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到敦煌(下)- - -越过沙山

爱上小米粒

<h3>(接上篇:从兰州到敦煌- - -寻找胡杨林)</h3><h3><br /></h3><h3><br /></h3> <h3>  从酒泉的金塔胡杨林景区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马不停蹄一路奔向几百公里远的嘉峪关。而敦煌是此行的终点。</h3> <h3>  一直在赶路,到嘉峪关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沿途高速的风景明显有了变化,道路两边几乎都是黑黝黝寸草不生的山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随车飞逝,开了很远很远也不见有一丝人烟,看不到村庄的影子。</h3><h3> 到嘉峪关住下,天色已暗,家家宾馆几乎爆满。</h3> <h3>  这几天的天气不错,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气温却随着西行一路下降,第二天早上出来的时候,已经要穿薄款的羽绒服了,驱车前往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h3> <h3>  虽然景区里熙熙攘攘的都是人群,但当你站在那里面对着它——</h3> <h3>  苍凉,厚重,气派,震撼,历史感,这是第一眼仰视它的感觉。</h3> <h3>  嘉峪关是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最西的一处隘口。在古代,甘肃西部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也是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的"丝绸之路"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关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h3> <h3><br /></h3><h3> 站在关前远眺,如果天气晴好,就能看到后面一道道绵绵的险峻山脉横贯,此是黑山。</h3> <h3>  嘉峪关据此,形式非常险要,因此,这个关口在古代是军事要地,连着万里长城。当时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关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成为了西部国防重地,重军驻守,保障河西地区安全。</h3><h3> 明朝将士曾数次和吐鲁番军队在嘉峪关作战。荒漠地区最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匮乏也是这其中之优势。</h3> <h3>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内有文昌阁,关帝庙和将军府等建筑,功能之齐全,也彰显着这个关口的重要性,建筑历代都有修缮,至今保存比较完整,无愧于"天下雄关"的尊称。</h3> <h3>  坐在将军府的门口,历史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掠过,恍如昨天。多少将门壮士,别亲离家,在这里保家卫国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br /></h3> <h3>  穿过城门走出就是古代所指的"关外"了。即便是在现在,这里也有一种荒凉感。</h3> <h3>  自从在嘉峪关的景区,给小米粒买了一条她自己挑选的五彩丝巾,米粒照相的画风就变成了这样。</h3> <h3>丝巾处处是道具,飞舞飘扬。</h3> <h3>  关口与长城连于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h3><h3> 其实,在开往这里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陆续看到古代土坯长城的残垣断壁,断断续续出现在高速的两旁,苍凉破败的遗迹让人浮想和感慨。当然和著名的北京明长城有着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前者是土坯结构,后者是实打实的砖头。</h3> <h3>  登上了嘉峪关在城墙上也可以眺望那段古老而衰败的长城孤独的远去。有谁还能记得那当年那些守卫的士兵和建造的工匠呢?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平凡的人们就是这样容易被遗忘,滔滔的历史长河,瞬间就把这里面所有的艰辛,悲欢,离合,故事,通通挤压沉淀在这些残垣断壁里,再也寻不见了。</h3> <h3>  从嘉峪关出来,所谓的"塞外"一片荒芜,了无人烟,只有起伏的群山连绵不断。碰巧看到驻扎在荒野上拉练的军队。</h3> <h3>  十里开外是悬臂长城的观景点,说是"悬臂",实际上就是盘旋蜿蜒在山脉上的长城,保存的还算完整,远远地在山下眺望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霸气。如今山下仿造的城墙和山上残留的遗迹分分钟在诉说这里曾经的威严和战争的残酷。</h3><h3> 站在这里想象着有多少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从此不能再相见的生死离别就发生在自己的脚下呀。