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教育孩子:现在输不起,以后赢不了!(副本)

张蕊

<h3>我们和孩子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不只有鲜花和掌声,也存在着挫折与困难。</h3><div> 而孩子却由于没有面对失败的经验,常常无法和挫折的情绪共处。</div><div>比如在家里和爸爸下棋输了,就会耍赖再来一盘直到自己赢了为止;</div><div>在外面比赛输了,情绪波动很大,回到家里可能会哭一整天。</div><div><br></div><div> 具有极强好胜心的孩子,一方面来讲比较有进取心,凡事都努力做到最好。</div><div> 但是另一方面,凡事过于好胜也会让自己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无法拥有幸福平和的心态。</div><div><br></div><div> 在情商体系中,有一种指数叫做“逆商指数”,即指承受挫折、应对逆境的能力。“逆商指数”低的孩子,经常笼罩在挫败的阴影里走不出去,会导致他不敢再尝试新事物或者轻易放弃,这样的孩子是难以健康成长的。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小时,就给予他有关挫折的教育,让他明白:现在输不起,以后赢不了。</div> <h3>造成孩子“输不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h3><div><br></div><div>第一个原因,在于孩子的一种限制心理:我一定要做到第一,做到最好,别人才会喜欢我。这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div><div>很多父母只关注结果,并且把自己孩子的结果和其他人进行比较,在这种影响下的孩子日积月累就会变得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以为自己只有赢了才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输了就会很丢人。</div><div>正是这种把孩子的优秀当作自己的荣耀的“物化”教育导致了如此心理。</div><div><br></div><div>第二个原因,是一直“赢”的孩子不知如何面对“输”。有些一直很优秀的孩子,猝然面临挫折,而他的以往经验还未学到有关应对措施,因为没能适应而出现一些耍赖、愤怒、大哭等行为。这种孩子需要学习与坏情绪共处的经验。</div><div><br></div><div>第三个原因,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当孩子只想要自己成功,不知换位思考别人每次失败时的感受时,就会展现出对自己失败的不接受。</div> <h3>针对上述孩子“输不起”的行为表现,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h3><div><br></div><div>1</div><div>接纳孩子的情绪</div><div> 孩子有了坏情绪时,千万不要过度干涉与评价孩子的情绪,会让他更加走不出来。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输了很难过,我明白你希望自己做的更好。”这种表达与确认会帮助孩子发泄出来。</div><div><br></div><div>2肯定任何可以肯定的部分</div><div>当看到孩子遇挫时,你可以说:“我看到了你这次很努力,你情绪不好也是因为很重视这次比赛。”一旦孩子的情绪与努力有了别人的理解,就不会异常激动,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而且这种理解会给予他再接再厉的力量。</div><div><br></div><div>3引导启发孩子的思考</div><div>孩子需要冷静看待每一次竞赛,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用问题启发他的思考——</div><div>“你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的怎么样?”</div><div>“你怎么评价你这次的比赛?”</div><div>“你在整个过程中收获了些什么?”</div><div>在逐渐引导中,孩子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也能静静体会其中的输赢。他会发现,有些东西比“赢”本身更重要。</div><div><br></div><div>4给予他绝对的信任</div><div>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要相信他拥有面对困难的能力。</div><div>“我知道你可以自己应付这些困难。如果你想说,可以随时告诉爸爸妈妈。不过你要记住,不论怎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那么如何预防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呢?以下是几个建议:</div><div>在和孩子比赛之前约定好。比赛有输有赢,不能承受输的话就不要开始玩。</div><div>在安全的场景内创造失败的体验。比如和孩子下棋赢了孩子,让他体验到,输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div><div>给孩子体验没有输赢的游戏,只感受过程中的快乐。</div><div>发现输赢之外的乐趣与意义。比如观看一些NBA、世界杯的比赛,让孩子感受到输了之后的拥抱和笑容,是一种别样的风度。</div><div>告诉他自我超越比超越别人更重要。我们不可能永远都超越别人,但是可以一次次超越自己,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进步比胜利更重要。</div> <h3>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和您一起守望孩子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