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姓名:廖氏</h3><div>民族:汉族人居多,亦有少数民族</div><div>年龄:4000年左右</div><div>父母:百家姓</div><div>人口:487万左右</div><div>百家姓排名:58位</div><div>廖氏,一个传奇的大族;廖姓,一个了不起的大姓。历史年轮迈过数千年的时光,飞鸿印雪,留下了廖氏族人辛勤劳作、奋发图强的光辉身影。</div> <h3>——侧记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再启大会</h3> <h3>2018年4月5日正清明这一天,千余大庙山廖氏宗族子孙怀着对黄帝、叔安、刚、希旦、希爽、希迪代代祖宗无限崇敬、无限怀念的心情大团圆、大聚会于原大庙山廖氏宗祠遗址的附近,——廖家扁中的临巴镇敬老院。</h3><div> 这一天对于大庙山廖氏支系的廖氏子孙们是不寻常的一天,是庆幸的一天,是庄重肃穆向祖宗起誓:堂堂正正为人,实实在在做事,为国奉献贡献,为祖宗增光添彩的一天!</div><div>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使我大庙山廖氏清明会中断了69年后重启了!使我先辈早就写就的,我廖氏子孙一代代用等同生命一样宝贵的财富保存下来又代代相传的我大庙山廖氏族谱尘封了69年后昭然于廖氏子孙中的时刻就将要开始!</div><div>2018年4月5日正清明这一天,在原大庙山廖氏宗祠遗址的附近,——廖家扁中的临巴镇敬老院隆重地举行了“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重启大会”。</div><div>这一天,有专从祖国最南边的海南岛赶回来的出席“重启大会”的入川始祖爽公十四代孙廖明生宗亲;有专从祖国中原大地河南赶回来出席“重启大会”的入川始祖爽公十七代孙廖泽文宗亲;有专从梁平赶回来的出席“重启大会”的入川始祖爽公十七代孙廖春红宗亲;还有一大群专从重庆、成都、达州、渠县、城东、城北、城南、土溪、流溪、东安、临巴、锡溪、龙潭等地的千余廖氏子孙怀着祖宗十分虔诚、无限怀念的真情出席了“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重启大会”。</div><div>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寻根祭祖弘扬祖上遗德,收族敬宗承传先贤遗风;黄帝后裔同祖同根同血同心,廖氏子孙共生共荣共奋共进”的气氛。</div><div>在“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重启大会”主席台上就坐的有入川始祖爽公十四世孙:廖明生、廖瑞明、廖国强、廖贵。十五世孙:廖茂强、廖新祥,廖新学,廖雪刚。十六世孙:廖宗芳。十七世孙:廖泽文、廖春红;入川始祖迪公十五世孙:廖新学和廖建华、廖泽海;廖广建、廖广银等廖氏宗亲。</div><div>会议由入川始祖迪公十五世孙廖新文主持。他在会上宣读了同祖同宗的渠县义和童家弯一支廖氏廖赞渠、廖章恒、廖章安、廖赞兵等宗亲发来的热情洋溢的贺信,真真切切体现了渠县廖氏一家亲。</div><div>“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重启大会”筹备小组组长廖茂强首先在会上以“弘扬祖上遗德,承传先贤遗风”为题的致辞。他提出清明会任重道远,全族必须齐心合力实现:一、再启“清明会”;二、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三、为入川始祖爽公立碑、迪公修坟;四、恢复“大庙山廖氏宗祠”。接着入川始祖迪公十五世孙廖新贵作了以“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为题的大庙山《廖氏族谱》概况及对《廖氏族谱》发展、完善构想的报告;紧接着廖宗芳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的讲话后公布了“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章程》草案”提请清明会审议通过。廖瑞明公布了经清明会筹备小组酝酿协商的会长、分会长及清明会理事会成员建议名单提请清明会审议通过后为:会长:廖茂强;分会长:廖瑞明、廖国强、廖宗芳、廖新武、廖宗祥、廖新富、廖新于、廖宗明(锡溪中道)、廖泽海、廖广伟。会长、分会长都为清明会理事会成员外,另外还有:廖宗世、廖新祥、廖广建、廖正宗、廖新荣、廖新学、廖雪刚、廖新贵、廖新文等九人也为清明会理事会成员。廖国强、廖新学、廖贵等廖氏宗亲分别先后在会宣读了“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章程》”、年底前完成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明年清明前完成为入川始祖爽公立碑、迪公修坟和用5到10年完成恢复“大庙山廖氏宗祠”四大决议案。