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167efb"> <b> 每逢过年,全世界的华人都会以自已觉得特别有意义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迎接春天的节日。有的遵从传统,有的加入了时尚元素。曾经有个国外的朋友,身处异乡,过年之际,看到一幢中国红的建筑都感叹不已,这种深入骨髓的过年情节,总会在这个特定的时节,影响着每一个人。</b></font></h1><h1><b><font color="#167efb"> 随着城里对过年的庆祝方式的不断变化,从开始的年年鞭炮烟花,到如今的悄无声息,从以前的走家串户,到现在逛街旅行,总觉得现在的过年好象不再那么有特点,不再那么让人期盼。连现在的孩子,除了对压岁钱的期待还一如既往,其它都热情骤减。以前在大年夜那条把家人连在一起的结实纽带--春晚,虽然不再有新年鞭炮的干扰,但早已抵不住那不断的哈欠,大多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人们就回到各自的床上,沉沉睡去。<br></font><font color="#167efb"> 看够了官家那千篇一律的红灯笼,几朋友决定去贵州大山里,看看那些还未被城镇化的真正农村,或许能找回一点以前过年的感觉。</font></b></h1> <h3> <font color="#167efb">虽然想把旅游逐渐转变成旅行,但仍六根未净,不能脱俗,第一站还是先到了景区西江千户苗寨。毫无意外,这里早已被旅游开发者和闻讯而来的旅游者所占领,在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早上,薄薄的晨雾里初升的太阳还那么纯洁,其它的喧嚣早已不是我的追求。</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由于不堪景区的饮食,我们来到了凯里市区,在这里偶遇到了准备参加第二天芦笙大会的几只队伍。他们自发的在这个市中区的小广场,迈着类似于慢四步的步伐,一圈一圈地踩过那地上的落叶。</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无论老小,他们都表情严肃,我感觉,在他们的眼里,这个节日是神圣的,为了这个节日的节目也是神圣的。那些华丽的银器,多彩的民族服装,都无不展示着这个在城市不多见的字眼。</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看到这些排练的队伍,我们感觉这才是我们想看的东西,经打探得知,第二天在斗牛场将有一场热闹非凡的当地活动,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来到斗牛场。来的时间太早,观众与斗牛都还未到,独有这条牛似乎是来作作准备工作,站在场中,目视着我这个拿着相机的外乡人,满脸如同我一般,全是新鲜感。</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在这个依山而建,可以容纳上万人的斗牛场坐无虚席的时候,斗牛比赛终于开始了。比赛规则为,从方牛主依秩牵牛入场,当都站入规定的位置,由牛主牵着牛绳迎面而去,牛则向着对方奔跑,接触之时,在万人的场子中,也能明显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从地面升起那一小团蘑菇云,令人咋色。</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当然也不乏胆怯者,未能接触便落荒而逃,只是结局也较为悲惨,多数沦为菜牛,被当场叫卖。</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场中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有时为了分开恶斗不止的牛,必须近处利用绳索加以控制,你来我去,也是惊心动魄。</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斗牛场外的坝子里,芦笙会早已开始。这里的比赛没有统一的舞台,每一个代表队把行李放在中央,根据人数的多少,围成一圈,在芦笙那个简单而又优美的音节当中,踱着那有着本土特色的慢四步,一圈又一圈。评委也夹杂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个圈一个圈地看过去,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但是表演的人,不管老小,都有着当地主办方的小小礼物,特别温馨。</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令人喜悦的是,在表演的队伍当中,虽然苗族的男人们都没有着上民族的盛装,但那种虔诚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对传统的文化的一片深情。</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在这个表演场地,看到了更多的银饰,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头饰,无论从整体造型,还是到每个细节,都无不让人赞叹。</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偶然看到这个小姑娘手上的银饰,我追逐了半天,终于拍到两张清晰的图像,真的好美。</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小姑娘脚上的鞋子,应该是手工制作,玲珑剔透。</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这个胖胖的姑娘相当认真</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山区的过年可谓好戏连台,在朋友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了中国滚龙之乡松桃县寨英镇。这里七十多条龙齐聚小河边,舞龙的小伙子们完全不顾初春的水温,时而入水,时而出水,让人眼花缭乱</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小伙子提着不断淌水的演出服装。</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盛装美女委屈地沦为这场盛会的配角</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前行几十公里,在吉首受到同学的热情款待,同时也带着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纯本土特色的苗家活动,正月十五这天,恰好是吉首市丹青镇和坪村的调和年。这里的演员是周边各个乡村的苗族老乡,所有的节目都是他们多年来的老传统。无论是舞龙还是舞狮,都是我从来未见过的样子。</font></h3> <h3> 多年未见的红头绳!</h3> <h3> 祭祀活动永远是传统节目中的重中之重,不忘祖宗,有所畏惧,这在城市里已逐渐消失。在这些有着典型民族特征的人们身上,我真正感到了文化的保留,传承的延续。</h3> <h3> 最后这个由百多名本地妇女表演的大型舞蹈,由许多个林间地头的劳作动作组织而成,伴随着鼓点的节奏,着实令人震撼,这要比那些捏着嗓子,扭着细腰的外来文化,更要赏心悦目,酣畅淋漓。何为美,世间多人并无自已的标准,从来人云亦云,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早已迷失了自我,沉迷在那逐渐形成一团稀泥的大社会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