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巍巍太行,高入云端。</h3><div> 在高高的太行山上,有一座长治城。城内有一处古建上党门。上党从来天下脊!而上党门就是长治市内古代最高建筑之一。</div><div> 众所周知。 如今的全国文明城市长治城内,有两个好去处,一是上党门,另一个是莲花池。每逢节假日,当地周边人们纷纷来此观光,就连外地人来长治办事旅游时,也总要到这两处看看。</div> <h3> 上党门座落在长治城西的高岗上,左右两侧耸峙着钟楼二楼,一曰风驰,一曰云动,斗棋脊兽,煞是气派。</h3> <h3> 可是,你注意到过吗?上党门与钟鼓二楼的距离,从正面看(如下图)却是不相对等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鼓楼距主门较钟楼要远出好几米,显得不甚平衡与对称。再有你探询过吗?莲花池的水是从那里来的?为什么永不干枯?说来话长,还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一点上了年纪的当地老人有的略知一二,儿童与年轻人就知者甚少了。</font></h3> <h3> 相传,上党门与钟鼓二楼的距离原是相等的,两座门楼下面,各卧着一巨大石龟,日夜相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保持着上党门的平衡。</h3>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div> 咱再先说说莲花池。那么莲花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池底有一眼大水泉,据说水泉边有一只金蛤蟆守卫着,使每日流出的水刚好满到池沿。</div> <h3> 话说在远古的时候,长治还不叫长治,叫潞洲。潞洲有一任洲官是个狗官、贪官。这狗官一日升堂后无事,便向下人寻问怎样才能发财之事,只见身旁的一个衙役上前、给他小声地讲了莲花池底下有一个金蛤蟆。此狗官听说莲花池底下有一个金蛤蟆,大喜。心想:这只金蛤蟆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老爷我确不知,要是能得到这只金蛤蟆,老爷我不就发大财了吗?!于是,他当天夜里,就悄悄地派此衙役带人潜入池底,想搬走这只金蛤蟆。</h3> 此狗官发财心切,也来到莲花池督看。他爬在池边等了老半天,潜水的那个衙役终于浮出了水面,上来告诉他说:“禀县爷,有,有,确有一个大金蛤蟆。那只金蛤蟆就在水底下,它象生了根一样,趴在泉眼上,小人我怎么也弄不动。”<div> 狗官气急败坏地叫道:“你笨呀,砸呀,给老爷我砸。给他拿大锤子砸呀!”</div><div> 另一个衙役把随行带来的大铁锤子给了他,他重新又潜入池底,经过一阵叮叮当当的敲砸,金蛤蟆给砸碎了,他拿着浮出水面给狗官看。狗官接过几块碎金蛤蟆正看的得意时,不想,此时泉内突然涌出一股桶口般粗细的水柱,刹时间漫过池沿,狗官和那俩个衙役只在水中打了个圈,就被这巨大的泉水吞没了。可是,水还在不断地喷涌,急流滔滔,很快就漫延到了全长治城,街道淹了,房屋也淹了,无数难民在大水中挣扎,哭爹喊娘,瞬间全潞洲城变作一片汪洋。</div><div> 泉水还在不断地喷涌,街道上水还在不断地上涨,眼看就要淹到上党门了。在这危急关头,上党门东边钟鼓楼下的石龟突然活动了起来,为了拯救潞洲,拯救潞洲的人民百姓,也为了拯救上党门,它毅然爬下台阶,泅水来到东部的莲花池,纵身跳入池中,沉到池底,用身体堵住了泉眼,喷涌如柱的泉眼立刻变成涓涓细流,大水也慢慢地退了下去。</div><div> 潞洲得救了,潞洲的人民百姓得救了,上党门也得救了,可是,钟鼓楼却因此而失重,被西边的鼓楼一下子从东向西拉出了好几米,还向西南移了两米多,就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div><div> 物转星移。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解放以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有一年长治人民在维修莲花池时,用四台抽水机将池内的水抽干,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池底真有只大石龟,而且还发现那只大石龟一动不动地卧在泉眼上,细细的泉水从它身下涌出,像是向人们讲述着它当年这个动人的故事。</div> <h3> 如今的长治莲花池东大门</h3> <h3> 现正在维修施工中的莲花池</h3> <h3> 莲花池水中的莲花仙子远眺</h3> <h3> 莲花池位于上党门偏东,居城中。这里舞榭亭台,九曲回廊,一池碧水,清光映日,更有莲花斗艳吐芳,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h3> <h3> 亭台下的巨型瑕山石堆很好看</h3> <h3> 池内垒砌成的莲花仙子与瑕山石造型</h3> <h3> 每逢夏日,坐在此亭台处乘凉,池面上徐徐凉风吹来,顿觉心旷神怡</h3> <h3> 此处一池碧水,清光映照在亭的四周</h3> <h3> 此处飞檐高翘,舞榭亭台,九曲回廊</h3> <h3> 这里早己是长治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h3> <h3> 下图为正在室外排练舞蹈的人们</h3> <h3>作者简介:</h3><div> 赵志,男,汉族,大学文化,政工师,中共党员;山东菏泽郓城小屯人,五岁后在长治长大;郑州铁路公司长治北车站调研员;现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上党晚报》特约记者;《上党文化》特约记者;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顾问等。文章多散落在各大报刊及媒体网络,主要著作有:《晋城北站志》、《春华秋实》、《远去的菏塘》、《太行拾贝》、《我在北和当农民》、《我的铁路情结》等。</div><div>作者人生格言:</div><div> 品茶品味品人生,记人记事记春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