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清流二中七九届高中同学建群以来,同学们在群里聊得甚欢,不禁让人想起在清流二中求学的生活点滴,在这胡诌几句,希望能与同学们分享。</h3><h3> 1978年8月,我们田源学校的十几位同学,在田源学校勉强读完了一年高一后,由于师资缺乏,全班集体合并到清流二中读高二。8月底还是9月初开学的一天,我们十几位同学离开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在当时来说还是遥远的灵地报名,我们不敢说充满着希望和抱负,但还是充满好奇、满怀憧憬的。由于当时交通的不便和贫穷,我们上学或回家几乎没有坐过班车,舍不得花那几毛钱。偶尔有便车或拖拉机,也是要很有面子的人家才可以乘坐。我们几个人几乎是凭两条腿走的。我田口到灵地有40里路,每周或两周回家一趟,走一趟起码得四、五个小时。虽然路途遥远,走得腰酸腿疼,但我们结伴而行,一路说笑,对儿时的我们来说,也是满有乐趣的,平添了不少难忘的记忆。</h3> <h3> 开学后,来自南片区的田源、邓家、灵地、李家、赖坊、沙芜等乡镇的一百多名同学(具体多少人不知道,毕业集体照片上是108人)齐聚在二中。当时高二有三个班,几经分班,我因读文科而被分在二班,一班和三班是理科班。记得我们的宿舍是用一间大教室改造的(可能连改造都没有),中间一排是木头架子,是给同学们放箱子用的。那时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木头箱子,里面大杂烩,除米、菜之外,还有衣服、书本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两边摆满上下铺的床架,显得很拥挤,宿舍里灯光昏暗,显得阴暗潮湿,住宿条件十分艰苦。那时没有餐厅,吃饭都是在宿舍吃的。每到吃饭的时候,宿舍里就会弥漫着酸菜、豆腐乳、豆酱的味道。</h3> <h3> 那时候,基本上是每星期回家一次,带上一周的米和菜。菜是自家腌制的酸菜、萝卜干、豆腐乳之类的咸菜,用玻璃的罐头瓶子装着,要吃一个星期,有时保管不善都坏了。很多时候都不能坚持到周五放学,家境好的可带点钱买点菜吃,家境不好的只能吃咸菜配白饭,连两分钱一小碗的青菜都舍不得买。传闻有一个同学与人打赌吃猪肉,把一口杯猪肉都吃完了,(我绝对没有笑话这个同学的意思,只是想说当时实在是没东西吃。不要说猪肉,连饭都吃不饱。换作我,也许也会把那口杯猪肉吃下去。)每每吃完饭,肚子饱了,嘴巴没饱,大多时候是肚子和嘴巴都没饱。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h3> <h3> 学校厨房边上有一口好大的水井,天晴时井水清澈。我们蒸饭和洗衣服等都得自己打水上来。记得打水是用绳子拴着一个破篮球来提水的,有的同学有小桶,没一点技巧还很难打上水来。</h3> <h3> 生活虽苦,但也有快乐。学习紧张之余,我们也打打闹闹,开开玩笑,最爱的是看电影,连李家放电影,我们都成群结队走路去。记得吗,有一次,学校还组织我们去姚坊救火烧山,但没有接触到火源就回来了。那时在秋衣前面印上“二中”两个字,后面印上数字是很时髦的。记得我还请一位同学(现在忘了是谁了)到连城去在衣服上印上这两个字呢。每到周末,我们就把本来就不多的米省下来,去学校边上的地方换灯盏糕(油饼)吃或拿去换爆米花,解解馋。记得学校后面有一个大池塘叫天星池,边上有些小树,天晴时水好清,许多同学喜欢到那去照相留影纪念。更重要的是在二中认识了新同学,结识了新朋友。</h3> <h3> 这张照片是在天星池旁照的。后排中是黄前进;前排左是本人、右是黄木水,其余三人是八零届的,都是同村人。</h3> <h3> 毕业时,大家互相赠送小照片,照片后面写上名字。有的照片还找得到,有的找不到了。这张照片后排左起廖根深、黄前进、罗光福、黄木水、黄金华、黄启明、上官诚慧;中排左起黄德芳、杨天寿、沈木华、黄位文、肖贤富、上官水明、吴春桂;前排左起上官章良、马土旺、本人。最后一位是罗国华(他在邓家当书记时因液化气泄漏缺氧英年早逝)。</h3><h3> 四十年过去了,有的同学还有联系,有的同学面都没见过,只知道名字认不出人,有的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