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前面的话:</h3><div> 转眼已是四月,花落叶长,枝繁叶茂。我区初中语文教师下水文体验“初心”征文推出后,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首次选登的七篇征文,先是在平桥教育公众号推出,后编辑专门开辟了“作品展”专栏,以展示老师们的优秀作品,感谢编辑的用心和对老师们的鼓励。</div><div> 后经我推荐,七篇文章以“初心”同题刊发在《信阳周刊》文学版,同一期推发我区教师七篇文章,实属不常见,当我得知消息向刘宏冰编辑致谢时,他说“一线老师不容易,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坚守”,一句平易,“初心”可鉴。</div><div> 此次推荐了信钢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周振刚、朱洪波和吴燕平三位老师的征文,并在文后附了推荐语,特别将一个学校的优秀征文集中展示,不仅可以看出几位老师的才情,也可以略知一个学校的教研生态。周振刚老师的文字水到渠成,令人惊喜,朱洪波老师的文字明媚如阳,是成长的心迹,吴燕平老师此次征文发来两篇文章,择其一展示,教师下水体验写作并同题两次写作,很是难得。</div><div> 是的,一个人出发了太久,难免会不记得初始的本愿。“初心”二字,如此触动了大家的心弦,似乎只是一指拨捻,竟意外得到大家的心曲,且有余音绕梁之感。编辑征文是辛苦的,但也有墨香阵阵,得遇佳作,也是反复咏读再三,如同一条文字的花径,愿意分享而不忍独享了。人间四月,愿赠芬芳与阅读文字的你。</div><div><br></div> <h3> 灵魂归宿</h3><div> 信钢学校 周振刚</div><div><br></div><div> 不为彰显,只是一个教师对另一个教师灵魂的思索。</div><div> ——题记</div><div><br></div><div> 近四十年来(1970年——2009年),父亲一直活跃在讲台。说“活跃”,是因为父亲授课时激情而幽默。他浓浓的一字眉,明亮的双眸,年轻时的父亲,外貌俊朗、清秀。如今,父亲已届古稀,可在他的脸上,我却没读到沧桑,看到的只是平和的幸福感和不减的生活热情。父亲做事谨慎细致,待人和蔼可亲。授课时,再热的天也必然衬衣长裤,“包装”严谨,为此,母亲常戏称其为“先生”。父亲擅长书法,挥毫前,凝神片刻,尔后,笔走龙蛇,酣畅潇洒;父亲喜爱音乐,会弹琴、拉弦子、谱曲。我年少时,常听其自弹自唱,一任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揽着音符直飘入晚霞……</div><div> 十六岁之前的我,一直住在母校——一所工厂子弟学校。学校规模很小,可确是一个安静的所在。缓缓的小河水从旁流过,清静而朴素,那里是父亲欢乐的天堂。</div><div> 初中三年,父亲教我语文。往事如今大都已淡去,唯有三件事深植于心底。</div><div> 那晚是语文辅导,一位女生癫痫病突然发作,同学们都吓呆了。父亲疾步跑去,一手搂住她,另一只手伸进了她的嘴中……第二天,父亲右手三个手指上都缠上了纱布,只得用拇指和食指拈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那手形多像舞者手中的那只小孔雀。</div><div> 一次语文课上,一位男生因腹痛伏案呻吟,父亲放下课本,扶起他,走出教室,用自行车把他送往医院。手术后医生说,幸亏及时,否则“阑尾穿孔”麻烦就大了。如今,每逢年节,这位同学必带上妻儿,看望父亲。</div><div> 一年中招过后,一个学生差一分不能进入重点高中,家长又交不起高价费,父亲几次三番到高中找人为她帮忙。事成之后,家长买了两瓶酒送给父亲,结果害得父亲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心急火燎地把酒给退了。</div><div>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大学校园里,从父亲的来信中我读出了日子的艰辛。工厂不景气,教师的工资已无法保障。学校里人心惶惶,有人劝父亲办调动,可父亲不同意。不论严寒酷暑,父亲仍一如既往骑车七里余(这之前,我们家搬离了母校),到校上课,忘我工作,与学校风雨同舟,共渡难关。</div><div>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也当上了教师,一如我的父亲。每当收到远方学生寄来的卡片,心底就会升起难言的喜悦。父亲常说:“当老师不图啥,有这小小的卡片,足矣!”</div><div> 周末的一天,雨下得很急。像往常一样,我独坐窗前,看雨,任思绪飘飞。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是父亲,他说:“我,退休了。”刹那间,窗外的雨便淋湿了我整颗心。父亲不擅伪装,故作轻松的口气将内心的失落暴露无遗。母亲告诉我,厂里把所有如父亲那年龄段的人“一刀切”——叫“内退”。放下电话,我不知该想法安慰父亲还是该安慰我自己。</div><div> 半月之后,父亲又打来了电话,说他已联系好了一家私立学校,言语中闪烁着欢快。那天,我请了假,和姐姐一起去送父亲“打工”。 在车上,五十多岁的父亲很兴奋,眼神之中透露着期待和紧张。看着车窗外的游云,猜想着父亲的心境,阵阵酸楚让我喉头发紧。到了学校,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告别了父亲。回来的车上,我拨通了父亲宿舍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同舍的人,说父亲“领教材去了”。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没能忍住。