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三月 行走天堂

渔网鴻罹

<h3>在路上</h3><h3>你会慢慢忘记自己</h3><h3>忘记身份</h3><h3>忘掉烦恼</h3><h3>脚下有路 眼中有景</h3><h3><br></h3><h3>每一次都拼尽全力</h3><h3>仿佛再不相见</h3><h3>每一次都尽情挥洒</h3><h3>仿佛从未离开</h3><h3><br></h3><h3>在终点</h3><h3>你会渐渐找到自己</h3><h3>找到目标</h3><h3>找回本源</h3><h3>然后与被忘记的那个自己</h3><h3>和解<br></h3> <h3>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h3><h3> 雨崩村位于云南德钦县云岭乡,与西藏的交界处,梅里雪山东麓脚下的宁静村落,传说中与世隔绝的香巴拉,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虽然早已有证据证明所谓香格里拉实际在川西稻城亚丁和新都桥一带,但是管它呢,这个不通公路只能人马进出,四周雪山环抱风景绝美的地方,就是我心中的香巴拉。</h3> <h3> 3月底,一段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又迎来一次调休,当然要出去走走。。。很多年没有落实调休政策了,近年来领导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做法越来越实,加班狗也有春天。</h3><h3> 确定目标,邀约同伴,收拾行囊,向着雨崩,出发。</h3><h3> 总行程如下:</h3><h3> D1,乘高铁到昆明住宿一晚。</h3><h3> D2,汇合晓晴,一早灰机到迪庆香格里拉。落地租车,与昨天已由重庆直飞到此等候的妹纸小文、小洁汇合,驱车经纳帕海,金沙江马蹄湾,一路白马雪山相伴,到梅里雪山观景台飞来寺休息。</h3><h3> D3,观日照太子十三峰,驾车自飞来寺到尼龙村驻车。包车前往西当村本次徒步起点,一路爬山翻越海拔3900米的那宗拉垭口,进入雨崩上村休息。</h3><h3> D4,雨崩上村徒步,经笑农大本营,到卡瓦主峰脚下的冰湖,回程绕道尼塞牧场,经雨崩上村到雨崩下村住宿。这是本次强度最大的一天。</h3><h3> D5,雨崩下村到神女峰下神瀑沐淋圣水,神湖积雪及腰无法前往,返回雨崩下村休息。</h3><h3> D6,雨崩下村出发,沿尼龙峡谷,经秘境客栈,到尼龙村提车,赶到茨中休息,畅饮当地著名的法国葡萄美酒。</h3><h3> D7,茨中沿金沙江到石鼓镇休息。</h3><h3> D8,石鼓到丽江还车,乘灰机完美结束行程。</h3> <h3>  说好的哈巴龙奕辉三人行,小辉临时取消行程,来到昆明汇合晓晴,变成晴奕龙牌铁三角。晴奕龙,情意浓,哈哈,这个名字好兆头。迪庆落地租车,带上重庆文洁二美,铁三角变成五角星。。。。。滇黔渝,708090,五角星,随便怎么排列组合吧,反正这些,都是本次行程人品爆棚的原因。</h3><h3> 从未如此幸运。白马卡瓦神女五冠,诸峰诸神全程露面相待,日日金顶夜夜银河,与日月同辉擦肩,拍照拍到没电,赏景赏到疲劳,眼睛得到极大满足;手抓饭土陶鸡牦牛汤锅,味蕾被各种美味愉悦,以至于后来石鼓镇上,连诸葛孔明所建临江石鼓,以及长江第一湾都懒得费劲去拍,石鼓著名三文鱼庄也懒得费劲寻觅。日后回想,还是有些遗憾,整理照片,发现头重脚轻前多后少,后半程举相机的次数少得可怜。</h3><h3> </h3> <h3>  话不多说,自香格里拉机场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途中特意绕道本次行程第一个景点纳帕海,沿老路行驶。</h3><h3> 纳帕海是一个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是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地。值此冬春季节,纳帕海湖面缩小,变成大片的沼泽草甸——依拉草原,成为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场。</h3> <h3>  行程不紧,时间宽裕,走走停停下车观景拍照,初识的驴友很快熟络,各种拍。</h3><h3> 不多的全员合照,赶紧介绍一下。左起领队二龙,同登哈巴的美驴晓晴,初次徒步登山飞快的妹纸高文,同样初次徒步爬山飞快的妹纸高洁,以及有点小倔其实弱驴的奕锅本尊。。。</h3> <h3>  隔山打牛以一敌三,神功,够猛。</h3> <h3>  过了奔子拦,来到著名的金沙江第一弯。本想好好拍几张,居然围墙拦起收门票,懒得进去,差评。。。。网上照片多得是,绕到一角拍个半弯吧。</h3><h3> 金沙江自青海发源,蜿蜒穿流于横断山区川藏之间,进入云南后与澜沧江、怒江平行,“三江并流”南行,到此处略为放慢脚步,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峰潇洒地画一个“Ω”形大拐弯。</h3><h3> 其实此弯虽急,但江水南向的总体走向未变,直到石鼓镇,绕云岭之末改向东流,所以那里号称“长江第一弯”。之前说了,在石鼓留宿一夜竟未动心拍照留影,实在是此行人品太好美景太多以致懒散所致。</h3> <h3>  途中路过东竹林寺,受上次西藏夏珠林寺之行感染,本欲入寺礼佛。孰料才到村口,三个喇嘛守在路边收费,顿时心生厌恶,掉头即走。