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军事学院纪实摄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叶夫

<h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1957年8月23日在北京西郊红山口正式成立。</h3><h3>刘伯承元帅任第一任院长和政委。</h3><h3>风风雨雨,一晃六十年过去了,这里曾经是我们父母工作过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我们成长和学习过的地方.......弹指一挥间!</h3><h3>2018年4月8日,就是昨天它开始拆建了……</h3> <h3>一个晚上,44楼就灰飞烟灭了……</h3><h3>我们的强军建设和武器装备的技术提升,要是有这样速度那就好啦。</h3> <h3>红山,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我快乐幸福的童年记忆。门秀英</h3> <h3>《忆红山 》别梦依稀是红山,故园四十八年前。少小贪玩不识事,至今记忆如碑凿。夏季上山采山枣,秋季果园偷果桃。南墙地里掰苞米,西山上面把火烧。上课先读老三篇,寒冬深挖防空壕。斗转星移乾坤转,已是新桃换旧幅。王文浩</h3> <h3>看到高等军事学院拆迁老建筑的照片,心里有一种难舍的情怀,哪里留下了我多少的童年记忆,在那里也度过了我美好的童年生活,至今记忆犹新,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王文浩</h3> <h3>@叶夫 看着一地的破砖烂瓦,还有未拆的老楼,心里真的是很痛很痛,很想回到小时候,去踩踩山上幼儿园的积雪,看看我们的小学校,现在都没了,只有记忆[流泪]和一天天老去的和离开的父母 燕子。</h3> <h3>真不希望只能在回忆中和照片中见到高院,因为所有的老楼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流泪][流泪][流泪] 大元</h3> <h3><br></h3><div>我们家刚从301搬到高院时就住43楼,和罗小五家在一起。大元。</div><div>43楼!!那儿是我儿时的家啊!!余丽桥</div> <h3>@余丽桥 ,拆得太快了,每次回到高院就像叶落归根,虽然只在那儿生活13年,但感觉就是老家。李江南</h3> <h3>看到拆迁高院时期老建筑的照片,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那里是我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曾留下了我们的童年记忆,曾度过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 丽娜</h3> <h3>建设现代化的院校不见得要有现代化的建筑,留下一片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来人奋发图强。青砖黛瓦红窗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书写着军队最高学府的发展史。睹物思史奋发强,厉兵秣马壮国防。威武之师有我在,誓做中华一匹狼。王文浩</h3> <h3>军校是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之地。西点军校有215历史了,几乎与美国历史同龄。李洪波。</h3> <h3>我住过北区27楼32楼,那有我儿时的回忆和最温馨的过往,永远也忘不了。淇淇家</h3> <h3>父亲1957年从南京军事学院奉调来京参加高院的筹建并在这里工作,红山口是我的出生地,60楼,31楼,36楼,43楼都曾是我的家。踏浪。</h3> <h3>我曾住过南区31号楼,儿时的记忆,幸福满……</h3><h3>冰花</h3> <h3>我曾住在19楼。如今老楼要拆了,心疼难忍,泪盈满眶!😢 😢 😢 😢 😢李洪英</h3> <h3>弹指一挥整整61年了…我至今仍住在这个“大院”里,回忆回味并继续品味见证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大院”!赵绍林兰色贝雷。</h3> <h3>我也住过53楼,永远的回忆。老猫(赤眉)</h3> <h3>满满的回忆!深深的记忆!高院永远不会忘记!老江</h3> <h3>前年2016年去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坐在车上走在不知什么名字的街道上,突然眼前出现了几幢楼,和高院我们住的楼一模一样,尤其是那个阳台窗户,也是三层高。高院的房子是苏联的图纸,水泥地也是苏联进口,所以各家的地都是越拖越亮。只是当时坐在车上只顾着惊讶和旁边人说着,没有照下来。想想他们房子年头会比我们盖的更久一些吧。李江南</h3> <h3>我住在70楼,现在看到有那么多人曾经就都住在自己附近,却都不相识啊… 丫头。</h3> <h3>这里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我们出生在这里……,留下的回忆幸福满满。聚聚</h3> <h3>@叶夫 也许是老父亲刚走不久,边看边流泪[流泪][流泪] 燕子。</h3> <h3>@叶夫 ,听着《布兰诗歌》悲怆的音乐,看着一幢幢倒塌和即将倒塌的房子,心痛泪涌,控制不住的情感在流淌。高院从1954年开始兴建,到1957年正式成立,再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散,她见证了中国第一代革命军人从血雨腥风的杀场到最高军事学府的艰辛和辉煌。