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实记——西安之行

荷塘月色

<h3><font color="#010101">四月五号下午五点半,我与同事一行六十一人,从美丽的睢县向古都西安进发。我喜欢游玩,最喜欢与同事一起游玩,满车的欢歌笑语,荡涤了多日来劳累的身心,精神陡然焕发起来。</font></h3> <h3>夜里十二点路过潼关,心里有几分激动,因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足以证明潼关的险要地势。今天有幸看到潼关,怎能不激动!</h3> <h3>早饭后,迎着热情的东风,我们来到了游赏的第一站:西安明城墙。</h3><h3>仰观西安明城墙,想到了南京城墙的江南婉约,想到了北京城墙的天子京师风范,而现在西安明城墙具有的西北重镇和旧都的王者之气,同样让人顿生敬意,神清气爽。</h3> <h3>看!我们同行中的几个美女,一登上城墙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摆Pose啦!特别是红衣美女的姿势,怎一个“帅”字了得!</h3> <h3>据导游介绍,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建造的。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墙完全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h3><div> </div><div>我身后依着的就是城墙内墙——女儿墙。</div> <h3>这是城墙外墙,上面一排垛口是瞭望口,下面一排是射击口。</h3> <h3>在高大宽阔的城墙之上,看我们矫健的步伐,灿烂的笑容。想起一句话“十三朝古都忆长安昔日美景,八百里秦川看西安今朝风情。”古都的魅力,吸引源源不断的游人。</h3> <h3>在城墙的一处角楼外檐下,我看到了自行车变迁的模型。</h3> <h3>想要游览一整圈城墙,可以租一辆自行车。这样既轻松又可览遍城墙全景。</h3> <h3>城外的景色也是如此的迷人,角角落落,郁郁葱葱,满眼翠绿 ,清新扑鼻。</h3> <h3> 第二站</h3><h3>从明城墙下来,我们来到了西安小吃一条街——回民街。</h3> <h3>各种各样特色小吃,颜色鲜艳,香味钻鼻。你看店名起的也很有韵味。</h3> <h3>这甩面功夫到家吧?如银蛇劲舞!</h3> <h3>人嘛,这也太多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站着不想走也被人流冲走。</h3> <h3>陕西特产“狗头枣”,皮薄肉厚,十分香甜可口,因它长的跟狗头十分相似,便赐名“狗头枣”。你看价钱也很不错哦!</h3> <h3>知道这是什么面吗?陕西biang biang 面——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这个字,不是图案,而是文字。是陕西关中地区食的一种面的称谓:叫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h3><div>  </div><div>  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顺口溜: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div><div>这段弯弯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引出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div> <h3>朱主任吃面还是很认真的,大手一提,姿势优美又大气。</h3> <h3>回民一条街,不但小吃一应俱全,勾你流涎三尺,还有银器加工。吃好也要戴好。</h3> <h3> 第三站 西安博物馆和小雁塔</h3><h3>西安博物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先生设计,与千年小雁塔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成为了西安唯一一座地志性博物馆。</h3><h3>西安博物馆馆藏文物13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万多件。大门右侧,我身后是仿造馆内珍藏的三彩腾空马的塑像。<br></h3> <h3>这是馆内珍藏的镇馆之宝——三彩腾空马。</h3> <h3>馆内珍藏青铜器、陶器、瓷器等,丰富多彩,异常珍贵,我只有满心的欢喜和惊叹,却无法描述眼前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珍品!</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著名的唐代佛塔小雁塔。塔起源于古印度,是埋藏佛骨舍利的建筑。小雁塔就是我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密檐式塔层数比较高,檐层比较密集,每层砖砌迭涩挑出,檐底有棱角牙子作装饰,每层在南北正中还开有半圆形的券窗,塔体由下向上层层内收。可以看到小雁塔的五层以下收分不大,六层以上急剧收杀,使塔的轮廓曲线圆和秀丽,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拔、修长、俊俏。</font></h3> <h3>小雁塔是荐福寺佛塔的俗称,那“雁塔”之称由何而来?椐《大唐西域记》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早期分为大乘和小乘两个宗派,区别就是大乘戒肉食而小乘不戒,一天,小乘佛教的僧人(小乘佛教信奉菩萨)看到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他们仰天长叹说:“我等诸僧多日没有肉吃,菩萨知道吗?”话音刚落,大雁中领头的雁自折翅膀掉落到僧众面前,僧众见此情景,明白是菩萨显灵教育他们,急忙跪拜并把大雁葬于院中,建了一座“浮屠”取名为雁塔,以表赎罪,而且从此以后小乘佛教也戒荤食。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时把“雁塔”二字带回了中国,便有了“雁塔”之名。</h3> <h3>又遇到一面我喜欢的绿墙,怎能不让我亲近一下呢!</h3> <h3>这个高飞起来的一字马,恐怕也只有“志飞”弟弟才能飞起来!谁敢来挑战!</h3> <h3>随着夜幕的降临,钟楼的灯饰层次分明,卸下白天喧嚣嘈杂的装扮,夜晚的景色似乎更让人心神宁静,更让人陶醉,在璀璨灯光的映照下,这里的所有建筑都“醒”了!</h3> <h3>身边的灯火阑珊,马路上的灯光闪闪发亮,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五彩斑斓……行走在这样的夜色下,所有的人都会流连忘返,我在如梦似幻中看见了大秦皇宫的金碧辉煌,唐朝的繁华盛世!</h3> <h3>夜宿金蒂万亳酒店,一觉到天亮,又是精神抖擞,美好的一天开始了。</h3> <h3>不愧是古都西安,路过也饱眼福,这座楼漂亮吧?这是有名的姊妹楼之一。晨钟暮鼓,钟楼鼓楼是姊妹楼,遥遥相望,守护着西安。据说西安除夕夜晚上的钟声录的就是景云钟的钟声哦。</h3> <h3>第四站 秦始皇陵兵马俑</h3><h3>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h3><div>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div><div>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div> <h3>秦始皇陵如何被发现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这两张照片是一号坑。