最后清明会成员代表廖明生以题为“族风兴家风正”讲话。</div><div>会议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廖茂强掏5万元办了120余席宴请到会的所有廖氏宗亲。大家在真情浓浓,亲情融融的温馨气氛中共进午餐。</div><div> </div><div> </div> <h3>2016年12月12日下午两点,迪祖十五代孙原临巴镇一小教师廖新贵及其82岁的胞兄廖新全,由新全兄的儿子廖洋开车,将我共4人怀着十分崇敬和渴慕的心情,从临巴镇出发,经大溪口,黄家场,直奔东安乡的六角亭。沿途父老中的廖姓一族听说我们是廖氏后裔去看祖坟的,他们异常诚恳热情。在他们的引领下,终于见到了我们早就想见的入川始祖幺房希迪祖的坟墓。</h3><div>迪祖坟墓今尚在!具体位置在渠县东安乡广坪村老三社,现在的新一社。沿着该处的村级公路向三汇方向靠左约10米的一簇住房后便是。真的是“寻常巷陌”,普通古坟。所修山已垮斜。从所存的山门、碑柱等推测,其当初所修的墓碑坟山等,定是雄奇豪华壮观。但于数百年的日晒夜露,风飘雨淋,岁月荡涤今已面目全非。碑柱上诸如“千里龙脉归此地”,碑帽上的“廖氏佳城”等一类大字还依稀可辩外,其余,几乎找不到有更多有价值的文字之类的依据。然而所幸的惊奇是:在山门碑柱中有一明显的比山门柱上对联略小的“伯川祖”三个最有价值的字还清析可见。这也许是老祖宗显灵,明确告诉我们:“他的坟墓今尚在,而且就在这里。”当地廖氏一族,一代又一代相传“那个坟就是廖氏湖广填川的起码坟”(其实有误,谱上记载我祖弟兄三人入川系明初的洪武年间。</div> <h3>即公元1368---1399年奉当时的朝庭之命移民来为开发四川而来的,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湖广填川多是指明未,即公元1621——1628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屠蜀事件。这其间至少悬殊200年)。这就完全可以确定这一古坟就是入川始祖迪公之墓。另该坟墓碑山门的左上角还有“光绪”二字仍可辩认。这两字表明该墓碑系清朝光绪年间,即公元1875——1909年间或是朝庭,或是始祖的后人,或友人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修茸树的碑。迪祖入川前系凤翔府的太守,由此推测入川时至少五十岁,或六十、七十都有可能,入川后十五至二十年过世后肯定是树了碑的,而且其墓碑会比一般人的更豪华雄伟。但到清光绪年间已时过500年左右,500年间修二三次甚至四五次都极有可能。可以肯定的是最后一次修茸该墓是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875——1909年间,离现今大约107至191年了。</h3><div>始祖啊!倘若您地下有知,也会感应到您的后人们在深深地怀念着您,愿您地下安息。</div><div> </div><div> 入川始祖迪公后裔入渠十五世孙:廖新文</div>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成立大会筹备小组组长廖茂强致辞</h3> <h3><font color="#010101">敬的廖氏宗族族内宗亲: 谨在此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的廖氏宗亲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 出席我们今天大庙山廖氏宗族清明会再启大会的有锡溪、临巴、流溪、东安、城北、李复等地的廖氏代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相聚在一起,实现了多年企盼的我廖氏宗族的大聚会、大团圆!衣食足则礼仪兴。我们的国家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被帝国主义反动派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祭祖的条件完全具备了,今天是清明节,让我们理直气壮地祭奠自己的祖宗!百善孝为首。我们永远不忘祖宗,祭奠祖宗,就是最大的孝。我们再启清明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清明会的形式把我大庙山的廖氏子孙凝聚在一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模范遵守宪法和按宪法制定的各项法律、法令及规章制度,做合格公民,模范公民。通过清明会形式有组织地寻根祭祖,收族敬宗,用行动弘扬祖上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贡献的崇高遗德,承传忠、孝、节、义等民族传统道德的遗风。