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众所周知,踏青登高是这个清明时节的重要民俗活动。</h3><h3>关于它的起源,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h3><div>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div><div>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div><div>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祭拜“清明柳”,以踏青和登高的方式来来过清明节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了!</div> <h3>有资料说:在辽宁地区的明代万里长城中,由绥中加碑岩乡山神庙村向东经永安堡乡西沟、锥子山至小河口这段东西走向的长城,气势不凡,不仅选择地势最险峻、建筑布局最为雄伟壮观,而且至今保存也最为完整。因此,它被誉为“第三八达岭”,这是丝毫也没有夸大的。</h3><div>早有前去探访的意愿,倒是在这个清明节小长假得以成真。</div><div>跟随吉林松之旅户外摄影群一行50余人,我于4月5日一大早便踏上了征程,先是抵达了河北滦州古城、辗转冰塘峪大峡谷和绥中前所瓮中古迹,最后来到神往已久的“西沟野长城”。</div><div> 关于“西沟村”,网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是说它位于绥中县西北部,属永安堡乡。这里山岭连绵,峰峦奇峭,长城建在西沟村南山脊上。</div> <h3>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驶往西沟的路上岭高坡陡、曲折盘旋。忽而跃然岭上,忽而又谷底回旋,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一个叫“长城第一家”的小庄园,趁着夕阳的余晖,极目望去。眼前的长城蔚为壮观,四顾茫茫,苍山如海,层层峰峦,真如“卷起千堆雪”的浪涛,一个个山峰争向青天,一个更比一个高。你向东西两面望去,在这样的高山顶上,敌台林立,一个接着一个,在敌台之间的山脊上,蜿蜒着威武雄壮的长城,这气势真令人赞叹不绝! </h3><div> 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西沟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主干线。由此向西,经绥中县加碑岩乡山神庙村,出境就是河北省抚宁县,再向西即通向北京八达岭、居庸关;从西沟东去,过锥子山,经蔓枝草、石匣口,到河口村,长城就止于其东的山谷中了。 </div><div><br></div> <h3>难掩喜悦之情,我们在“长城第一家”用餐后,伙食那叫相当硬,山里的店家果然也是东北人粗旷豪爽,女老板两口子亲自上菜红焖猪脸菜吗大得出奇,笨鸡炖土豆、水豆腐等农家饭菜一应俱全够吃管添,五六桌客人就想事先熟悉的老朋友,其乐融融,推杯换盏不不热闹。</h3><div>饭后早早便休息下来。由于受“五十年来最强倒春寒”的袭扰,这长城脚下的深山峡谷中的温度是可以想象的,一片温度不高的电褥子加上一个灌满热水的矿泉水瓶,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满是期待的夜晚。早上4:30我们准时上车出发,在群主和领队的引领下去窥探“野长城”的黎明容颜。</div><div><br></div> <h3>庄园后面的长城,都是用大块青砖砌筑,至今仍保存较好,垛口、女墙依然存在,敌台上的铺房有的也还可见。</h3><div>借着夜幕望去,长城越群山,蜿蜒起伏掩映在晨雾之中。长城墙体虽然没有商业化开发的气息和修缮痕迹,甚至有些残败陆离。这或许正是人们称之为“野长城”的“野”吧?至少是保存着历史的原貌和风化的痕迹,让人看到后充满历史的沧桑。</div><div>每隔百十米,就有一座砖筑方形的高大敌台,巍然屹立山头,它们互相声援,相映成趣。蔓枝草段长城,是扼守谷口的,因此,它不像高山峻岭上的长城那样悠远,但也另有一种风姿。 </div> <h3>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攀爬在这里是的骨架上,心中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想,当我站在这长城之巅按下快门的瞬间,几百年前那些为修筑这段长城和利用这雄壮的墙体防御外敌的人们是不会想到他们的付出会成为一段文明的记忆,伴随着后人的传播而走向更远的未来的吧?</h3><div>通过寻访当地老乡,得知西沟长城上有很多著名的遗址,限于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可能完全踏访。据说,</div><div>有个名叫锥子山附近的长城上,保存着非常重要的文字资料。金家沟北的长城上,有一块城砖印有“德州秋班营造”字样。更可贵的是,在曹家房子屯南长城敌楼上,保存着明“万历五年闰八月”由“钦差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张学颜、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领衔的《椴木冲楼题名记》碑,它们记载着修筑这段长城的历史过程。</div> 看到身边那么多摄影师不顾上高路远坡陡荆棘密布,一路挺进,进入“阵地”,抓住黎明前最后一刻拍皓月当空、赶在东方吐白泛红的那瞬间时刻纪录不朽朝阳映红古老长城的美好时刻——心潮起伏,感慨良多。<div>是古老的长城在召唤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心灵,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让大家形与神都隐没在连日阴雨后突然放晴的那个早晨!</div><div><br></div><div>慢慢地我似乎懂得了我们故人们的精神创造,清明这个季节的祭拜与登高踏青相得益彰的节日,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和纪念,更可以让我们在这个风清气爽的日子,行走在山水之间找到我们自己的起源和前行的方向,感悟人类文明延绵不断的洪荒伟力!!</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