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组 袁樱函 第六周 清明节

袁樱函

<h3><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h3><h3><b><br></b></h3><h3><b>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b></h3><h3><b><br></b></h3><h3><b>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b></h3><h3><b><br></b></h3><h3><b>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b></h3><h3><b><br></b></h3><h3><b>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b></h3><h3><b><br></b></h3><h3><b> 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b></h3><h3><b><br></b></h3><h3><b> 所以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nbsp;</b></h3><h3><b> 今天是大家拜见自己祖先的“清明节”。</b><br></h3><h3><b>  </b></h3><h3><b> 这天我们一家带着水果、零食、纸钱、食物等东西就去拜见了。一路上开到了田野旁的公路上,爬上了一座小山,。</b></h3><div><b><br></b></div><div><b>  我们把东西给摆好,在上面插上一束花,就开始拜了。轮到我的时候,我双腿跪下,手和在一起,并着,然后人弯下去拜,我妈和奶奶在旁边念着:“祝一阳身体健康,聪明伶俐… …”嘴里都是好话。过了半小时,我们又拜了一次。 </b></div><div><b> </b></div><div><b> 过了这一次清明节,我长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道理。</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