困。南人视北人粗鄙浅显,都是杂种,北人却是觉得南人只被征服,胆小懦弱,两地仇视,几为异族。隋朝形式虽然统一,但要融合,却需要一个沟通南北的脉络,那就是运河!所以京杭大运河的政治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h3><h3> 除此之外,杨广迁都洛阳,均衡四方;免陈土地之税十年,要求文官收集重抄各地佛经,以求教义化解南北暴戾,早日融合;开科举制度,推进政治体系完善(虽然他更深刻的用意是打击近四百年来旧阀的势力,维护统一); 分化安抚突厥,击吐谷浑,打通丝绸之路 ……这些都没有错!</h3><h3> 如果杨广稍改偏执,徐徐图之,在其父杨坚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专注发展国力,那也是一代明君。但是他太着急了,是的,他错就错在三征高丽!</h3> <h3>  好了,打住。今天我们参观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通过这条河,看到的是一段历史的影子,一个朝代的影子,更有一位帝王的影子。</h3><h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一切虚荣繁华,也留下珍贵的文明和进步。同学们,我们可以走马观花地在博物馆走一圈,也可以探究博物馆展示给我们的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然而,不论如何,请持审视及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h3><h3> 因为你,我,都是历史的一部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