只是遥想,可以沿着古长城一路走到如今繁华的帝都吗?</h3> <h3>  因为寒冷,系了一条红围巾;再过几年,是不是也应该解下来,迎风摇曳着丝巾摆个姿势拍照呢?呵呵呵……中年少女们和丝巾。</h3> <h3>  告别嘉峪关,打算傍晚时分可以赶到敦煌。一路上高速两旁人烟稀少,车辆也碰不到几辆,完全不像是十一假期的节奏呀。真正荒凉的大西北,走过路过的都是客。</h3><h3><br /></h3> <h3>  高速路上偶遇了一大片低矮的雅丹地貌,那是在高速的一侧- - -大大小小的"土堆"成片成片却又断断续续地连在一起,虽然看不到很多奇形怪状,也没有新疆雅丹地貌的壮观,一大片一大片的高低起伏,透过车窗快速掠过去也颇为有趣。</h3> <h3>  或许是风蚀的年代久远,几千年来早就把土堆基本削平了,突兀林立的那个壮观时代也早已逝去。</h3> <h3>  百度了一下雅丹地貌的行程: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雅丹魔鬼城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山包"。所处的环境必须是极端干旱,风蚀和暂时性水流长年累月的冲刷等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乡间排列的土堆和沟槽地貌。简单一点说,就是在极度干旱的地区常年刮着悍风,把土堆风蚀,刻磨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地貌,这种地貌伴随着凄厉的风声就成为传说中的魔鬼城了。</h3> <h3>  高速的两旁都设了观景台供路人停车远眺。站在高台上在眺望这些有趣的土堆远比在车子里看到的更有味道。距离嘉峪关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有名的雅丹地貌,据说非常震撼,可惜这次没时间过去了。</h3> <h3>  忽然间便想到了《鬼吹灯》的精绝古城,顿感汗毛凛栗。</h3><h3> 幸好小米粒挥舞着闪亮的七色丝巾,把我拉回到了现实。</h3> <h3>  几个小时的"跋涉",到达敦煌已经快七点了。进入不久,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看上去很Moden的现代建筑。奇奇怪怪的几个构造和金灿灿的外表非常醒目的冲撞了视觉。给这片空旷的区域增添了更多的冷金属色调。只有在进入了敦煌界迎面而来的,那个书写着"敦煌"苍劲有力的大字,古香古色的门楼才提醒了你这是个有历史的古城。后来才知道那些Moden的建筑是表演敦煌印象的剧场。</h3> <h3>在去景区的路上,远远地就看到了连绵一片,曲线极其优美的沙丘了。楠爸提议开车直奔沙山,说不定可以赶上"大漠落日"的美景。</h3> <h3>一路狂奔,却眼看着火红的太阳一点一点的沉没。晚霞也失去了光彩。日暮很快降临;五人狂奔到沙山,站在一片沙海面前的时候,落日却完全没入云层,连一片云霞也没留下。我们终究还是错过了它。</h3> <h3>  很遗憾没能看到著名的沙山日落,期盼第二天可以迎接沙山日出,岂料连日的奔波疲劳早起不了,还是遗憾错过。或许这又是下次再来的完美借口呀。</h3> <h3>  初遇如此浩瀚的沙漠,优美线条勾勒的鸣沙山非常激动。我们一群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似乎一下子完全放松了,兴奋地踩在沙子奔跑。完全忘记了赶路的疲惫,辘辘饥肠,渐渐降低的气温也丝毫感觉不到了。</h3><h3> 一群群晚归的骆驼在暮色微光中形成的剪影,是那么的艺术和迷人,神秘而异域风情。走近的驼队传来阵阵清脆的驼铃声。很想拍下这完美的画面,只是相机在暮色中的摄影太不给力了,完全表达不出来,慢悠悠的骆驼在朦胧暮色下传神的剪影和沙山优美的弧线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韵味。</h3> <h3>  鸣沙山和月牙泉湖自古以来就是旅游名胜,上可追溯到,魏晋时代,那个时候就有记载(《西和旧事》)&quot;沙洲,天气晴明,既有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吕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前朝历代,这处名胜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美丽故事和传说。这种自带的"文学气质"也是修炼并沉淀了上千年。</h3><h3> 抓一把脚下五彩的沙子,或许里面其中一颗早就被魏晋的游人(最好是个贵族气质帅哥)握在手里,洒过空中。这里没有穿越,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存在了上千年。<br /></h3> <h3>  在夜幕下想象一下,黑漆漆的沙漠,皓月当空,群星璀璨- - -鸣沙山夜晚观星应该是多么的浪漫呀。可惜月牙湖区布置了漂亮的灯光,已经影响了沙山的观星效果,晚上等到八点也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璀璨星空。据说有些背包客还是会露营在沙山景区里夜晚观星,不知道夜半时分,月牙泉的灯光会不会就熄灭了。</h3> <h3>  温度骤降,天气越来越冷了,饥肠更加辘辘,赶紧离开景区吃饭去。 </h3><h3> 餐厅基本上都打烊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还开着,每人一碗热乎乎的胡羊焖面很是满足,仿佛寒冷的夜里温暖的拥抱。</h3><h3> 敦煌的夜,黑而冷。