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四月雪,搅得清明假期踏青赏花的兴致全无,索性找一家博物馆,权当公园逛逛。前几天驾车路过军事博物馆见有游人进出,想必是开放了,就去那儿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军博的翻新大修工程已经进行三四年迟迟未能竣工,原因不详。先期开放的只是一号大厅和负一层大厅,展品是一些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经打听,距离全馆对外开放仍需时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1号大厅显眼的位置,摆放着数架米格—15系列飞机:米格—15原型机、乌米格—15教练机、米格—15比斯。这些展品居然勾起了我这个伪“军迷”一探历史的兴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知道,在六十多年前,喷气机时代刚刚到来时,米格—15这款飞机可算得上是笑傲江湖的大侠,无论技术参数还是机载武器,完全碾压同时代的任何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当这款飞机出现在朝鲜上空时,可谓是八面威风。美国的第一种喷气机F—80根本不是它的对手,美国人于是急忙推出号称“不可战胜”的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苏联则推出了改进型的“米格—15比斯”,技术性能还是胜过一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图是美制F—80“流星”战斗机,朝鲜战场上最早出现的喷气式战机。战争初期米格—15没有上场前,随便一架F—80就敢孤身深入战线后方袭击道路、桥梁和隧洞。中国军人叫它“油挑子”,因为其机翼两端安有两个油箱。挑着担子打架,转动惯量该有多大!真为它的机动性捉急。</span></p> <p> 下图是米格—15的机载格斗武器:两门23mm和一门37mm机关炮。而即使大名鼎鼎的美制F—86,装备的也只是12.7mm航空机枪。据说,只要被米格—15命中一发37mm或两发23mm炮弹,美军战斗机就会凌空爆炸。</p> <p> 米格—15比斯上装备的2700kg推力的BK-1发动机(见下图),动力强劲,使米格—15比斯在垂直性能(爬升率)超过了F—86。</p> <p> 喷气式飞机之间的正式厮拼始于朝鲜战争。当时交战双方的飞行员,对于喷气机的空战战术都不甚了了,因此驾驶螺旋桨飞机飞行小时数多寡产生的优劣势并不明显,而飞机性能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飞行小时数不到100的中国空军年轻飞行员驾驶米格—15击落有着10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的美军飞行员,就不足为奇了。</p> <p> 你若以为在朝鲜战场上与联合国军队作战的全部是朝鲜和中国军队,那你就以为错了。苏联空军几乎全程参与了朝鲜战争。</p><p> 对于中国毅然出兵朝鲜,斯大林并非无动于衷。1950年11月,也就是中国出兵一个月后,斯大林派出3个空军师进入中国,最初的主要任务是防御美军轰炸机对中国领土的轰炸。1951年1月,随着战线向南推进,斯大林又同意用2个空军师为中朝军队掩护清川江以北100多公里的交通线。令美国飞行员谈之色变的“米格走廊”就是苏联空军和中国空军共同建立的。当过志愿军工兵的老爸曾回忆说,当年抢修运输线时,经常看到飞机放弃地面目标在头顶上空缠斗。</p><p><br></p> <p> 苏联空军直接入朝作战,采取了极为秘密的方式。遵循的战规是:只在中朝军队占领区上空飞行,不能飞越联合国军占领区;严格禁止靠近前线的上空飞行;不能在黄海上空作战;严格禁止飞行员跨越平壤——元山一线向南追击敌机,也就是不得飞越北纬39度线。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飞机一旦被敌方击落,飞行员跳伞后被敌军俘虏而暴露苏联参战的事实。此外,苏联还严格规定:赴朝作战的空军只能从中国东北起飞,不能从苏联领土起飞。苏联空军的飞机要消除苏军涂装,换成中国或者朝鲜的标志。苏联飞行员都要穿中国志愿军的服装。苏联飞行员在空中对话时不得使用俄语(这一条遭到了苏联飞行员抵制,没能实际执行。中国话,太难学了!舌头实在捋不直啊!)。苏联军方还要求飞行员在赴朝作战前写下誓词,即使被俘虏面临死亡时,也决不暴露苏联军人身份。</p><p> 上、下图: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苏制37mm高射炮。防护盾上的红五星是击落敌机的数量。</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朝鲜战争之后,苏联方面的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定期轮换,常驻中国为3个师),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1952年最多时达到25000~26000人。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除空军外,苏联还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这些高射炮兵共击落212架敌机。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共损失了335架飞机,牺牲120名飞行员、179名高炮部队及其他军事人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图:美制F—80“流星”战斗机的衍生型——T—33教练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冷战结束后人们才知道,当时美国领导人与莫斯科有着同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和苏联人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实际上,美国空军很早就知道他们真正的空中对手既不是朝鲜人也不是中国人,因为美国飞行员不仅在空中看到了欧洲人的面孔,而且在无线电通话中听到了俄语。这一情况上报以后,美国决策机构认为对此必须保持沉默并封锁消息,以免刺激舆论迫使政府采取报复行动,从而导致战争升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图:苏制图—2轰炸机,中国志愿军配备过此型飞机。由于机型落后,战绩不显著。</span></p> <p> 当时美国的决策机构曾经进行辩论,是不是应该将苏联人参战的消息公诸于众,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保罗·尼采起草了一份文件,建议保守秘密,给此事做出了结论。尼采后来说:“如果我们公布真相,公众将要求我们对此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扩大战争,卷入与苏联更加严重的冲突”。 艾森豪威尔政府采纳了尼采的建议,一直将这一消息束之高阁。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确实因此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 下图:F—86“佩刀”战斗机。</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遥想历史的天空,感慨良多……。中国和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很久以来就有着各自的重要战略利益。如果半岛生乱,这两个国家肯定还会再度介入,毋容置疑。至于怎么介入,各自肯定都有自己的算计;当年中国最终选择参战,领导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做出那种选择不是偶然的。参战,才能完全融入共产主义阵营得到苏联的援助,才换来了后来国家的快速工业化,换来了军队快速现代化换装,甚至换来了后来的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有了外部援助,新生的红色政权才能快速稳固。所以,说是“立国之战”倒也贴切……;另外,作为能够影响人类命运的政治家们,具有足够的理智和智慧至关重要。审时度势操控民意、利用国民情绪是一门艺术,若掌握不好这门艺术,将使一个政府或整个人类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并非耸人听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图:美制P—51“野马”战斗机,堪称螺旋桨战斗机的巅峰作品。解放军从“国军”手中缴获此机,开着它参加了开国大典。有趣的是,朝鲜战争中被米格—15击落的第一架飞机就是美军的P—5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