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日风正劲

上校1970

<h3>  四十年前,也是一个春天,在上海,我被当代中国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撞了一下腰,从那里,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历史的厚重与曲折。</h3><h3><br></h3><h3> 1978年春节后,奉总部命令,我与八名军校同学随院校专业教研室的教官,去上海编写教材。地点是上海市虹口区的新华一邨,原空四军上海招待所,在这里一住就是三个多月。</h3><h3><br></h3><h3> 新华一邨,现在已荡然无存,空四军,这个番号更是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但那不灭的记忆,则让我铭刻心中。因为,就是在那座绿树成荫,幽静似谷的小院里,曾发生了一桩震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骇人事件,让历史骤起风暴席卷全国,"<font color="#b04fbb">五七一工程纪要</font>″,从这里新鲜出炉,让"<font color="#ed2308">9.13事件</font>″成为未遂政变的"铁案″,致使中国政坛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裂变,而我则有幸在这个曾经的风暴眼里住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那些惊心动魄的旧事尤如身临其境之感。</h3> <h3>  整个院落不是很大,在道路两侧,有八栋形状各异,造型独特别致的两层局部三层小楼,每栋楼都有四扇门对着不同的方向,楼与楼间隔在三十米左右,由于造型不同,楼与楼之间的窗户均错开避免相对。</h3><h3><br></h3><h3> 我们一行12个人,被安置在东边进门的右手第一栋1号小楼里,两人一间屋,楼里仍有空余五、六间房子,可见这小楼并不小了。</h3><h3><br></h3><h3> 住进去后,我们才发现这栋小楼的特别,不仅有宽大地下车库(据说这里面可放置四辆水栖两用战车),隔壁还有一个游泳池和宽敞的地下指挥室。</h3><h3><br></h3><h3> 楼顶平台有为云雀直升机的起降平台。后来才知道,这栋1号楼,正是林立果居住并策划"五七一工程″的据点。</h3> <h3>  就在我们下榻的1号楼内,这只"老虎″做了人生四件大事,从此完成了他二十六岁生命的风景。</h3><h3><br></h3><h3> 1969年6月下旬,空4军根据叶群、江腾蛟指示,成立“上海小组”,对外叫“专案组”,主要是为林立果找对象,也就是文史上称谓的"全国选妃活动″。这不是简单的选美,而是通过选美检验下属效忠程度的试金石,也是培养羽翼的天机。</h3><h3><br></h3><h3> 1971 年3月21日,林立果、周宇驰(时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林立果秘书)、于新野(时任空军党委办法副主任)、李伟信(时任空四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就是在这里密谋草拟了《五七一工程》(武装起义的谐音及代号)。</h3><h3><br></h3><h3> 1971年4月1日凌晨,林立果、周宇驰召集江腾蛟(原南空政委)、周建平(时任南空副司令员)、陈励云(时任空4军政委)、王维国(时任空5军政委),在这里召开了"三国四方会议″。</h3><h3><br></h3><h3> 对这次会议,程洪珍(原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在日记上作了记载:</h3><div> 会谈是成功的,达到预期效果。  </div><div> 团结的气氛比较好,介决了对当前东南形势的看法、认识。  </div><div> ⑴ 主要矛盾在上海、在张、姚,统一了认识 </div><div> ⑵ 加速我们的准备  </div><div> ⑶ 组织上明确了:  </div><div> 三点,每点的头都  </div><div> 上海──王(维国)  </div><div> 杭州──陈(励云)  </div><div> 南京──周(建平)  </div><div> 互相配合,江(腾蛟)进行定点联系,配合、协同作战,没授于指挥权。  </div><h3><br></h3><h3> 1971年4月9日,空4军成立教导队,抽调106名干部、战士,组织训练搏击、射击、爆炸、驾驶等军事技能和效忠副统帅的洗脑教育,形成政变别动队的雏形。</h3><h3><br></h3><h3><br></h3> <h3> (新华一邨1号楼地下设施平面图)</h3><h3><br></h3><h3>  我们住在这座曾经试图改变中国命运的政变策划地,做为一代青年军官,也曾经有过一样的历史责任感涌动着胸怀。我曾在饭后小憩时,与同学张铁桩,坐在花圈别墅门口的台阶上,谈起刚当兵时的政治冲动。</h3><h3><br></h3><h3> 那时,虽然仅有十五、六岁,满脑子却全是政治问题,从文革大动荡走过来的"思想者″,与"老三届″的前辈组成学习小组,两报一刊的社论成为探索社会的指路灯。我们也曾躲在防空洞议论过党的大业、国家的命运,也曾疯狂幻想过"军人政变″,试图像父辈那样重新开创一片崭新的江山。</h3><h3><br></h3><h3> 其实,这不过是一些红二代、军二代试图证明自已历史地位的一种浅薄,一种幼稚,一种可笑的政治躁动。</h3> <h3>  1971年11月14日夜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来京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成都军区以及四川省的党、政领导人。</h3><div><br></div><div> 会议期间,毛泽东突然谈起了发生在两个月之前的林彪叛逃的问题。他说:“许多现象和本质不同。林彪的现象是拥护我,其实大树特树他自己”。</div><div><br></div><div> 毛泽东的这番表述,让在座的周恩来总理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刚刚从林彪之子林立果在空军学院设立的据点里查到的那份《“五七一”工程纪要》,想起了在讨论是否公开这份纪要时,政治局成员纪登奎曾经明确说过,这份“纪要”很多内容是骂毛主席的,太恶毒了,不能印发。想到这里,周恩来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毛泽东,谨慎地问道:“主席,《”五七一“工程纪要》是否可以印发各大军区和省委常委?”