不如欣赏路边桃花藏居,天然质朴,赏心悦目。</h3> <h3> 一路白马相伴(有说应该叫白茫雪山?)。隧道从其脚下穿过,随道路迂回仰望,从身畔掠过,伴着赵照的《一匹白马》,回望拍照留下俊美身形。</h3> <h3>  告别白马,前方卡瓦格博巍峨耸立(其实这只是卡瓦的妻子,神女峰)。这是离开时所摄,远处建筑即为飞来寺。当日前往,山峰被云雾萦绕,远眺未露其真容。</h3><h3> 这个角度望去,像极了南迦巴瓦,同样的刺天长矛姿态。</h3><h3> 卡瓦格博峰是太子雪山的主峰,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米,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梅里雪山是他阴差阳错的别名,《德钦县地名志》写得分明"这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是由梅里雪山和紧紧相连的太子雪山组成"。卡瓦格博并不是梅里雪山的主峰,而是太子十三峰的统称,而真正梅里雪山的主峰是海拔5229米的拉曾归面布峰。《云南省志~地理志》内也明确写明了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的范围。刨根问底性格使然,其实也没关系,提起卡瓦梅里和太子,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哪里。</h3> <h3>  入住飞来寺周边客栈,晚餐过后,云雾居然渐渐散去。楼上楼下屋顶路边找寻机位,发现一处好地方,山下灯带正好。。。能想象身后不断有重型卡车轰轰驶过,扬起漫天尘土并带来各种灯光干扰吗?拍照不易啊。</h3> <h3>  大清早起床赶到屋顶架起相机。受不了昨晚路边的嘈杂和灰尘,还是楼顶舒适。此时月亮高挂通明,山头虽薄云笼罩,有戏。心中升起无限期待。</h3> <h3></h3><h3> 月已西往,渐不可见,此时山尖开始发白。。。若是再晚得三五分钟落下,或可拍得日月同辉月映金顶奇观。神山露面,金顶可稳,已是大幸,不可贪婪乱想,罪过罪过。</h3> <h3>  静候中,一缕曙光点亮主峰卡瓦格博最高点,日照金顶遂愿而至。上图二龙所摄,我喜欢大对比主题突出的图片,这张色调甚合胃口。</h3><h3> 等腰三角形的主峰至上而下慢慢披金,变红,然后蔓延群峰,山腰蓝色薄雾萦绕,奇怪想到天山童姥的缥缈宫,是否就在那最耀眼处,忽又想起大昭寺的二楼,阳光照耀下晃得眼疼的屋顶。藏地寺庙为何喜用黄金筑顶,这应该是其重要原因吧。胡思乱想,未经考证,却是日照卡瓦金顶的真实感受。</h3><h3> 太子十三峰,名字太多,也难分辨,能记得的从左至右(全景见上图),最左是缅茨姆峰,有称念慈母峰,她是传说中卡瓦的妻子,海拔6054米,形状俊俏婀娜,所以也叫女神峰。</h3><h3> 她的旁边紧挨着形如五指并立的,是加瓦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也叫五冠峰,它在西藏一侧的形状比较狰狞,所以西藏境内叫它"无头魔鬼峰"。</h3><h3> 再往右是卡瓦和神女所生的小儿子,研究了很久没敢确定是哪一座。</h3><h3> 中间比较高山顶比较圆的,应该是巴乌八蒙,也称“英雄女儿峰”,海拔6000米。</h3><h3> 再右一群不太明显的山峰,没研究,然后来到最高卡瓦格博主峰,海拔6740米。</h3><h3> 之后比较突出的那一座应该是沾迪吾修,又译作“玛兵扎拉旺堆”,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所以又叫“将军峰”。</h3> <h3>  特写女神和五冠,要去的雨崩村就在他们脚下。</h3><h3><br></h3> <h3> 这座带有明显扇面的高峰,就是卡瓦主峰了,特写。这是五张包围合成,懒得扣细节,云显得有点假。</h3><h3> 反感对自然景观收费,所以没有拍到白塔作前景,正好空中一片云飘过,甚好,否则卡瓦就太孤单了。</h3><h3><br></h3> <h3>  女神峰特写,没有长焦,拍得很吃力。</h3> <h3>  这里是进入雨崩前必到的歇脚和观景处,在当地藏人心里,卡瓦是朝觐圣地,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宗教地位至高无上,攀登卡瓦乃至太子和梅里雪山诸峰,都是对神灵的亵渎和蔑视,是对他们感情的重大伤害。无法征服的处女峰和著名的山难让人对卡瓦更感神秘和敬畏。2000年,卡瓦博格峰被永久不允许攀登!</h3><h3> 不是所有的高山都可以“征服”,也不是所有的河湖都可以游泳,对于自然,对于信仰,还是要抱着一颗应有的敬畏之心。远远望见,留下美景即可。</h3><h3><br></h3> <h3>  各自整理装备,分类收好装车。</h3><h3> 雨崩开发成熟住宿条件较好,此行没打算在雪山中露营,徒步期间全程轻装,带上保暖排汗内衣、薄抓绒、薄羽绒、软硬壳、遮阳帽、保暖帽、手套、路餐、换洗底裤、洗漱包、水袋、保温杯(可惜丢失,应该是冰湖线返程玩雪时,从背包侧袋滑落,掉的第二个了),登山杖、三脚架和相机,头灯和充电宝备用。带来的帐篷睡袋是为出山后准备的,此时暂不用,打包放车上。</h3> <h3> 已获诸峰诸神赐金顶美景,原本所作再返飞来寺的备选方案可取消。为出山后方便,我们把车开到尼龙村,找一户人家谈好价钱,停放于她家院坝。锁好车,背上行囊,就地包车到西当徒步起点。恰逢藏历新年,村子里很清静,差点没找到愿意送我们一趟的车。