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业告一段落,计划一次前往敦煌的单人旅行,收好行囊,说走就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标敦煌,一次有意义的旅行!</h3> <h3> 旅行计划从西安出发,进入甘肃省。首先到达兰州市,后西行前往敦煌市,最后到达瓜州进行参观。</h3> <h3> 兰州站广场矗立着铜奔马雕塑,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独有兰州特色。</h3> <h3> 兰州的一天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面开始的,老板会热情的指引点菜,店内拉面不同于以往吃过的兰州拉面,牛肉汤滋味香醇,配合上筋道的拉面,这是兰州味道。</h3> <h3> 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甘肃省博物馆。区别于陕西省博物馆的人来人往、比肩叠迹,周内的甘肃省博物馆些许冷清,却更加适合参观者参馆。</h3><h3> 博物馆结构紧凑,参展文物的时间跨度很大。馆内共三层,文物按照时间和内容,从三叠期的恐龙时代一直延伸到隋唐时期。</h3> <h3> 手握马门溪龙龙骨,封存数亿年的时间仿佛从龙骨的一端喷涌而出,流入我的躯干。</h3> <h3> 古长颈鹿化石清晰的出现在眼前,那年的长颈鹿还没有进化出修长的脖颈。</h3> <h3> 仔细参观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大地湾文化一直到仰韶文化,彩陶一直贯穿其中。这时期彩陶形状和花纹的演变反映着当时人们生活与信仰的转变。</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精美的旋纹彩陶。旋纹是古人观察水流态势而得,把这种印记留于陶壁,体现出新石器时代人们对水源的崇敬。</h3> <h3> 到了仰韶文化后期,古人更加关注自身,彩陶的形状与花纹也更加多变。</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博物馆的另一个亮点是丝绸之路部分。丝绸之路并非仅仅一条通道,它由四条线路共同组成,从先秦到明清跨越历史两千多年。</h3> <h3> 当年丝路上旅人们使用的针和针筒。</h3> <h3> 镇馆之宝马踏飞鹰(隼)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人们的目光。古人采用骏马踏飞鹰这种浪漫的方式来表现马儿的奔驰速度,而马尾飘扬,更使青铜马奔跑的形象栩栩如生。</h3> <h3> 出土于嘉峪关附近墓葬群中,魏晋时期的珍贵壁画砖,生动的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景象和神明信仰,十分珍贵。</h3><h3> 上图中骑马之人是送信的驿使,驿使手中高举通关证明,这类似于现在高速公路上的ETC,使他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关卡,方便将信息送到目的地。</h3> <h3> 图中上面的壁画砖描绘了魏晋时期人们烤肉烹饪的情景,下面的砖画展现出一幅农耕的繁荣景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宝级文物 ——玻璃莲花托盏</h3><h3> 流光溢彩,这件产于元代的蓝色精灵,周身散发出靛蓝色的神秘光彩。当时我国以生产瓷器为主,玻璃器皿的发展相较落后,并不存在制作透体蓝色西域风格的玻璃器的技术。这一托一盏多半是从丝绸之路流传过来的茶具,被元代的达官显贵所喜爱。时至今日,这蓝精灵依然光彩夺目,引人注目。</h3><h3><br></h3><h3><br></h3><h3> 在甘肃省博物馆停留许久,这座文明的典藏馆默默的守护着甘肃。从三叠纪的叶菊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东汉时期的马踏飞鹰再到丝绸之路的彩塑佛像。无论当时是兴盛无比还是残败不堪,在时间的长河里,唯有文明的遗宝可以留给后来人。</h3><h3><br></h3> <h3> 来到兰州当然要去“黄河第一桥”中山桥,作为架于黄河之上的第一座桥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后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建成现在的雄伟铁桥。