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尼斯之旅(2017年9月)

Vincent Zhou

<h3>2917年9月4日晚上八点二十三分,我们一群"情系法兰西"的驴友,在组织者陈老师Jenny Chen的率领下,从纽约搭乘达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飞跃大西洋,直奔法国南部重镇尼斯,开始历时九天的尼斯之游。<br /></h3><h3>这次旅游筹划了一年多,起因是"艺苑"微信群的朋友的鼓噪起哄,然后一步一步地形成蓝图,进而落实到行动上,为此专门组成了微信群"情系法兰西",身为"艺苑"群主的陈老师兼任这个新群的群主,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这支远征军的核心和领导。这是一个苦差事,她为了筹备这次旅行,殚精竭虑,事无巨细地进行了策划,反复比较之后落实了方案,确定每一天的行程,将尼斯附近值得一去的景点囊括一空,再为节约开支绞尽脑汁,然后与法国的旅行社、旅馆联系,落实住处,租借车辆,雇佣导游兼司机。她为这次旅游呕心沥血,我们却因此而坐享其成,大树底下好乘凉。</h3><h3>我们这个临时组合一共16人,都是"艺苑"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家属,朋友的朋友。除了两人住在加州和澳洲,全都来自大纽约地区,所以行动起来非常方便。昨夜,到了出发的时间,16人中的12人就会师纽约肯尼迪机场,共赴尼斯。另外两位纽约客都已先期去了欧洲,一位提前游览,已在尼斯,另一位则在瑞士旅游,然后南下,在尼斯与我们会师。</h3><h3>我们12人到达尼斯机场时已是当地时间11点。湛蓝的天空, 耀眼的阳光,令人惊艳,以后才知道,其实这是尼斯的常态。从瑞士来的戎医生已经等在机场,陈老师预定的两辆中巴,也已守候在侧,于是我们一行13人从机场直奔位于尼斯市中心的旅馆。隔着车窗,法国南部的绮丽风光在眼前一一闪过,阳光、沙滩、充满地中海情调的别墅,这一切都告诉我,我们已经脚踏心仪已久的法国的土地。</h3><h3>刚刚卸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南征北战了。</h3><h3>按照计划,第一天只是各人自行调整,恢复长途飞行的疲劳,没有旅游安排,也没有导游。但当陈老师告诉我们,她个人准备参观两个博物馆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决定跟随她而去,提前开始观光之旅。陈老师以前曾经来过尼斯,这次又认真做过功课,她去的地方一定值得一游,我们都不想坐失良机。</h3><h3>我们一行十一人,十二点半就浩浩荡荡,从旅馆出发了。走过两条马路,就来到滨海的英伦大道。椰树、棕榈树、蓝天、碧海,艳阳高照,风轻云淡。笔直宽阔的马路,不时擦肩而过的法国帅哥美女,精致典雅的房屋和商铺,随风飘来的咖啡和蛋糕的浓郁香味。刚开始漫步尼斯,就已经心迷神醉,有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感觉了。</h3> <h3>转入小巷,在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小路寻寻觅觅,石块铺就的道路,古色古香的路灯,碧绿苍翠的爬山虎,垂落窗台的吊兰,仿佛进入十九世纪。走不多久,又峰回路转,回到现代,高速公路突然出现在脚下,车水马龙,不绝于道。远处是起伏的山峦,白色别墅隐约可见,尼斯的风情十分迷人。</h3><h3>半个多小时以后,来到尼斯美术馆Le Musée des Beaux-arts。花了20塊欧元,买了一張七天的联票。尼斯的博物馆鼓励游客购买联票,博物馆的门票10欧元,联票却只有20欧元,可用一周,涵盖的博物馆多达八个。</h3><h3>这座美术馆坐落在一座豪华别墅中,门厅面对宽大的大理石楼梯,在平台处楼梯一分为二,向二楼延伸,平台以及二楼的入口处上摆放着希腊罗马式样的大理石雕像,楼梯两旁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巨大的油画。门厅旁的中庭也很气派,希腊式的廊柱直达天顶,将其隔成一个方形的天井,二楼三楼的走廊,形成这个中庭的两边,另外两边则是外墙和门厅。俨然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看了说明之后知道,这幢别墅确实不同凡响,先后为乌克兰公主和大实业家所有,后来才成为这个藏珍纳宝的美术馆。</h3><h3>门厅、楼梯、走廊和二楼三楼的房间中,到处是大理石雕像和油画,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画作的风格,有古典,也有现代,从十三世纪至今,似乎数百年时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中世纪的油画都是宗教题材,越往后就越世俗,典雅而又厚重,折射出尼斯,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轨迹。 </h3><h3>这儿曾是收藏在尼斯安度晚年的大画家歇莱作品的歇萊美術宮(Palais des Arts Jules Chéret) 改为现在的美术馆后,则以尼斯的地方特色为主旨,收藏数百年来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尼斯的风貌及其历史沉淀。于此同时,这儿也收藏了一些闻名世界的大师的作品,包括毕加索的瓷画和罗丹的雕塑。</h3><h3>时间有限,尽管不忍猝离,一个半小时以后也只能与之告别。别墅外面是一座雅致的法式花园,花木扶疏,庭院深深,可惜也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过门而不入。</h3><h3><br /></h3> <h3>离开尼斯美术馆,我们参观了两所教堂。首先拜访的是美轮美奂的圣尼古拉东正教大教堂,在几乎人人都信天主教的法国,这样豪华的东正教教堂,实属罕见。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西欧最大的东正教教堂,还是俄国沙皇的皇后出资建造的,属于国宝级的建筑。的确名至实归,还没有走近,就让人感到震撼。松柏掩映下的塔楼色彩鲜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苍松摇曳生姿的墨绿,洋葱形教堂圆顶的碧绿,以及天空一望无际的湛蓝,构成一幅蓝绿两色的瑰丽图画,色彩统一,但又层次分明。走到近处,又看到一个梦幻般的城堡,耀眼得令人目眩,诚如我去年刚去过的德国的新天鹅堡和美国奥兰多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襄阳公园旁边,也有一所东正教教堂,蓝色的洋葱形屋顶,充满俄罗斯异国情调的美,儿时常在那儿留恋不舍,但与眼前的相比,实有天壤之别。</h3><h3>走进教堂,装潢的精致典雅,也让人惊艳,是一种蓝色基调下的金碧辉煌,教堂内仙乐缥缈,俄罗斯风味的圣咏在耳边轻轻流淌。此时此景,胜似天堂。不许摄影,但又很想与朋友分享眼前的奢华,就买了两张照片。</h3><h3>圣母大教堂则又是另外一种情景,高大巍峨,从外形看,类似巴黎的圣母院,有塔楼,但没有尖顶。与圣尼古拉大教堂的精致华丽不同,这所教堂呈现的是一种苍凉的美,白色,中世纪哥德式的风格,令人感到岁月的沧桑。走进教堂,顿感眼前一暗,幽深神秘的气息迎面而来,狭长的窗户,彩色玻璃投射下的光怪陆离,高大的廊柱和穹顶,突然感到自己蝼蚁般的渺小,虔敬之心油然而生。</h3><h3>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又是罗马帝国以后统治西欧的法兰克王国的核心。这所教堂的高耸伟岸,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当年政教合一的神权威慑四方的气势,尽管这所教堂是十九世纪时建造的,但还是令人神情恍惚,仿佛看到中世纪时匍匐在教堂中的芸芸众生,听到十字军如雷贯耳的欢呼。</h3> <h3>走出教堂,回到蓝天白云之下,经过数分钟的缓步疾行,来到尼斯的现代当代美术馆,还没有从远古完全回归,马上又直面荒诞怪异的当代艺术,时光飞速倒转,落差极为巨大,心灵为之震荡。</h3><h3>在艺术方面,法国引领世界潮流,尼斯因为气候宜人,富于地中海风情,吸引大量艺术家来此居住,成为与巴黎一样的当代艺术的重镇,这所现代当代美术馆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圣殿。 </h3><h3>尼斯的现代当代美术馆很大,整个美术馆高达七层,每层占地很广,展示的绘画和雕塑数量很多,有一种气势澎湃的感觉,但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这座美术馆设立专馆展示的行为艺术,家具什物凌乱杂陈,宗教和世俗的物品堆积在一起,毛泽东时代的极左行为与资本主义的吁求交错纠缠,令人错愕、迷茫,对我这样的门外汉,实在有点接受不了。</h3><h3>我领悟到,这就是现代当代艺术的特点,艺术家冲破了各种藩篱,摆脱条条框框,追求思想的解放。美仍然是追求目标,但与不再是过去概念上的美。当代艺术家追寻的,更多是如何用各种手段表达他们的思想理念,即使骇人听闻也在所不惜。或许,离经叛道就是他们的目标。</h3><h3>对我来说,这真是一种启蒙教育。我只有ABC的程度,却突然跃上云霄,只觉得头晕目眩。想认真探索其义,了解精髓,但又觉得力不从心。但潜意识中感到,这些抽象的涂鸦,线条的恣意流淌,绚丽色彩的随意铺陈,虽然看似没有章法,但又应该另有一种评判标准,只是我不懂不明白而已。</h3><h3>于是,只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用心体会。慢慢地竟然也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其中的美。开始觉得其中一些随意的涂鸦,与中国国画中的泼墨写意有相通之处,都有那种挥洒自如的豪迈和潇洒。