过年应该热闹才对嘛,人咧,是去转山了吗?在雨崩徒步也遇到这个问题,很多补给站休息站木门紧锁,人都过年去了,还好我们路餐和水准备充足。</h3><h3> 排好背包,摆起pose,出发照。</h3> <h3> 出发没多久即感觉疲惫,被一龙三妹纸远远甩在后面,状态极差。。。。春节期间放肆,每晚宵夜睡懒觉,体重飙升18斤,报应啊。想想反正爬山都累,反正也与前方队友越拉越远,干脆看准方向,弃路离队直上,独自在林中攀登。<br></h3><h3> 前途未知,心中隐忧,反而登得快。终于见到一段平路,前方隐约有经幡飞扬。</h3> <h3>  有风的地方总能见到经幡。山风拂过,仿佛能看到各种梵文藏文从经幡中加亮显现,然后随风飘向远处的雪山,伴随着天空隐隐响起一阵阵梵音。。。。脑补,动画片看太多了,又或是爬得太累大脑缺氧?</h3> <h3>  继续爬升,发现周边树上挂满了须状的东西。后来研究了一下,原来它叫松萝,扁枝衣属,也叫天蓬草、雪风藤,川西叫它龙须草,滇藏地区叫它树胡子。这是一味中药,可以清热祛痰,常附生在高山杜鹃、刺栎、冷杉、云杉等树种的枝杆上,滇西北的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等海拔2500-3600米的地方比较常见。</h3><h3> 松萝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是最好的环境检测器。 所以有松萝的地方,标志着这里有极好的生态。</h3><h3> 电影《阿凡达》中希望树的发光触须,原型应该就是这个了。杰克在潘多拉星球,被希望树上像发光水母样的种子包围的震撼美景,他们就是从松萝中生长出来的,后来这些触须还把死亡的杰克给救活了。</h3><h3> 难怪,从雨崩回来后头晕了好几天,原来是离开潘多拉星球以后对生态环境的不适应。</h3> <h3>  眼前一亮,终于见到大路,从林中闪出,居然遇到了大部队。</h3><h3> 但是,又怎样呢。。。这里才完成今日全程的十分之一,爬升路程的五分之一。很快,我又被远远落下。四人在前头等候休息时,我就是忠实的记录者、摄影师。</h3> <h3>  机械的迈步伸杖,身边植被景色不断变换,但已顾不得拍照。终于,前方经幡渐渐,今日徒步的最高点,南宗垭口快到了。加油,曙光在前头。</h3> <h3>  此次西当徒步雨崩,行程11公里,耗时6小时,海拔总提升1500米,总下降900米,途中三个补给站,此行仅第一个开门营业,其他人都关门过年去了。若嫌全程徒步太累的,可提前在西当租马(骡),骑到南宗垭口再下马徒步。南宗垭口是西当进入雨崩线的最高点,海拔3700米,过垭口即全程下坡,进入雨崩地界。</h3> <h3>  转过经幡夹道的垭口小道,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座雪山巍峨挺拔着扑面而来,至此不用再爬山了。卸下背包,路边木屋驿站休息。喝水、路餐,各种干果牛肉干补血。之前还嫌高洁带的水果泥太重不科学,现在恨不能一口气全部收入腹中。</h3><h3> 心情甚好,排排坐,致青春。</h3> <h3>  沿路下行,远远望见雪山脚下的村落,这就是雨崩下村了。村落、寺庙、小河、雪山,相当和谐。今日不住这里,我们的目标是,上雨崩。</h3><h3> 讲故事时间。。。。。雨崩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传说梅里雪山山后总有一个老人,常到澜沧江边的西当村借粮,谁也不知道老人从哪来,便有人跟踪他,可总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当老人再来借粮时,西当村人说:"这次不借给你青稞,也不借麦子,借给你小米。"他们在帮老人将口袋扛上肩时,乘机在口袋上扎一个洞。小米一路洒落,村民们紧跟着找到一块巨石下,小米没有了。奇怪极了,众人掀开巨石,却发现下面有个村子,雨崩这才被外界发现。</h3> <h3> 好吧,故事并不精彩,但足以说明雨崩与世隔绝的神秘和幽静。</h3><h3> 终于到了。。。。整个村子都是客栈,所有人家都可以借宿。尽量往去往冰湖的方向寻找落脚处吧,反正腰快断了,膝关节已经没感觉了,也不在乎多走这几百米。</h3><h3> 住宿条件超乎预想,干净,有WiFi,有淋浴,毛毯和电热褥是每张床的标配,价格也合理,平均每人100元。还要怎样?</h3><h3> 酥油茶、牦牛肉,满血复活吃到撑。。。谁说的登山能减肥?</h3> <h3> 有个小朋友很有意思,一直追着屁股求拍照,而且点名“要那种大大的相机”。才把相机收包里,太累懒得翻取。看我拿出手机,她竟然跑开了,看不起!!</h3><h3> 夜幕降临,月光下雪山身披哈达,静静矗立,守护着这一方静谧。(二龙摄)</h3> <h3>  在同伴时而咆哮时而沉寂毫无规律的呼噜声中,闹钟响起,愉快起身。人品继续,又见金顶。</h3> <h3> 偷懒没用脚架,托大与身边早起的几位女生叽喳,片子有点糊了。后期拼命调,凑合看吧。</h3> <h3>  再次启程,今天的目标是冰湖,回来要经过上雨崩到下雨崩住宿,因此背包还可再简。</h3><h3> 用过早餐,直接穿冲锋裤,排汗衣,软壳衣,背包放一件冲锋衣,绒帽遮阳帽各一,路餐水袋保温杯,胸前挂单反不带脚架,犹豫半天带上头灯(事实证明非常明智),其余装备衣物等集中放入晓晴背包,放到客栈老板那里不用带上冰湖,回来路过时再来取。</h3><h3><br></h3> <h3>  出村即进入一片沙棘林。</h3><h3> 一直对沙棘充满敬畏,它们苍劲而矍铄,古怪的身姿扭曲、伸展、张牙舞爪,犹如鬼魅,藏地亦称作神魂树。