<br></h3> <h3> 中山铁桥旁立有光绪年间的石碑,记录这件伟大的工程。</h3><h3> 铁桥横跨兰州市区,一端连接着依山而建的白塔寺,兰州市民多在寺院跳舞游玩。另一端是车辆川流不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两边迥异的风格通过这座铁桥的联通,竟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兰州城的独特韵味。</h3> <h3> 最后,走进兰州大学研究生校区感受兰大的氛围。校区规划不错,周围是各学院楼,中间是花园和运动场。兰大学习气氛浓厚,进出自习室和图书馆的学生络绎不绝。</h3> <h3> 坐在学校中心的石凳上,看着周围人来人往,脚步匆匆,嗅着园内淡淡花香,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后悔这次出来没带出一本书来。</h3><h3><br></h3><h3><br></h3><h3> 离开学校,兰州一日即将结束,印象中省会都是充满浮躁气息的,让人喘不过气。但兰州就安静的生活在黄河河畔,用他的淡然和文明滋养着每一位兰州子孙。</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开启敦煌印象</h3> <h3> 乘坐敦煌号专列一早来到敦煌市区。旅游淡季的敦煌,一切是那么美好。早上八点,太阳逐渐升起,街道两旁开始出现行人。市区不大,信步而至,来到反弹琵琶雕像前,晨曦温暖着仙女,也给敦煌注入生机。<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区的街道干净整洁</h3> <h3> 从市中心漫步大约30分钟就来到敦煌市博物馆。作为县级市,敦煌博物馆建筑十分宏伟和用心。馆内文物按照时间顺序布展,主要介绍了西汉时期到清朝时敦煌市的发展历史和莫高窟的命运。</h3><h3> </h3> <h3> 馆内采用无阶梯旋转而上的参观方式,建筑顶端设计图取自莫高窟壁画天花的飞天莲花藻井图案。敦煌的藻井图不似清明两朝那样富丽堂皇,却蕴含隋唐时期的宏伟绚丽,给人空旷辽阔、神秘庄严的感觉。</h3><h3><br></h3><h3><br></h3><h3> 馆内对莫高窟进行了大量介绍,印象最深的就是馆内莫高窟45号窟的复制洞窟。这算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莫高窟,45号窟是盛唐时期洞窟的巅峰之作</h3> <h3> 45号洞窟是覆斗顶形石窟,窟顶莲花藻井图居中,四周千佛环绕。<br></h3><h3> 窟左侧石壁描绘观音经变图,观音菩萨像位于正中,上方描绘观音菩萨变化不同的身份给信士讲经,下部分描绘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画面。</h3><h3> 洞窟正中间是盛唐时期的彩塑佛像,龛内塑像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像。</h3><h3> 窟内右侧壁画描绘观无量寿经变图,刻画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繁荣景象。</h3> <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音经变图部分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敦煌遗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h3><h3> 同时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敦煌遗书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并列。敦煌遗书在莫高窟16号窟的藏经洞中发掘,时间从东汉开始直至元明,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价之宝实至名归。</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代敦煌县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象占卜的相关书籍</h3> <h3> 从博物馆出来乘坐市内公交车来到雷音寺,此寺是从长安通往西域的唯一一所雷音寺。