</font></h3> <h3>我“大庙山廖氏清明会”迄今中断了69年。寻根祭祖,收族敬宗,再启“大庙山廖氏清明会”是我廖氏子孙多年的企盼和久久未能实现的愿望。民版《廖氏族谱》明确记载:我廖氏族谱诞生于1867年,迄今巳有151年,爽后轩、质二公后裔纷争20年后更正族谱有关部份重归于好。民国8年续谱,其间相隔32年。此次续谱谱迄今也刚好整整99年。</h3><div>在这里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向大家特别提出锡溪乡龙井村的已故老人廖乃诗和流溪街道的廖广全宗亲,他们在几百年的战乱颠沛淋离中,把先辈心血写就的,留给我全体廖氏子孙的《廖氏族谱》,当着同生命一样宝贵的财富,不顾一切地一代代保存了下来,传到了今天!还有一件要特别提出的是:东安乡广坪村一带的我廖氏子孙,他们紧密团结,几百年一代代地顶着狂风巨浪,把我500多年前的明初入川始祖希迪公的坟墓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他们,为我廖氏子孙寻根祭祖,收族敬宗,弘扬祖上遗德,承传先辈为国为民的遗风立下了了不起的大功劳!请这些地方的代表接受我全体廖氏子孙用热烈掌声表示的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div><div>目前。我们已作好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的准备。凡要我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的廖氏宗亲请抓紧时间向清明会的财务后勤报告、交预订金,如果上了200本每本单价有可能是70元以下。</div><div>再启“大庙山廖氏清明会” 是我广大廖氏子孙多年企盼的共同愿望和美好祝愿。我《大庙山廖氏清明会》任重道远,要完成四大目标,先提交清明会审议:按先易后难顺序是:一、成立清明会;二、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为各分支廖氏子孙续谱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三、为五百多年前的入川始祖爽公立纪念碑,修葺迪公坟墓;四、恢复《大庙山廖氏宗祠》。力争年底前完成铅印精装民版《廖氏族谱》;明年清明前完成为入川始祖爽公立纪念碑,修葺迪公坟墓;五至十年内完成恢复《大庙山廖氏宗祠》。</div><div> 我廖氏宗族代表大会能如期顺利召开,是我大庙山廖氏子孙的共同勤奋努力艰辛工作的结晶,不少廖氏宗清捐了物,捐了款。待这些款物核实准确后要记入《廖氏族谱》的专页代代相传。</div>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成员廖新贵讲话</h3><div> </div><div>尊敬的渠县廖氏宗族族内宗亲:</div><div>我受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委托,在这里向大家通报我廖氏宗族《族谱》的概况现状及为发展和完善我廖氏族《族谱》的构想。</div><div>首先,我想谈一谈族谱的重要。事实证明族谱对一姓氏宗族非常、非常重要。族谱是明世系、正人伦、别长幼的重要依据。刘备其所以成为“刘皇叔”是皇帝老儿叫史官查他的刘氏族谱查出来比皇帝高一辈。“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假如一个国家没历史说得起硬话吗?我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其所以在全世界说得起硬话,那是因为真正够得上是名符其实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那是我国历史史实表明我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当诸葛亮祭东风时东欧北美、日本还是一片荒凉的沙滩。最牛的美国佬的历史还没有他们国家哈佛大学的历史长。所以,近些年我们周围邻近的张、王、李、黄、唐等等纷纷各显神通要弄他们的族《谱》。他们耗资之巨,投入的人力之多,规模之大,所下功夫之深都十分感人的。锡溪小学的退休教师唐沛竺先生,为修他们的《唐谱》,不惜冒着无数个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苦苦收集整理、调查核实资料,倾尽了他退休后的所有心血,耗尽了他退休后的整个生命,《唐谱》的成书可以说是他整个生命完整亮丽的句号。唐老先生在调查核实资料过程中,他发掘出了清.光绪15年,也就是1835年他们的祖宗唐太合和他儿时的同窗好友廖宣文(入川二房始祖爽公十世孙)为民兴利,为彻底免除过路行人被洪水冲走的灾难,他们自己出资请当时享有盛誉的石工师傅董太福任掌脉师修造出了现在的临巴镇四面与石子交界处的江家大桥,以此弘扬他们祖上的遗德。