后来父亲生病住院时我才得知,父亲在那所学校一星期“二十八节课”、“三个班”、“三个级段”!!!我彻底明白了,父亲只是不能离开那“三尺”他人生的舞台啊!</div><div> 母亲的怜惜,我和姐姐的劝告,又加上原工厂子弟学校的返聘,父亲的打工生涯只持续了一个学期。那么繁重的工作,父亲为什么要干下去呢?虽早已知道了答案,但这个问题我如今仍一遍遍问着自己。</div><div> 再后来,我的母校由工厂子弟学校归属了地方,父亲也由工厂的普通职工转成了国家正式教师,工资也增加了近一倍,他的工作热情更高了。退休前两年,五十八岁的父亲申请到乡下“支教”,我和母亲都没有阻拦,因为我们已懂得了他为人师的一颗初心。</div><div> 三尽讲台是父亲的灵魂之所系,那里浓缩了父亲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父亲全部的爱。</div><div> 搁下笔,眼前又晃动着父亲的身影:清秀、俊朗的脸庞,衬衣长裤,活跃于讲台,激情而幽默……</div><div> 推荐语:这是一篇令人惊喜的文章,喜悦源自于文字带来的感动。作者落笔不凡,“不为彰显,只是一个教师对另一个教师灵魂的思索”,第一句就如此理性而茂盛,文中有敬畏,有传承,有感念,文章水到渠成,“初心”征文不过是作者道出这些的自然契机,作者下笔言之有物,文字平实深情,篇章节奏疏朗,值得再三品读!(李梅)</div><div><br></div> <h3>信钢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周振刚</h3> <h3><br></h3><h3><br></h3><h3> 一个初春的早晨</h3><div> 平桥区信钢学校 朱洪波</div><div><br></div><div> 台灯与母亲总是同时闪亮于儿时的记忆里。</div><div> 拧聚之眉头,轻嗔之叹息,欣慰之笑容,赞许之点头,母亲批改作业的情形,同那晕黄的灯光,氤氲着我懵懂的心灵。</div><div> 为师的梦想便于那间母亲伏案的小屋生根发芽。多年后,一个初春的早晨,面对教室里的盈盈生机,我如是说。</div><div> 时光轻轻,漫过经年的水岸,一叶舟始终朝着阳光的方向悠悠前行。不会忘记第一次走入教室,立于三尺讲台时,看着教室里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如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我强抑制住内心的紧张与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月亮,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div><div>从此我全心对待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揣摩教法,详写教案。力求授课时声情并茂,师生共赢。准备公开课时,我更是反复修改教案,一丝不苟地设计每个环节,甚至反复斟酌课堂上将用到的每一句话。课后,我拿起纸笔,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我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回去静静地撰写教学反思……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逐渐成长起来,课堂教学得到同事们的认可,也收获了诸多鼓励和赞扬,一时竟有了一些飘飘然。</div><div> 深秋的一个上午,我和同事按照学校的既定方案去观摩一位老教师的示范课。老教师衣着朴素,走上讲台,没有华丽的开场,也无故弄玄虚的设计,就那样娓娓道来。四十分钟的时间,我竟无丝毫分神,醉心于他优雅从容的传授。深秋的清冷之中,我竟有如涉春水之惬意。他对文本的探究深入细致,讲解清晰透彻;教学设计看似平淡,却环环相扣。没有刻意的装饰雕琢,却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教学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更不用说他丰富的知识积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自如。还有那种沉稳大气的大家风范,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我望尘莫及!惊羡之余,内心泛起层层的羞愧。那一刻,我想起纪伯伦的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div><div> 厚积而薄发——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虚荣与浅薄,《逍遥游》中“燕雀”的形象不正是我真实的写照吗?!感谢那位老教师,感谢那一堂人生之课,感谢那季深秋,让我没有在偏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令我懂得了如何去工作和活着。</div><div> 行走在这个绿意繁茂的校园,嫣然满眼,温暖盛开,不经意间采撷枝头的一朵芬芳,就会馥郁满怀。</div><div> 冬日的一个午后,班里一位女生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擅自离开了学校。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和班里的老师在呼啸的北风中几乎找遍了小镇的大街小巷。晚上八点多,我拖着疲惫僵直的身体回到学校。推开教室门,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他们知道我在寒风里找了几个小时,没有顾上吃饭,没有照管自己的孩子,并急于知道那个女生的下落。