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玖鼎评论第二十期 编发:玖鼎</h3><div>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编</div> <h3><br></h3><div> 菡萏的文笔优美,句段衔接自然,也善于用第三方自然的风物来勘查于人物故事情节之中,,元老说对了,这正是从红楼巨作中提升的精华,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让琐碎零星的回忆,苟塔自己人到中年的无限遐想,勾绘出北方小城与农村生动的社会变迁与沧桑,不要要波浪壮阔的激美,让流年的阳光洗刷过的乡村村庄,去回味昔日活灵活现的人气与道场。</div><div> 细腻的情节过程,显示人物的心里状态与思想脉络,进而刻画人物的所作所为,也通过人物行动对比的手法,彰显性格人物的多样性。但说不足之处,是有些词句过于尖酸刻薄,容忍性不够,写文章,有时也要善于转弯的,在合适的位置,这跟做人一样,比如这样的句子,,“我十一岁离开故乡,后来听说舅舅离婚了,所以这个女人不再是我的舅妈。”</div><div> 作者最突出的优点,是善于用自然风情什物的描绘,来延伸情节的发展与脉络的关联,而且讲究句子的优美,充分显示散文无限思考的遐趣味,比如这段“那天,天开始放晴,米色的窗纱被微风淡淡吹起,有光斑落了进来,空气里满是惆怅。时间和时间背后的光就停在那,我侧身里面,迷恋着它背后,那些木质,竹质,土质的生命。人是活不过自然的。那个烟匣子也一直摆在茶几上,别了一朵殷红的干花。我的舅舅走了,那是他最后的财产,也是留给我的念想。”这是文章的结尾,用浪漫的文辞去追忆前面描述的情节,做了最深刻的总结,耐人寻味。(兵书宝剑) </div> <h3>读菡萏的散文《那些旧物、旧人与旧事》</h3><div>文/玖鼎</div><div><br></div><div>一、首先被她灵动的语言打动</div><div><br></div><div> “那天阳光很好,小区的甬道上落满香樟树叶筛下的碎金,空气温香,弥漫着太阳潮湿新鲜的气味,垃圾桶旁堆了许多清理出来的旧物。”面对垃圾里的旧物,谁还有这样好的心情对待?还会用这样美妙的文字来描述一堆垃圾?</div><div><br></div><div> “乡村的夜晚是寂静的,一轮明月挂在宝石蓝的天幕,像画上去一样。”走在落后的乡村,面对病入膏肓的亲人,有谁能这样从容,冷静地面对?我被她灵动有生命力的语言吸引,读完她讲述的有关“旧”的故事。</div><div> 她的叙述方式与功力,若非熟读红楼,是做不到的,从容,冷静,饶有韵味。(元辰)</div><div><br></div><div>二、她全景展示了人的生命过程</div><div> 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将人的老、病、死这三个过程如此优雅地表达出来。</div><div> 菡萏正视人的老、病、死这三个过程,通过自己的文字, 将旧物、旧人与旧事娓娓道来,讲得从容、冷静,通过她的讲述,那个外号叫“王老狠”的舅舅,的确是个狠角色,但是他婚姻的不幸为他的病、他的老埋下了伏笔,他不可能顺顺当当地老去。分家将所有的财产分给子女,子女是欢喜了,他从此没有了生活来源,怎能从容面对自己老去,又怎能面对疾病的折磨?这就是他个人让人心痛之处。</div><div> 面对人的老、病、死这三个过程,作为社会的人, 不应该也不能独自面对,而应该适度依靠子女,依靠社会,自己必须留下足够的钱财来保证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老、病、死这三个过程。菡萏优雅地将这个问题摆在了世人的面前。让人们正确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老、病、死这三个过程。</div><div> 文中提到舅舅的丧事办得体面,为什么他面对病、老却不体面呢?这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有钱的时候把钱散出去,不问还能不能回来,而自己要钱的时候叫天天不应了。</div><div> 两个舅舅都能干,命运却如此悬殊,还说明了文化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靠体力或许能生得自在、从容、灿烂,当人老了,体力消散,还能从容面对老、病、死这三个过程吗?另外一个舅舅有文化,有稳定工作,有退休金,因此显得从容些。</div><div><br></div><div>三,引发对“旧”的思考</div><div> 假想一下,再过二十或三十年,人们还了解自己的过去吗?当你老去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承载你的回忆?你用过的旧东西不论好坏都被你扔进了垃圾堆, 取而代之的全部是工业生产线上的快餐产品,根本管不了二三十年, 即使东西还在,那也是一堆锯末、一堆散成纸片样的刨花,能载得动回忆还是能载得动乡愁?你拿什么作为精神寄托战胜病魔?</div><div> 趁你现在还年轻,珍惜手边的、身边的旧物、旧人与旧事!或许那些才是生命的意义。</div><div> 感谢美女菡萏,她让我们认识如何面对人生,思考自己的人生。 </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朱义海先生的草鞋情思,一篇朴实的文章,简单甚至口述的文字,记载作者童少时代的艰辛,但苦难的泪水没有抹杀作者前进的步伐,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走进课堂,多么雄壮而坚实的壮美!贫穷不怕,需要的是志气,艰苦的年代,何曾不经有过,饿饭的日子,又是何等的悲催,然而那是自己的过错吗?不是,绝对不是。 </div><div> 说起草鞋,我倒是没穿过草鞋,但我确实看到当年好多人穿草鞋,我亲眼看到隔壁的爷爷经常自己编织草鞋,用稻谷草揉搓绳子,然后有一种专门编织草鞋的木架子,用来绞紧绳子,过去的草鞋,相当于现在的凉鞋,特备是是在沙滩沟谷石子众多的地带走起特备舒服,过去的船夫拉纤,全部是草鞋。 </div><div> 作者出生在五十年代的中期,现在已过花甲,正是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有过亲身经历之处,是吃过苦的人。听说那时的高山农村人家,户户贫穷甚至一穷二白的情况是常有的,不是丑事,有的家庭还许多人共用一床铺盖,童年的时代,我也看到过不少人穿着草鞋进城办事的,但那时的心情并没有什么鄙夷的神色,但一般暗地地会认为其家境条件很差,也是没得办法的事情,只有同情。</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8/4/8 21:52:25</div><div> 兵书宝剑博友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散文,,是一种美感,而辞赋,是一种气势。写散文,有如小家碧玉一般,花枝招展处,态媚而有风情,令人回味。辞赋处,需要揽绝古今,典故历史,尽情铺成。但最后,都要把自己最深沉或真实的情感发挥出来,否则就是套话碑铭,失去了个性的东西,就没得观赏的意趣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