我们57年的红二代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传承着父辈们红色基因。今天,我们虽然看到曾经的家园面目全非,但是在那片土地上我们结下的友谊将伴随我们终生。 </h3><div><br></div><div><br></div><div>大毛,你这版更刺痛人心,背景音乐配得好~震撼悲怆更加刺激心灵。[强]</div><div>李江南</div> <h3>@叶夫: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第一次学会叫妈妈的地方,是我和小朋友唱第一首儿歌(找朋友)的地方,是我第一次上小学的地方⋯这里的每座楼、每棵树都有我童年最初的梦想⋯[大哭][玫瑰]🙏 郭强</h3> <h3>我家曾住在67楼,那可是高院的模范楼啊,每到周六晚上看电影前,都会放我们楼的生活和学习的幻灯片。N an Xia一Ji</h3> <h3>44楼在南区什么位置我都不知道,因为没住过南区,大毛,这次拆一个楼还是南区的几个楼,红山口老楼年代久了,看来慢慢的都要拆了,我们的童年记忆都在这些老房子里,每一次进高院,都想哭,因为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生在这里,这是我的根,任何地方都替代不了红山口在我心里的位置。我不想失去这些老楼,因为变化大到只有看到老楼,才会回忆到儿时的家园。韩卉</h3> <h3><br></h3><div>青砖灰瓦木格窗,</div><div>儿时记忆总绕梁。</div><div>松柏国槐窜天杨。</div><div>父辈志愿在心房。</div><div>军号响彻红山口</div><div>将校英才习武忙。</div><div>高院容貌成旧事,</div><div>国防三军已新装。</div><div> 王立群(老兵)</div> <h3>我家住65、69楼。童年回忆满满!董雷雷</h3> <h3>文革前我家住过64楼,楼前就是三食堂,后来住过52、28楼。这些老楼是少时美好的回忆。</h3><h3>人生像风</h3> <h3>我出生在这里从没离开过,31楼,53楼我住过,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同学,朋友都在院里拆了心痛,老楼不见了像是自己孩子没了一样……</h3><h3>单独想念</h3> <h3>我在这里出生,住过73、67、38,直到现在的451楼,已经50多年了,爱这里,永远</h3><h3>Lotus</h3> <h3>茹古涵今 ~ 15541169558</h3><div>我们家是1958年,和父亲。从南京高院来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那时我还没满月。小时候记意在南区,文革中搬到北区,住66号楼。1970年6月迁往大连。童年上到五年级。对苏式建筑,的房子非常有感情。露天影院,小俱乐部,游泳池。都非常有感情。60年过去了,非常感慨。祝愿我们这一代人健康,保重身体。</div><div>全文</div> <h3>我是58年生在高院的,儿时的记忆永远难忘,每次回京都要去看一下,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让人触景生情-趣儿</h3> <h3>  </h3><div>雪中游兔</div><div>我63年出生红山口高院</div> <h3>65楼18单元是我童年的回忆,至今未忘,我怀念以前的日子,是那么美好,真想再过回哪时的日子。周武</h3> <h3>红山口——我出生的地方,在那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62楼,游泳池,六号楼,露天剧场……那里有我太多的回忆。老楼没了,遗憾 ! 但坚信,我的根永远在那里……徐佳</h3> <h3>萍踪乐影</h3><div>我也是在高院长大的,上小学,上中学67中,从高院当兵,满满的回忆难忘的记忆⋯我想哭😭😭</div> <h3>我出生在46楼,很早以前就拆掉了,我还保留了几块46楼的青砖呢,留做永远的回忆吧!</h3><div>三宝</div> <h3>  </h3><div>行者无疆</div><div>我家是70年从南京调到高院,大院历史厚重,我们与大院一起成长。旧楼拆迁但历史丰碑永在心里。</div> <h3>我是军科的,军科除了办公大楼和叶帅小院,早就一楼不剩了。记的小时从山上翻过到八一队、高院南区、服务社(比军科的点心品种多很了)一直到北头一个小铁栅栏门到309医院。</h3><div>四儿</div> <h3>我是1957年5月随被处分降职的父亲去高院的。父母一直小心谨慎的在大院里工作和生活着。哥哥们在八一寄宿我在家稍有不轨就很麻烦 ……铁兵</h3> <h3>秦姐</h3><div>我住过23、56、59楼,看到老楼就这么拆了,感觉好遗憾!小树林没了,露天剧场没了,老楼也拆了,哎!</div> <h3>@李江南 刚知道我们儿时的家早就没了。很伤感[流泪][流泪]好像把我们童年的快乐硬生生的从心里挖走了。铁娟</h3> <h3>L.C</h3><div>69年底從政院來到軍大,從小學三年級一直上到高中。南區十九號,二十七號樓的磚瓦見證了難忘的歲月...</div> <h3>我们深深地怀念北京西北角,那座高等军</h3><div>事学院的诞生和演变,我们深深地怀念那些开国将帅们,在红山口学习的轶事,对我们后代子女们是很好的再教育!理想和信念应该是我们的继续!我们始终热爱那所高等军事学院,因为那里记载着父辈们的学习的历程,红山口那座丰碑般的大学永存在我们心间!雾季雨中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