包括玄奘等高僧都曾在此留下足迹。</h3> <h3></h3><h3><br></h3><h3>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郊,走出雷音寺,沿着城区的林荫大道走到尽头,眼前猛的跳出一片沙漠。</h3> <h3> 四月初的鸣沙山颇有夏天的味道,脱去外套,任由烈日烘烤我的皮肤,风沙刮过,灵魂在阵阵驼铃声中飘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茫茫大漠,一洼清泉,一方楼阁,傲立其中。</h3> <h3> 走近月牙泉,泉水清澈透亮,就像金沙里的翡翠,使人躁动的内心安静下来。</h3> <h3> 脱掉鞋子,让双脚充分感受沙漠的温度。我忍不住躺在沙中,用单薄的臂膀拥抱苍茫大漠,却又忍不住想要起身奔跑,向着烈日无畏的跑……</h3> <h3> 月牙泉边并非毫无生机,泉水边的沙粒表面生活着甲虫和小蜥蜴,他们是这泉水的卫兵。</h3> <h3> 总能在黄沙之间看到竹杖芒鞋的僧人,在一座座沙丘上看到往来的驼队,在胡杨树旁触摸历史的痕迹。</h3> <h3> 回到市里,一顿具有当地特色的胡羊焖面是犒劳自己最好的方式。</h3><h3><br></h3><h3><br></h3><h3> 终于开启这次旅行的重头戏,敦煌石窟群。淡季过来,参观时间不受限制,跟随多个讲解员,可以在此待上一天。</h3> <h3> 这座矗立于沙漠高处的洞窟群早在十六国时期便开始开凿,历经隋唐、五代、宋朝、元明等历代兴建,经受时间洗礼,为各代人民所供养。<br></h3><h3><br></h3><h3></h3><h3> 考古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浪漫,带给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遐想。敦煌石窟作为跨越中国历史长河如此之久的文化瑰宝,吸引着全球的人们来此参观。</h3><h3><br></h3><h3><br></h3><h3> 敦煌莫高窟,洞窟依山而建,山顶漫漫黄沙,阵风吹过,尽显苍凉。莫高窟包含洞窟700多个,有的供人们膜拜,有的供高僧坐禅。石窟顶部丰富多样,有呈覆斗顶形、中心塔柱形和人字坡顶等。洞窟内主要内容是佛像彩塑和石窟壁画。洞窟四壁绘有很多佛像,故又称千佛洞。<br></h3><h3> </h3> <h3> 为保护壁画,洞窟内禁止拍照,洞内的照片在数字敦煌的官网均能找到,参观者由讲解员持电筒带领参观。</h3><h3> 初入洞窟,历史的洪流于洞内扑面而出。千年历史从身旁略过,历朝历代的高僧在此修行,无数工匠在此劳动。</h3><h3> 洞内站定,强烈的庄严感由窟内的四壁涌出,使人心静如水,抛除周围人事物,只想一直站在原地。</h3><h3> 适应黑暗环境后,洞内的泥彩与佛像泛出丝丝荧光,牵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这光华是岁月的沉积,也是敦煌壁画的升华。不同时代的壁画彰显不同魅力,隋唐飘逸,西夏神秘,宋朝朴实……</h3><h3> 其中隋唐时期壁画的精致和灵动深得我心。这时期的佛像慈眉善目,身上璎珞和袈裟设计精美,飞天神身形多姿,飘带灵动飘逸,活灵活现。</h3> <h3> 一个完整的洞窟构造像汉字“古”,“古”字最上部的笔画竖就是洞窟入口,笔画横属于外室,多建于宋代,起到保护主室作用。“古”字的底部“口”字就是主室,供奉佛像和壁画。</h3><h3> 主室里面供奉的佛像和经变壁画多是从隋唐就开始普遍存在,其中许多佛像和壁画其实是内外多层,一代供养人绘制一层壁画。后代的壁画绘于前代的壁画外,有的洞窟里外层的壁画部分脱离,清晰可见内层的前代人的壁画。观赏壁画时,人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出壁画后蕴藏的巨大能量,这是一股澎湃充沛却又压抑低沉的能量。</h3><h3> </h3> <h3> 观赏莫高窟壁画,人们终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会化成灰烬,飘散在洞窟的每个角落,散发星星点点的亮光。偶然照亮壁画一隅,会被带入壁画绘制的那个时代,也会进入到经文世界中,感受佛教思想的宏伟。渺小终将湮灭,其背后却是勃勃生机,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女朝圣于此,莫高窟的生命也会一直延续下去。</h3> <h3> 绘制壁画用到的颜料,与传统国画颜料一样,均采用珍贵的矿石。</h3> <h3> 石室宝藏,中国的宝藏,名不虚传。