其实沙棘生存能力强,是极好的防沙治荒树种,沙棘的果实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在冬春季节,沙棘树褪去繁茂枝叶,显得尤其诡异,置身其中,犹如误闯了女巫森林。。。。所拍照片加大对比随性色调,没想到还蛮符合心境。</h3> <h3> 没有东南西北,这里只有一个方向。</h3><h3> 上。直上,见到林中小道都不用理会不用绕弯的那种直上。</h3> <h3> 登山不啰嗦,来到一座休息亭,旁边树上见到几只松鼠,并不十分怕人,拿出坚果放在手上,它们会大胆的上前。。。。其实把裸露的皮肤暴露给野生动物,这种做法很危险,松鼠样子虽然可爱,毕竟啮齿类动物,千万小心,被抓伤咬伤会有病菌感染之患。我在第二天神瀑下山的途中逗弄偶遇的松鼠,就被轻轻咬破手指,针眼大小的创口顿时血流如注。也幸好有血流出,同时小洁在身旁赶紧用装在杯子里的神瀑水给我冲洗,再有路过的一位驴友及时提供消毒棉签擦洗伤口,否则恐怕当天就要废在这小东西上了。</h3><h3> 在野外被蛇鼠虫什么的咬伤,第一时间冲洗伤口是必须的,一般至少观察4小时,出现发热晕眩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在这高寒偏僻之处,还好无恙,谢过各位救命之恩,也感谢那只偷懒守在路边爱吃驴友坚果不爱乱啃乱食的松鼠,万分感谢。</h3><h3> 面对未知的可爱要心存戒备,基本的生存逻辑,怎么来到这秘林就变得毫无防备?非常不专业且愚蠢的亲身经历,引以为戒吧。</h3> <h3> 扯远了。。。这个亭子,叫做次仁嘎休息站,它与雨崩徒步线上一处少有人知的尼塞牧场(当地人也叫尼塞湖、尼塞沟)有关。其中,塞字读作se,第四声。</h3><h3> 这是一处地标,要绕行尼塞牧场的话,从冰湖回来到这里不要直行,请走右手分道。若是先尼塞后笑农再上冰湖折返的话,请在雨崩出来遇到转经筒的河边左转过桥。这两处岔路入口,均设置有“此路不通”的标识牌,搞得我之后去神瀑的路上,一见到这种提示牌就心痒痒,总觉得里面有什么秘境天堂。</h3> <h3>  一路来到笑农垭口,穿过垭口又是一个观景台,视野开阔,休息片刻。去笑农大本营,必须从观景台下通过,原本的石头路被积雪覆盖,这里非常陡峭,积雪成冰非常滑,当然也非常危险,没带技术装备,只好用手杖和鞋跟凿坑,小心翼翼下到岩底。</h3><h3> 看到前面有的驴友穿运动鞋杵着树枝当手杖,默默在心里替他们捏一把汗。。。。一人滑倒,必将撂倒一串,我还是在后面静静的看你们表演吧。</h3><h3> 过了这一段,坡度渐缓,玩心起。</h3> <h3>  </h3> <h3>  谷底积雪,前方就是笑农大本营。</h3> <h3> 当眼前群山如水墨画般闯入视线,我们来到著名的笑农牧场,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这里修建大本营,在当地藏民的强烈反对中强登卡瓦格博神山,以四个营地被雪崩一次性摧毁,17名中日登山队员全军覆没全部失踪结束,这就是登山界有名的91山难。<h3> 天气晴朗四周无风,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寂静山谷中妹纸相伴,惬意。这个时候讲大本营的故事,会不会很虚伪?</h3><h3> 我保证,登山爱好者们,这个故事绝不枯燥,雨崩游客们,来到笑农大本营,这个故事应该要知道。</h3></h3> <h3> 1991年的山难,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搜救队找到的日本队的登山日记记载,当时峰顶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270米,这时突然乌云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让人冻得浑身颤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坚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脸上。黑云笼罩,漫天风雪中,队员们彻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路。队长井上让大家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顶过夜的准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神山发怒了。<h3></h3><h3></h3><h3> 之后的一件奇事,让人再次见识了卡瓦的神力。</h3><h3> 1996年,日本京都大学与中国组建联合登山队再征卡瓦,由于有1991年山难的前车之鉴,这次行动格外谨慎,进程也格外缓慢,当登山队即将登顶的时候,队员们的头顶上乌云开始聚集,手中的气象仪显示暴风雪就要来了,这时东京气象厅和中央气象台、云南气象台分别传来消息,证实了未来两天内将有一个巨大暴风雪形成,规模强度将超过91年那次。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命令山上队员迅速撤离,能丢的丢,能弃的弃,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行。</h3><h3> “Abort,abort,Mission abort”,这句指令,玩游戏的筒子应该感同身受,本来6天的下撤时间,这些队员一天就跑下来了。