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紅山文化青黃玉C形龍</p><p class="ql-block">高:113mm,寬:98mm,厚: 16mm,重:143克。</p><p class="ql-block"> 玉龍取材於紅山文化玉器的典型黃綠色玉料,堅密油潤。褐紅色沁深入肌理,層次分明,十分艷麗。梭形眼,吻部上翹,尾部略收,長鬣上揚,邊緣琢磨成刃狀,中部鑽一孔供系佩。玉龍神態輕盈飄逸,大小適合佩帶。所見紅山C龍不少,此為佼佼者,是紅山玉器教科書級的藏品!九三年以極高價購得,當然亦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紅山文化距今伍仟到陸仟伍佰年,是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大凌河与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所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以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延續時間達二千年之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對紅山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展開了大規模的發掘,使對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p> <p class="ql-block"> 玉文化在紅山文化中處於研究核心的地位。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師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當今人們普遍認識中的禮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時代產物。玉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礦石,而是被賦於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進入了以玉祀神的階段了!</p> <p class="ql-block"> 紅山碧玉龍,通體呈墨綠色,高二十六厘米重一仟克,身體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為C形玉雕龍。紅山文化玉龍,是目前國內時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它的出土標誌著早在伍仟多年前西遼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對龍的圖腾崇拜。一九七一年八月,內蒙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農民張鳳祥,在離村子后面不遠的文冠果林修梯田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伸手摸出一件像鈎子一樣的東西。它質地堅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張鳳祥以為挖到了一塊廢鐵,收工時順便帶回家里。他六七歲的弟弟張鳳良,看到哥哥扔在地上鐵鈎一樣東西,用繩子綁住,同小朋友一齊在地上拖行玩耍,過了几天,竟然拖出光澤來了,陽光下依稀看出這是件玉器。</p> <p class="ql-block"> 張鳳祥帶着它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館內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三十圓人民幣徵集了這件玉器,辦完入庫手續,僅作為一件普通文物鎖進了箱子,這一鎖就是十三年。當時在赤峰地區的其他文化館,也有徵集到一些紅山文化玉器,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把它鑒定為商周時期的文物或是戰漢時期的裝飾品,這便是認知的局限。即使是現在,我們也仍然在某段局限里徘徊,只有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學習才是突破認知局限的唯一途徑。</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考古工作者在遼寧建平牛河梁,發掘了一座伍仟年前,有陪葬二件精美玉器的古墓,經研究後確認它們是屬於红山文化時期的玉豬龍。翁牛特旗文化館的負責人賈鴻恩獲此消息,想起十三年前徵集的那件玉器。把它裝進挎包,坐火車趕去北京,找到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先生。蘇先生是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尢其關注紅山文化的考古發現。據賈鴻恩回憶,當時蘇先生輕撫著這件玉器,詳細地了解了出土地點和徵集過程。經仔細辨認,鑒定為紅山文化的遺物,也是一件珍貴的玉龍。從三星他拉出土,十三年后「中華第一玉雕龍」正式確認!它的發現,對紅山文化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條红山C形玉龍是古玉收藏家傅忠謨先生藏品,收錄在傅熹年先生所著《古玉精英》中。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由北京翰海拍賣公司賣出,成交價為人民幣二佰伍拾三萬圓。這是國內第一次確認它的市場價值,掀起了一股收藏红山玉器的熱潮。我對紅山玉器和它的神秘內涵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