现在的莫高窟是一代代人精心保护的结果,从场地建设到游客参观,也处处体现了敦煌市对莫高窟的用心。</h3><h3> 对于莫高窟,总觉得自己以后还会回来,那时应该对莫高窟有着不同的感悟。</h3><h3><br></h3><h3><br></h3><h3> 所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一座蕴藏大量瑰宝又平和淡然的独一无二的城市。旅游淡季的敦煌市非常可爱,城区人口不多,街道干净整洁,夜间治安良好,生活节奏平稳,市民热情有朝气。在这里,进到饭店吃饭,老板看到食客眼睛的雾气会热情的递上纸巾。公路上车流量不大,行人行车谦让有序。每次问路,市民们都会面带微笑热情指点。这让旅人的心暖暖的。</h3><h3><br></h3><h3><br></h3><h3><br></h3><h3> 想要全面了解敦煌石窟,瓜州是必去之地,这里保存着更为完好的洞窟,悠悠古城也存在于此。</h3> <h3> 自古瓜、沙两州不分家,敦煌石窟存于两州之中。其中一州因周围存沙,得名沙州,就是如今的敦煌市,前一日参观的莫高窟也只是敦煌石窟的一部分。而另一州因为蜜瓜独特,得名瓜州,瓜州位于敦煌市东100公里左右。瓜州保存着敦煌石窟的另一半瑰宝,榆林窟与东千佛洞。<br></h3> <h3> 与莫高窟不同的是,榆林窟周围更给人以荒凉之感,极目而望尽是茫茫戈壁。<br></h3><h3><br></h3> <h3> 石窟坐落在峡谷之中,以祁连山峰融雪而成的榆林河水将石窟群一分为二。石窟因河岸两旁的榆林,得名榆林窟,又称万佛峡。</h3> <h3> 榆林窟从唐代开始建造,以宋代洞窟居多,因处于峡谷之中,所以洞内的壁画保存良好,壁画上还存有原色。</h3><h3> 在这里主要接触了西夏时期洞窟。在一个特窟内右侧壁画是唐代时期完成的,而在洞窟左侧,壁画则是西夏时期的。左右内容相似,但画中佛像身穿不同的服饰,具备不同的神态。</h3><h3> 虽此地宋代洞窟居多,但宋代壁画却缺少了隋唐时期的灵动,壁画颜色也相对单一,多以绿色为主。这与宋朝的经济密切相关,人民生活的负担也会在壁画中体现出来。</h3> <h3> 唐代洞窟顶端石壁处画有极美的飞天像,飞天在梵文中是歌神和乐神的代表,他们为佛祖提供愉悦的音乐。所谓大繁至简,当时工匠虽然采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了天神的身形,但并不会给人以敷衍的感觉,反而所有线条都恰到好处。天神表情祥和,身上的彩带于空中轻柔飘逸,手握长笛正在吹奏仙乐。</h3> <h3> 瓜州的另一处名胜就是瓜州古城锁阳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大古城,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古城之一。远望城墙遗迹,仿佛穿越回到盛唐时期的瓜州,站在繁华的街道上,唐朝百姓从身边经过,商贩的叫卖声,旅人驼队的驼铃声不绝于耳……</h3> <h3> 登上城墙俯瞰锁阳城,依稀看到远处塔尔寺旁玄奘高僧那单薄的身影,在这里开始一个人的朝圣,又看到薛仁贵将军率领大军向西征战,所向披靡,威风凛凛。 </h3> <h3> 卧龙跃马终黄土,曾经辉煌的城池如今何在?只留下断壁残垣。但不用内心悲凉,生命的宝贵在于灵魂的精彩,时间留给人们的只是干瘪的空壳。</h3> <h3> 在标志雕塑《大地之子》前,本次旅行完美结束。雕塑以一个巨型婴儿伏地而卧为主题,象征着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巨大的婴儿沉睡在广袤无边的戈壁滩上,在这里倾听历史的脉动。站在棕红色的雕像旁,迎着从苍茫戈壁滩刮来的劲风,寻找着那条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h3> <h3> 谈起旅行的意义,第一印象大多都是美食美景,喝酒拍照。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是应该富有个性的,从路线到景点选择都要合适自己。</h3><h3> 要以“我来过”作为前提,既要“走进去”也应该“走出来”。“走进去”就是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置身于过去和现在,感受时间洪流的冲刷。而“走出来”则是从景色中走出来,通过旅行来净化自身,不仅仅在旅行中抛却烦恼,更应该认真思考,认识自身,丰富心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