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2018年4月9日(星期一)上午10:00,在"心明会堂"举办了"老上中人阅读人生沙龙"第11次活动。聆听了上中校友、法语翻译家马振骋先生为我们介绍16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人文主义散文作家、思想家蒙田。</h3><h3><br /></h3><h3> 马振骋先生于2009年荣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2015年获《出版人》翻译奖。马振骋先生主要译作:《蒙田全集》《罗兰之歌》《田园交响曲》《窄门》《大酒店》《嫁给风的女孩》《慢》《庆祝无意义》《小王子》《迷失的人》《搅局者》等几十部作品。 </h3><h3> </h3> <h3>马振骋校友</h3> <h3>马振骋先生的部分译作。</h3> <h3> 10点,"老上中人阅读人生沙龙"负责人之一黄致中校友主持发言如下。各位上中校友:今天我们在"心明会堂"举办"老上中人阅读人生沙龙"第11次讲座活动。我们荣幸地请到了84岁的上中校友、著名法文翻译家马振骋老师。马老师在2009年荣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2015年获"出版人翻译奖"。马老师一生从事法文翻译,主要有《蒙田全集》《罗兰之歌》《田园交响曲》《小王子》等数十部译作,在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我们热烈欢迎马老师给我们介绍法国十六世纪的哲学家蒙田的有关生平和他的哲学思想。</h3><h3><br /></h3> <h3>黄致中校友宣布沙龙活动开始,并致欢迎词。</h3> <h3> 开场白,马先生幽默地调侃自己是被上中"踢"出去的,因为他在上中的分支沪新中学读了初一,和他同校学习的一个亲戚高三毕业后,家人不放心他一人续读,所以转到大同中学。比马先生还年长的李希生、许佛曾等学长,和马老师一起亲切地回忆起那时候上中的点滴往事,此情此景颇为感人。</h3> <h3> 大屏幕上放映出马先生精心制作的"蒙田年表"ppt,84岁高龄的马先生沿袭蒙田一生的主要经历,站着讲解了3刻钟。马先生系统的、条理清晰的讲解,把一位400多年前具有一颗向善心和一个充满智慧脑袋的蒙田;一位勇于解剖自己、倾情投入智慧女神怀抱的蒙田;一位人类精神生活的启迪者蒙田,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也使我对阅读过的《蒙田传》多了些理解。</h3> <h3>马先生站着讲解蒙田。</h3> <h3>同上</h3> <h3>马先生精心制作的"蒙田年表"。</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聆听者</h3> <h3>会场一景</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 蒙田婴儿时期被寄养在邻村人家,其父首先用"最底层和普通的生活方式",培养他养成节俭刻苦的习惯,熟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处境。蒙田的父亲接受新文化,与很多有识之士交往,并经常延请至家中畅谈。开始懂事的蒙田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毋庸置疑,父亲对于他的人生影响很大。</h3><h3><br /></h3><h3> 蒙田在最高法院任职期间的朋友拉博埃西,是他一生的挚友,他们的思想、理念十分契合。拉博埃西品格高贵、思想卓越,蒙田这位良师益友的英年早逝,使他悲痛万分,他要保持跟朋友继续对话的欲望,让朋友永远活在他的心中。这也是《随笔集》这部作品的根芽之所在。</h3><h3><br /></h3><h3> 蒙田一生写过唯一一部书《随笔集》,一部"与作者同质同体的"书,写的是"处于日常自然状态的蒙田"。《随笔集》书写的内容广泛,个人、社会、政局、宗教、教育、旅行、爱情、婚姻、两性关系、生老病死……无不一一娓娓道来。某种意义上,是他的父亲和挚友促生了《随笔集》;也是他博览群书,从当时一些伟大的思想家那里汲取养料,探索、思考、判断所集成。</h3><h3><br /></h3><h3> 蒙田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他对一切狂热与残酷以及一切形式的暴政嫉恶如仇,他说:"用笔蘸墨已经不错,不要再去蘸血。" 他在最高法院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使他对司法根基感到愤怒。