我入川幺房始祖迪公十五世孙廖新文先生也搞了个拿来为我所用,将这一难得的宝贵资料收入了《廖氏族谱》的《卷外卷》以弘扬我廖氏祖宗的遗德。</div><div>别人是别人,在座廖氏宗亲关心的是自己的我们。他们有谱,我们如何?我在这里肯定而又响亮地回答:我们的祖宗早已为我们写就了谱。只是那些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使我大庙山廖氏清明会中断了69年,我廖氏族谱尘封了69年。锡溪已故的廖氏宗亲廖乃诗老人亲口原话说:他出世以来就有个家谱。他的父亲临终前对他说,要把我们的家谱保管好。他手中的谱,实际上就是大庙山《廖氏族谱》的清中木刻版。入川二房始祖爽公第十四代孙廖明武和入川幺房始祖迪公第十五世孙廖新文和我本人、于十多年前,从乃诗老人那里出据借来腾抄,但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太差,保管条件的限制已面目全非,一翻就烂,正在十分为难之时,是入川幺房始祖迪公第十七世孙、临巴中学老师廖泽亮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告知,他们老家,也就是流溪街道的廖广全先生保管了一套民版(1919年)木刻版《廖氏族谱》。那真的是祖宗神灵显圣,使大家如获至宝,他所保管的这一套民版木刻版《廖氏族谱》到目前为止是我渠县境内唯一的也最后的一本民版木刻《廖氏族谱》。廖新文在重庆打工期间购置电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将这套《谱》原样录入电脑,今已先后义务打印50多册在廖氏宗族子孙中传抄阅读到了今天。</div><div>人家拼命干,我们也没有闲在一边只是看。自从我大庙山廖氏子孙有了抄录的《廖氏族谱》后,便纷纷在读谱的基础上开始了寻根。如我们入川二房始祖爽公第十四代孙廖明升、廖明武他们早于近10年前就把他们的那一小支的《谱》续出来了,而且还建了小清明会,已连续活动了近10年;入川二房始祖爽公第十六代孙廖宗海、廖宗芳他们的那一小支的《谱》也续出来了。已脱稿成书;入川幺房始祖迪公第十五世孙廖新学也于五年前就把他们的那一小支的《谱》也续出来了,他自己掏钱刊印成册已分送到族内宗亲的手中。入川幺房始祖迪公后裔廖新荣、廖正宗、廖新文和我本人也都将自己的那一小支的谱续了出来即将付印。还有我们没有掌握的。还应该准确地说,我们虽然没有象那些姓氏那样爬山涉水艰辛调查核实取证修《谱》,但我们早已有《谱》,而且我们廖氏族谱的真实可信度是其它姓氏族谱根本无法可比的。我大庙山廖氏是有谱的一族,只要知道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的名字,就可以查出自己2000多年前祖宗的名字。我们的《谱》载: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和同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朱熹、陆九渊等他们都曾先后亲自为我《廖氏族谱》写过序言。象这样的族谱,在我们的渠县境内还绝无仅有。我们的《廖氏族谱》是我们的祖宗早已修好的,并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这就显得我们的《廖氏族谱》更加难得、珍贵。我们由衷地感谢我们的祖宗给我廖氏子孙留下了一笔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更要感谢那些历经数百年来把我《廖氏族谱》当着是最宝贵的财富,乃至等同生命一样贵重地在无数战乱、兵荒、迁徒、流离中把《廖氏族谱》保存了下来。入川幺房始祖迪公第十三世孙、家住锡溪龙井九社的廖乃诗老人、入川幺房始祖迪公第十八世孙、家住流溪街道的廖广全等人便是。我要在这里代表我廖氏宗族的所有子孙深深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要特别指出的是,明初的洪武年间奉当时朝庭移民命令入川宕渠邑的是我祖希旦、希爽、希迪公弟兄三人,不知何故我们的《廖氏族谱</div><div> </div>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成员廖宗芳讲话</h3><h3>尊敬的渠县廖氏宗族族内宗亲:</h3><div>我受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的委托,在这里向大家作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章程》草案的报告及情况说明,庄重提请大庙山廖氏清明会审议。</div><div>为了有序凝聚我大庙山廖氏子孙寻根祭祖弘扬祖上遗德,收族敬宗承传先贤遗风,激励我廖氏子孙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乐于奉献、贡献。