但是,重点来了,但是,当他们刚刚回撤到山下一号大本营的时候,三个地方的气象预报同时传来消息,印度洋暖湿气流把云层吹走了,未来天气仍然晴好。。。。重新开始已不可能,队员们来到飞来寺下十七勇士纪念碑前长跪,出发时在此许下的誓死登顶的誓言,被卡瓦嘲弄般一阵风雪永远地吹走了。1997年2月6日的《迪庆日报》写到,《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h3><h3> 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老是要和日本人一起联合登山?当年我们国家玩高山运动的少啊,没几个人,经验和登山知识严重不足,欧美国家以科考为名,行的是考察他国地理人文收集情报传播宗教之实,不带我们玩,环顾四周,只有日~本比较牛,登山运动兴起早经验丰富,可是日~本小啊,没几座可登的高山,只能满世界的乱窜。中国当然就用市场换技术了,听着耳熟不?今天我们玩5000米以下的雪山,如此轻松惬意,还真要感谢周边这些亚洲的童鞋们。</h3></h3> <h3> 前面就是目的地,再次减装,把背包挂到营地木屋墙上,穿冲锋衣(防下雨。高山运动两大敌人,风和水,在雪地被雨淋湿,将是致命的),带上手杖和相机,向着冰湖前进。</h3> <h3>  太子群峰已禁止攀登,卡瓦将作为未被征服的神山继续接受藏人的膜拜,甚好。。。途中遇到回撤的驴友,告诉我们前路雪太厚路太滑有危险,正在犹豫,再遇返程的驴友指路,让我们沿山涧而上可到。离开山道来到水边,抬头望着远处几近垂直的河道,勇往直前。</h3><h3> 此去冰湖,不要急,慢慢来,路途上的收获一定比终点多。</h3> <h3> 真实的角度,上方红色冲锋衣的是晓晴,感受一下。</h3><h3> 要问其他人咧?钻山猪二龙跟在两只雏驴高文高洁的后面,已经不见踪影。对,没有写错,就是强驴二龙远远滴跟在文洁后面。至于我嘛,照常被远远甩在后面,只能在抬头仰望时,见到红衣晓晴和远处偶尔闪现的二龙追赶的身影。</h3><h3> 冲锋阶段,体能如何一眼便知,此时腹部赘肉愈发油腻,几乎每登一步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恨不能挥刀割掉。文洁二妹纸,堪称爬山界两颗新星,光芒耀眼晃得我默默流下两行清泪。</h3> <h3> 翻过一座巨大岩石,一片平整雪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冰湖到了。冰封的湖面正在融化,对面是几乎垂直的岩壁,上面覆盖着裸露的幽蓝色冰川。山上雪崩掉落和冰川融水,在这里汇聚成湖。</h3><h3> 从岩壁继续向上攀登,可以直达卡瓦博格的主峰,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就是从这里上去,然后在距离顶峰不到300米的地方遇难。</h3> <h3>  来啊,装B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近的,远的,正面,背影,剪影,跑跳,各种组合。走到湖边融雪处捧圣水畅快饮下,在卡瓦静静的注视下,我也敬畏的仰望着他。</h3> <h3>  返程,回到大本营,又见水墨山。</h3> <h3>  临时决定到尼塞牧场走一遭,文洁二位妹纸不愿前往。也罢,前路少有人至,这个季节能否到达、难度如何都还未知,绕行后回到雨崩的时间也未可知,遂安排二人原路返回,先到雨崩下村去安排好今晚食宿。</h3> <h3>  这条尼塞线,在六只脚上是由LZ乞丐创建,大概方位就是要绕到前方如水墨般的这片山脉后面去,那里有另一座雪山与水墨山之间形成一条山涧和一片高原草场,若继续深入到两山相连的地方,可以近距离接触冰川。</h3><h3> 没图我说个XX。。。。平日太忙事太杂,只能深夜抽空写游记,没精力分系列了。飞来寺、雨崩、冰湖、神瀑、茨中教堂、石鼓,7天的行程,大量的照片,全都挤到这一篇内,反复权衡取舍,就不上地图了。弄不明白的,网上大把,直接留言问我也行。</h3> <h3> 在笑农垭口处别过文洁二女,晴奕龙铁三角开始了探险。</h3><h3> 前面说了,回到有松鼠的那个休息亭,忽视警告牌向右转,跟随手机里下载的足迹一路飞奔。赶时间,真的是飞奔,为了不在这高寒山林中摸黑,我也是拼了。。。。上图是来到尼塞牧场已经筋疲力尽的样子。</h3> <h3></h3><h3> 不虚此行,一片山坳中的秘境农场,鲜有人至,风景绝好。走到前方小木屋旁歇息,往右走是继续深入2公里看冰川,往左走是回雨崩的方向。</h3> <h3>  由于之前没有计划绕尼塞牧场,在冰湖各种pose各种拍照浪费太多时间,到达尼塞牧场时日已西往,过桥经牧场木屋即刻踏上归途,不敢有半分耽搁,既没有继续深入到2公里外见到冰瀑冰川,也没有细细品味慢慢欣赏,感受秘境牧场的幽静神秘与空旷,匆匆而来,匆忙离去,回头想想很有点遗憾。</h3> <h3>  从这条线回去,积雪及膝,走的异常辛苦,也没有路,只有前方不断出现的红绳为我们指引方向。</h3><h3> 在这里,因为膝盖疼痛,解下背包穿上护膝。。。。我的保温杯,应该是永远留在这里了。</h3> <h3>  这一路都在和时间赛跑,没有留下几张照片。</h3><h3> 其实想想挺莽撞的,明知时间不充足了还要冒险前往,在这高寒之地,万一中途迷个路扭个脚受个伤什么的,怎么办?要么在这无路的山林中夜穿,要么就地挨一晚,摔死或者冻死,二选一吧。</h3><h3> 还算顺利,幸运。。。。回想后怕,莫欺山。</h3><h3> 回到上雨崩已看不清路,取出头灯戴上,沿村边小溪继续下到雨崩下村。