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书画频道刘颜涛书法工作室的最后一次面授,是在芍药花开的时节。芍药还有一个美丽而略带伤怀的名字:将离!</h3> <h3>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我们相遇了,大概这就是缘吧。</h3> <h3>书画频道书法工作室导师 刘颜涛</h3> <h3><font color="#010101">田佳洁(河南) 许新光(山东) 史俊良(河南) </font> 刘明虎(广东) 冯家常(山东) 吕源(山东) <font color="#010101">刘琳(天津)</font>刘曼莎 (深圳) 宋国滨(吉林) <font color="#010101">余培远 (湖南) 李鸿雁(河北)</font>陈道林(安徽) 赵季秋(北京) 陈园(河南) 张学怀(湖北) <font color="#010101">张玲珠(福建) </font>尚晓明(辽宁) 杨霖(安徽) 秦传强(山东) 黄铮(安徽) 黄德杰(广西) 崔占海(香港)蒋启林(辽宁)曹东(辽宁)</h3> <h3> 与老师将近一年的相处,深深感受到他那文弱书生内心崇尚的高洁孤傲中所掩藏的随和与善良。他的眼神安静,深邃。跟他谈话,让你走进一个熟悉而又陌生、亲近而又遥远的世界。可以感到他的随和从众,又同时能感受到他超凡脱尘心怀高远的孤独……</h3> <h3> 永远坚信,书法是眼睛看的,而不是用耳朵听的,最终还是靠“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的作品说话。</h3><h3> ——刘颜涛</h3> <h3> 所有文化的积累和岁月的磨炼,都须融会到腕底笔端,转变成驱使笔锋飞舞的能力和谋篇布局的手段,才能如孙过庭《书谱》所云:“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h3><h3> ——刘颜涛</h3> <h3> 身边的朋友问我,下届的“兰亭奖”你还会参加吗?我想了想,然后说:不知道。因为我清楚,说参加,也只是表明现在的心境,而时过境迁的三年后那个时空里,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谁也不能预见。是站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在台下自弹自唱,乐在其中,也都无可无不可,悉听尊便、任其自然。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的“此在”,我始终保持着敞开式的清醒,并完全可以果断地说,那个时候我肯定还在认真地写字,而且会永远认真地写下去……</h3><div> ——刘颜涛</div> <h3> 欲得书圣真经,书道正脉,不仅要“呕十斗血”,心摹手追于传统经典,从有笔墨处求法度,更须“啮一团雪”,涤肺洗心于烟云供养,从无笔墨处求神理也。</h3><h3> ——刘颜涛</h3> <h3> 让我怀念的,当然不是早年那些用笔线条的生涩浮浅和结体谋篇的单一稚嫩,而是那些并不酣畅的笔墨语言,在讷讷之中,包含着我的青春渴望,那是对艺术对理想的赤子初心,是来自于内心的渴求。这种不带世俗功利的朴素单纯,让我们坚守并蔓延着书法的艺术之本:给人生以理想美好!给生活以纯粹真诚!给生命以充实快乐!</h3><h3> ——刘颜涛</h3><h3> </h3><h3> 真正的大音可以不藉声律,真正撼人心魄的巨作也可以是沉寂。</h3> <h3> 佛家云,人心有五毒:贪、嗔、痴、慢、疑。</h3><div> “贪”“痴”是毒,也是药。如果“贪”是对艺无止境、求知欲的不满足,“痴”是对艺术魅力的迷恋、执著、专注,贪痴则是艺术之美永恒诱惑的必然。贪、痴也才会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到头来“归来白发已盈头”,只落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若不经历着这由贪入痴、由痴入迷、由迷入空的过程,又如何消磨人生寒荒的漫漫长夜?</div><div> ——刘颜涛</div> <h3> 老师笔下的金文,似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又如一叶新桐,在安静的宣纸上晶薄透亮。 </h3> <h3> 因为敬畏,每次临摹经典前,老师都会静默几分钟,好让一颗心沉静到能与古人对话。</h3> <h3> 治艺严谨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愚钝诚实的学生,经常会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为人要朴实诚恳,为艺却不妨机灵狡猾一些”</h3> <h3> 最不能忘记的,是老师忍着腰部的病痛,每天授课几乎8个小时,为每一个同学示范矫正,只是因了一份约定,一份责任与执守。</h3><h3> </h3> <h3> 流水人生,转瞬即逝。仿佛连落花,都隐忍着慈悲。离别,也成了一种对流年的感激。</h3><div> 在生命的过程里,不求奋笔疾书,翰墨四溅。只要摊开一卷素纸,写下一阙清词:人生有情,无关风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