中国国画表达的是画家挣脱束缚,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意境的向往,而法国的艺术,也在表达心中的渴求,希望心灵能够籍此获得升华。就此而言,东西方艺术真有异曲同工之妙。</h3><h3>当然,我这样的理解有些自说自话,但就我这水平,也只能到此地步。无论如何,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这是一大进步,至少,我对西方的当代艺术,已经不那么排斥,而是试图与其共存,并设法去理解了。</h3><h3>我们还在美术七楼的屋顶花园,俯瞰尼斯全城。尼斯的房屋不高,大多只有二三层,所以即使只有七楼,全城的风光也一览无遗。中世纪的风情,古意盎然,中国虽然历史更为悠久,但在近年大造高楼的浪潮中,许多历史建筑屡遭拆迁。尼斯保存完好的旧城,令人感慨万千。</h3> <h3>在回旅馆途中,巧遇没有与我们同行的刘老师夫妇,正在马塞纳广场拍照,就留下与他们一起观赏尼斯的市容。马塞纳广场位于尼斯的闹市区,是旧城与新城的交汇之处,古典与新潮并存,历史与现代融合,太阳神阿波罗的雄伟塑像,巴洛克式样的喷泉,与高高地坐在灯柱上的七座现代雕塑遥遥相对,罗马帝国、中世纪与现代走进同一个空间了。广场上驶行的有轨电车,让我想起了儿时作为交通工具经常搭乘的上海的有轨电车,上海的有轨电车早已淘汰,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尼斯的有轨电车却是数年以前才发展起来,新颖豪华时髦。中西观念的不同,在这些地方也能略见一斑。</h3><h3>回到旅馆,已经是傍晚六时许,但稍事整理,在六点半,就去附近一家法国餐馆La Maison de Marie共进晚餐了。此时我们一行16人已经都齐全,从加州来的徐雪纳老师和澳洲来的海伦已经到达,王媛老师则是与其先生在数天以前就已经来此,餐馆的定位也由她一手操办。</h3><h3>在&quot;艺苑&quot;和&quot;情系法兰西&quot;两个微信群,大家都已相识已久,但虚拟与实际的世界毕竟有所不同,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互引见介绍,非常热络。这是陈老师的精心安排,希望大家相互熟悉起来,旅行时会更融洽一些。但她一定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利用这个机会,给她一个惊喜,对她表示谢意。</h3> <h3>回到旅馆,已经是傍晚六时许,但稍事整理,在六点半,就去附近一家法国餐馆La Maison de Marie共进晚餐了。此时我们一行16人已经都齐全,从加州来的徐雪纳老师和澳洲来的海伦已经到达,王媛老师则是与其先生在数天以前就已经来此,餐馆的定位也由她一手操办。</h3><h3>在&quot;艺苑&quot;和&quot;情系法兰西&quot;两个微信群,大家都已相识已久,但虚拟与实际的世界毕竟有所不同,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互引见介绍,非常热络。这是陈老师的精心安排,希望大家相互熟悉起来,旅行时会更融洽一些。但她一定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利用这个机会,给她一个惊喜,对她表示谢意。</h3><h3>这是这次同游尼斯的朋友们的共同心愿,胡海伦和孙佳蕾则作了精心的策划,我在来尼斯前几天,就接到海伦的通知,要我与黄慰堂一起为陈老师祝寿,献上一些歌曲。尽管只是业余水平,但在此情形下,,也就当仁不让了。陈老师的生日正好与我们的聚会不期而遇,用祝寿的形式致谢,也就顺理成章了。</h3><h3>我们这群人大多年过或年近花甲,但都多少还保持着年轻时的激情。在觥筹交错之间,大家一起恭祝陈老师生日快乐,还纷纷上场献艺,唱歌、舞蹈、朗诵、快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欢笑声喧闹声不绝于耳,在这一欢乐的一刻,我们全都返老还童了。</h3><h3>王媛担任主持人,我则带领大家一起高唱梁振宁老师作词我谱曲的&quot;艺苑之歌&quot;,我还与黄慰堂一起合唱&quot;含苞欲放的花&quot;,祝愿陈老师青春常在,永远含苞欲放,高歌&quot;友谊地久天长&quot;,庆祝我们的欢聚。严老板朗诵了林徽因的诗歌,用人间四月天的比喻,赞扬陈老师带来的爱、暖和希望。徐雪纳则打起快板,唱起她原创的快书,机智诙谐地用&quot;历数罪状&quot;的方式,对陈老师&quot;歌功颂德&quot;,这是她花了几个晚上才完成的杰作。最后是孙佳蕾翩翩起舞,梁老师用他谱曲的&quot;艺苑之歌&quot;动情伴唱,在轻歌曼舞中,聚会达到高潮。</h3><h3>当然,法国大餐本身也非常可口,每人三道菜,前菜是生菜色拉,主菜是在三文鱼、牛肉、鸭肉或羊肉中任选其一,饭后甜食则有布丁和冰淇淋。我选了红烩牛肉和布丁。牛肉可口酥软,布丁香甜不腻。七月初,我曾在纽约曼哈顿五大道的法国餐馆吃过一次法国大餐,但与此相比,相差甚远,毕竟,法国大餐还是要在法国品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