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太初朗日月,季野具春秋。<br>晴日吠蜀犬,圆月喘吴牛。</font></b></h1> <h1> 今天四个故事的押韵属于“由求辙”,故事的内容归纳为“天象与时令”类。</h1> <h1> 【太初朗日月】(tài chū lǎng rì yuè)<br> 典源:典故“太初日月”出自明代萧有良著《龙文鞭影》。涉及人物:夏侯玄、司马懿、李丰、张缉、司马师。<br> 题解:太初是指三国人物夏侯玄;朗是明亮的意思。本题之意为:有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br> 故事:夏侯玄,字太初,也作泰初。夏侯玄小的时侯就已经很有名望了,他不但有文才,而且仪表出众,当时就有人说:看到夏侯玄,光明朗朗好像日月照人”。有一次,他靠着柱子写信,正好暴雷击破柱子,他的衣服被烧焦而脸色却不变,照常书写。他有不少著作,其中《乐毅》、《张良》等在社会上流传较广。在政治上,他提出了“审官择人”等多项制度,都被司马懿所认可。夏侯玄在魏明帝时任散骑羽林监,魏少帝时任散骑常侍,后来外放任征西将军。回朝之后任大鸿胪、太常等职。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大将军司马师,计划让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之职。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临刑时,面不改色,从容就义。<br> 感悟: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其中有描写夏侯玄的几段故事,说夏侯玄临刑前骂不绝口,牙齿尽被打落,又含糊数骂而死。夏侯玄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面对天雷不惊、面对死亡不惧,这样的人太值得获得敬佩了。</h1><h3><br></h3> <h1> 【季野具春秋】(jì yě jù chūn qiū)<br> 典源:典故“皮里春秋”出自《晋书•褚裒传》。涉及人物:褚裒(póu)、谢安、桓彝。<br> 题解:季野姓褚名裒;具是具备的意思;春秋在这里一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也指对人的言论或看法。本题之意为:褚裒这个人,口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是非分明、身上具备四时的正气。<br> 故事:褚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褚蒜子的父亲。褚裒年纪轻轻就显露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度,声名冠于江南。公元342年,晋康帝司马岳立褚蒜子为皇后,便召褚裒入朝任侍中、尚书之职。褚裒因为自己是皇后的父亲,不愿意在内廷任职,苦苦请求外出任职,于是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褚裒居官清廉俭约,生活也很简朴,从不假公济私、仗势欺人。虽然身为地方长官,还常派自己的童仆外出打柴。谢安夸奖说:“褚裒虽不多言语,但像春夏秋冬四时变化的气已具备。”尚书吏部郎桓彝知道后,特来拜见褚裒,见面后,他眼睛盯住褚裒,半晌才缓缓地笑着说:“谢安说得对,季野名不虚传,确有“皮里春秋”,虽然他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是非分明、极有主见。”<br> 感悟:“皮里春秋”有时也叫“皮里阳秋”,因为避讳简文帝之母的名字而改的。皮在这里是肚皮,肚皮里面有文章,有四季之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h1><h3><br></h3> <h1> 【晴日吠蜀犬】(qíng rì fèi shú quǎn)<br> 典源:典故“蜀犬吠日”出自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涉及人物:柳宗元、屈原。<br> 题解:晴日,就是指出太阳了;吠专指狗叫;蜀犬是指四川盆地的狗。本题之意:四川盆地晴天少,狗见到太阳出来,就觉得奇怪,就要叫上一阵。这条成语典故主要是比喻少见多怪。<br> 故事:是指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而“蜀犬吠日”一说还是柳宗元提出来的,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有一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br> 感悟:屈原说的“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原意是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而柳宗元听到的“蜀犬吠日”也不一定真实,因为蜀地也不全是雨天和雾天,犬见日则吠那还了得。但他的文章中提到的吠雪倒是真实的,那是粤地(广东)的事,因为广东几年看不到一场雪,偶而看到雪了,犬不吠才怪。</h1><h3><br></h3> <h1> 【圆月喘吴牛】(yuán yuè chuǎn wú niú)<br> 典源:典故“吴牛喘月”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涉及人物:司马炎、满奋。<br> 题解:圆月主要是指农历中旬月亮较圆的那几天;吴牛是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长江下游一带称为吴地,天气多炎暑,那一带的水牛怕热,见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以为是太阳,不自觉地卧地望月而喘。<br> 故事:满奋,字武秋,西晋初年大臣。他很有才识,身材高大魁梧,倒有几分祖父满宠的风采。元康年间,在朝中担任尚书令。他生来有一个毛病,就是怕冷。每当冬天来临,京城洛阳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时,他就整天待在家里。将房屋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而且还要挂上厚厚的帘幕。有时呼啸的风声传入他的耳中,他都会感到冷气入骨,坐立不安。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想要跟满奋谈论一下朝政,便派人把他叫到宫中。进殿后,让他在面向北边窗子的位置坐下来。因为窗子由琉璃做成,透明的,满奋便觉得像没有窗子一样,感到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晋武帝见他表情难受,知道他可能是怕风的缘故,笑着对他说:“窗子由琉璃做成,严实得很,没有风。”满奋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吴地的水牛怕热,所以见到月亮升起,以为是太阳,便喘起气来。臣一向怕冷,见了寒风,就像吴牛喘月一样,会冷得发抖。”晋武帝听了哈哈大笑。<br> 感悟:满奋的比喻挺洽当的,这则典故也留传了下来。实际上就是精神作用,因为疑心就会生出害怕心理。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之后,便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另外“吴牛喘月”一词也形容天气酷热。</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