</h3> <h3> 两村之间,原来这么远。。。。</h3><h3><br></h3><h3> 来到下雨崩,天已尽黑。小文小洁两妹纸不错,执行力超强。寻的客栈位置好服务好,小文到村口等候,左拐右绕如走迷宫,超强的认路能力,户外活动基本素质。放下背包换上拖鞋,土鸡汤锅已上桌,香气扑鼻而来。一改疲态,凶相毕露,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喝着酒吃着肉,身旁美女陪坐吹牛,不知今世何世。</h3><h3> 又想起那句话:谁说的登山能减肥?</h3><h3> 最惬意饭后木桶备好,藏药泡脚。放入水中那一刹那,几欲仰头扯着喉咙嗷嗷呼啸。无求。</h3><h3> 今日,全程20.3公里,耗时11.5小时,累计上升1638米,累计下降1757米,到达冰湖海拔3878米,最低处2980米。绕行尼塞线,大概比文洁二人多走6公里,却只多花了不到两小时。膝关节处非常难受,腰酸背疼,出山尼龙线全程下坡,对双腿关节将是极大考验,心中暗想,明日冰瀑就不去了吧,待在床上修养一天。</h3> <h3>  累极,竟一夜酣睡。</h3><h3> 清早,阳光懒懒的斜斜照在墙上,躺在被窝里斗争半晌,终于起身。三女房门紧闭,独自到厨房灌下一碗鸡汤面,遇到大清早拍照回来的二龙,丢下一句:我去村子里转转拍点人文,你们自己上山不用管我。</h3><h3> 提起相机出门,推开篱笆栅栏,沿门前石路转出去不到百米,一条小河横跨,在身前弯成一滩湖水,远处雪山近处寺庙倒映其中,一群牛马从身边慢悠悠走过,低头吃草,河边打滚。河道中经桶被流水激荡,叮当叮当规律的敲响。。。。身在画中,恍若隔世。</h3> <h3>  拍几张照片,发一刻钟的呆,感觉状态不错,似乎满血,赶紧跑回客栈。三女刚用完早餐。小文犯懒不想走,铁了心留守,劝也无用。</h3><h3> 也罢,就乖乖在家看守房门,准备好晚餐。。。。你会后悔的。</h3> <h3>  昨日冰湖海拔3700米,走尼塞线雪已及膝,计划中的神湖海拔4350米,听闻雪已及腰,无法前往。所以今日只到神瀑,行程轻松毫无压力。</h3> <h3>  很明显神瀑是藏人圣地,从村子里到神瀑下,一路都是经幡,途中有金刚曲,有渡姆修炼地,还有莲花生大师留下的一只难以分辨的脚印,以及大师在一片山崖上留下的难以分辨的头像。</h3><h3> 一路停停走走。</h3> <h3> 雨崩神瀑位于卡瓦博格峰南侧,据传是卡瓦大神取自天上圣水,从一处高崖倾泻,顺山势而下,时缓时急流到雨崩下村村头,与雨崩上村来自冰湖的水流汇合成雨崩龙曲,经尼龙峡谷跌跌撞撞奔腾而出,在尼龙村汇入澜沧江。</h3><h3> 一路上行,很明显这是一座金属山,遍地裸露的石头,阳光照耀下处处泛着绣红色的光。</h3> <h3>  终于来到神瀑下,除了远处高挂的两条银链,五颜六色铺天盖地,视野被成捆成堆成片的经幡占领。。。。悄悄的老实说一句,经幡偶尔点缀那是极好的,这样铺天盖地,并不很喜欢,但是从信仰来说,藏人虔诚,正说明神瀑在他们心中的地位。</h3> <h3> 来到神瀑,怎能不沐淋圣水。穿上冲锋衣,走到瀑布之下装B。</h3><h3> 暖阳高挂,浑身冒汗。站在瀑下十数秒,顿时感觉浑身冰凉,以为身上外壳被水攻破,赶紧跑开。还好,飞禽硬壳物有所值,虽薄如纸,瀑水沾衣十八跌,内层完全干爽,值得信赖。</h3> <h3> 当然,直接捧圣水豪饮,也是必选动作。晶晶亮、透心凉,水质清澈甘甜,仰头痛饮,闭眼脑补净瓶甘露倾倒入喉,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据说很多人将圣水盛入瓶中带回家供奉。可惜保温杯丢在了尼塞线,否则我也要带下山慢慢品味。</h3><h3> 幸好小洁在此装满一杯带下山,前面说了,全用在为我冲洗伤口上了。<br></h3><h3> </h3> <h3> 拍照时间,尽情挥霍。<h3> 这里是可以拍到彩虹了,如若光线角度契合,人在瀑下还能够拍到彩虹绕身神迹片片。今天出发有点晚,此时已午后,阳光被瀑顶山头遮蔽,看不到了。有兴趣的,千万别懈怠睡懒觉哈,大清早就要出发。切记。</h3><h3><br></h3></h3> <h3> 此处各种跳跃各种剪影。尽兴返程,不走寻常路,从瀑布下方斜坡直下,原本的打算是绕到对面山下从山涧的对岸回去,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境美景。</h3><h3> 此坡上段几近垂直,极富挑战,幸好岩石裸露,慢慢腾腾来到崖底,眼前一片厚厚积雪。注意颜色较深的部分,下面隐藏着雪崩后被冰雪覆盖的暗河。</h3> <h3>  二龙在此顽皮,骑背包滑雪,差点掉入雪坑中,望着坑内汩汩流水,惊出一身冷汗。</h3> <h3> 前方远远望见隐隐有红绳飘扬,说明已有前人开路,河对岸返程的想法可行。但脚下积雪渐厚,也没有驴友在网上留下的足迹游记攻略什么的可供参考,再加上刚才受雪坑阻吓,雪下地形全然不知,不敢贸然涉险,老老实实寻路回到大道正途。</h3><h3> 返程,除了途中被松鼠咬伤,无甚特别,一路无话。</h3><h3> 回到客栈,小文已安排好晚餐,不错不错。问到今日有何收获,答曰:睡觉吃鸡中午泡面。。。。在这世外桃源,能真正静下心来浪费时间的人不多,容我在此佩服一秒。</h3><h3> 继续喝青稞酒吃汤锅泡藏药,大家挤在一起,排排坐、泡脚脚,开着玩笑、修照片发微信,划拳输家起身去洗澡间打热水。。。。折腾半宿,直到全世界都安静下来。</h3> <h3> 感觉不累精神还好,饭后独自扛起脚架相机到寺庙后拍照。兴致勃勃却忘了常识,月亮还未上班,对着黑漆漆的群山,拍一堆星星有毛用?来早了,有本事打起电筒把雪山照亮了当前景?