看着讲台上放着孩子们买的仍有余温的晚餐,想着之前寒风中的寻找,我刚抬起头时,眼泪便刷地流了下来。那一刻,担心,害怕,生气,委屈……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第一次在孩子们面前毫无遮拦地哭得像个孩子。教室里更安静了,孩子们呆呆地看着我,接着便有女生拿出纸巾,走到我身边。一个高高的男生把纸巾递给我,又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瞬间,看着孩子们紧张、关切的目光,之前的委屈荡然无存,觉得自己被爱包围着,心是暖的。我噙着泪对孩子们说,那个女生没事,老师,也没事。</div><div> 我应该是命运的宠儿:儿时有母亲做榜样,让我有了为师的梦想;工作时,有真心帮我的师长,让我有了为师的力量;生活中还有一群可爱懂事的孩子,以真心换真情,让我有了为师的光茫。</div><div> 繁花之于蝴蝶,清泉之于山林,忧伤之于爱情,孤独之于生命——校园之于我!多年后,一个春天的早晨,面对教室里的勃勃生机,我如是写,笔下初心,缓缓绽开。</div><div><br></div><div> 推荐语:文章清新、明媚,如同作者开篇提到的一盏台灯,那是母亲批改作业时留在作者心中的温暖和光芒,当初春的阳光洒满教室,作者敞开心扉,将一路的成长和思索打开,是回望也是生长,更是对初心的捡拾!文章插说冬日找学生一事,与全文的过度契合可再妥帖些。(李梅)</div><div><br></div> <h3>信钢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朱洪波</h3> <h3><br></h3><h3><br></h3><h3> 守好自己的园</h3><div> 信钢学校 吴燕平</div><div><br></div><div> 如果你问我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我绝对不会口若悬河,夸夸而谈,也不会唱高调——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不会说甘当人梯,做铺路石。我只会告诉你,我的职责是备好我的每一节课,站好我的讲台,守好教育的一亩三分地,不辜负我的学生,做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人。</div><div> 育人的路上困难重重,我时常告诫自己:困难面前,不要退缩。可以说,育人的工作是件伟大的工程。尤其今天的孩子,玩性大,家长溺爱,因此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有的学生好吃懒做。初中学生非常叛逆,很多学生站起来比老师都要高一头,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处于怪不得、摸不得的尴尬境地。我提醒自己,在教育学生时,不单要教他知识,更要教会他学会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明确职责所在,才能在困难中前行。</div><div> 踽踽前行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怎样守好自己的园,我如同一个园丁,面对满园的花朵,欣喜而又不敢放松。从踏上讲台开始,我就告诫自己,不要荒废了我的学生,因为每个孩子背负着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我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任何人,唯有我对他们严格要求,用自己的行动关爱着他们。发烧了,我帮他们拿药,衣服破了,我帮着补补,孩子们有情绪了,我找他们谈谈,安抚一下他们受伤的心。这是最为平常的小事,日复一日,就是初心的坚守。</div><div> 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三尺讲台就是知识的土地,我天天伏案工作,也是因为爱,以为我我要让自己工作做得更完美。上课都能够给学生惊喜,希望给他们讲一些更有用的知识,这些都是向完美努力的部分。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先锤炼我自己,然后才能造就我的学生。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备课不进课堂,并且尽量把每节课上得精致些。当我天天忙于备课时,有人问我:“你也教了好几年,还用天天忙于备课吗?”我说:“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课堂,我喜欢给学生惊喜,喜欢给自己惊喜,更喜欢研读文本。”我爱我的职业,更爱我的学生,当遇到学生不听讲时,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知识点设计的太无聊,课堂中没有设计高潮部分,下一步该如何改进?</div><div> 教育是从知识的花园通向学生花园的路,不管道路多么长且崎岖,不管教学的工作多么艰苦,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扎根讲台,始终如一地守好自己的园,耕好自己的田!</div><div> </div><div> 推荐语:这是作者两篇稿件中的一篇,作者文笔不错,有一吐为快的愿望,初心可鉴,教育情结深,责任心使然,这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情感自然折射在表达中,所以抒情的语句多,情感叠加,客观叙事的部分少,我删除了文中的部分“我”字和抒情语句,力求使文章更加心平气和。(李梅)</div> <h3>信钢初中语文教师 吴燕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