<br /></h3> <h3>  白天的沙鸣山却是另外一番模样,还没进入景区,远远望去就是成片的沙山,根本看不到边际和尽头,这个时候才知道昨晚在暮色黑暗里看到的只是个局部。</h3> <h3>  说来这也是我第二次进入沙漠——离城市最近的沙漠。上次是在喀什附近的达瓦昆沙漠。其实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这两处的沙漠的形象气质很是不同,连沙子的颜色,沙丘的形状也不一样。喀什达瓦昆的沙子是细细如土偏白的,而这里的却是"金灿灿"的一片。</h3> <h3>  细细看沙子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靠近月牙泉的沙子尤为色彩分明突出,美名曰五彩沙。</h3><h3> 沙山形态各异,或曲线柔美温婉,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或高高耸起,有棱有角;又或如俊龙延绵到天边。喀什的沙丘却平淡多了,甚至不能称之为沙山。虽然也是一望无际却少了一份灵动和气势,而是多了无尽的苍凉。但是两者奇妙的地方却是一样的,明明是浩瀚的沙漠,却都有灵水来相伴,那里有达昆湖,这里是月牙泉。<br /></h3> <h3>  据说,沙鸣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会痕迹全无。</h3> <h3>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耀眼的阳光洒在峰峦起伏的沙山上,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如绸缎一般柔软,少女一样娴静温婉。</h3> <h3>  站在沙山上眺望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层层沙丘,看着远处沙山上越来越小的勇敢者攀爬的影子,就会感觉到身临其境的自己竟然是那么的渺小。宛如一粒沙子随风落入沙海,再也寻不见。</h3> <h3>  静静的躺下来,眯眼看着镶嵌着几丝白云的蓝天,双脚插在沙子里接受它温柔的抚摸,肆意放飞自己的思想;</h3> <h3>  也可以什么都不想,选择任何一个角度欣赏周边的空旷和深远;时间仿佛停滞在你的身边,就这样听着细碎的风含着沙儿吹过。</h3> <h3>  除了发呆,剩下的就是疯玩沙子!这里绝对是小朋友们的顶级沙子乐园,玩多久都觉得时间不够,玩多少次都不会腻烦。</h3> <h3>  小米粒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沙山景区的一天,除了喝水,饥饿,上卫生间来找过妈妈,其余时间一概忘记我们的存在,骑够了骆驼就开始拿着沙铲各种虐沙和搬运;或者一个人不及厌烦的爬上去再滑下来。又或者"长途跋涉"一小座沙山,乐此不彼。</h3> <h3>  景区提供多种游乐项目,有骑骆驼、滑沙、沙漠摩托车,滑翔等等,其中骑骆驼和滑沙最受游客欢迎。</h3> <h3>  远处传来阵阵驼铃声……随着风儿飘散 飘散...</h3> <h3>  在沙漠里骑骆驼非常有感觉,骑行的人享受了驼背上的乐趣,路人欣赏到了别样的大漠驼群的旖旎风光。只是游人众多的季节,一天下来骆驼都没得休息,都累坏了。让人有些不忍心再骑。</h3> <h3>  滑沙也极有乐趣。从山下一步一步费力地爬上来,就是为了坐上滑板滑下来那几分钟的刺激和快感。不知道是不是人们骨子里就喜欢这种从上而下滑落的感觉,或者是在浩瀚沙漠面前可以很好的放松和释怀。很多大人连滑板也不坐直接小跑着滑下去,或者干脆任性的团成一团直接滚了下来,非常喜感。各种欢笑和尖叫纠结着风儿飘散在空中。</h3> <h3>  这是小米粒在这段旅行中最快乐的时光。</h3> <h3>  而大人们也完全放松,可以驰骋自己的思想,任意妄为,可以文艺,小清新,梦幻,也可以诗和远方。</h3> <h3>  月牙泉本身没有想象中如江南湖水的宽阔和秀美。但是如此一弯"千年不涸"宛如碧玉的泉水,毫无违和感的被周围的群群沙山包围着安静的度过了千年的岁月也着实神秘。是个奇迹。</h3> <h3>  合着湖边古香古色标志性的亭台楼阁,似乎可以唤出几个仙娥在亭台之上歌舞一曲呢。据说曾经月牙泉的水面宽阔,水深不见底。有文献记载,清朝时候这里还能驶大船。20世纪初有人还来此垂钓,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的传言中还有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h3> <h3>  但是她却在我们日益发展的当代日渐缩小了许多。有一年还差点干涸。这也许就是我们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的恶果。暗暗担心也许有一天大自然就会绝情地收回这样的美景,成为遗憾。如此绝妙美景,应视为珍宝。</h3> <h3>  欢乐的时光总是觉得短暂,几天美妙的旅行已经接近尾声。此行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能够去膜拜近在咫尺的莫高窟。这也是唯一一个要提前预约和计划才能成行的景点。就这样在千里之外的敦煌错过了。遗憾之中,也是下次再见的最好的理由。</h3> <h3>  有失必有得,从莫高窟的门口悻悻离开的路上路过一片葡萄园。和小米粒到地里摘了很多紫地可爱的葡萄,甘甜可口,物美价廉。</h3> <h3>  暮色降临,整理行装,返程。夕阳遮掩在云霞里,露出的余晖披洒在广袤的荒原上,数不清的笔直排列的电力风车更显伟岸。</h3> <h3>  天边绚丽如梦幻般的晚霞,张扬而瑰丽,动人心魄。犹如一串串的传说随着车子的飞驰一点点沉寂到荒芜里。而此刻的心情犹如那笔直矗立的风车殷切地等待风儿再次的眷恋。(The End)</h3>