浪费时间浪费表情浪费电。</h3><h3> 跺着脚转着圈无着聊,等待中月亮升起,月光斜照,雪山清晰透亮,抓紧时间各种慢门,等到圆月大亮就不好了,月明星稀嘛。这里的夜晚很冷,相机已拍到无电,幸好刚才试拍时有几张不错。。。。收起脚架,满意打道。</h3> <h3> 一夜无眠,整晚都在盘算怎样将人掐死而不被发现。。。。当然,二龙又逃过一劫。</h3><h3> 收拾好行装,用过早餐,告别客气豪爽的客栈老板,向着尼龙峡谷进发。麻烦总在得意时。正感依依不舍,插曲来了。</h3><h3> 突然想起,出山提车,可车钥匙放哪了?完全没印象啊。返回客栈大家翻遍背包,没有发现。打电话询问租车行,自动挡没有芯片根本没法配,只有请昆明总部快递迪庆,再包车送到尼龙。。。。想想就头疼。</h3><h3> 东西不可能无故自己跑,冷静分析可能的情况。一是去冰湖分装时掉在上雨崩客栈或者厨房。二是太兴奋根本没锁车或者掉在尼龙到西当的包车座位上。三是最坏的情况,西当雨崩途中卸下背包休息时扯落在路上。</h3><h3> 久坐无用,兵分两路三管齐下。二龙找客栈老板租摩托车回上雨崩寻找,我带三女按计划赶去尼龙停车地查看,同时电话请租车行总部寄钥匙抢时间。</h3> <h3>  下雨崩到尼龙村,途径尼龙大峡谷,前半段较为平缓,风景如画,眼中所及均是桃花羊马,非常养眼;后半段坡度变急,最后走一段临崖栈道。全程14.5公里,海拔下降1800米,耗时4小时,行进速度最快的一天。</h3> <h3>  峡谷中气温较高,桃花处处。望着眼前景色,心中暗赞,这不就是诗和远方,劈材喂马,浪迹天涯。。。。文艺癌,真的住在这里,不到半年怕是要逃。</h3> <h3> 路遇木屋,桃树林,休息一下,卸下背包,拿出干果,补水补能量。三位妹子美美的拍照。</h3> <h3> 走着遇到岔路,打开地图研究了半天。。。其实无碍,右上去秘境客栈出山,左下沿雨崩龙曲一样出山。</h3> <h3> 到达秘境客栈休息补血,二龙居然赶上了我们,这小子确是钻山猪无疑。。。。带来的消息不算好,确定钥匙没有掉在上雨崩。</h3><h3> 路窄谷深风大坡陡,有些地方还挺危险,难怪有说下雨别走尼龙线。路滑还要防着山上落石,有些道理。</h3><h3> 一路疾行,后半段膝关节又开始疼痛,体重过大,确是种折磨,暗下决心,一定要减肥了。</h3><h3> 到得停车处,见车窗关得好好的,正心凉时,房东没在家,屋里一位老人不会汉语,但是她不停对我们比划着手势:进来,里面,进来,里屋。。。。一开始没看懂,还一个劲和她客气,后来反应过来到里屋查看,车钥匙居然好好的躺在床头柜上。</h3><h3> 原来包车到西当途中,钥匙从裤兜滑落掉在座位下,洗车发现被驾驶员送到驻车处房东家。</h3> <h3> 喜出望外。当然要留影纪念。<br></h3><h3> 失而复得,免去一番折腾,车上物品分毫未动,还要怎样?这要换在某些地方,还能找到车吗?</h3> <h3>  藏人质朴,扎西德勒。</h3><h3> 给老人拍张特写,太激动手不稳,有点虚,可惜了。诚心谢过,开心上路。与租车公司约好到丽江异地还车,今日的目的地是茨中村,目标:茨中教堂,以及法国移栽据说蓝星上仅存的玫瑰蜜葡萄酒。</h3><h3> 怕理解不准份量不够,上面这句话,有必要先分解一下。</h3><h3> 1、到茨中天主教堂,了解一下和《消失的地平线》极为相似的传教故事和传教士故事,这是人文;</h3><h3> 2、品尝茨中葡萄酒,酿酒的葡萄叫“玫瑰蜜”,就如同我们比较常听到的“赤霞珠”一样,都是葡萄的品种,这是口欲;</h3><h3> 3、再有这种葡萄品种据说地球上仅有茨中培栽和用于酿酒,原产地法国已绝迹,这就是人文+口欲+猎奇了。</h3> <h3>  茨中村是地处澜沧江峡谷两岸缓坡地带的一个桃源小村,海拔1800米。几百年前,藏传佛教顺着茶马古道传入这里。140多年前,西方的传教士们也带着圣经和葡萄籽沿着古道顺江而下。两种宗教在这里不期而遇。这里主要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七种民族,三教并存,著名的(我也是这次旅途才听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茨中教堂",就在这里。<br></h3><h3> 茨中教堂,是由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原本不在这里,光绪十八年被愤怒的群众焚毁,杀死了两名法国传教士。清政府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教会获得了赔款,光绪二十六年在茨中重建教堂。</h3><h3> 这种意识形态的争夺从来惨烈,不可小觑。</h3> <h3> 初见教堂,与心中所想截然不同,尤其是屋顶钟楼的中式亭格,伸展的飞檐,这哪里是什么教堂?唯有它头顶上的十字架标记,还能证明自己西式的身份。</h3><h3> 询问度娘知道,教堂风格整体上体现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和黄果树风景区内的教堂外观风格迥异。神马叫巴斯利卡建筑?就是古罗马一种综合性多功能建筑,在这里可以作为法庭、交易会所以及会场,反正就是把信众聚集到十字架底下做裁判做交易做决定等,作为需要强调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功能它都有。美剧里但凡有聚众骗人的场景,大多就选择这里了。</h3><h3> 晴文二女装模作样,书中写的什么?</h3><h3> 对这类宗教不了解也不感兴趣,随便逛逛就好,连十字架都懒得拍,到此一游而已。