他身为虔诚的天主教和君主主义者,有些作为是履行职责;但他主张信仰自由,把信仰与理性分开,肯定对人的信念,以致他会对一位异教徒教皇予以赞扬。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思想,与蒙田的人文主义思想可谓一脉相承。</h3><h3><br /></h3><h3> "我知道什么?"是蒙田崇尚的一句格言,也是他怀疑主义的体现。这使他总是对自己问个不停,也使他在作品中认识自己与描述自己。他不断探索、思考、判断,他认为唯有判断才能使人达到智慧。他写随笔,是在于认识自己和让人认识自己,是在"身体力行",同时也根据他人进行自己的反思,他始终在生长着一股向内的力量。</h3><h3><br /></h3><h3> 他在市长任职期间,尽心尽责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精神自由,"不改变自己的本色"。他的行为原则是:拒绝让自己的良心去屈从所谓的政治生活需要;他认为"天职是为公众服务。"</h3><h3><br /></h3><h3> 蒙田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是他父亲的"不强迫意志,自己产生欲望"。而他中学时遇到的伯乐——一位辅导老师,利用他娴熟的拉丁语特长,把他从厌恶学校教学状况的泥潭里拉出来,使他一生保持了对书籍的热爱。这些经历势必影响到蒙田的教育理念,比如他主张:"教师让学生在前面小跑,判断他的速度,然后决定自己该怎样调节来适应学生的力量,这是个好办法"。所以他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也不是说教式的。</h3><h3><br /></h3><h3> 他的旅游理念,是要深入当地,不抱偏见、不带成见去作出判断。在别人身上找到奇异与不同的东西,这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加强了他原先对人性的相对与统一的意识,甚至激发了他"把世界各民族情谊置于民族情谊之上"的心怀天下的新思想。</h3><h3><br /></h3><h3> 他敢于为女性代言,在爱情、婚姻、两性关系等主题上,坦诚指责某些社会法则是对女性的不公平,比如"一个女人的荣誉与一个男人的荣誉不是相同的":对丈夫的背叛非常宽容,对妻子的不忠则斥为无耻。蒙田坦诚写到自己爱好女色,但他希望得到性趣的交换之外,还有语言的交流,相互倾诉情愫。然而,在他的一篇墓志铭上,他妻子的哀悼词表明:他不曾有过其他妻子。她今后也不会有其他丈夫。</h3><h3><br /></h3><h3> 对待病痛,他乐观地看作"大自然让我们痛苦,是为了珍惜行乐与无病无痛的时光"。 对于老年得病,他幽默地谓之是老年的"租金"——因为它姗姗来迟,让他太太平平享受完了青春欢乐。</h3><h3><br /></h3><h3> 在生死问题上,蒙田认为"死是存在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不亚于生",生命的失去,"不是因为它带来烦恼和麻烦,而是它原本是要失去的。所以这样说来只有乐于生活的人才不惮于死亡"。 蒙田35岁时,遭遇一次坠马的危情,濒于死亡。有了这番直接体验,他把死亡比做睡眠。</h3><h3><br /></h3><h3> 蒙田言:"知道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就是神圣一般的绝对完美。"马先生感慨地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在当下",早在400多年前,蒙田就已意识到。这就是智者。</h3><h3><br /></h3><h3> 《蒙田传》涉及的范围实在广泛,恕我不能一一道来。我记下了蒙田的这段话:"您知道沉思与掌握自己的人生吗?那你已完成了一切事物中的最伟大的事物……我们伟大光辉的杰作,是生活和谐。"</h3><h3><br /></h3> <h3> 马先生讲解后,大家就有关蒙田的思想,提了一些问题,马先生一一作了简要的答复。</h3> <h3>唐敏君、叶福龙、许佛曾等校友先后提问请教。</h3> <h3>马先生在认真听取校友提问。</h3> <h3>马振骋先生为"老上中人阅读人生沙龙"赠送自己的译作。</h3><h3><br /></h3> <h3>沙龙活动结束,学友们和马先生愉快合影留念。</h3> <h3>学友们纷纷和马先生合影留念。</h3> <h3>同上</h3> <h3>四位80后学友的珍贵留影。</h3> <h3> 谨以此篇拙文纪念4月9号马振骋先生为我们讲解蒙田,暨本人《蒙田传》读书笔记。</h3><h3><br /></h3><h3> 谢谢许树建、黄致中同学提供照片。</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