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崇山峻岭,红叶飘飞;中间峡谷深涧,碧水奔流。峡谷一侧,劈山凿洞,隧道牵连,依水盘桓”。<br><br><div> 六十年前,著名作家杜鹏程夜走宝成铁路的建设工地,一篇《夜走灵官峡》选入后来的初中语文课本。这篇课文讴歌了铁路建设者,也激励着几代人的成长。</div> <h3><br></h3> 灵官峡地处陕甘边界,是嘉陵江上游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 早在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作家杜鹏程曾到此地采访,写下有名的通讯《夜走灵官峡》,经人民日报发表后,这里便闻名遐迩。 “宝成铁路原名天成铁路,北起天水站,南抵成都,1953年12月1日,铁道部公布改为宝成铁路,起点改为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南抵四川省成都市,全长668.2公里。该线跨越陕西、甘肃、四川3省19县、市,是出川的第一条铁路通道。” 宝成铁路示意图 石宝琇 绘制 <h3>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整个宝成铁路工程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有6000万立方米。当施工进入紧张阶段的时候,曾经动用了中国新建铁路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和五分之四的机械筑路力量。</h3><h3><br></h3> 在峡谷中沿峭壁搭建施工的道路 那个年代的施工主要靠车推肩扛 1954年冬 工人们从正挖掘的秦岭隧道里向外运送石碴 宝成铁路施工过程中于1955年8月实施的观音山大爆破的壮观场面 这次爆破一次用药近150吨 炸下 松动土石20万立方 比常规施工方法缩短工期4个月 <h3> 用时4年,数十万人参与的人海战术让全长668.2公里的宝成铁路越过了险峻的秦岭,跨过了湍急的嘉陵江,成为了出川北上的第一条“铁路蜀道”。</h3> 1958年元旦 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元帅 聂荣臻元帅为典礼剪彩 宝成铁路最艰巨的工程,当属从任家湾(宝鸡南)到秦岭了,在观音山火车站,可以看到火车蜿蜒盘山的壮观,最终爬上秦岭山顶。 火车在秦岭山中穿越,翻山越岭,在嘉陵江上奔驰,往复跨越 <div> 六十年前的秦岭火车站,那时的火车在爬秦岭北坡时,只有8节车厢的“票车”,需要用两辆蒸汽机车才能爬上30‰ 的坡道<br></div> <h3> </h3> 58年宝成铁路通车,移交西安铁路局运营管理,我的父亲从西安调到了略阳,59年又到宝鸡,可以称为是第一代“宝成人”了。<div> </div> 我的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搬到了宝鸡,在宝鸡度过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时光,遗憾的是没有子承父业,成为第二代“宝成人” 1960年时的秦岭火车站 如今的秦岭火车站 宝成铁路最艰苦的车站——青石崖车站,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共青团车站”称号 任家湾(宝鸡南)到秦岭了,是宝成铁路最艰巨的工程,从观音山火车站,可以看到火车蜿蜒盘山的壮观,最终爬上秦岭山顶。 中国铁路建设史的两个壮举工程,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中国人自己施工建造的“京张铁路”,再就是新中国建造的“宝成铁路”了。<div><br></div><div> 还记得过去家里来重要的亲戚,父亲的老同学、老战友到宝鸡来,爸爸总要带着他们坐火车去看宝成铁路,每次都要在观音山车站下车,站在站台上,指着群山中蜿蜒穿梭的铁路,观赏电力机车鸣着长笛,一层一层的从秦岭上下来</div> 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后,宝鸡就成为通往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上马营、斗鸡台间修了当时最大的货车编组站“新场”,我们习惯叫“28股道”,也就是现在的宝鸡东站。<div><br></div><div> 由陇海铁路过来的货车,全部在“新场”解体、编组分别由“宝天”、“宝成”线运往大西北和大西南</div> 1972年 宝鸡开往大西南的货物列车在宝鸡新场(东站)编组 邵勇 摄 <h3>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h3> 1975年7月1日 宝成铁路电气化开通 ,第一趟电力机车开进了宝鸡火车站 1986年 全面开通电气化的宝鸡车站 她们是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子包乘组,有两位是我中学的同学,其中一个还是“同桌的你” 当年电力机车女司机在工作时的留影 <p class="ql-block"> </p> 