当年跟随传教士与天主教一起来到茨中村还有葡萄种子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今日的重点是,酒。</h3> <h3> 进入村子里,在教堂旁边找到一家餐馆询问葡萄酒,老板随即拿出几只高脚杯说,你们先去参观教堂,我把酒给你们醒着,回来品尝,合意再说。。。顿生好感。</h3><h3> 这位老板名叫慈仁曲宗(两口子,男帅女漂亮,这个名字是谁的,没有深究,统称慈仁曲宗家吧),他家祖上是这里的土司,一直以来,教堂的土地都是他们在管理。主人家很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了教堂后面的葡萄园,后院里的藏式餐厅,餐厅墙上悬挂的老照片,以及老照片背后的老故事。</h3><h3> 有葡萄园的地方当然有葡萄,这种品种有个浪漫的的名字:玫瑰蜜,个头比常见的葡萄小得多,葡萄藤也与印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看上去更像矮矮的桃树。这种法国葡萄,传闻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仅在茨中仍有生长和采摘,茨中人从传教士那里学会的葡萄栽种和酿酒技术承袭至今。</h3> <h3> 这种葡萄酒,每年秋天采摘,传统土法酿造,密封于土陶罐中,因此,酒体醇厚顺滑,色泽鲜艳,闻上去有着浓郁的浆果香。入口,酸味不够,酸甜比较平衡,后味中却多了一股类似于麦香的味道,像极了全麦啤酒的泡沫味。这个很大可能与存储容器有关,虽然不是考究的橡木桶,但是土陶罐的质朴和纯粹,让茨中葡萄酒也自带一种藏区味道。</h3><h3> 据说,云南干红,沿用的就是这种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的配方。</h3><h3> 身边挚友和妹纸相伴,远离喧嚣心中无事,有酒有故事,不醉,毫无道理。</h3> <h3>  美酒不错,第二天轻松起床。</h3><h3> 沿江而行,商量着不进丽江了,到旁边的石鼓镇休息。</h3><h3> 石鼓镇地处云南丽江市玉龙县,位于丽江古城西部,不到一小时车程。这里因一座形如大鼓的石碑而得名,有说是诸葛亮在这里督战时所造。云岭绵延千里至此而止,万里长江心恋东海至此东去,如此磅礴气象,前面说过,已提不起兴致寻找机位守候日光,上图网上百度图片里下载,看个大概就是。</h3><h3> 美团里找了一家半山上的庭院客栈,没想只有我们五人独占,清静。入夜,院落树下,石凳石桌上,我们把各自剩下没吃完的路餐摆出来,配上啤酒吹牛聊天听音乐。明日,先送三女到丽江客栈,她们的假期还没结束,将在古城混吧继续享受时光,我和二龙还车后,乘机返回黄果树机场。</h3> <h3>  别了,本次旅程结束,之前一直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云南,别哭,我们还会回来的😎</h3> <h3> 文章没有分系列,图片数量有上限,委屈各位美女了,结尾处集中展示吧。</h3><h3> 小文,重庆妹纸,90后美女,性格直爽活泼,爬山飞快,神经大条,能毫不留情把一众所谓强驴老驴甩在身后,也能在雪山小镇安静的上网吃鸡整方便面。没保护好鼻子被紫外线所伤,回到重庆很久还在晒她的红鼻头。</h3> <h3> 小洁,同样重庆90后美女,小文好友,相较稍矜持而成熟,徒步全程着高领毛衫,打伞,裹纱巾,用老人杖,又怎样?爬起山来照样把奕锅我甩到没影。喝酒时玩游戏思路怪癖,出招常常剑走偏锋,酒量及套路深不见底,后生可畏。</h3><h3> 在花栗鼠袭人事件中,反应敏捷,毫不吝啬辛苦采集的神瀑圣水,德佩天地,奕常感念。</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晓晴,云南妹纸,80后美女。之前在登哈巴的时候认识,后来结伴环泸沽行走,集高冷、乖巧、干练、温柔、勇敢于一身,文武性情女汉纸一枚。登山上坡时常常和我一起拖在队伍最后“耍尾巴龙”,史称“七七八八组合”。</font></h3> <h3> 二龙,孩子干爸,狂热且极富行动力的户外爱好者。不多说,给个位置晒晒已经很够意思了😜。</h3> <h3>  奕锅,总是走在最后的勤劳的记录者,能被拍到几张个人比较满意的好照片,足矣。趁机也占个位子。</h3> <h3> 合影。</h3><h3> 再见,各位伙伴们,此行,很愉快。</h3> <h3><font color="#010101"> 雨崩,其实非常轻松,个人认为小孩十岁上下就可以携家同行,只要不走神湖,应该强度还能适应。大不了租马骑着走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回来已有月余,抽空整理照片,有时间就写几段,其实挺有意思。想起二龙也说过类似的感受,即出行之前做计划,提前对未知的路线进行预习和想象;实际行走检验计划,眼见与想象有了对比;最后整理照片写游记做攻略,把所见所得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予以凝固和升华。这一套程序下来,相当于一条路线有了三次体验,这种感觉很美妙。</font></h3> <h3> 就这样结尾吧。。。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认真并勇敢滴对待眼前的苟且,戒烟和锻炼身体,期待下一次出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