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草拟了“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章程》草案”。现公布于后!</div><div>谢谢各廖氏族内宗亲。</div>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再启大会成员代表廖明生宗亲讲话</h3><div> </div><div>尊敬的廖氏宗族族内宗亲:</div><div> 谨在此向你们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族规兴,家风正。</div><div> 我很幸福,我是幸福的人,我的子孙孝顺,在行、务正业,干哪一行爱哪一行,敬业哪一业把哪一行,把那一行干得红红火火。我无限感恩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感恩党的民富好政策,感恩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感恩祖宗的保佑!我的家风是:诚信勤劳,智慧机遇。我的家规是:严禁嫖、赌、毒。</div><div>关于我氏宗族尊老尊长,族规家风家族观念,在我的一生中经历最难忘的一件,那就是宣汉县有位县长叫廖宗化,他说他听他公说,是我们大庙山搬出去的,是我们这一支人的子孙。我认为他为我族规家风作出了楷模、表率。他身为一县之长,年过五旬,在千人百众之中……。</div><div>谢谢各廖氏宗亲!</div>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成员廖新学讲话</h3> <h3>——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筹备小组成员廖国强讲话</h3><div> 尊敬的渠县廖氏宗族族内宗亲:</div><div> 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章程》草案经大庙山廖氏清明会审议通过,它将作为我渠县大庙山廖氏清明会开展寻根祭祖弘扬祖上遗德,收族敬宗承传先贤遗风等宗族活动的依据。并在活动实践中不修改完善。</div><div>谢谢各位族内宗亲。</div> <h3>根据爽祖十四世孙廖明武老师提供的“他儿时曾在爽祖坟前靠过崩儿。”“他走了(到成都定居)爽祖坟的具体位置比他大两岁的廖双明晓得。”</h3><div>于2017年8月10日下午骑自行车到廖家扁如愿找到了1939年出生的廖双明叔。他诚恳热情。他说他听说过爽祖的坟在“祖坟坪儿”。但他后来又说,当时的生产队修保管室在大坟坝拆了坟后,他亲眼看见了碑文是爽祖的坟。他的亲眼所见足够证明他的听说是不可靠的。听说毕竟是听说。他的亲眼所见,廖明武老师的亲眼所见和民版《谱》载“希爽,字伯珩,明贡生。由楚来渠卜筑于城东廖家扁居焉。配室江孺人俱葬于廖家扁大坟坝青皮子树下”三者一致,无疑爽祖坟在临巴廖家扁。在双明叔的引领下,瞻仰了大坟坝爽公坟的位置,---一片草地。从瑞明叔的医院处向渠江方向走,跨过小河沟上的拱桥后向临巴镇方向走大约10米便是当年的大坟坝。爽公坟头在临巴一侧,向渠县马鞍山方向。</div><div>昔日祖坟在,而今荒草坪。子孙遍天下,谁闻地下吟?</div><div>昔日祖坟柏森森,而今秃兀荒草坪。祭拜祖宗何处去?地下有知天上灵!祖上遗脉子孙继,祖上遗德子孙承。祖恩祖德报不尽,光宗耀祖万里行!</div><div>迪后十五世孙:廖新文</div><div> </div><div>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于临巴</div> <h3>清明会会长、分会长建议名单</h3><div>廖茂强、廖瑞明、廖宗芳、廖新武、廖广建、廖国强、廖新富、廖新于、廖宗明</div><div><br></div><div>清明会理事会成员建议名单</div><div>廖茂强、廖宗芳、廖宗祥、廖广伟、廖新于、廖新富、廖宗明、廖宗世、廖泽海、廖广伟、廖国强、廖广建、廖新武、廖瑞明、廖新祥、廖正宗、廖新荣、廖新学、廖雪刚、廖新贵、廖新文</div> <h3>廖氏家族,英杰辈出,功名显赫,世纪耕作耀门楣!</h3><div>时代在变根未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时刻铭记先祖之遗训、教诲,天庇国祐荫家泽人,承祖福德,共研廖氏历史,以古鉴今,多联谊走动,多互动交流,传承宏扬廖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姓廖而自豪,以姓廖而骄傲!</div><div><br></div> <h3>现场捐款名单</h3> <h3>渠县大庙山第一届廖氏家族清明大会圆满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