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伴随着气温逐步上升,令家长头疼让孩子遭罪的手足口病又来了。温州市疾控中心今日发布消息称,过去两周,我市报告手足口病305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6.4%。根据发病趋势预测,5-7月将迎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今年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h3> <h3>手足口病是什么</h3><h3><br /></h3><h3><br /></h3><h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从患者年龄统计分析来看,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尤其是1-3岁幼儿最容易中招。</h3> <h3>手足口病疫情形势</h3><h3><br /></h3><h3><br /></h3><h3>记者了解到,从报告发病情况来看,今年1-3月我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7.8%。但近两周报告病例305例,有了快速上升趋势。温州市疾控中心传防所所长倪朝荣告诉记者,受易感人群积累等因素影响,我市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的状态。比如2015年总发病率低,2016年高发,2017年又下降,根据趋势预测,今年的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且不排除重症、死亡有所增加的可能。</h3><h3><br /></h3><h3>据统计,去年我市手足口报告发病数为15907例,发病率为171.32/10万。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比达96%。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病毒潜伏期为2-7天,最长10天,而且病程比较短,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痊愈。</h3><h3><br /></h3><h3>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h3> <h3>"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2016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进入市场,该疫苗的使用将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同时对其他肠道病毒也有交叉保护的作用。"倪朝荣说。</h3><h3><br /></h3><h3><br /></h3><h3>没上幼儿园的小孩更容易被感染</h3><h3><br /></h3><h3><br /></h3><h3>根据去年报告病例数分析,患儿中幼托儿童为4198例,散居儿童10946例,也就是说,没上幼儿园的小孩更容易被感染,提示家长要引起重视。市疾控中心提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看护人员要勤洗手,用肥皂给儿童洗手;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常通风,勤晒衣被;充分清洗、消毒儿童使用餐具,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每天晨起要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h3> <h3>延伸</h3><h3>阅读</h3><h3><br /></h3><h3>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h3><h3><br /></h3><h3>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除了摸摸孩子的身体、额头有没有发烧,看看孩子的手心、脚心、嘴巴有没有约1-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点外,还可以注意一下</h3><h3><br /></h3><h3>1. 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h3><h3><br /></h3><h3>2. 发烧。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h3><h3><br /></h3><h3><br /></h3><h3>手足口病预防措施</h3><h3><br /></h3><h3>手足口病怎么预防?专家有个15字诀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常通风、晒太阳。</h3> <h3>吃熟食:</h3><h3>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也尽量不给孩子吃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此外,婴幼儿食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h3><h3><br /></h3><h3>喝开水:</h3><h3>不要让孩子喝生水。</h3><h3><br /></h3><h3>勤洗手:</h3><h3>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给宝宝勤洗手、勤剪指甲,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最好同时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亲自己脸颊时被感染。</h3><h3><br /></h3><h3>常通风:</h3><h3>家里要经常通风,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h3><h3><br /></h3><h3>晒太阳:</h3><h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亚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而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婴幼儿的尿布、孩子的衣被等也要及时清洗、晾晒。</h3><h3><br /></h3><h3>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孩子玩具的清洁,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以及喜欢用手抓东西吃等不良小动作。</h3> <h3>春季防病小贴士</h3> <h3>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h3><h3> 开学季正是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让幼儿远离传染病,做好防控工作是关键!</h3><h3> </h3><h3><br /></h3> <h3>幼儿园加强各方面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家长可以这样做:</h3><h3> 1、每天来园主动参加晨检,幼儿有异常情况需向保健医生及时说明。</h3><h3> 2、如幼儿确诊或疑似患传染性疾病的需及时告知老师。</h3><h3> 3、家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时,如果有一个确诊或疑似患传染性疾病的,应固定一名家庭成员隔离照看患儿,另一名孩子如与患儿有密切接触史的,也需在家中观察检疫。</h3><h3> 4、家中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督促幼儿勤洗手,幼儿的被褥、书籍、玩具等要经常清洁曝晒。</h3><h3> 5、督促幼儿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注意营养均衡。</h3><h3> 6、合理安排幼儿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h3><h3> 7、建议家长可以自愿去社区给孩子接种疫苗(水痘、流感等)。</h3><h3> 春季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家园配合,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流行。</h3> <h3> 1、手足口病以发热、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发热、食欲减退、口痛。发热1-2天后出现咽峡部、手、足等部位红色小疱疹。</h3><h3> 2、诺如病毒最常见的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h3><h3>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h3><h3>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以眼睑红肿、结膜出血等为主要症状。急性期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般常见于春夏季节。常通过游泳、洗澡接触传染。潜伏期只有24小时左右。</h3><h3> 5、水痘起病初期可有畏寒、低热、乏力等症状,持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皮疹起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疹子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h3><h3> 6、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被唾液污染的食具等进行传播。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可有流行。发病后腮腺明显肿胀,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和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