</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排;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font></h3> <h3>三号坑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h3> <h3>导游介绍秦始皇极其聪明,制作兵马俑的土都是一锅一锅炒熟的,所以永远也不会长草。还有人解开了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之谜。兵马俑的腹中有个糠皮内模袋作为主体支撑,糠皮是当时最佳填塞物,还有一点是2000多年前兵马俑制作工艺流程很具科学性,从而使得真人真马大小、百公斤重的兵马俑从泥塑、晾干、运送到焙烧,一气呵成,显示了当时中国人的智慧。</h3><h3>这些千面万相的“百万雄兵”,埋在地下两米至两米五深,中间隔墙可以起到防震作用,没有挖开的兵马俑上面的波浪纹痕,原来都是搭建的木棍,有竖的有横的支撑起一个地下宫殿。</h3> <h3>观看了兵马俑之后,我们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实景体验剧《梦回大秦》,其主题意在表达秦人如牛般壮、烈、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强勇敢的精神。一起穿越2000余年,在秦国故土之上寻根朔源,感受泱泱大秦,探寻历史正源……</h3> <h3>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今天又重现了,倍感亲切。</h3> <h3>原汁原味的秦腔,浓郁的地方特色,豪爽质朴的西安人,让我们又一次震撼!</h3> <h3> 第六站 白鹿原影视基地</h3><h3>我曾经看过《白鹿原》电影,今天能来到白鹿原拍摄基地,实感兴奋。</h3> <h3>《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h3><div>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div><div>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div> <h3>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他高中毕业,是一位小学老师,家庭清贫,但妻子支持他创作,经过呕心沥血的六年辛苦,终于修成正果。白鹿原影视基地的入门处,就是陈忠实的老宅。这只是整个影视基地的冰山一角,如果你不来到山上,你只是在白鹿原下面的蒋村,见识了陈忠实与父母的老宅,根本没见到白鹿原,那只是你到了豪华大酒店,闻到了一点饭菜香,却错过了一顿丰盛的大餐。</h3> <h3>我们为了节省时间,付二十元,坐电梯上山,到了山上,走过牌坊,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儿竟然是很大的白鹿原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白鹿原老宅和拍摄基地,山下是九牛一毛。</h3> <h3>瞭望四周,青黛围绕,一览无遗,视野开阔。</h3> <h3>老房子老墙小窗户。</h3> <h3>多么坚实古朴的大门!</h3> <h3>你有没有来试一下?</h3> <h3>白鹿原镇里热闹非凡,吆喝比武的,擀面的,卖辣子的 ,卖工艺品的,唱戏的,这不,长发美女在吸着长长的旱烟袋,唱着“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吸引了游客层层围观。</h3> <h3>白鹿原上并不都是土墙砖瓦的房子,现代化的建筑还是辉煌大气的。</h3> <h3>因匆忙赶路,我们只走马观花,溜了白鹿原镇的半边,没有走进这条街道,沿着山间小道下来。</h3> <h3> 最后一站——华清宫</h3><h3>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h3> <h3>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h3><h3>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h3><h3>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h3> <h3>唐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白居易以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动情地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了表达对杨玉环的喜爱,唐玄宗特地下令为杨玉环在华清池修建了海棠汤,作为礼物送给了她。你看它像不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这里专供杨贵妃沐浴,也称“贵妃池”。</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比杨贵妃的海棠汤可霸气多了。</h3> <h3>虽然唐玄宗对杨玉环极尽喜爱,但是谁又能知道,杨贵妃沐浴时用的温泉水,却是先从唐玄宗的浴池“莲花汤”流过来的呢?可事实上,不仅杨贵妃,其实太子所用的“太子汤”以及官员们所用的“尚食汤”中的温泉水都是从唐玄宗的莲花池中流出,这在封建集权的社会体系下,其实体现的是皇恩浩荡,是莫大的荣耀。</h3> <h3>“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h3> <h3>在华清池中立有一座精美的雕像,不是别人,正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杨贵妃的雕像。</h3><div>杨玉环应该是秀美漂亮的。否则白居易怎能赞誉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div> <h3>猜一猜,这个在青青绿绿的爬山虎缠绕之中亭亭玉立的小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h3><div>没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华清池旁边的晾发亭。</div><div>晾发亭,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晾干头发的。据说当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后的杨贵妃,因为头发太浓太长,不好弄干,唐玄宗就专门为她修建了这样一个小亭子,让骊山的自然风徐徐吹过,自然的风干贵妃娘娘的秀发。可见,唐玄宗是多么细腻多么疼爱杨贵妃。</div> <h3>一直喜欢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的名句,说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今天终于见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更加坚信了人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伟大。</h3> <h3>两天旅程结束,行走虽辛苦,旅途很愉快!游的是风景,记的是心情!谢谢兄弟姐妹们一路陪伴!感恩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