</div><div><br></div><div> 毛泽东略一沉吟,随即表示:“这一件最重要,必须下发!”看着周恩来凝重的神情,毛泽东微微一笑,用轻松了许多的口吻说道:“他们也幼稚得很,那样搞,怎么搞得成呢?”</div> <h3> (新华一邨地下通道口)</h3><h3><br></h3><h3>  于是,一份本来只在党内高层由极少数人阅读并掌握的《“五七一”工程纪要》,经过毛泽东的批准,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党、全国。</h3><h3><br></h3><h3> 通观这份所谓的“工程纪要”,充满了怨气、戾气、杀气,充满了对毛泽东及其统治下的中国前所未有的恶毒攻击,即便是在时过境迁的今天读来,依然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更何况在一片“红天红地红海洋”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读到这篇纪要,其震惊、骇异、恐惧之情就更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了。</h3><div><br></div><div> 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毛主席啊,您老人家怎么会同意公开这样一份丑恶离奇的材料呢?您不会是老糊涂了吧?”是的,毛泽东同意公开《“五七一”工程纪要》时已经78岁,的确是老了,但他绝不糊涂。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毛泽东自有他的深意在里面。</div> <h3>  毛泽东公开《“五七一”工程纪要》的举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用意。其实早在1971年10月,周恩来在陪同海尔·塞拉西皇帝到广州参观广交会时,应约给广州部队领导机关作报告。</h3><div><br></div><div> 面对有人递条子询问是否是总理命令部队用导弹把林彪座机打下来的问题时,周恩来就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非常严肃、郑重地说了这样一段话:</div><div> “我再说一遍,林彪的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自我爆炸,自取灭亡。大家可以想一想,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我仅仅是个常委。在军队他是副统帅,而我在军队没挂职,我能命令部队把党中央副主席、军队副统帅打下来吗?他是‘九大’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啊!如果我命令部队把他打下来,我怎么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交代啊!当然了,林彪座机外逃时,我是及时向主席报告了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组织纪律性嘛!但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由他走吧。主席尚能宽容林彪,我周恩来为什么要阻止他呢?……主席对林彪宽宏大量,我为什么要置林彪于死地呢?”</div><div><br></div><div> 当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清醒、睿智的革命者,他们深深地知道,无论自己做的多么胸襟坦荡,也都必须做好在身后任人毁誉,甚至遭受桀犬吠尧式的人身攻击的心理准备。</div> <h3>  然而,与其让你们乱猜,不如由我自己讲出来。这就是毛泽东的个性,这就是毛泽东创造历史的风采。</h3><h3><br></h3><h3> <font color="#ed2308">"9.13事件″后被牵连的高级将领们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黄永胜上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83年4月26日于青岛病逝。</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杨得志上将。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司令员。1979年1月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病逝。</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3、李作鹏中将,曾任海军政委。</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4、吴法宪中将。1967年起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5、邱会作中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2002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6、郑维山中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7、王秉璋中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8、梁兴初中将。1967~1973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逝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9、陈仁麒中将。1970年任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四川省委常委。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0、温玉成中将。1968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旋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70年6月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89年10月29日在南京逝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1、周赤萍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福州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2、黄志勇中将。