还是熟悉的宝成铁路,还是穿梭在秦岭山中的火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时每刻,往复不断;在宝成铁路上工作生活的铁路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已经是第三代“宝成人”了 第三代“宝成人”已经挑起了大梁,肩扛重任 过去的老“宝成” 永远守候在铁路线上,看着火车从眼前隆隆驶过 还有搬不走,没有拆掉的铁路公房<div><br></div><div> 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有的永远被人们记住,有的慢慢地淡漠、忘却 —— 消失</div> <h3> 2018年1月27日,宝成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h3> 由于受限于建国初的设计、施工水平,沿线滑坡、崩塌落石等病害较多,一到雨季往往大量发生,往往中断线路,1981年8月,宝成线北段发生特大洪水,行车中断长达1462小时42分(61天),之后不得不对灵官峡等地段进行了改线。 1981年8月 宝成铁路水害实况 白涛 摄 1981年8月28日 宝成铁路发生毁灭性的水害之后 西安铁路局组织人员步行进入完全瘫痪的宝成铁路线 向灾区输送救援物资 李少童 摄 灵官峡改线后,原来的7孔隧道,约3公里长的铁路线路停用后废弃。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废弃的铁路、隧道建起了“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最近又从新规划设计,意在申报陕西铁路文化博物馆 钢索桥跨过嘉陵江,作家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镌刻在崖壁上 在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六十周年(2018年)之际,我跟随西安铁路局宣传、工会及相关部门的同志,沿宝成铁路略阳到宝鸡段,铁路沿线车站、工区、施工点等,进行实地考察,追寻老宝成的历史印迹与故事 “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尚在施工中 废弃的铁路路基已经改为景区的步行路 原来的铁路隧道改做旅游景观,让游客亲身感受老宝成铁路的原貌,的确是一个有创意的思路 <h3> “一条小路通到绝壁上的石洞里。石洞门口还挂着布帘子。无疑,这里住着工人。我抓住树枝爬上去,钻进石洞。”——杜鹏程</h3><h3> </h3><h3> 我沿着隧道向深处走,忽然看到了从旁边照进来的光亮,这是一个施工时开挖的“便洞”,一般较长的隧道中部都会有一个“便洞”,我沿着光亮走了出去,悬崖下是流淌的嘉陵江,江的对面是悬崖峭壁。</h3><h3> </h3><h3> 此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作家杜鹏程当时的感触。</h3><h3><br></h3><h3> 就在山洞的“家”,作家遇见了小“成渝”,一番对话,激发了作家对铁路建设者的情感,感动了几代人</h3> 洞口的外面,就是静静流淌着的嘉陵江 <h3> 这里新建了“灵官峡火车站”,可以让游客乘坐观光的小火车,走一段老“宝成铁路”</h3> <h3> 在隧道里,看见几个干活的工人,便走过和他们摆起了“龙门”。他们都来自四川,当年铁路建设者打通了隧道,修筑入川的铁路,造福巴蜀百姓。今天的工人,在这里打造另一个铁路景观,把“宝成精神”传播给后人</h3> 未来景区的效果图,就在隧道的墙上挂着,感觉还真的不错 2018年后再也没有去过灵官峡,不知建成的“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咋样,真心希望在那里能感受到“宝成精神”的灵魂,并永远传承下去 著名作家莫伸,也是铁路边长大的孩子,是第二代“宝成人”,虽然以后离开了铁路,但对宝成铁路仍有一种抹不掉的情感,永远留存 当莫申老师看到这篇文章时,写下了“写得好!勾起了我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那么亲切!”的肯定和鼓励的评语。并转发给杜鹏程的女儿杜稚女士——“ 很感人,请转告您的朋友,收集这么多历史资料不容易,将历史的珠翠穿起更可贵。谢谢他为我们留住了岁月,留住了父辈可敬的身影,留住了可歌可泣的铁路建设者的印记。谢谢他,保留了” 2012年莫伸等人陪同杜鹏程的夫人、79岁高龄的张文彬女士重回灵官峡时留下的墨迹 <h3> 作为从小在铁路边长大,老“宝成人”的后代,宝成铁路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虽没能子承父业,小时候也曾跟着父亲往返于宝鸡、凤州之间,透过车窗看到的一个一个隧道,桥梁,车站,如同电影一幕幕时常在眼前飘过。</h3><div> </div><div> </div><div> 六十年过去了,当我来到灵官峡,看着那陡峭的山崖,那流淌不息的嘉陵江水,崖壁上开凿的隧道,铺架的铁轨和桥梁,不由得又想起课文里的小“成渝”和他的妹妹小“宝成”,他(她)们也是宝成铁路的建设者。</div><div><br></div><div> 灵官峡——是他(她)们永远的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