1969~1972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1月3号在成都逝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江腾蛟少将。曾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5、谢家祥少将。成都军区副政委、第三政委、政委等职,于2010年8月6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6岁。</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6、丁钊少将。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空军空降兵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7、刘锦平少将。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治委员。</span></h3><h3><br></h3><h3> </h3> <h3><font color="#ed2308">  18、南萍少将。南萍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1年1月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1989年2月18日在杭州逝世,终年71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9、熊应堂少将。熊应堂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熊应堂因病于1996年2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0、程世清少将。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1、龙书金少将。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于2003年4月1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2、易耀彩少将。1969年8月至1972年1月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舰队党委代书记。</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4、吴宗先少将。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994年6月病逝于济南,享年78岁。</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5、王希克少将。总后勤部副部长。</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6、伊文少将。总后勤部副部长,燃料化学工业部主任。</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7、张秀川少将。海军副政委。</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8、刘丰少将。武汉军区空军政委。1993年2月因病在武汉病逝</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9、王绍渊少将。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0、韦祖珍少将。福州军区空军政委,广州军区政委兼广西军区第二政委。1982年10月11日在南宁病逝</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1、白云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2、何振亚少将。空军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1978年10月24日病逝于北京。</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3、李丙令少将。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教育长、教育长、政治部主任、训练部部长等职。于2002年6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4、纪亭榭少将。海军航空兵参谋长。1964年晋为少将。于2009年12月7日22时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span></h3> <h3>  上海,这座中国近代史上演绎无数风云突变的滋生地,有这样一个地方,叫新华一邨,在这块名不见经传的花园洋房里,曾经有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制定了一份文件,差点掀翻历史车轮。</h3><h3><br></h3><h3> 我在编写教材的闲睱,走遍了这座八栋小楼的角角落落,从那七栋紧锁大门的窗户里,透过晨曦的光辉,也弥漫着夕阳时的光色,人去屋空,只是小楼昨夜又东风,一层尘埃覆于窗台,更见砖石上的苔藓,拥挤簇生,让那主人的声音,变的很远很远。</h3><h3><br></h3><h3> 是的,这座小楼离着黄浦江很远,离着吳淞口更远,然而,每当岁月的节拍轮到此时,我都会听到有一种声音在呼吸,是一种沉重,带着恐怖和不安,丝丝嗦嗦从不走远,是水声,是心潮,是生命血液的脉动,欲与往事合拍,奏响水与血的旋律。</h3><h3><br></h3><h3> 《春秋诉、题新华一邨风云》</h3><h3><br></h3><h3> 大江东去,浪淘尽英雄无数,铿锵里,刀光剑影云水怒,他方唱罢我欲上,春秋难度,俱往矣,成败生死谁人顾,难住,一任白沫与崖诉。</h3><h3><br></h3><h3> 小楼风景,曾为少年风流录,云烟里,黄梁美梦笙箫妒,虎子落草路,纸上乾坤,且问壩上帷幄,空空书,今朝琴瑟注,案几水墨镜花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